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智能家居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具有烘干功能的智能晾衣裝置的支撐盒底板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升降晾衣架,以電動式為例,一般包括機體、動力繞線系統、控制系統、滑輪系統、升降托架、升降繩和晾桿等,動力繞線系統、控制系統和滑輪系統設置在機體內,兩組升降托架的上部分別固定在機體兩端,下部與晾桿相固定以控制晾桿的平衡。升降繩的一端和動力繞線系統連接,另一端繞過滑輪系統和升降托架的下部連接,動力系統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實現升降繩的卷繞帶動升降托架的折疊和展開,從而帶動晾桿的升降。
當掛上衣服的衣架掛到晾桿上后,如果不通過人為調整衣架,通常會使得晾曬的衣服一面曬干而另一面還是潮濕的狀態,但是人工調整精度不高、工作效率低,又不方便、時常將衣服掉地弄臟,家中無人時,更無法充分晾曬衣服。
另外遇到持續的陰雨天氣時,衣服只能慢慢陰干,且持續周期較長。晾曬衣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針對這一頻繁而單調的工作,如果晾衣架是固定的或功能單一,無疑增加了辛苦程度,是非常不方便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具有烘干功能的智能晾衣裝置的支撐盒底板組件,包括:
底板本體以及設置在本體底板上的多個吹風口,所述吹風口與支撐盒內的吹風管道的出口一一對應;
所述底板本體為金屬底板、合金底板中的一種;
所述吹風口呈圓形或者方形,并且在其對應位置上還設置有過濾網;
該支撐盒底板組件上還包括有激光測距裝置以及溫濕度傳感器,其中激光測距裝置位于底板本體中間的位置并朝向智能晾衣裝置的晾桿,用于檢測智能晾衣裝置的晾桿的高度;溫濕度傳感器位于底板本體的下表面,用于感應底板本體的溫度。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具有上述底板組件的支撐盒以及具有這樣的支撐盒的智能晾衣裝置。
由以上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智能晾衣裝置可實時監控主晾桿的重量和高度信息,并將這些信息來應用,對衣物進行智能的加熱烘干,同時基于加熱通風和吹風口的特殊設計,衣服的正反面可以快速的得到烘干。同時,當檢測的重量基本不變時,這說明已經差不多干了,這時候關閉加熱組件以節約電能,同時可維持風機繼續工作一段時間,利用加熱組件的余熱、裝置內部以及裝置所處環境的余熱來繼續烘干衣物,節約電能。
應當理解,前述構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詳細地描述的額外構思的所有組合只要在這樣的構思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都可以被視為本公開的發明主題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所有組合都被視為本公開的發明主題的一部分。
結合附圖從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發明教導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實施例和特征。本發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顯見,或通過根據本發明教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實踐中得知。
附圖說明
附圖不意在按比例繪制。在附圖中,在各個圖中示出的每個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標號表示。為了清晰起見,在每個圖中,并非每個組成部分均被標記。現在,將通過例子并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明的各個方面的實施例,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智能晾衣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智能晾衣裝置的控制邏輯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智能晾衣裝置的支撐盒的吹風口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智能晾衣裝置的支撐盒的吹風口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舉具體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說明如下。
在本公開中參照附圖來描述本發明的各方面,附圖中示出了許多說明的實施例。本公開的實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發明的所有方面。應當理解,上面介紹的多種構思和實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詳細地描述的那些構思和實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種來實施,這是因為本發明所公開的構思和實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實施方式。另外,本發明公開的一些方面可以單獨使用,或者與本發明公開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適當組合來使用。
