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紡織印染脫水退捻開幅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00396閱讀:328來源:國知局
一種紡織印染脫水退捻開幅設備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紡織品脫水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紡織印染脫水退捻開幅設備。



背景技術:

現代印染紡織企業中,經印染裝置印染完成的紡織品含有大量的水分,且這些水分中含有大量的染色顏料、助染劑等各種化學原料,因此需要通過脫水設備將紡織品內含有的印染廢水脫離出來,而傳統的脫水方法多是采用離心脫水,離心脫水后的紡織品大多因離心力的作用發生扭轉而變成繩狀,因此,在后道加工程序之前,需將脫水后的紡織品進行退捻,消除扭轉,并對紡織品進行開幅使紡織品回復到平幅狀態,傳統的退捻方式是在紡織品脫水后采用退捻器進行退捻,額外增加了退捻步驟,過于繁瑣。

在專利號為CN104528450B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開幅對中機,其就是通過在高處設置退捻裝置對離心脫水后的紡織品進退捻,退捻之后利用展布機構對紡織品進行開幅展開,十分的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紡織印染脫水退捻開幅設備,通過改變紡織品的脫水方式,利用牽引機對紡織品進行水平牽引,在牽引的過程中,紡織品通過螺旋退捻脫水機上旋轉的螺旋退捻脫水筒,螺旋退捻脫水筒上分別設置有螺旋脫水段、平滑緩沖段以及螺旋退捻段,利用螺旋脫水段上的正旋螺紋對紡織品進行旋轉擠壓,使紡織品內的廢水快速、徹底的脫離,而螺旋退捻段的反旋螺紋則用于對紡織品進行翻轉退捻釋放,消除紡織品的扭轉度,同時利用設置于螺旋退捻脫水機后側的水平開幅機對脫水后的紡織品進行開幅,并在開幅的過程中,利用左右擺動的第一開幅組件與第二開幅組件消除紡織品在脫水過中產生的褶皺;解決了無需額外設置退捻裝置的技術問題,并完善解決了旋轉擠壓脫水過程中,紡織品出現褶皺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紡織印染脫水退捻開幅設備,從前到后依次包括螺旋退捻脫水機、水平開幅機以及牽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退捻脫水機包括螺旋退捻脫水機構以及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設置于螺旋退捻脫水機構的一側,其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帶動所述螺旋脫水機構對印染完成的紡織品進行脫水工作;

所述水平開幅機包括開幅機構以及第二驅動機構,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設置于所述開幅機構的后側,其帶動該開幅機構對螺旋退捻脫水機輸出的紡織品進行開幅工作;

所述牽引機包括牽引機構以及第三驅動機構,所述第三驅動機構設置于所述牽引機構的一側,其通過皮帶傳送的方式帶動牽引機構對所述螺旋退捻脫水機的紡織品進行水平方向的牽引工作。

作為改進,所述螺旋退捻脫水機構包括脫水機架、螺旋退捻脫水筒、上封蓋以及下集水箱,所述脫水機架上轉動設置有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

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的前后兩端通過軸承承載轉動設置于脫水機架上,該螺旋退捻脫水筒為前后開口設置,其從前至后分為螺旋脫水段、平滑緩沖段以及螺旋退捻段,所述螺旋脫水段上平滑設置有正旋螺紋,所述螺旋退捻段上平滑設置有反旋螺紋,所述平滑緩沖段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與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連接;

所述上封蓋的前后兩端固定設置于脫水機架上,其位于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的上方,且其覆蓋該螺旋退捻脫水筒的上部設置,該上封蓋的一側設置有第一缺口;

所述下集水箱的前后兩端固定設置于脫水機架上,其位于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的下方,且其包裹該螺旋退捻脫水筒的下部設置,該下集水箱的一側設置有第二缺口,且該下集水箱的前后兩端通過管道與廢水處理機構連通。

作為改進,所述螺旋脫水段與螺旋退捻段均為錐形設置,該螺旋脫水段與螺旋退捻段對應所述平滑緩沖段對稱設置,且沿該螺旋脫水段與螺旋退捻段的周向上均等距排布設置有若干的脫水孔。

