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服裝生產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切滾條機自動對邊系統。
背景技術:
布料是服裝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在利用布料進行裝飾,有時需要將布料切割成面積比較小的長條,便于使用。目前,對布料進行切割主要是人工進行切割,其切割方法為:先對布料進行標記,然后利用剪刀沿著標記的地方進行裁剪(切割),裁剪時需要兩個人拉住布料的兩側,一人用剪刀進行裁剪。這樣不僅浪費人力,使得工作量增大,而且效率比較低;人工長時間對布料進行標記,有時工作上的疏忽會標記出錯,使得布料大小不均勻;布料切割完后又是人工對布料進行收集,比較麻煩。
中國專利號:201210582900.2公開了一種布料切割臺,包括臺體,所述臺體一端靠近外緣處設有切割槽,在所述切割槽處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間留有與切割槽對應的空隙,在支架內腔設有可在支架內滑動的滑塊,所述滑塊設有與電機傳動連接的鋸輪。該裝置通過在支架內腔設置滑塊,并在滑塊上設置鋸輪,通過電機驅動鋸輪轉動并且驅動滑塊滑動,實現對支架上的布料進行電動切割;但是,鋸輪在對布料進行切割時,一些質軟材質的布料兩端容易凹陷,使得布料切割不順暢,切割不精確,還需要對布料從先進行加工,工作效率低。
中國專利號:201410123144.6公開了一種布料裁切裝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傳送機構和第二傳送機構,所述第一傳送機構與第二傳送機構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第一傳送機構的上方設有放布輥,所述放布輥的兩端分別通過支軸安裝在位于所述第一傳送機構兩側的支座上,還設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滑動組件、與所述滑動組件連接的驅動組件以及由所述驅動組件帶動作上下運動的裁切組件,所述裁切組件包括刀座、連接在所述刀座下端中部的切刀以及分別連接在所述刀座兩側的壓桿。該裝置通過齒輪帶動齒條上下運動,從而帶動切刀對布料的裁切,在裁切時通過壓桿頭壓住布料,布料不發生移位,同時氣缸推動頂板與切刀配合,使裁切能順暢的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布料通過放布輥放出后在第一傳送機構運輸到裁切組件處進行裁切,放布輥放布偏差會產生裁切組件裁切布料產生偏差,裁切不精確。
中國專利號:201510375859.5公開了一種切割布料的設備,包括機體,機體上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第一軸,第一軸上設有第一轉動輪,第一轉動輪的前方設有布料控制裝置,布料控制裝置的前方設有切割裝置,切割裝置的前方設有分向裝置,分向裝置的前方設有第一布料收集裝置;分向裝置的上方還設有第二布料收集裝置;所述第一布料收集裝置通過滑槽與機體連接;所述分向裝置設置在機體上;所述切割裝置包括有上支撐板,上支撐板通過連接板與下支撐板連接,連接板連接有第一移動板,第一移動板通過第二移動板與第四電動機連接;所述上支撐板和下支撐板之間連接有鋼絲;所述布料控制裝置包括有第七軸,第七軸上設有第七轉動輪;還包括有第六軸,第六軸上設有第六轉動輪,第六轉動輪連接有卡板,卡板上設有軸孔;所述的卡板通過螺栓與機體連接;所述分向裝置包括有第二軸,第二軸上設有第二轉動輪;還包括有第三軸,第三軸連接有第三轉動輪;所述第一布料收集裝置包括兩個以上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之間設有第四軸,第四軸上設有第四轉動輪;第一支架通過銷軸與鏈條連接,鏈條通過鏈輪與第三電動機連接;所述第四軸連接有第一電動機;所述的鏈條連接在第一支架的中間位置;所述第二布料收集裝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設有第五軸,第五軸上設有第五轉動輪;所述第五軸連接有第二電動機。該裝置通過在上支撐板和下支撐板之間連接有鋼絲,第四電動機帶動連接板上下運動,鋼絲對布料進行切割;在機體上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第一軸,只需將布料放入到第一軸上的第一轉動輪即可對布料進行切割,節省人力,而且效率高;第一轉動輪的前方設有布料控制裝置,布料控制裝置上的第七轉動輪和第六轉動輪之間設有一定的空隙,第七轉動輪、第六轉動輪與布料的接觸面積大,使得布料能從空隙中能更加穩定的穿過,第七轉動輪插入軸孔內,調節卡板的位置,可針對不同厚度的布料進行切割;但是,通過上支撐板與下支撐板之間設置鋼絲用于切割布料,鋼絲的鋒利度低,與一些質軟材質的布料擠壓容易造成布料變形,使得布料切割不順暢,切割不精確。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切滾條機自動對邊系統,它主要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滾條機裁切質軟材質的布料無法自動調整布料輸送過程中的偏差,造成裁切不精確、廢品率高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切滾條機自動對邊系統,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分別設置有放料輥、壓輥、裁切裝置和收料輥,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對邊裝置,所述對邊裝置包括可轉動設置在機架上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設置有可往復運動的第一直線驅動裝置,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設置有擺桿,所述擺桿的一端位于放料輥與壓輥之間設置有調整輥,所述機架上位于輸送的布料的側邊分別設置有控制第一直線驅動裝置的正反運動的兩個傳感器。