結合圖1-圖4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公開,提出一種智能晾衣裝置,包括:容納有動力驅動組件與傳動組件的支撐盒101,支撐盒101被設置成固定到陽臺的頂部墻壁上;驅動組件包括兩個微電機,分別位于支撐盒的兩個端部位置;傳動組件包括連接到微電機的輸出軸的減速機構以及與減速機構的輸出端連接的兩個輥輪,輥輪受微電機控制而同步旋轉;牽引繩104,其一端圍繞輥輪并隨著輥輪的轉動而收緊或者伸長;主晾桿105,構造成縱長條狀,牽引繩104的另一端連接到主晾桿的兩端,帶動主晾桿105的垂直升降動作;控制裝置110,與控制面板或者遙控器連接,被設置成根據控制面板或者遙控器發送的操作指令控制智能晾衣裝置的運行;風機107與風機驅動器,風機驅動器與控制裝置110連接,被設置成由控制裝置控制風機的運行;通風管路108,其一端連接到風機107,另一端接入到支撐盒101內設置的吹風管路,使得風機排送的空氣經過增壓后進入支撐盒內的吹風管路,吹風管路的出口的方向朝向主晾桿;加熱組件102,與控制裝置110連接,被設置成根據控制裝置的控制而發熱。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支撐盒101的兩端封閉,并且其朝向主晾桿105方向的底部即支撐盒的底板本體上設置有多個吹風口103,吹風管路的出口與吹風口103一一對應,并且加熱組件102位于一一對應的出口與吹風口之間。
支撐盒101,呈六面體結構,包括前后、左右和上下六個側面,從而定義了其長寬高方向。尤其是,呈縱長方向的六面體結構,其長度遠大于寬度、高度。
主晾桿105的內部沿著其縱長方向均勻地設置有至少兩個重量傳感器111(圖1中為3個重量傳感器),用于監測主晾桿的重量變化,重量傳感器與控制裝置連接并傳輸重量信號。
支撐盒101的朝向主晾桿方向的底部中間位置還設置有激光測距組件105,激光測距組件105的出光口朝向主晾桿,用于監測主晾桿的高度變化,激光測距組件105與控制裝置110連接并傳輸高度信號。
支撐盒101上還設置有溫濕度傳感器109,與控制裝置110連接,用于監測智能晾衣裝置所在的環境的溫度與濕度。
尤其優選的是,溫濕度傳感器109設置在底板本體上,例如底板本體的下表面,此時可同時用于監測底板本體的溫度。
支撐盒101的吹風口103位置還設置有過濾網。
吹風口103優選呈圓形或者方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加熱組件102包括鏤空基板以及設置在鏤空基板上的多個ptc加熱組件。
或者,加熱組件102包括由加熱絲交叉排布形成的網格加熱組件。
或者,加熱組件102包括由玻璃纖維和碳纖維交叉編織形成的網格加熱組件。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風機吹進來的風通過加熱組件102時,可以順利地通過鏤空結構、網格結構而加熱、穿過,進入吹風口103,從而吹出到主晾桿,今兒達到烘干主晾桿上晾曬的衣服的目的。
優選的是,智能晾衣裝置還包括無線連接裝置,與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將智能晾衣裝置接入網絡以通過網絡接收操作指令,如此用于可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等向控制裝置發送指令,控制其進入一般模式還是烘干模式。
優選的是,如圖3所示,吹風口103的位置呈現兩排直線排列,直線與支撐盒縱長方向中心線平行,其中相鄰吹風口103的位置位于不同的直線排列上。
進一步的,如圖4,吹風口的位置呈現異形排列,以支撐盒縱長方向中心線為基準在其兩側方向排列。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吹風口的位置呈現網格狀布置排列,以支撐盒縱長方向中心線為基準在其兩側方向排列。
如此,利用這樣的吹風口排列涉及,可方便地將熱風或者自然空氣吹到衣服的不同表面,從而利用雙排或者異形的設計,實現高效的烘干。
優選的方案中,支撐盒101的底板本體為金屬底板,尤其是的鋁合金等輕質的熱傳導性好的金屬底板或者合金底板。
優選的方案中,支撐盒101的底板本體上還設計有垂直于其縱長方向中心線的細槽,使得金屬底板在受熱后通過這些細槽同樣輻射熱量到支撐盒所在的晾曬周圍環境中。
再進一步的例子中,支撐盒101的底板本體包括雙層金屬板層疊結構,如此避免在受熱后產生大的變形,同時增大熱輻射的面積。
在一些看選的例子中,支撐盒101上還設置有照明燈,與控制裝置連接,用于提供智能晾衣裝置的照明。
應當了解,前述的遙控器,或者控制面板,是與控制裝置配合或者配套使用的控制終端,尤其是可供用戶操作、輸入指令來完成主晾桿升降、加熱模式、一般吹風模式、照明模式等不同的使用需求命令。
結合圖1、圖2所示,基于上述智能晾衣裝置的智能晾衣處理過程,包括:
待衣物掛到主晾桿上后,監測主晾桿105的重量變化,并將監測結果的重量信息傳輸給控制裝置110;
監測主晾桿105與支撐盒101的距離;
監測智能晾衣裝置所在的環境的溫度和濕度;
根據控制面板或者來自遙控器的控制指令判斷是否進入烘干模式,如果是,則判斷是否進入烘干模式,控制啟動風機107運行、加熱組件102運行,向主晾桿105吹出經過加熱的空氣來烘干衣物;如果否,則進入一般模式,控制啟動風機運行,向主晾桿吹出自然空氣。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在烘干模式下,控制裝置根據距離監測結果、重量監測結果來控制風機和加熱組件的運行:
以主晾桿的原始重量為參考基準,在測得衣物掛到主晾桿上后并且保持預定時間后的重量為變量,得到上述變量和參考基準的差值w0;當差值w0大于0并且距離測量值大于設定的第一閾值l0時控制啟動風機以預定最低運行速度運行;當距離測量值大于設定的第一閾值l0時以增大的運行速度運行風機;
在風機運行后,控制啟動加熱組件進行加熱;
當持續監控的主晾桿的重量發生變動,得到在設定采集周期t范圍內的重量變化差值w1,當w1的數額成降低趨勢時,控制降低風機的運行速度,并且在w1小于等于0時,控制關斷加熱組件;
關斷加熱組件后,風機繼續運行設定的時間后關閉。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