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編織機構,特別涉及一種可用于網眼機或圓織機的編織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網眼機和圓織機的編制機構其梭船一般都是沿著柵門軌道進行滑動旋轉,從而獲得作圓周運動所必須的向心力。由于柵門軌道同時擔負著經線分隔功能,柵門軌道并非全程連續,所以梭船上的梭底板在柵門軌道上滑動需要克服較大的摩擦力,并同時會發出較大的噪音。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工作環境、能耗、設備使用壽命等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現有編織機構的高噪音會損害作業人員的身心健康,高能耗不利于節能,易損件使用壽命達不到預期效果造成設備使用、維修成本較高。編制機構的這些缺陷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驅動阻力較小,低噪音、低磨損的編織機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編織機構,包括上門圈、下門圈,上門圈與下門圈之間設有梭船,梭船通過上梭輪與上門圈滾動連接,梭船通過下梭輪與下門圈滾動連接,所述上門圈在與上梭輪的接觸面上、下門圈在與下梭輪的接觸面上分別設有限制上、下梭輪滾動時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偏離圓周軌道的限位結構。由于上門圈、下門圈分別在上梭輪、下梭輪做圓周運動的離心力方向上設有限位結構,使得上梭輪、下梭輪在旋轉時可以從限位結構上獲得與其離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心力。這樣上、下門圈之間無需為梭船設置專門的軌道,梭船依靠連續的環形限位結構獲得向心力,由于上、下門圈與上、下梭輪之間為滾動摩擦,所以摩擦力較小,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噪音,上、下門圈與上、下梭輪之間相互磨損也較小。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結構為凸起,凸起呈環狀,凸起位于上、下門圈所述接觸面的外緣。
作為優選,所述凸起的橫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三角形或梯形的斜面朝向上梭輪或下梭輪。由于上、下門圈接觸面凸起的橫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上、下兩個斜面形成外小內大的反喇叭狀,這樣即使上、下門圈和上、下梭輪有磨損,上、下梭輪仍舊可以從凸起獲得可靠向心力,使得上、下門圈和上、下梭輪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所述上門圈接觸面內緣設有環狀突起,突起的橫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三角形或梯形的斜坡朝向上梭輪;所述下門圈接觸面內緣設有隆起,隆起的橫截面呈“n”狀。突起、隆起的設置使得梭船在異常情況下,也不會發生“飛梭”現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方便,制造成本降低15%左右;易損件的使用壽命較長,設備使用維護成本降低70%;驅動電機從原來的4.5千瓦調換為1.5千瓦,節能60以上%;降低噪音20多個分貝,保障作業人員的身心健康;由于設備故障減少,提高勞動生產率30%;由于梭船運行平穩,杜絕了斷絲現象的發生,使得產品的編織質量得到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上、下門圈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中:上門圈1,下門圈2,梭船3,上梭輪31,下梭輪32,分隔條4,固定條41,接觸面5,凸起6,斜坡7,突起8,隆起9,斜面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
實施例:一種編織機構,如圖1、圖2所示,包括上門圈1、下門圈2,上門圈1、下門圈2的外緣分別設置有去除材料形成的臺階,臺階內緊固連接有固定條41,上門圈1固定條41和下門圈2固定條41之間通過鐵絲制成的多根分隔條4相連接,多根分隔條4平行等距布置用于分隔緯線,上門圈1、下門圈2相對兩側面之間設置有梭船3,梭船3通過上梭輪31與上門圈1滾動連接,梭船3通過下梭輪32與下門圈2滾動連接,所述上門圈1在與上梭輪31的接觸面5上、下門圈2在與下梭輪32的接觸面5上分別設有限制上、下梭輪32滾動時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偏離圓周軌道的凸起6,凸起6呈環狀,凸起6位于上、下門圈2所述接觸面5的外緣,凸起6的橫截面呈直角梯形,凸起6的斜面10朝向上梭輪31或下梭輪32,斜面10與接觸面5之間的夾角在5°至15°之間,優選為12°。所述上門圈1接觸面5內緣設有環狀突起8,突起8的橫截面也呈直角梯形,突起8的斜坡7朝向上梭輪31;所述下門圈2接觸面5內緣設有環形隆起9,隆起9的橫截面呈“n”狀。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的方案,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