作為改進,所述上封蓋的前部與后部上均等距排列設置有若干刷針,該刷針對應所述脫水孔設置。

作為改進,所述開幅機構包括開幅機架、第一開幅組件、第二開幅組件以及噴氣組件,所述開幅機架設置于所述脫水機架的后側,其上端面開設有第一開幅槽以及第二開幅槽,該第一開幅槽位于第二開幅槽的前側,且該第一開幅槽與第二開幅槽分別位于開幅機架上端面的兩側;

所述第一開幅組件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幅槽內,其下端與所述第一開幅組件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連接;

所述第二開幅組件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開幅槽內,其下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連接;

所述噴氣組件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幅組件與第二開幅組件的外側,其用于對所述第一開幅組件與第二開幅組件上承載的紡織品進行噴氣。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開幅組件包括第一轉軸、第一轉盤以及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所述第一轉軸的兩端轉動設置于開幅機架上,其位于所述第一開幅槽的下方,且其后端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與所述第二開幅組件同步反向轉動;

所述第一轉盤套設于所述第一轉軸上,其位于所述第一開幅槽的正下方,沿其周向等距設置有若干的第一支撐臂,該第一支撐臂的末端設置有第一永磁體;

所述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幅槽內,其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臂通過磁吸連接方式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第二開幅組件包括第二轉軸、第二轉盤以及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所述第二轉軸的兩端轉動設置于開幅機架上,其位于所述第二開幅槽的下方,且其后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通過皮帶傳動方式連接;

所述第二轉盤套設于所述第二轉軸上,其位于所述第二開幅槽的正下方,沿其周向等距設置有若干的第二支撐臂,該第二支撐臂的末端設置有第一永磁體;

所述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開幅槽內,其下端與所述第二支撐臂通過磁吸連接方式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與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均包括開幅臂、伸縮臂、伸縮彈簧、復位彈簧、第一限位滾輪以及第二限位滾輪,所述開幅臂分別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幅槽與第二開幅槽內,且其上端均設置有承載板,該開幅臂的下部還設置有伸縮槽;

所述伸縮臂滑動設置于所述伸縮槽內,其上端與所述開幅臂通過伸縮彈簧固定連接,其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永磁體對應連接的第二永磁體;

所述復位彈簧對稱設置于所述開幅臂的兩側,其一端與所述開幅機架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開幅臂連接;

所述第一限位第一限位滾輪與第二限位滾輪均轉動設置于所述開幅臂上,該第一限位滾輪與第二限位滾輪配合對所述開幅機架的上端面夾緊。

作為改進,所述噴氣組件包括第一噴氣嘴、第二噴氣嘴以及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噴氣嘴固定設置于所述開幅機架上,其位于所述第一開幅組件的外側;所述第二噴氣嘴固定設置于所述開幅機架上,其位于所述第二開幅組件的外側;所述壓力傳感器固定設置于開幅機架上,其對應所述第二開幅組件設置,其用于感應所述第二開幅組件的壓力。

作為改進,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牽引機架以及牽引布輥,所述牽引機架設置于所述開幅機架的后側;

所述牽引布輥的兩端均轉動設置于所述牽引機架上,其沿該牽引機架的縱向對稱設置,且該牽引布輥的一側與所述第三驅動機構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較傳統的紡織品脫水退捻開幅設備,通過改變離心脫水的方式,運用旋轉的螺旋退捻脫水筒,螺旋退捻脫水筒上分別設置有螺旋脫水段、平滑緩沖段以及螺旋退捻段,利用螺旋脫水段上的正旋螺紋對紡織品進行旋轉擠壓,使紡織品內的廢水快速、徹底的脫離,而螺旋退捻段的反旋螺紋則用于對紡織品進行翻轉退捻釋放,消除紡織品的扭轉度,實現了脫水工作與退捻工作一步完成,無需在額外添加退捻裝置,簡化了機械結構;

