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滌綸仿麻耐磨面料。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健康和運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日常的衣物磨損也逐漸加劇;特別是一些熱愛健身、戶外運動的消費者,他們對于衣物面料的耐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現有的衣物面料的耐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褲子的面料,不僅耐磨性不理想,較易出現磨損的情況,導致耐用性不理想,而且還容易出現褶皺,影響使用。因此,現有的衣物面料存在著耐磨性不理想、耐用性不理想和較易褶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滌綸仿麻耐磨面料。本實用新型不僅具有耐磨性好和耐用性好的優點,還能夠防止褶皺。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滌綸仿麻耐磨面料,包括基布,基布上連接有多個凸起部;相鄰兩個凸起部之間設有第一空隙,凸起部包括多條并列設置的第一滌綸纖維;第一滌綸纖維呈流線型,且第一滌綸纖維和基布之間設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一滌綸纖維上包覆連接有耐磨涂層,第一滌綸纖維上還螺旋連接有第二滌綸纖維。
前述的滌綸仿麻耐磨面料中,所述第一滌綸纖維的兩端與基布交織連接。
前述的滌綸仿麻耐磨面料中,所述耐磨涂層的厚度小于第二滌綸纖維的直徑。
前述的滌綸仿麻耐磨面料中,所述第二空隙的高度大于第二滌綸纖維的直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改進了現有的面料結構,通過在基布上設置由多條并列設置的第一滌綸纖維構成凸起部,設置多個凸起部并在相鄰兩個凸起部之間設有第一空隙,從而提供了折疊空間,利用第一空隙來防止褶皺的產生;同時第一滌綸纖維呈流線型,配合第一空隙,能夠形成仿麻的效果,進一步防止褶皺的產生;通過設置第二空隙給第一滌綸纖維提供活動空間,能夠相對基布移動,當產生褶皺趨勢時,第一滌綸纖維能夠避開褶皺位置并相互擠壓,從而產生彈力使褶皺回復平整,防止褶皺的產生;通過設置耐磨涂層和第二滌綸纖維能夠通過第二滌綸纖維將耐磨涂層擠壓膨脹并固定,防止耐磨涂層脫落并使耐磨涂層充分發揮耐磨作用,提高耐磨性和耐用性;同時,配合第二空隙還能夠隨著摩擦轉動耐磨涂層和第二滌綸纖維,將耐磨涂層和第二滌綸纖維的整個外表面用于摩擦,進一步提高耐磨性和耐用性。此外,本實用新型將第一滌綸纖維的兩端與基布交織連接,并將耐磨涂層的厚度設置為小于第二滌綸纖維的直徑,能夠防止耐磨涂層高出第二滌綸纖維而被摩擦脫落,提高了連接結構穩定性;將第二空隙的高度設置為大于第二滌綸纖維的直徑,能夠方便第二滌綸纖維轉動,將耐磨涂層和第二滌綸纖維的整個外表面用于摩擦,進一步提高耐磨性和耐用性。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具有耐磨性好、耐用性好和連接結構穩定性好的優點,還能夠防止褶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是第一滌綸纖維處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基布,2-凸起部,3-第一空隙,4-第一滌綸纖維,5-第二空隙,6-耐磨涂層,7-第二滌綸纖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滌綸仿麻耐磨面料,構成如圖1、2、3所示,包括基布1,基布1上連接有多個凸起部2;相鄰兩個凸起部2之間設有第一空隙3,凸起部2包括多條并列設置的第一滌綸纖維4;第一滌綸纖維4呈流線型,且第一滌綸纖維4和基布1之間設有第二空隙5;所述第一滌綸纖維4上包覆連接有耐磨涂層6,第一滌綸纖維4上還螺旋連接有第二滌綸纖維7。
所述第一滌綸纖維4的兩端與基布1交織連接;所述耐磨涂層6的厚度小于第二滌綸纖維7的直徑;所述第二空隙5的高度大于第二滌綸纖維7的直徑。
使用時,若產生褶皺趨勢,則第一滌綸纖維4受褶皺趨勢作用而避開褶皺位置,并使兩個凸起部2上第一滌綸纖維4的相互擠壓,從而產生彈力使褶皺回復平整,防止褶皺的產生。耐磨涂層6涂設在第一滌綸纖維4表面后,再在第一滌綸纖維4上螺旋繞上第二滌綸纖維7,第二滌綸纖維7擠壓耐磨涂層6并對耐磨涂層6進行固定和限位,能夠防止耐磨涂層6因摩擦而脫落第一滌綸纖維4;同時,配合第二空隙5還能夠隨著摩擦轉動耐磨涂層6和第二滌綸纖維7,將耐磨涂層6和第二滌綸纖維7的整個外表面用于摩擦,提高耐磨性和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