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印染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印染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印染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我國的印染行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政府和紡織業界的高度重視。而在現有技術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印染后不能及時烘干導致印染有瑕疵,印染后織物不平整有褶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印染裝置,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中的一個或者多個。
本發明提供一種印染裝置,包括機架,機架橫向設有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一槽通過第一固定架和機架一側相連,第一槽和第二槽通過第二固定架相連,第二槽通過第三固定架和機架另一側相連,第一固定架上設有第一輥,第二固定架設有第二輥,第三固定架設有第三輥,第一槽底部一側設有第四輥,第一槽底部另一側設有第五輥,第二槽底部設有若干發熱元件,第二槽設有壓料板,壓料板覆蓋第二槽的槽口并固定在第二槽,機架頂部設有加壓件,加壓件正對第二槽,加壓件和壓料板相互配合,加壓件通過氣缸驅動。
通過第一輥和第二輥之間通過張緊印染布料,形成印染通道,將布料通過第一槽內的染液進行印染,其中第一槽內的第四輥和第五輥用于張緊布料。第二輥和第三輥之間通過張緊印染布料,形成烘干通道,通過氣缸驅動加壓件,對第二輥和第三輥之間的印染布料施加壓力,從而消除印染布料的褶皺,同時將印染布料壓至壓料板上方,從而提升烘干效率。且由于印染之后及時烘干,使得布料的印染烘干效果好,沒有瑕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槽設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均設有閥門。其中,通過第一管路加入染液,印染完畢后,可以通過第二管路將染液排出到外置的處理設備,防止染液外泄,污染環境。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槽的內壁設有隔熱層。隔熱層的設計,可以防止熱量損失,從而提高對布料的烘干效率。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加熱元件為電阻絲。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通過對壓料板加熱,從而對布料進行烘干,電阻絲加熱效率高,且沒有污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壓料板上設有若干通孔。通孔的設計,可以使得對布料的烘干效率提升。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三輥通過電機驅動。電機的轉軸與第三錕相連,從而通過電機驅動第三輥,通過第三錕帶動第一輥、第二輥、第四輥、第五輥,從而節約能源,降低能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一種印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
一種印染裝置,包括機架1,機架1橫向設有第一槽2和第二槽3,第一槽2通過第一固定架和機架1一側相連,第一槽2和第二槽3通過第二固定架相連,第二槽3通過第三固定架和機架1另一側相連,第一固定架上設有第一輥61,第二固定架設有第二輥64,第三固定架設有第三輥65,第一槽1底部一側設有第四輥62,第一槽1底部另一側設有第五輥63,第二槽3底部設有若干發熱元件32,第二槽3設有壓料板31,壓料板31覆蓋所述第二槽3的槽口并固定在第二槽3,機架頂部1設有加壓件4,加壓件4正對第二槽3,加壓件4和壓料板31相互配合,加壓件4通過氣缸5驅動。
為了裝卸染液方便,第一槽2設有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均設有閥門。
為了避免熱量損失,第二槽3的內壁設有隔熱層。
為了提高烘干效率,加熱元件32為電阻絲。
為了提高烘干效率,壓料板31上設有若干通孔。
第三輥65通過電機驅動,如此設計可降低能耗。
工作原理:通過第一管路21在第一槽2內裝有染液,通過第一輥61和第二輥64張緊印染布料,形成印染通道,將布料通過第一槽2內的染液進行印染,其中第一槽2內的第四輥62和第五輥63用于張緊布料。第二輥64和第三輥65之間通過張緊印染布料,形成烘干通道,通過氣缸5驅動加壓件32,對第二輥64和第三輥65之間的印染布料施加壓力,從而消除印染布料的褶皺,同時將印染布料壓至壓料板31上方,電阻絲32通過電加熱將熱量傳遞至壓料板31,并通過壓料板31的通孔對壓料板31上方的印染布料進行烘干。
本發明提供的實施方案中的印染裝置,能及時將印染完成的布料進行烘干,從而提升印染的質量,且能消除印染布料的褶皺。
以上表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方式,應當指出,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