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編碼的電機切換器,屬于電腦編織橫機中的一個部件。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編織橫機的電機切換器主要用于切換多個沙嘴,在切換的過程中精度較低,且不穩定,多個沙嘴之間無法完成高效穩定的快速切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帶編碼的高速電機切換器,解決現有產品存在的不足之處,利用凸輪和跳桿的拱桿原理使切換更高效穩定。
本實用新型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帶編碼的電機切換器,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座、編碼電機、凸輪和跳桿,所述的編碼電機安裝于固定座上,所述跳桿的中部轉動連接與固定座上,編碼電機驅動端安裝有凸輪,凸輪與跳桿的一端相接觸,編碼電機驅動凸輪轉動以使得跳桿的兩端分別上下交替跳動。
作為優選,所述的凸輪上帶有弧形抬面,跳桿沿弧形抬面升降。
作為優選,所述的跳桿與凸輪相接觸的一端為軸承端。
作為優選,所述的跳桿有兩根,分別位于凸輪的兩側,凸輪轉動實現兩根跳桿交替上下。
作為優選,所述的電機切換器有數個,且組合安裝,實現分別切換紗嘴。
作為優選,所述的凸輪上設有歸零凸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產品的優點在于:本產品的切換器在工作下高效穩定,編碼電機在工作時進行編碼值的讀取可精確控制電機的每個角距;本切換器利用凸輪和跳桿的拱桿原理使切換更高效穩定,本凸輪設計的零位凸點可使編碼電機在歸零時準確,生產安裝更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固定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施例編碼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施例凸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施例跳桿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固定座1、編碼電機2、凸輪3、弧形抬面31、歸零凸點32、跳桿4、軸承端4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
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的產品包括固定座1、編碼電機2、凸輪3和跳桿4,編碼電機2安裝于固定座1上,跳桿4的中部轉動連接與固定座1上,編碼電機2驅動端安裝有凸輪3,凸輪3與跳桿4的軸承一端相接觸,編碼電機2驅動凸輪3轉動以使得跳桿4的兩端分別上下交替跳動。
本實施例的凸輪3上帶有弧形抬面31,跳桿4沿弧形抬面31抬起,而跳桿4與凸輪3相接觸的一端為軸承端41,弧形抬面31與軸承端41相配合使得切換更為順暢;此外,本實施例的凸輪3上還設有歸零凸點32,可使編碼電機2在歸零時準確。
本實施例的跳桿4有兩根,分別位于凸輪3的兩側,凸輪3轉動實現兩根跳桿4交替上下;若本實施例的電機切換器有數個,且組合安裝,則可以實現分別切換多組紗嘴。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