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裁剪機,特別涉及一種裁剪機的圓刀機構及其機頭。
背景技術:
目前,在一些皮革裁剪、布料裁剪等行業中,由于經常要根據生產的需要裁剪物料,而現代人由于對裁剪的工藝要求越來越高,在追求高質量裁剪的同時也要求高速的效率,比如剪切出不同形狀、不同角度、不同長度的布料或皮革,在很多時候都是需要通過工人的手工裁剪,難以保證裁剪的質量,同時效率也比較低,所以為了克服這種缺陷裁剪機孕育而生。
而裁剪機作為一種專門裁剪布料、皮革等材料的精密儀器,由于其具有較高的裁剪精度和較快的裁剪效率,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一些皮革、布料等行業中。其中,又以能夠實現自動裁剪功能的數控裁剪機為主。
但目前,無論是普通裁剪機還是數控裁剪機,在裁剪布料,特別是皮革等材料時,一般裁剪機機頭通過圓刀對皮料進行裁剪,而圓刀的裁剪運動又是由主動部嚙合從動部,進而帶動圓刀旋轉得以實現。但由于主動部與從動部之間是的嚙合力會影響圓刀的裁剪性能,而在裝配時,由于加工所造成的累積誤差,導致主動部在與從動部裝配后,無法使得兩者在嚙合傳動時的嚙合力達到理論范圍,因此時長會出現嚙合太松或太緊的現象。如主動部和從動部嚙合過松時,兩者在傳動過程中會出現較大的噪音和振動現象,而當主動部和從動部嚙合的過緊時,又會導致主動部在帶動從動部時具有較大的阻力,如需要圓刀達到預定的轉速,就需要提高裁剪機的功率,從而就會導致圓刀在裁剪時的能耗極具增加。
因此,如何使得主動部與從動部之間的嚙合力能夠達到理論范圍,在避免傳動過程中出現噪音和震動現象的同時,還能裁剪機在裁剪時的能耗得到有效控制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裁剪機的圓刀機構及其機頭,使得主動部與從動部之間的嚙合力能夠達到理論范圍,在避免傳動過程中出現噪音和震動現象的同時,還能裁剪機在裁剪時的能耗得到有效控制。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裁剪機的圓刀機構,包含與裁剪機的驅動裝置固定連接主動部、用于帶動圓刀進行轉動的從動部,所述主動部和所述從動部相互嚙合傳動;
所述圓刀機構還包含:用于固定安裝所述主動部的上機殼、用于固定安裝所述從動部的下機殼;其中,所述從動部與裁剪機的圓刀固定連接,用于帶動所述圓刀進行轉動,所述上機殼和所述下機殼相互分離,所述圓刀機構還包含:
調節機構,連接所述上機殼和所述下機殼,用于調節所述下機殼與所述上機殼相互隔開的距離;
其中,所述上機殼和所述下機殼相互隔開的距離與所述主動部和所述從動部之間的嚙合力呈一預設比例。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裁剪機的機頭,包含如上所述裁剪機的圓刀機構。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由于用于安裝主動部的上機殼和用于安裝從動部的下機殼是相互分離的,并通過調節機構連接。在裝配時,可由調節機構調節上機殼與下機殼之間隔開的距離,從而使得主動部和從動部之間的嚙合力的松緊可由上機殼與下機殼之間的距離決定,以確保主動部和從動部之間的嚙合力可調整到理論范圍,防止主動部與從動部之間出現嚙合過緊或者過松的現象,從而在避免主動部與從動部在傳動過程中出現噪音和震動現象的同時,還能對裁剪機在裁剪時的能耗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所述調節機構包含:
連接件,用于從所述上機殼插入所述下機殼內,且包含與所述下機殼螺紋連接的第一螺紋段、暴露在所述上機殼外的第二螺紋段;
