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紗線染色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滌棉混紡紗線染色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在對混紡紗線進行染色時,通常是通過漂染對其進行染色,而染色工藝主要為兩浴法對紗線進行染色,但是在染色工藝中需要對紗線進行還原洗處理,以保證染滌與染棉工藝能夠進行,但是增加一步工藝,則染色時間就會延長,且染色成本上升,并且在普通兩浴法進行染色后,紗線容易出現毛躁的情況,影響混紡紗線的使用。因此,解決混紡紗線在染色時工藝繁瑣且容易損傷紗線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滌棉混紡紗線染色工藝,通過染滌、精練、染棉、皂洗、固色、柔軟和烘干工藝,對混紡紗線進行染色,簡化生產工藝,并且保證混紡紗線在染色后保持良好狀態,解決了混紡紗線在染色時工藝繁瑣且容易損傷紗線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滌棉混紡紗線染色工藝,所述染色工藝步驟如下:
步驟一:對混紡紗線進行兩浴法進行染滌處理;
步驟二:將混紡紗線送至精煉液中進行精煉處理;
步驟三:對精煉后的混紡紗線進行染棉處理;
步驟四:對染色完畢的混紡紗線進行皂洗處理;
步驟五:對混紡紗線進行固色處理;
步驟六:對混紡紗線進行柔軟處理;
步驟七:對混紡紗線進行烘干,完成成品染色。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步驟二中精煉液的組成為液堿、雙氧水、雙氧水安定劑、螯合劑和精煉劑,精煉時間為10~35min,精煉溫度為90~110℃,浴比為1:10。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步驟四中對混紡紗線進行皂洗處理時的皂洗液為皂洗劑sp-2。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精煉液的劑量為液堿2g/l、雙氧水4g/l、雙氧水安定劑0.4g/l、螯合劑0.5g/l和精煉劑1g/l。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步驟一中的染滌處理時加入均染劑v500、分散劑ws和乙酸,提升染滌處理品質。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步驟三中的染棉處理時加入六偏磷酸鈉、芒硝和代用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染滌、精練、染棉、皂洗、固色、柔軟和烘干工藝,對混紡紗線進行染色,簡化生產工藝,并且保證混紡紗線在染色后保持良好狀態,并且對精煉液進行限定,通過精煉液對混紡紗線的品質進行提升,通過對成分的劑量及處理的時間溫度進行限定,提高染色品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滌棉混紡紗線染色工藝,所述染色工藝步驟如下:
步驟一:對混紡紗線進行兩浴法進行染滌處理;
步驟二:將混紡紗線送至精煉液中進行精煉處理;
步驟三:對精煉后的混紡紗線進行染棉處理;
步驟四:對染色完畢的混紡紗線進行皂洗處理;
步驟五:對混紡紗線進行固色處理;
步驟六:對混紡紗線進行柔軟處理;
步驟七:對混紡紗線進行烘干,完成成品染色。
所述步驟二中精煉液的組成為液堿、雙氧水、雙氧水安定劑、螯合劑和精煉劑,精煉時間為10~35min,精煉溫度為90~110℃,浴比為1:10。所述步驟四中對混紡紗線進行皂洗處理時的皂洗液為皂洗劑sp-2。所述精煉液的劑量為液堿2g/l、雙氧水4g/l、雙氧水安定劑0.4g/l、螯合劑0.5g/l和精煉劑1g/l。所述步驟一中的染滌處理時加入均染劑v500、分散劑ws和乙酸,提升染滌處理品質。所述步驟三中的染棉處理時加入六偏磷酸鈉、芒硝和代用堿。
通過染滌、精練、染棉、皂洗、固色、柔軟和烘干工藝,對混紡紗線進行染色,簡化生產工藝,并且保證混紡紗線在染色后保持良好狀態,并且對精煉液進行限定,通過精煉液對混紡紗線的品質進行提升,通過對成分的劑量及處理的時間溫度進行限定,提高染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