(2)本發明在設置螺旋退捻脫水筒時,充分考慮了螺旋退捻脫水筒對紡織品脫水退捻過程中由于旋轉擠壓產生的褶皺印痕,利用水平開幅機,對紡織品進行開幅的同時,依靠第一開幅組件與第二開幅組件中的開幅臂將紡織品兜住后向開幅機架兩側邊擺動對紡織品進行扯動,實現了紡織品的開幅的同時,并消除了紡織品由于脫水退捻產生褶皺的技術問題;

(3)本發明通過設置螺旋退捻脫水筒,避免傳統的額外在高處設置退捻裝置的退捻方式,省去了傳統退捻方式中,紡織品需從低處引導到高處進行退捻的過程,降低了工作人員操作時的危險系數,并避免了紡織品引導到高處過程中由于重力因素導致的紡織品結構破壞的可能;

(4)本發明在設置脫水筒時,在正螺旋段以及反螺旋段之間設置了平滑緩沖段,利用平滑緩沖段對正螺旋段以及反螺旋段對紡織品進行旋轉擠壓和旋轉釋放的過程中產生的應力進行緩沖,避免應力集中,傷害紡織品;

(5)本發明在設置脫水機時,在脫水筒的上部設置了上封蓋,利用完全覆蓋脫水筒上部的上封蓋對脫水筒脫離的廢水進行阻擋,避免廢水飛濺,造成工作環境的污染,同時在上封蓋的前后部設置有刷針,該刷針可以對脫水筒的正螺旋段與反螺旋段的脫水孔進行滾刷,可以有效清理脫水孔中的堵塞的雜質,保證脫水孔的通暢;

(6)本發明在設置脫水機時,還在脫水筒的下部設置了下集水箱,利用完全包裹脫水筒下部的下集水箱對脫水筒脫離的廢水進行收集,同時將廢水導出到廢水導流機構中,利用廢水導流機構將廢水導流到廢水處理機構中進行統一的處理,避免脫離的廢水對環境造成污染;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脫水徹底,脫水速度快的特點,尤其適用于紡織品印染后的脫水技術領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等軸側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螺旋退捻脫水機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上封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下集水箱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脫水筒斷裂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中A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7為圖4中B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8為圖4中C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螺旋退捻脫水機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水平開幅機等軸側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水平開幅機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第一開幅組件與第二開幅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2中D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第一開幅組件與第二開幅組件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水平開幅機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圖15中E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牽引機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紡織印染脫水退捻開幅設備,從前到后依次包括螺旋退捻脫水機1、水平開幅機2以及牽引機3,所述螺旋退捻脫水機1包括螺旋退捻脫水機構11以及第一驅動機構12,所述第一驅動機構12設置于螺旋退捻脫水機構11的一側,其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帶動所述螺旋脫水機構12對印染完成的紡織品進行脫水工作;

所述水平開幅機2包括開幅機構21以及第二驅動機構22,所述第二驅動機構22設置于所述開幅機構21的后側,其帶動該開幅機構21對螺旋退捻脫水機1輸出的紡織物進行開幅工作;

所述牽引機3包括牽引機構31以及第三驅動機構32,所述第三驅動機構32設置于所述牽引機構31的一側,其通過皮帶傳送的方式帶動牽引機構31對所述螺旋退捻脫水機1的紡織物進行水平方向的牽引工作。

如圖2、圖3、圖4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螺旋退捻脫水機構11包括脫水機架111、螺旋退捻脫水筒112、上封蓋113以及下集水箱114,所述脫水機架111上轉動設置有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112;

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112的前后兩端通過軸承承載轉動設置于脫水機架111上,該螺旋退捻脫水筒112為前后開口設置,其從前至后分為螺旋脫水段1121、平滑緩沖段1122以及螺旋退捻段1123,所述螺旋脫水段1121上平滑設置有正旋螺紋1124,所述螺旋退捻段1123上平滑設置有反旋螺紋1125,所述平滑緩沖段1122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與所述第一驅動機構12連接;

