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刺無紡布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醫用透氣可降解水刺無紡布。
背景技術:
水刺無紡布是將高壓微細水流噴射到一層或多層纖維網上,使纖維相互纏結在一起,從而使纖網得以加固而具備一定強力,得到的織物即為水刺無紡布。水刺無紡布在醫用衛生材料中,通常用作大面積創傷用紗布或創口貼,為與人體皮膚有著直接接觸的制品,因此對其性能要求較高。現有的醫用水刺無紡布存在可降解性差、透氣性不好等缺點,有待進一步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醫用透氣可降解水刺無紡布,能夠解決現有醫用水刺無紡布存在的上述缺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醫用透氣可降解水刺無紡布,包括表層和里層,所述表層和里層通過水刺復合為一體;其中,所述表層為聚乳酸纖維和竹炭纖維的混紡層;所述里層為桑蠶絲、聚乳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混紡層。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醫用透氣可降解水刺無紡布在水刺處形成透氣孔。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透氣孔在表層處的直徑大于其在里層處的直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醫用透氣可降解水刺無紡布,其通過各種功能纖維的合理使用和水刺成孔效果,一方面賦予水刺無紡布優異的廣譜抗菌性能,另一方面賦予水刺無紡布優異的可降解性能、透氣性能和柔軟親膚效果,對傷口有良好的愈合效果,在醫用產品上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醫用透氣可降解水刺無紡布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表層,2.里層,3.透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實施例1
一種醫用透氣可降解水刺無紡布,包括表層1和里層2,其中,表層1為聚乳酸纖維和竹炭纖維以6:4的質量比形成的混紡層;里層2為桑蠶絲、聚乳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以4:2:2的質量比形成的混紡層。該表層1和里層2通過水刺復合為一體,并在水刺處形成透氣孔3,該透氣孔3在表層處的直徑大于其在里層處的直徑,且該透氣孔半穿透里層。該透氣孔結構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無紡布的透氣性能,還能有效防止外部細菌入侵到傷口上。
實施例2
一種醫用透氣可降解水刺無紡布,包括表層1和里層2,其中,表層1為聚乳酸纖維和竹炭纖維以7.5:3.5的質量比形成的混紡層;里層2為桑蠶絲、聚乳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以6:3:1的質量比形成的混紡層。該表層1和里層2通過水刺復合為一體。
上述水刺無紡布含有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甲殼素纖維,具有抗紫外線性能的竹炭纖維和甲殼素纖維,具有親膚柔軟性能的桑蠶絲纖維,從而賦予醫用水刺無紡布優異的抗菌性能、可降解性能、透氣性能和柔軟親膚效果,對傷口有良好的愈合效果,經測試,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達到92%以上,對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達到99%以上,具有廣譜抗菌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