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DE 202015 104 412.7的內容通過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其具有用于安裝機針的針桿、用于引導針桿運動的針桿框架、用于安裝給料腳的給料腳桿。
背景技術:
從EP 2 105 526B已知這樣一種縫紉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開發一種前述種類的縫紉機,使得可以避免傳送構件和縫紉機的固定到殼體上的構件之間的不希望的相對運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目的通過一種縫紉機實現,該縫紉機具有用于引導給料腳桿的軸向運動的給料腳桿引導件,它具有與針桿框架連接的引導構件以及與給料腳桿連接的對立引導構件,所述對立引導構件與所述引導構件處于直接導向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可以認識到,給料腳桿引導件改善了給料腳桿的穩定性,使得可以特別地避免給料腳桿相對于縫紉機的其它構件的不希望的游隙運動。特別地,避免了給料腳圍繞給料腳軸線的不希望的轉動。
在給料腳桿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細長引導孔使得可以特別地保證給料腳桿的引導。
與給料腳桿固定地連接的螺栓提供了穩定的對立引導構件,該對立引導構件生產便宜。
連接到該螺栓并且在引導給料腳桿方面抵靠引導構件的滑動件使得可以以較低的磨損量引導給料腳桿。該滑動件可由塑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制造一種可以被改裝的給料腳桿引導件。
該另一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通過用于引導縫紉機的給料腳桿的軸向位移的縫紉機組件實現,該縫紉機組件具有可與針桿框架連接的引導構件和可與給料腳桿連接的對立引導構件,所述引導構件用于引導針桿的運動,所述對立引導構件與所述引導構件處于直接導向連接。
通過該縫紉機組件,可以改裝已有的縫紉機。該縫紉機組件的引導構件和對立引導構件可以如前面已經結合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說明的那樣設計。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更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
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從后部看過去的縫紉機的部分打開的殼體;
圖2示出了具有風扇裝置和提升高度調節裝置的縫紉機的機械構件的組件的透視圖,所述風扇裝置用于縫紉機的向下保持裝置的通風,所述提升高度調節裝置用于向下保持裝置的指定傳送提升;
圖3示出了從圖2的III視角方向看過去的組件的視圖,其中,省略驅動構件并且添加了其它構件例如螺紋桿,其中在給料腳桿的較低位置省略了用于引導給料腳桿的軸向位移的給料腳桿引導件的引導構件;
圖4示出了與圖3類似的組件的視圖,該組件具有給料腳桿引導件的安裝構件;
圖5從不同的視角示出了根據圖4的組件;
圖6與圖4類似地示出了組件的視圖,所述組件具有在最大提升位置(即,通風位置)的給料腳桿;以及
圖7示出了從圖5的視角看過去的根據圖6的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縫紉機的殼體1在圖1中示出,該縫紉機具有立柱2、臂部3和頭部4,所述立柱2、臂部3和頭部4連同未在圖1中示出的基板一起使得縫紉機具有總體C形結構。由未在圖中示出的主驅動器驅動的臂軸5上下驅動其上安裝有機針7的針桿6。針7穿過線跡板9中的線跡孔8,所述線跡板9形成未示出的支撐板的一部分,所述支撐板進而表示縫紉機的基板的上側。
縫紉機具有向下保持裝置10,該向下保持裝置10用于在縫制期間向下保持并且傳送縫料,該向下保持裝置分成壓料腳11和給料腳12。壓料腳11用于在縫制期間向下保持(壓緊)縫料。所述給料腳12用于沿著平行于線跡板9的縱向延伸方向的縫制方向傳送縫料。