所述上封蓋113的前后兩端固定設置于脫水機架111上,其位于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112的上方,且其覆蓋該螺旋退捻脫水筒112的上部設置,該上封蓋113的一側設置有第一缺口1131;

所述下集水箱114的前后兩端固定設置于脫水機架111上,其位于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112的下方,且其包裹該螺旋退捻脫水筒112的下部設置,該下集水箱114的一側設置有第二缺口1141,且該下集水箱114的前后兩端通過管道與廢水處理機構連通。

如圖5、圖6、圖7與圖8所示,進一步的,所述螺旋脫水段1121與螺旋退捻段1123均為錐形設置,該螺旋脫水段1121與螺旋退捻段1123對應所述平滑緩沖段1122對稱設置,且沿該螺旋脫水段1121與螺旋退捻段1123的周向上均等距排布設置有若干的脫水孔1126。

如圖2所示,更進一步的,所述上封蓋113的前部與后部上均等距排列設置有若干刷針1132,該刷針1132對應所述脫水孔1126設置。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螺旋退捻脫水筒112由第一驅動機構12帶動進行旋轉,在旋轉過程中,紡織品依次穿過螺旋退捻脫水筒112上的螺旋脫水段1121、平滑緩沖段1122以及螺旋退捻段1123,螺旋脫水段1121上的正旋螺紋1124對紡織品進行旋轉擠壓,將紡織品內含有的廢水擠壓脫離,使廢水通過脫水孔1126內流出;平滑緩沖段1122用于對紡織品進行應力釋放,避免螺旋脫水段1121與螺旋退捻段1123之間的應力過于集中,造成紡織品結構損壞;螺旋退捻段1123上的反旋螺紋1125用于對螺旋擠壓后的紡織品進行反螺旋旋轉釋放,消除紡織品上的扭轉度,對紡織品進行退捻。

進一步說明的是,所述紡織品中的廢水經脫水孔1126流出的過中,紡織品上的各種雜質會堵塞脫水孔1126,為了保證脫水孔1126的通暢,上封蓋113上設置了刷針1132,利用刷針1132對脫水孔1126進行滾刷,使脫水孔1126內的雜質脫落,保證了脫水孔1126的通暢,同時,上封蓋113覆蓋了脫水筒112的上半部,避免脫水筒112內廢水在脫水筒112旋轉過程中飛濺,污染工作環境。

更進一步說明的是,下集水箱114用于收集紡織品中脫離出來的廢水,將廢水導流到廢水處理機構內,進行廢水處理,避免廢水影響自然環境與工作環境。

如圖9所示,具體說明的是,第一驅動機構12中的第一驅動電機121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穿過第一缺口1131和第二缺口1141,與螺旋退捻脫水筒112上的平滑緩沖段1122連接,帶動螺旋退捻脫水筒112旋轉。

如圖10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開幅機構21包括開幅機架211、第一開幅組件212、第二開幅組件213以及噴氣組件214,所述開幅機架211設置于所述脫水機架111的后側,其上端面開設有第一開幅槽2111以及第二開幅槽2112,該第一開幅槽2111位于第二開幅槽2112的前側,且該第一開幅槽2111與第二開幅槽2112分別位于開幅機架211上端面的兩側;

所述第一開幅組件212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幅槽2111內,其下端與所述第一開幅組件213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連接;

所述第二開幅組件213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開幅槽2112內,其下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22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連接;

所述噴氣組件214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幅組件212與第二開幅組件213的外側,其用于對所述第一開幅組件212與第二開幅組件213上承載的紡織品進行噴氣。

如圖11所示,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開幅組件212包括第一轉軸212121、第一轉盤2122以及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2123,所述第一轉軸212121的兩端轉動設置于開幅機架211上,其位于所述第一開幅槽2111的下方,且其后端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與所述第二開幅組件213同步反向轉動;

