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服裝下擺縫制設備與設施,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服裝下擺縫制裝置。
背景技術:
:
現有的服裝下擺的縫制裝置通常都使用的是人工通過縫紉機進行縫制,此方式在縫制的過程中通常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而且使用者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才能掌握縫紉機的使用,通常的學習時間都是一到兩個月進行學習,在縫制中經常會由于使用者的手法問題導致縫紉出現廢品,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現有的縫制服裝下擺的裝置還沒有出現一種可以實現全自動縫制的設備,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特提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全自動服裝下擺縫制裝置。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全自動服裝下擺縫制裝置,包括控制箱,控制箱底部設有四個底座且四個底座分布在控制箱四個角的位置上,控制箱前表面與護欄連接,控制箱頂部設有主軸旋轉裝置、折邊裝置、縫紉裝置、線架、輔助裝置及控制面板,所述的輔助裝置與主軸旋轉裝置位于控制箱左右兩端,輔助裝置與主軸旋轉裝置之間安裝有縫紉裝置及折邊裝置,所述的縫紉裝置位于輔助裝置右側,所述的折邊裝置位于主軸旋轉裝置左側。
所述的縫紉裝置包括縫紉機、連接座、導入板、壓桿、壓桿座、推桿及氣缸,所述的連接座底部與控制箱連接,連接座頂部與縫紉機連接,縫紉機前端與導入板連接,縫紉機機頭側壁上連接有氣缸,氣缸與推桿一端連接,推桿另一端與壓桿座連接,壓桿座與壓桿連接。
所述的主軸旋轉裝置包括主動輥、調偏器、電機箱及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與控制箱連接,固定座與電機箱連接,電機箱內部設有電動機,電動機輸出軸與調偏器連接,調偏器與主動輥連接。
所述的輔助裝置包括步進電機、軌道殼、傳感器固定座、傳感器A、保護殼、扭力電機、扭力電機固定座、傳送帶保護罩、壓緊裝置、輔助輥、防滑圈、滑塊、傳感器B、觸桿及支撐板,所述的步進電機與軌道殼連接,軌道殼內部設有螺桿,螺桿一端與步進電機輸出軸連接,螺桿另一端與軌道殼內壁連接,螺桿上設有螺塊且兩者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螺塊與滑塊連接且滑塊與軌道殼通過滑道連接,滑塊連接有觸桿,滑塊頂部連接有保護殼,保護殼外壁上設有扭力電機且兩者之間通過扭力電機固定座進行固定,扭力電機輸出軸與動力輪連接,動力輪與輔助輥通過傳送帶連接且輔助輥與支撐板通過軸承連接,支撐板側壁上連接有傳送帶保護罩且傳送帶位于傳送帶保護罩內部,所述的輔助輥上套有不少于一個防滑圈,輔助輥正上方位置設有壓緊裝置,所述的軌道殼側壁上設有兩個傳感器固定座,其中一個傳感器固定座上設有不少于1個傳感器A,另外一個傳感器固定座上設有不少于一個傳感器B。
所述的壓緊裝置包括擺動桿、壓緊輥、傳動軸、擺動軸、轉動塊、轉軸、夾塊、連接桿、氣缸連接口B、轉動氣缸、氣缸連接口A及轉動氣缸連接座,所述的壓緊輥內部設有傳動軸且兩者之間通過軸承連接,傳動軸與擺動桿一端連接且兩者之間所成的角度為90度,擺動桿另一端與擺動軸一端連接且兩者之間所成的角度為90度,擺動軸另一端與轉動塊連接且兩者之間所成的角度為90度,轉動塊與夾塊通過轉軸連接,夾塊與連接桿一端連接,連接桿另一端與轉動氣缸連接,轉動氣缸通過轉動氣缸連接座固定在保護殼內部,轉動氣缸上設有氣缸連接口A及氣缸連接口B。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將筒狀服裝下擺的位置套在主軸旋轉裝置與輔助裝置上,通過控制面板進行調節,先有輔助裝置將下擺拉緊,這時輔助裝置與主軸旋轉裝置同時旋轉,兩個的旋轉速度相同,此時使下擺裝置開始移動,下擺通過折邊裝置對下擺進行折邊,通過縫紉裝置對下擺進行縫紉,直到下擺下擺行走一圈后縫紉裝置停止,從而完成一件筒狀服裝下擺的縫紉,在使用的過程中操作簡單,學習也容易只需要操作控制面板就可以實現縫紉,此裝置在縫紉的過程中為全自動的縫紉,不需要人手動縫紉,不僅能夠提高縫紉的速度,廢品率也會大大的降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機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縫紉機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主軸旋轉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輔助裝置立體圖。
圖5是本發明輔助裝置主視圖。