為了給向下保持裝置10通風,使用整體用附圖標記13標記的風扇裝置。該風扇裝置具有風扇軸14,在縫紉壓腳側,第一風扇軸旋轉桿15在旋轉上固定地(不能相對旋轉地)連接到該風扇軸。第一風扇軸旋轉桿15進而通過向下保持裝置10的給料腳桿16和壓料腳桿17的未在圖中清楚地示出的連接件鉸接。在風扇軸14的與第一風扇軸旋轉桿15相對的自由端處,在旋轉上固定地布置有第二風扇軸旋轉桿18。通過未在圖中示出的預張緊彈簧,第二風扇軸旋轉桿18的承載螺栓19壓靠風扇軸凸輪盤20。
圖2示出了風扇裝置13的中立位置,在該位置中風扇軸凸輪盤20定向成使得支承螺栓19采用距離步進馬達22的馬達軸21的最小距離。風扇軸凸輪盤20在旋轉上固定地連接到馬達軸21。支承螺栓19承載在其上的風扇軸凸輪盤20的風扇軸控制曲壁23圍繞馬達軸21的縱向軸線螺旋地延伸。
與所述風扇軸凸輪盤20間隔開地,提升高度調節裝置凸輪盤24布置為與馬達軸21在上旋轉固定地連接。凸輪盤20、24中的每一者都具有與馬達軸21同軸的凸輪盤區段和與所述凸輪盤區段連續地鄰接的螺旋形狀凸輪盤區段。
通過在附圖中以分解視圖示出的平頭螺釘或螺紋銷25,凸輪盤20、24在旋轉上固定地固定到馬達軸21。使用相應的螺紋銷25以用于在旋轉上固定圖2中示出的組件的各種其它軸構件。所述兩個凸輪盤20、24為相同形狀的構件。
提升高度調節裝置旋轉桿28的支承螺栓27通過未在附圖中示出的預張緊彈簧抵靠提升高度調節裝置凸輪盤24。
提升高度調節裝置旋轉桿28在旋轉上固定地連接到總體用數字30標記的提升高度調節裝置的提升齒軸29。提升齒軸29通過提升齒輪31可操作地連接到提升高度調節裝置30的振蕩驅動提升軸32。與布置在臂軸5上的提升凸輪33一起,提升齒輪31影響給料腳12和壓料腳11的傳送行程的提升高度。
臂軸5、風扇軸14、馬達軸21、提升齒輪軸29和提升軸32全部彼此平行延伸。
為引導針桿6的運動,使用針桿框架33(參見圖3至圖7)。針桿6的運動包括沿針桿6的縱向軸線的上下運動和在縫制方向的給料運動。
為了引導給料腳桿16的軸向移動,使用給料腳桿引導件34(參見圖4)。給料腳桿引導件34包括與針桿框架33連接的引導構件35,所述引導構件采用引導橋接件的形式,該引導構件在圖3的視圖中移除,即沒有示出。在示出的實施例中,該引導橋接件35在兩端—即在遠端連接點36、37處—緊固地連接到針桿框架33并且螺紋連接在一起。
引導構件35在其主體具有細長孔38,該細長孔38平行于給料腳桿16延伸。
細長引導孔38因而沿著給料腳桿16的軸向延伸。給料腳桿引導件34還包括與給料腳桿16連接的對立引導構件39,所述對立引導構件39與引導構件35直接地導向連接。
該對立引導構件39包括螺栓40,該螺栓40與給料腳桿16緊固地連接。環形滑動件41安裝在螺栓40上,該滑動件也是對立引導構件39的一部分。在圖3中未示出的滑動件41在引導給料腳桿16期間承載在引導構件35上,即承載在細長孔38的內壁上。該滑動件由塑料制成。
圖3至5示出了處于最大降低位置的給料腳桿16,在該最大降低位置,引導構件35中的對立引導構件39向下移動到最大位置。同時,在根據圖3至5的位置,壓料腳桿17也向下移動到最大位置。所述位移通過預張的緊壓縮彈簧42實現,該壓縮彈簧42通過叉狀彈簧部件43與壓料腳桿17處于推動連接關系。給料腳桿16的提升位移通過風扇軸14和提升軸32傳遞。為此,與傳遞桿44一起采用桿連接,該傳遞桿44在旋轉上固定地連接到提升軸32并且連接到牽引桿45,牽引桿45進而作用在三角桿46上,三角桿46經由鉸鏈通過附加傳遞桿47連接到給料腳桿16,所述鉸鏈的鉸鏈軸線與螺栓40的縱向軸線重合。
牽引桿48用于傳送用于上下提升針桿6的驅動力。
為了產生給料腳桿16和針桿6的給料運動,使用用于針桿框架33的未示出的振動驅動裝置,該振動驅動裝置源自于臂軸5。針桿框架33繞平行于臂軸延伸的樞轉軸線49樞轉,在縫紉機的殼體1上軸向地且徑向地安裝的承載桿50沿著該樞轉軸線49延伸。
圖6和7示出了給料腳桿引導件34處于給料腳桿16被提升到最大位置。對立引導構件39向上移動到該位置處,在該位置引導構件35升高到最大值。在該位置,壓縮彈簧42通過彈簧部件43被壓縮到最大值。
給料腳桿引導件34有效地阻止了給料腳桿16繞其縱向軸線的不期望的樞轉。
給料腳桿引導件34能夠被改裝到已有的縫紉機上。為此,縫紉機組件可作為改裝單元提供,該改裝單元包括引導橋接件35和滑動件41。在相應的連接部件在針桿框架33和螺栓40上附接后,所述引導構件35、41可以被安裝并且引導腳引導件34已準備好用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