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領域的染缸技術,尤其涉及了一種染缸水位探測溫控裝置。
背景技術:
筒染是紗線染色的常用方法,用于將待染紗線染成需要的顏色。在染色前先要將紗線絡在染色絡線筒上,再將若干個絡有紗線的染色絡線筒依次串起來固定在染缸內的吊樁上,并浸于染缸內的染液中染色,因此絡線筒上密布有提供染液流動的通孔。但是在現有技術中,絡線筒安裝在吊樁上,因而絡線筒里側的紗線接觸染液的可能性大大減小,因而導致紗線一次染線量局限,且紗線染色不均勻,即使在吊樁上密布有通孔,每次從通孔流出的染液也是有限的,且流量很小,不能較大程度的解決筒子紗染色質量差、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在許多染色工藝中,根據染布量的變化,染色液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水位才能獲得經濟而理想的染色效果,當染色液水位低于標準時,就需要對染缸中的染液進行補償以達到水位要求;當染色液水位超過標準時,就需要從染缸中排出多余的染色液,這部分多余的染色液如果不好好處理,會造成資源能源的浪費,而且溫度也對染色的質量具有影響,需要嚴格控制與把握。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特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染色質量好、工作效率高以及資源成本低的染缸水位探測溫控裝置。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缺陷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染缸水位探測溫控裝置,包括缸體、液位補償容器以及溫控系統,所述缸體為一上端開口的柱形筒,缸體的開口端通過鎖扣與蓋體實現可拆卸式連接,所述缸體內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以限位筒子紗的吊樁,且吊樁為空心結構,所述缸體的底部及其側壁分別設置有染液出口和染液進口,所述染液出口通過管道連接液位補償容器,所述液位補償容器分別連接溫控系統和進液總管,所述溫控系統包括換熱器和溫控器,所述換熱器的輸入端分別連接蒸汽接頭和冷卻水接頭,所述換熱器的輸出端為染液用水接頭,且染液用水接頭直接連接液位補償容器,所述進液總管呈U字型結構,進液總管上連通有多個進液支管,其中一個進液支管連接染液進口,其余進液支管分別伸入相對應的吊樁的空腔內。
進一步地,吊樁的曲面上密布有染液擠出孔。
進一步地,吊樁內置有可旋轉的吊桿,吊桿旋轉將染液從染液擠出孔擠出。
進一步地,所述管道上安裝有電磁閥。
進一步地,所述缸體的底部還安裝有水位探測器。
進一步地,所述進液總管由壓力泵驅動。
進一步地,所述電磁閥、水位探測器及其壓力泵均由PLC控制器控制。
進一步地,所述進液總管上分布有若干伴熱包。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吊樁內增設吊桿,且吊桿可旋轉,通過吊桿的作用力將染液從染液擠出孔擠出,大大提高了染液的擠出流量,吊樁內的染液從筒子紗的里側向外側滲透,同時染缸內的染液從筒子紗的外側向里側滲透,大大提高了一次染紗量,染色均勻,也提高了染色質量和效率,而且在整個染色過程中,自動感應并控制染缸內的水位,利用染缸排出的多余的染液即時對染缸內的水位進行補償,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成本,也實現了溫度的可控,自動化程度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缸體,2、蓋體,3、鎖扣,4、吊樁,5、染液出口,6、染液進口,7、管道,8、液位補償容器,9、進液總管,10、換熱器,11、溫控器,12、蒸汽接頭,13、冷卻水接頭,14、染液用水接頭,15、進液支管,16、染液擠出孔,17、吊桿,18、電磁閥,19、水位探測器,20、壓力泵,21、伴熱包。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所示的一種染缸水位探測溫控裝置,包括缸體1、液位補償容器8以及溫控系統,缸體1為一上端開口的柱形筒,缸體1的開口端通過鎖扣3與蓋體2實現可拆卸式連接,缸體1內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以限位筒子紗的吊樁4,且吊樁4為空心結構,缸體1的底部及其側壁分別設置有染液出口5和染液進口6,染液出口5通過管道7連接液位補償容器8,液位補償容器8分別連接溫控系統和進液總管9,溫控系統包括換熱器10和溫控器11,換熱器10的輸入端分別連接蒸汽接頭12和冷卻水接頭13,換熱器10的輸出端為染液用水接頭14,且染液用水接頭14直接連接液位補償容器8,進液總管9呈U字型結構,進液總管9上連通有多個進液支管15,其中一個進液支管15連接染液進口6,其余進液支管15分別伸入相對應的吊樁4的空腔內。
在本實施例中,吊樁4的曲面上密布有染液擠出孔16,用以將吊樁4空腔內的染液從染液擠出孔16擠出,便于染液從筒子紗的里側向外側滲透染色。
在本實施例中,吊樁4內置有可旋轉的吊桿17,吊桿17旋轉將染液從染液擠出孔16擠出,借助吊桿17的作用力將吊樁4空腔內的染液從染液擠出孔16擠出,增大染液的擠出量,使得筒子紗里外側的染液的流量的差距盡量縮小,提高染色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管道7上安裝有電磁閥18,用以自動控制染缸內染液的排出。
在本實施例中,缸體1的底部還安裝有水位探測器19,在染色前后及其過程中,自動探測染缸內的水位變化。
在本實施例中,進液總管9由壓力泵20驅動,用以將液位補償容器8內的染液抽出,并對染缸內的水位進行補償,同時也對染液提供一個壓力,便于染液從染液擠出孔16擠出。
在本實施例中,電磁閥18、水位探測器19及其壓力泵20均由PLC控制器控制,水位探測器19自動探測染缸內的水位變化并傳信于PLC控制器控制,PLC控制器控制電磁閥18和壓力泵20做出相應的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進液總管9上分布有若干伴熱包21,伴熱包21主要給進液總管9內提高一定的溫度,避免染色用水在進液總管9內因驟冷而冷凝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吊桿的作用力將染液從染液擠出孔擠出,大大提高了染液的擠出流量,大大提高了一次染紗量,染色均勻,也提高了染色質量和效率,而且利用染缸排出的多余的染液即時對染缸內的水位進行補償,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成本,也實現了溫度的可控,自動化程度高。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