圖6是本發明輔助裝置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參照各圖,一種全自動服裝下擺縫制裝置,包括控制箱5,控制箱5底部設有四個底座6且四個底座6分布在控制箱5四個角的位置上,控制箱5前表面與護欄8連接,控制箱5頂部設有主軸旋轉裝置4、折邊裝置7、縫紉裝置3、線架2、輔助裝置9及控制面板1,所述的輔助裝置9與主軸旋轉裝置4位于控制箱5左右兩端,輔助裝置9與主軸旋轉裝置4之間安裝有縫紉裝置3及折邊裝置7,所述的縫紉裝置3位于輔助裝置9右側,所述的折邊裝置7位于主軸旋轉裝置4左側。
所述的縫紉裝置3包括縫紉機301、連接座302、導入板303、壓桿304、壓桿座305、推桿306及氣缸307,所述的連接座302底部與控制箱5連接,連接座302頂部與縫紉機301連接,縫紉機301前端與導入板303連接,縫紉機301機頭側壁上連接有氣缸307,氣缸307與推桿306一端連接,推桿306另一端與壓桿座305連接,壓桿座305與壓桿304連接。
所述的主軸旋轉裝置4包括主動輥601、調偏器602、電機箱603及固定座604,所述的固定座604與控制箱5連接,固定座604與電機箱603連接,電機箱603內部設有電動機,電動機輸出軸與調偏器602連接,調偏器602與主動輥601連接。
所述的輔助裝置9包括步進電機901、軌道殼902、傳感器固定座903、傳感器A904、保護殼905、扭力電機906、扭力電機固定座907、傳送帶保護罩908、壓緊裝置、輔助輥913、防滑圈912、滑塊916、傳感器B918、觸桿917及支撐板911,所述的步進電機901與軌道殼902連接,軌道殼902內部設有螺桿,螺桿一端與步進電機901輸出軸連接,螺桿另一端與軌道殼902內壁連接,螺桿上設有螺塊且兩者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螺塊與滑塊916連接且滑塊916與軌道殼902通過滑道連接,滑塊916連接有觸桿917,滑塊916頂部連接有保護殼905,保護殼905外壁上設有扭力電機906且兩者之間通過扭力電機固定座907進行固定,扭力電機906輸出軸與動力輪920連接,動力輪920與輔助輥913通過傳送帶919連接且輔助輥913與支撐板911通過軸承連接,支撐板911側壁上連接有傳送帶保護罩908且傳送帶919位于傳送帶保護罩908內部,所述的輔助輥913上套有不少于一個防滑圈912,輔助輥913正上方位置設有壓緊裝置,所述的軌道殼902側壁上設有兩個傳感器固定座903,其中一個傳感器固定座903上設有不少于1個傳感器A904,另外一個傳感器固定座903上設有不少于一個傳感器B918。
所述的壓緊裝置包括擺動桿909、壓緊輥910、傳動軸914、擺動軸915、轉動塊928、轉軸927、夾塊926、連接桿925、氣缸連接口B924、轉動氣缸923、氣缸連接口A922及轉動氣缸連接座921,所述的壓緊輥910內部設有傳動軸914且兩者之間通過軸承連接,傳動軸914與擺動桿909一端連接且兩者之間所成的角度為90度,擺動桿909另一端與擺動軸915一端連接且兩者之間所成的角度為90度,擺動軸915另一端與轉動塊928連接且兩者之間所成的角度為90度,轉動塊928與夾塊926通過轉軸927連接,夾塊926與連接桿925一端連接,連接桿925另一端與轉動氣缸923連接,轉動氣缸923通過轉動氣缸連接座921固定在保護殼905內部,轉動氣缸921上設有氣缸連接口A922及氣缸連接口B924。
具體實施過程如下:將筒狀服裝下擺的位置套在主軸旋轉裝置4中調偏器602與輔助裝置9中的輔助輥913上,主動旋轉裝置4的套入方式為:從主動輥601套入,經過調偏器602并套在調偏器602上;輔助裝置9的套入方式為:主動輥602分為前輥和后輥,前輥上套有兩個防滑圈912,后輥上套有四個防滑圈912,將下擺套在后輥位置的上,通過防滑腔912使下擺不發生滑動,在套在主動旋轉裝置4與輔助裝置9后,下擺自然穿過縫紉裝置3及折邊裝置7,通過控制面板1進行調節,先由輔助裝置9中的步進電機901開始旋轉,步進電機901帶動螺桿,由于螺桿與螺塊是通過螺紋連接,故螺桿旋轉時,螺塊就會橫向移動,螺塊帶動滑塊916,滑塊916帶動保護殼905移動,保護殼905帶動輔助輥913,輔助輥913將下擺拉緊,之后對轉動氣缸923進行通氣,轉動氣缸923帶動連接桿925,連接桿925帶動夾塊926,夾塊帶動轉動塊928,轉動塊928帶動擺動桿909,擺動桿909帶動轉動軸914,由于轉動軸914與壓緊輥910是通過軸承連接,故當轉動軸914移動時,壓緊輥910也會跟隨其移動,壓緊輥910會壓到套在輔助輥913上的下擺上,此時控制位于輔助裝置9上的扭力電機906旋轉,扭力電機906帶動動力輪920,動力輪920通過傳動帶919帶動輔助輥913旋轉,同時控制位于主軸旋轉裝置4中的電動機旋轉,電動機帶動主動輥601旋轉,此時輔助裝置9與主軸旋轉裝置4同時旋轉,兩個的旋轉速度相同,此時使下擺裝置開始移動,下擺通過折邊裝置7對下擺進行折邊,通過縫紉裝置3中的壓桿304對下擺進行壓緊,從而使下擺在縫制的過程中不會出現褶皺的狀況;壓桿304的壓緊原理為:氣缸307帶動推桿306,推桿306帶動壓桿座305,壓桿座305帶動壓桿304;通過導入板303可以使下擺進入到縫紉機301位置更加方便和快捷,通過縫紉裝置對下擺進行縫紉,直到下擺行走一圈后縫紉裝置停止,從而完成一件筒狀服裝下擺的縫紉。
在使用的過程中操作簡單,學習也容易只需要操作控制面板就可以實現縫紉,此裝置在縫紉的過程中為全自動的縫紉,不需要人手動縫紉,不僅能夠提高縫紉的速度,廢品率也會大大的降低。
圖中,描述位置關系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