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晾衣架,特別是一種軌道式晾衣架。
背景技術:
晾衣架是家居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現在其發展已經出現多元化方向,包括陽臺升降式、壁掛式、落地式、拉伸式幾種。但是仍有居民采用原始落地式的掛曬方式,即將衣物直接掛在置于地上的晾衣桿上,擴大其通風面積達到最佳晾曬效果。
但是目前依據這種原始落地式方式進行晾曬的晾衣架,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晾衣架上晾干之間的距離是固定不變的,不能根據衣物的厚度、大小、長短等因素來調整晾干之間的距離,使得不同衣物之間晾曬相互影響,減弱整體的晾曬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軌道式晾衣架,它能根據衣物的厚度、大小、長短等因素來調整晾干之間的距離,有效增強晾衣架的晾曬效果,同時還可自由縮放晾衣架的體積大小,方便不使用時的收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軌道式晾衣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為Z型支架,第二支架穿過第一支架中間部位并鉸接在一起,兩個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分別與左橫支架、右橫支架的兩端連接,右橫支架內設有凹槽;左橫支架包括連接桿,連接桿通過兩個固定端與左橫支架連接,連接桿上套有多個能水平移動的圓環,圓環上設有晾桿;晾桿通過圓環能夠以連接桿為軸豎直旋轉,當向右順時鐘旋轉到水平位置時,晾桿另一端能夠卡在凹槽內。
前述的軌道式晾衣架中,所述第二支架上端設有綁帶。
前述的軌道式晾衣架中,所述凹槽底面均勻設有三個以上的凸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軸連接設置可移動的晾干,使得它能根據衣物的厚度、大小、長短等因素來調整晾干之間的距離,增強晾衣架的晾曬效果;還將晾衣架通過折疊、捆綁,可自由縮放晾衣架的體積大小,方便不使用時的收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左橫支架與右橫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左橫支架、101-固定端、102-圓環、103-晾桿、104-連接桿、2-綁帶、3-第二支架、4-凹槽、5-右橫支架、6-第一支架、7-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一種軌道式晾衣架,構成如圖1-2所示,包括第一支架6,第一支架6為Z型支架,第二支架3穿過第一支架6中間部位并鉸接在一起,當不使用晾衣架時,第一支架6與第二支架3能夠完全合并在一起。兩個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3分別與左橫支架1、右橫支架5的兩端連接,使得晾衣架置于底面時,整體處于穩定結構。右橫支架5內設有凹槽4。左橫支架1包括連接桿104,連接桿104通過兩個固定端101與左橫支架1連接,連接桿104上套有多個能水平移動的圓環102,圓環102上設有晾桿103,同時晾桿103還可隨著圓環102沿著連接桿104前后移動。晾桿103通過圓環102能夠以連接桿104為軸豎直旋轉,當向右順時鐘旋轉到水平位置時,晾桿103另一端能夠卡在凹槽4內,使其處于水平面上不動;當不使用晾衣架時,可將晾干103向左逆時針旋轉到與第二支架3平行的位置進行收納。
所述第二支架3上端設有綁帶2,用于收納時對所有晾干103的捆綁收納。
所述凹槽4底面均勻設有三個以上的凸起7,當晾干103一端卡在凹槽4內時,可以進行前后位置的固定,使其位置不易改變。
工作原理:當需要晾曬衣物時,展開第一支架6與第二支架3置于地面,然后前后移動晾桿103,調整各個晾干103之間的距離,再將晾桿103順時鐘旋轉到水平位置,使晾桿103一端卡在凹槽4內固定,最后將衣物掛在晾桿103上進行晾曬;當不需要晾曬衣物時,折疊合并第一支架6與第二支架3,同時將晾干103向左逆時針旋轉到與第二支架3平行的位置,進行整體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