鎖緊件,套設在所述連接件的第二螺紋段上,并與所述第二螺紋段相互旋合;
環套,可轉動的套設在所述下機殼上,用于帶動所述下機殼朝向或背離所述上機殼的方向進行運動,并用于配合所述鎖緊件將所述上機殼和所述下機殼相互鎖緊;
其中,所述環套在正向轉動時,用于帶動所述下機殼朝著背離所述上機殼的方向進行運動;而當所述環套在反向旋轉時,用于帶動所述下機殼朝著所述上機殼的方向進行運動。通過旋轉環套,使下機殼可帶動與其螺紋連接的連接件朝向或背離上機殼的方向進行運動,并通過與鎖緊件配合,實現上機殼與下機殼的鎖緊固定,從而達到調整主動部與從動部之間的嚙合力目的。
另外,所述環套與所述下機殼通過內、外螺紋相互旋合。從而使環套與下機殼之間可通過螺紋旋合相對運動。
另外,所述下機殼上還具有用于抵住所述環套的抵持面,且所述調節機構還包含套設在所述下機殼上與所述抵持面相對設置限位環;
其中,當所述環套在正向轉動至極限位置時,所述環套和所述限位環相互抵死;當所述環套反向轉動至極限位置時,所述環套和所述抵持面相互抵死。通過抵持面和限位環的作用,使得環套在旋轉時,可通過抵住抵持面或限位環的方式,來防止環套相對于連接件產生相對位移,使得環套在旋轉時,只能由連接件帶動下機殼的上下移動,從而實現下機殼與上機殼之間的距離調節。
另外,所述鎖緊件包含:
墊片,套設在所述連接件上并用于抵住所述上機殼;
螺母,與所述連接件的第二螺紋段相互旋合,并用于將所述墊片壓緊在所述上機殼上。從而通過旋轉螺母,使連接件存在余量隨下機殼朝向或背離上機殼方向運動,調整主動部與從動部之間的嚙合力,且當調整滿足加工需求,鎖緊件配合環套將下機殼鎖緊固定。
另外,所述連接件、所述鎖緊件均包含n個,并一一對應,且以所述主動部的軸線為中心等距環繞。從而使上機殼與下機殼連接固定更為穩定。
另外,所述主動部具有一個主動傘齒輪,所述從動部具有一個從動傘齒輪;
其中,所述主動傘齒輪和所述從動傘齒輪相互嚙合,且所述主動傘齒輪和所述從動傘齒輪的旋轉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上機殼和所述下機殼相互隔開的距離與所述主動傘齒輪和所述從動傘齒輪之間的嚙合力呈一預設比例。從而通過主動傘齒輪帶動從動傘齒輪運轉,使與從動部固定的圓刀進行轉動工作,且通過主動傘齒輪和從動傘齒輪之間的嚙合力調節,使圓刀運動更為順暢。
另外,所述主動部還包含:與所述驅動裝置固定連接主傳動軸,所述主動傘齒輪套設在所述主傳動軸上,并與所述主傳動軸同軸固定。從而驅動裝置帶動主傳動軸運轉,與主傳動軸相連的主動傘齒輪跟隨轉動。
另外,所述從動部還包含:與所述從動傘齒輪同軸固定的第一從傳動軸、與所述第一從傳動軸同軸固定的一級從動齒輪、與所述第一從傳動軸平行設置的第二從傳動軸、與所述第二從傳動軸同軸固定的二級從動齒輪、與所述第二從傳動軸平行設置的第三從傳動軸、與所述第三從傳動軸同軸固定的三級從動齒輪;
其中,所述二級從動齒輪分別與所述一級從動齒輪和所述三級從動齒輪相互嚙合,且所述圓刀套設在所述第三從傳動軸上,并與所述第三從傳動軸同軸固定。由此可知,當主動傘齒輪在帶動從動傘齒輪進行旋轉后,可由從動傘齒輪通過第一從傳動軸帶動一級從動齒輪進行旋轉,并由一級從動齒輪將動力通過二級從動齒輪傳遞給三級從動齒輪,由三級從動齒輪帶動第三從動軸進行轉動,進而實現圓刀的主動旋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裁剪機的機頭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裁剪機機頭中圓刀機構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圖2中a