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拉幅定型機,具體涉及一種拉幅定型機的冷風機箱。
背景技術:
現有拉幅定型機在布料經過熱風定型后,要經過一個冷風區對布料進行吹冷,在冷風區布置有冷風機,常用的冷風機出風口的風量是不能調節的,造成對不同品質的布料冷風成型效果不同,從而影響拉幅定型機定型出來的布料效果不夠理想。
同時,由于吹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對布料進行吹冷的過程中,會產生一部分熱氣往上流走,而這個長久持續的吹冷過程所造成熱氣流失累積起來是一個相當大的浪費。
授權公告號為CN204455590 U的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通過切換不同的調風板來調節風量的冷風機箱,但是調風板切換時,調風板的中心會轉移到箱體之外,這樣存在氣體側漏風量減少或者箱體占地面積增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調風板的中心始終在箱體內并且不存在漏氣風險的拉幅定型機的冷風機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拉幅定型機的冷風機箱,包括冷風箱體10、風機20、熱能回收機構30和風量調節裝置40;所述冷風箱體10包括箱本體11、進風口12和出風口14;所述箱本體11為開設有空腔的長方體;進風口12位于箱本體11的左部;出風口14位于箱本體11的右部;風機20水平向右固定在箱本體11的左側壁上;進風口12和出風口14與箱本體11的空腔相連通;風機20的風扇21位于進風口12上方的箱本體11空腔處;熱能回收機構設置在同出風口相連通的通風管上;所述箱本體11的中部固定有通風板13;通風板13開設有均勻分布的四個通風孔131;風量調節裝置40包括左調節裝置和右調節裝置;左調節裝置設置在通風板13的左側;右調節裝置設置有通風板13的右側;通風板13左端面中心水平固定有左樞軸132;通風板13右端面中心水平固定有右樞軸133;左調節裝置通過左樞軸132樞接在通風板13的左端面上;右調節裝置通過右樞軸133樞接在通風板的右端面上;左調節裝置開設有左調風孔411;右調節裝置開設有右調風孔441。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左調節裝置包括左電機42、左驅動齒輪43和左調風板41;左調風板41為中間固定有十字形的左支撐座412的圓環;左支撐座412的四個支腳上均開設有左調風孔411;左調風板41外周圓面成型有左齒輪;左電機42水平向右固定在箱本體11上端面上成型的左支撐框的左右側壁之間;左驅動齒輪43固定在左電機42的輸出軸上;左驅動齒輪43與左調風板41的左齒輪嚙合;左調風板41通過左樞軸132樞接在通風板13的左端面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右調節裝置包括右電機45、右驅動齒輪46和右調風板44;右調風板44為中間固定有十字形的右支撐座442的圓環;右支撐座442的四個支腳上均開設有右調風孔441;右調風板44外周圓面成型有右齒輪;右電機45水平向左固定在箱本體11上端面上成型的右支撐框的左右側壁之間;右驅動齒輪46固定在右電機45的輸出軸上;右驅動齒輪46與右調風板44的右齒輪嚙合;右調風板44通過右樞軸133樞接在通風板13的右端面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右調風孔441直徑小于左調風孔411的直徑,左調風孔411直徑小于通風孔131的直徑。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左調風孔411、右調風孔441和通風孔131的圓心共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熱能回收機構30包括蓄水箱31、通風主管33和通風副管32;通風主管33一端與出風口14相連通、另一端穿過蓄水箱31;通風主管33位于蓄水箱31的一段架接有若干通風副管32;通風副管32與通風主管33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冷風箱體的風量可以根據不同的布料進行風量調節,提高定型出來的布料的品質,同時,又能將原先浪費掉的熱氣循環利用;調風板的中心始終在箱體內并且不存在漏氣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圖1中A-A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圖1中B-B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冷風箱體;11、箱本體;12、進口風;13、通風板;131、通風孔;132、左樞軸;133、右樞軸;20、風機;21、風扇;30、熱能回收機構;31、蓄水箱;32、通風副管;33、通風主管;40、風量調節裝置;41、左調風板;411、左調風孔;412、左支撐座;42、左電機;43、左驅動齒輪;44、右調風板;441、右調風孔;442、右支撐座;45、右電機;46、右驅動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拉幅定型機的冷風機箱,包括冷風箱體10、風機20、熱能回收機構30和風量調節裝置40;所述冷風箱體10包括箱本體11、進風口12和出風口14;所述箱本體11為開設有空腔的長方體;進風口12位于箱本體11的左部;出風口14位于箱本體11的右部;風機20水平向右固定在箱本體11的左側壁上;進風口12和出風口14與箱本體11的空腔相連通;風機20的風扇21位于進風口12上方的箱本體11空腔處;熱能回收機構設置在同出風口相連通的通風管上;所述箱本體11的中部固定有通風板13;通風板13開設有均勻分布的四個通風孔131;風量調節裝置40包括左調節裝置和右調節裝置;左調節裝置設置在通風板13的左側;右調節裝置設置有通風板13的右側;通風板13左端面中心水平固定有左樞軸132;通風板13右端面中心水平固定有右樞軸133;左調節裝置通過左樞軸132樞接在通風板13的左端面上;右調節裝置通過右樞軸133樞接在通風板的右端面上;左調節裝置開設有左調風孔411;右調節裝置開設有右調風孔441。
如圖2所示,左調節裝置包括左電機42、左驅動齒輪43和左調風板41;左調風板41為中間固定有十字形的左支撐座412的圓環;左支撐座412的四個支腳上均開設有左調風孔411;左調風板41外周圓面成型有左齒輪;左電機42水平向右固定在箱本體11上端面上成型的左支撐框的左右側壁之間;左驅動齒輪43固定在左電機42的輸出軸上;左驅動齒輪43與左調風板41的左齒輪嚙合;左調風板41通過左樞軸132樞接在通風板13的左端面上。
如圖3所示,右調節裝置包括右電機45、右驅動齒輪46和右調風板44;右調風板44為中間固定有十字形的右支撐座442的圓環;右支撐座442的四個支腳上均開設有右調風孔441;右調風板44外周圓面成型有右齒輪;右電機45水平向左固定在箱本體11上端面上成型的右支撐框的左右側壁之間;右驅動齒輪46固定在右電機45的輸出軸上;右驅動齒輪46與右調風板44的右齒輪嚙合;右調風板44通過右樞軸133樞接在通風板13的右端面上。
如圖1~圖3所示,右調風孔441直徑小于左調風孔411的直徑,左調風孔411直徑小于通風孔131的直徑。
如圖2、圖3所示,左調風孔411、右調風孔441分別和通風孔131的圓心共圓。
如圖1所示,熱能回收機構30包括蓄水箱31、通風主管33和通風副管32;通風主管33一端與出風口14相連通、另一端穿過蓄水箱31;通風主管33位于蓄水箱31的一段架接有若干通風副管32;通風副管32與通風主管33相連通。這樣增加了通風管與蓄水箱31中水的接觸面積,增加熱量的回收。
具體操作如下:由于右調風孔441直徑小于左調風孔411的直徑,左調風孔411直徑小于通風孔131的直徑,所以風量調節裝置40有三個檔位;左調節裝置通過左電機42驅動左驅動齒輪43,左驅動齒輪43帶動左調風板41旋轉,使左調風孔411的圓心與通風孔131的圓心對齊;右調節裝置的調節方式與左調節裝置一致。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