所述第一轉盤2122套設于所述第一轉軸212121上,其位于所述第一開幅槽2111的正下方,沿其周向等距設置有若干的第一支撐臂21221,該第一支撐臂21221的末端設置有第一永磁體21222;

所述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2123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幅槽2111內,其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臂21221通過磁吸連接方式連接。

如圖10所示,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開幅組件213包括第二轉軸2131、第二轉盤2132以及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2133,所述第二轉軸2131的兩端轉動設置于開幅機架211上,其位于所述第二開幅槽2112的下方,且其后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22通過皮帶傳動方式連接;

所述第二轉盤2132套設于所述第二轉軸2131上,其位于所述第二開幅槽2112的正下方,沿其周向等距設置有若干的第二支撐臂21321,該第二支撐臂21321的末端設置有第一永磁體21222;

所述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2133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開幅槽2112內,其下端與所述第二支撐臂21321通過磁吸連接方式連接。

需要具體說明的是,所述第一轉盤2122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與第二轉盤2132同步反向轉動,第二轉盤2132由第二驅動機構22帶動逆時針旋轉,第一轉盤2122,在轉動過程中,第一轉盤2122上的第一支撐臂21221通過第一永磁體21222與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2123磁吸連接,帶動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2123由開幅機架211中部向右側擺動;第二轉盤2132上的第二支撐臂21321通過第一永磁體21221與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2133磁吸連接,帶動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2133由機架1中部向左側擺動。

如圖12、圖13與圖14所示,作為一種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2123與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2133均包括開幅臂21231、伸縮臂21232、伸縮彈簧21233、復位彈簧21234、第一限位滾輪21235以及第二限位滾輪21236,所述開幅臂21231分別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幅槽2111與第二開幅槽2112內,且其上端均設置有承載板21237,該開幅臂21231的下部還設置有伸縮槽21238;

所述伸縮臂21232滑動設置于所述伸縮槽21238內,其上端與所述開幅臂21231通過伸縮彈簧21233固定連接,其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永磁體21222對應連接的第二永磁體21239;

所述復位彈簧21233對稱設置于所述開幅臂21231的兩側,其一端與所述開幅機架211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開幅臂21231連接;

所述第一限位滾輪21235與第二限位滾輪21236均轉動設置于所述開幅臂21231上,該第一限位滾輪21235與第二限位滾輪21236配合對所述開幅機架211的上端面夾緊。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開幅臂21231分別沿第一開幅槽2111與第二開幅槽2112滑動,在滑動過程中,開幅臂21231上的承載板21237兜住紗質紡織品的兩側,向開幅機架311兩側進行開幅。

進一步說明的是,所述開幅臂21231下端設置的伸縮臂21232,依靠伸縮臂21232分別與第一支撐臂21221與第二支撐臂23221進行磁吸連接,在開幅臂21231擺動過程中,伸縮臂21232會隨著開幅臂21231行程的變化改變其伸縮的長度,使伸縮臂21232可與第一支撐臂21221與第二支撐臂21321始終連接不會脫離。

更進一步說明的是,當開幅臂21231分別行進至第一開幅槽2111與第二開幅槽2112的終點時,第一支撐臂21221與第二支撐臂21321均與伸縮臂21232脫離,復位彈簧21233帶動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2123與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2133分別回復到第一開幅槽3111與第二開幅槽3112的初始點,等待由第一轉盤2122與第二轉盤2132重新帶動進行擺動開幅。

更進一步具體說明的是,開幅機架211的上端面為圓弧面,通過對稱設置的第一限位滾輪21235與第二限位滾輪21236的配合,將開幅臂21231限制在開幅機架311的上端面上,使開幅臂21231分別在沿第一開幅槽3111與第二開幅槽3112滑動過程中,開幅臂21231不會發生左右擺動,影響開幅效果。

如圖15與圖16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噴氣組件214包括第一噴氣嘴2141、第二噴氣嘴2142以及壓力傳感器2143,所述第一噴氣嘴2141固定設置于所述開幅機架211上,其位于所述第一開幅組件212的外側;所述第二噴氣嘴2142固定設置于所述開幅機架211上,其位于所述第二開幅組件213的外側;所述壓力傳感器2143固定設置于開幅機架211上,其對應所述第二開幅組件213設置,其用于感應所述第二開幅組件213的壓力。