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圓刀機構的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裁剪機的機頭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裁剪機機頭中圓刀機構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發明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裁剪機的圓刀機構。如圖1和2所示,裁剪機的圓刀機構包含與裁剪機的驅動裝置固定連接主動部1、用于帶動圓刀3進行轉動的從動部2、用于固定安裝主動部1的上機殼4和用于固定安裝從動部2的下機殼5。其中,主動部1和從動部2相互嚙合傳動,驅動裝置為驅動電機(圖中未畫出)驅動主動部1轉動,從動部2跟隨主動部1轉動,從動部2與圓刀3相連,帶動圓刀3進行轉動。圓刀機構還包含:調節機構、連接上機殼4和下機殼5,上機殼4和下機殼5相互分離,調節機構調節上機殼4與下機殼5之間相互隔開的距離,且上機殼4和下機殼5相互隔開的距離與主動部1和從動部2之間的嚙合力呈一預設比例。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發現,由于用于安裝主動部1的上機殼4和用于安裝從動部2的下機殼5是相互分離的,并通過調節機構連接。在裝配時,可由調節機構調節上機殼4與下機殼5之間隔開的距離,從而使得主動部1和從動部2之間的嚙合力的松緊可由上機殼4與下機殼5之間的距離決定,以確保主動部1和從動部2之間的嚙合力可調整到理論范圍,防止主動部1與從動部2之間出現嚙合過緊或者過松的現象,從而在避免主動部1與從動部2在傳動過程中出現噪音和震動現象的同時,還能對裁剪機在裁剪時的能耗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如圖2和4所示,調節機構包含連接件6、鎖緊件7和環套8。連接件6從上機殼4插入下機殼5內,將上機殼4與下機殼5貫穿在一起,且包含與下機殼5螺紋連接的第一螺紋段61、暴露在上機殼4外的第二螺紋段62。鎖緊件7套設在連接件6的第二螺紋段62上,并與第二螺紋段62相互旋合。環套8可轉動的套設在下機殼5上,且環套8上設有內螺紋,下機殼5上設有外螺紋,環套8與下機殼5通過內、外螺紋相互旋合。旋轉環套8帶動下機殼5朝向或背離上機殼4的方向進行運動,與鎖緊件7配合將上機殼4和下機殼5相互鎖緊。
具體的說,下機殼5上還具有用于抵住環套8的抵持面,且調節機構還包含套設在下機殼5上與抵持面相對設置限位環9。將鎖緊件7在連接件6的第二螺紋段62上旋松,使鎖緊件7與上機殼4之間存有余量,正向轉動環套8,使其至極限位置,且與限位環9抵死,鎖緊件7與上機殼4相抵,下機殼5帶動連接件6背離上機殼4方向運動,上機殼4與上機殼5之間的距離變大,主動部1與從動部2之間的嚙合力減小,圓刀3可順利運轉;反向旋轉環套8,至極限位置時,抵死抵持面,下機殼5帶動連接件6朝向上機殼4運動,鎖緊件7與上機殼4相抵,上機殼4與上機殼5之間的距離變小,主動部1與從動部2之間的嚙合力減大。從而通過抵持面和限位環9的作用,使得環套8在旋轉時,可通過抵住抵持面或限位環9的方式,來防止環套8相對于連接件6產生相對位移,使得環套8在旋轉時,只能由連接件6帶動下機殼5的上下移動,從而實現下機殼4與上機殼5之間的距離調節。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優選的方案,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和3所示,鎖緊件7包含墊片71和螺母72。墊片71套設在連接件6上并用于抵住上機殼4,螺母72與連接件6的第二螺紋段62相互旋合,并用于將墊片71壓緊在上機殼4上。從而通過旋轉螺母72,使連接件存在余量隨下機殼5朝向或背離上機殼4方向運動,調整主動部1與從動部2之間的嚙合力,且當調整滿足加工需求,鎖緊件配合環套8將下機殼5鎖緊固定。
其中,連接件6與鎖緊件7中的墊片71和螺母72均包含多個,并一一對應,數量相同,且以主動部1的軸線為中心等距環繞,從而使上機殼與下機殼連接固定更為穩定。
并且,如圖2所示,主動部1具有一個主動傘齒輪11,從動部2具有一個從動傘齒輪21。其中,主動傘齒輪11和從動傘齒輪21相互嚙合,且主動傘齒輪11和從動傘齒輪21的旋轉方向相互垂直,且上機殼4和下機殼5相互隔開的距離與主動傘齒輪11和從動傘齒輪21之間的嚙合力呈一預設比例。由此不難發現,當驅動電機帶動主動部1進行轉動后,主動部1的主動傘齒輪11會隨之進行旋轉,并且在旋轉的過程中,通過與從動傘齒輪21的嚙合傳動帶動從動部2的從動傘齒輪21進行跟轉,從而實現圓刀3的旋轉。從而通過主動傘齒輪11帶動從動傘齒輪21運轉,使與從動部2固定的圓刀3進行轉動工作,且通過主動傘齒輪11和從動傘齒輪21之間的嚙合力調節,使圓刀3運動更為順暢。
具體的說,如圖2所示,該主動部1還包含一根與驅動電機同軸固定的主傳動軸12,且主動傘齒輪11直接套設在主傳動軸12上,并與主傳動軸12同軸固定。從而驅動電機帶動主傳動軸12運轉,與主傳動軸12相連的主動傘齒輪11跟隨轉動。
此外,上述所提到的從動部如圖2所示,具體包含:與從動傘齒輪21同軸固定的第一從傳動軸22、套設在第一從傳動軸22上并與第一從傳動軸22同軸連接的一級從動齒輪23、與第一從傳動軸22平行設置的第二從傳動軸24、套設在第二從傳動軸24并與第二從傳動軸24同軸連接的二級從動齒輪25、與第二從傳動軸24平行設置的第三從傳動軸26、套設在第三從傳動軸26上并與第三從傳動軸26同軸連接的三級從動齒輪27。
并且,在實際裝配的過程中,如圖2所示,二級從動齒輪25分別與一級從動齒輪23和三級從動齒輪27相互嚙合傳動,而圓刀1直接套設在第三從傳動軸26的軸端,并通過鎖緊件7將其與第三從傳動軸26進行同軸固定。由此可知,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當主動傘齒輪11帶動從動傘齒輪22進行旋轉后,可由從動傘齒輪21通過第一從傳動軸22帶動一級從動齒輪23進行旋轉,并由一級從動齒輪23將動力通過二級從動齒輪25傳遞給三級從動齒輪27,由三級從動齒輪27帶動第三從動軸26進行轉動,進而驅動圓刀3的進行旋轉,實現對材料的裁剪。
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裁剪機的機頭,包含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的裁剪機的圓刀機構。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發現,由于用于安裝主動部1的上機殼4和用于安裝從動部2的下機殼5是相互分離的,并通過調節機構連接。在裝配時,可由調節機構調節上機殼4與下機殼5之間隔開的距離,從而使得主動部1和從動部2之間的嚙合力的松緊可由上機殼4與下機殼5之間的距離決定,以確保主動部1和從動部2之間的嚙合力可調整到理論范圍,防止主動部1與從動部2之間出現嚙合過緊或者過松的現象,從而在避免主動部1與從動部2在傳動過程中出現噪音和震動現象的同時,還能對裁剪機在裁剪時的能耗得到有效控制。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