需要具體說明的是,所述壓力傳感器2143與控制箱電連接,控制箱控制第一噴氣嘴2141與第二噴氣嘴2142的噴氣,開幅臂21231沿第一開幅槽11行至終點時與壓力傳感器2143形成撞擊,壓力傳感器2143受到開幅臂21231的撞擊力后箱控制箱發出信號,控制箱控制第一噴氣嘴2141與第二噴氣嘴2142噴氣將紡織品吹起,與此同時,第一磁吸開幅臂單元2123與第二磁吸開幅臂單元分別由復位彈簧21233帶動復位。

如圖15所示,進一部說明的是,所述第二驅動機構22包括第二驅動電機221,主動齒輪222以及從動齒輪223,所述第二驅動電機221通過皮帶傳動方式與第二轉軸2131的后端連接;所述主動齒輪222設置于所述第二轉軸2131的前端,其與設置于所述第一轉軸2121前端的從動齒輪223嚙合。

更進一步說明的是,所述第二驅動電機221帶動第二轉軸2131上的第一轉盤22逆時針轉動的同時,通過設置于第二轉軸2131前端的主動齒輪222與設置于第一轉軸2121前端的從動齒輪223嚙合,帶動第一轉軸2121上的第一轉盤2122順時針轉動。

如圖17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牽引機構31包括牽引機架311以及牽引布輥312,所述牽引機架311設置于所述開幅機架211的后側;

所述牽引布輥312的兩端均轉動設置于所述牽引機架311上,其沿該牽引機架311的縱向對稱設置,且該牽引布輥312的一側與所述第三驅動機構32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紡織品穿過縱向對設置的牽引布輥312,由牽引布輥312對紡織品進行水平方向的牽引。

進一步說明的是,第三驅動機構32包括第三驅動電機321、第二主動齒輪322以及第二從動齒輪323,所述第三驅動電機321設置于所述牽引機架311的一側,其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與仍一所述牽引布輥312連接,且該牽引布輥312還固定設置有所述第二主動齒輪322;所述第二從動齒輪323固定設置于另一所述牽引布輥312上,其通過與所述第二主動齒輪322嚙合,帶動該牽引布輥312轉動。

工作過程如下:

紡織品從印染裝置取出后由牽引機3帶動進行水平牽引,在牽引輸送的過程中,紡織品穿過螺旋退捻脫水機1中的螺旋退捻脫水筒112,螺旋退捻脫水筒112的螺旋脫水段1121對紡織品進行螺旋擠壓,使紡織品螺旋擠壓,快速的將紡織品內含有的印染廢水快速去除,之后紡織品由螺旋退捻段1123進行旋轉釋放退捻,退捻后的紡織品由牽引機3進行水平牽引,由螺旋退捻脫水機1后的水平開幅機2進行開幅,在開幅過程中,第一開幅組件212與第二開幅組件213由第二驅動機構22進行帶動,第一開幅組件212與第二開幅組件213中的開幅臂21231分別兜住紡織品的兩側邊,同步反向運轉,從開幅機架211的中部分別向兩側拉扯紡織品,將紡織品開幅展開,并消除紡織品在退捻脫水過程中產生的褶皺與印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金门县| 武胜县| 淄博市| 新民市| 定日县| 凤冈县| 南漳县| 肥乡县| 于田县| 陆良县| 利川市| 徐汇区| 牟定县| 茌平县| 阿克苏市| 托克逊县| 沂南县| 景泰县| 始兴县| 突泉县| 原阳县| 疏附县| 滕州市| 万山特区| 肥城市| 江川县| 额济纳旗| 璧山县| 沧源| 灯塔市| 泸溪县| 司法| 宿州市| 常德市| 德钦县| 灯塔市| 杭锦旗| 上饶县| 化州市|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