進一步的,兩所述傳感器設置在輸送的布料的同一邊,兩所述傳感器上下間隔設置。
進一步的,兩所述傳感器分別設置在輸送的布料的兩側邊。
進一步的,所述裁切裝置包括分別平行設置在輸送的布料的兩個刀輥,各所述刀輥上分別設置至少一個刀片,兩所述刀輥上的刀片分別錯開設置。
進一步的,各所述刀輥上的刀片個數為三個。
進一步的,所述裁切裝置與收料輥之間設置有用于整理、傳導裁切完的布料的分向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傳感器與機架之間設置有可調節距離的第二直線驅動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線驅動裝置、第二直線驅動裝置為氣缸或者電動推桿或者電機驅動齒輪轉動或者液壓缸。
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切滾條機自動對邊系統通過在放料輥與壓輥之間設置有對邊裝置,用于調整待裁切的布料在輸送或者裁切過程中產生的偏差,提高布料的裁切精確度,通過上下間隔設置在布料的上沿的兩個傳感器監控布料的移動情況,當布料輸送過程中,布料的上沿向上或向下跑偏,從而觸動其方向上的傳感器,傳感器傳輸信號控制第一直線驅動裝置的反向運動,從而推動支架擺動,帶動擺桿擺動,進而使得調整輥偏向一端,實現布料輸送過程中的調整;并且,當布料的寬度過大時,裁切裝置只能裁切布料的一側邊后,通過對邊裝置上的調整輥的擺動,未裁切的布料向上調整運動,再次經過放料輥輸送經過對邊裝置進行調整實現裁切,使得切滾條機適用于待切割布料的尺寸范圍加大;進一步的,通過兩個傳感器設置在布料的同側邊,并且傳感器上下間隔設置,使得布料的上沿位于兩個傳感器的感應點之間,當布料的上沿高于上部的傳感器,控制調整輥向下擺動,當布料的上沿低于下部的傳感器,控制調整輥向上擺動,使得布料的側邊始終保持在兩個傳感器之間,從而提高裁切精度;進一步的,兩個傳感器分別設置在輸送的布料的兩側邊,也可實現裁切過程中的輸送對邊調整,但是只能裁切寬度一致的布料,并且只能裁切一次,裁切完成后需要通過調整傳感器之間的間距再次裁切;進一步的,每個刀輥上均設置有三個刀片,且兩個刀輥上的刀片錯開設置,使得位于不同刀輥上的一對刀片兩兩形成剪刀狀,裁切速度快且裁切效果好;進一步的,裁切裝置與收料輥之間設置有分向裝置用于整理、傳導裁切完的布料,使得布條之間能隔開卷成卷裝;進一步的,通過驅動第二直線驅動裝置控制傳感器的上下運動,進而控制調整輥的擺動角度,從而調節布料裁切后外側布料的寬度,充分利用布料資源,避免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張緊裝置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為:
參考圖1至圖4,一種切滾條機自動對邊系統,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上根據布料的輸送加工工序分別設置有放料輥2、對邊裝置3、張緊裝置4、壓輥5、裁切裝置6、分向裝置7和收料輥8,所述對邊裝置3包括可轉動設置在機架1上的支架31,所述支架31的一端設置有可往復運動的直線驅動裝置32,所述直線驅動裝置32為氣缸,所述支架31的另一端設置有擺桿33,所述擺桿33的一端位于放料輥2與壓輥5之間設置有調整輥34,所述機架1上位于輸送的布料的側邊分別設置有兩個傳感器35,兩所述傳感器35設置在輸送的布料9的同一邊,兩所述傳感器35錯開設置,兩所述傳感器35分別控制電磁閥的兩邊開關,從而控制直線驅動裝置32的往復運動,所述傳感器35與機架1之間設置有可調節距離的直線驅動裝置36,所述直線驅動裝置36為電動推桿;
所述張緊裝置4包括固定架41,所述固定架41上可轉動地設置有四個連接塊42,所述連接塊42通過上下各設一個螺母鎖緊在固定架41上,各所述連接塊42上分別設置有導桿43,各所述導桿43之間相互平行,布料9徘徊穿過各個導桿43,使得布料在輸送過程中與導桿43之間的摩擦力增加,容易拉直布料;
所述裁切裝置6包括分別平行設置在輸送的布料9的兩個刀輥61,各所述刀輥61上分別設置三個刀片62,兩所述刀輥61上的刀片62分別錯開設置,每個刀輥61上均設置有三個刀片62,且兩個刀輥61上的刀片62錯開設置,使得位于不同刀輥61上的一對刀片62兩兩形成剪刀狀,裁切速度快且裁切效果好;
所述分向裝置7包括橫桿71以及與橫桿71連接的轉向桿72,所述轉向桿72與橫桿71之間的夾角為45度,所述橫桿71上設置有分隔塊73,用于整理、傳導裁切完的布料9,使得布條之間能隔開卷成卷裝。
上述兩所述傳感器35也可分別設置在輸送的布料的兩側邊,也可實現裁切過程中的輸送對邊調整,但是只能裁切寬度一致的布料9,并且只能裁切一次,裁切完成后需要通過調整傳感器35之間的間距再次裁切。
上述所述的直線驅動裝置32、直線驅動裝置36均可為氣缸或者電動推桿或者電機驅動齒輪轉動或者液壓缸。
上述各所述刀輥61上分別設置有三個刀片62,但每個導輥61上設置一個以上的刀片62均可實現。
上述所述的張緊裝置4也可如圖5所述:包括固定架41.所述固定塊上設置有連接塊42,所述連接塊42通過上下各設一個螺母鎖緊在固定架41上,所述連接塊42上設置有導桿43,所述導桿43上通過螺母鎖緊設置有所述連接塊43。
本發明的工作方式是:本切滾條機自動對邊系統通過在放料輥2與壓輥5之間設置有對邊裝置3,用于調整待裁切的布料在輸送或者裁切過程中產生的偏差,提高布料9的裁切精確度,通過上下間隔設置在布料9的上沿的兩個傳感器35監控布料的移動情況,當布料9輸送過程中,布料9的上沿向上或向下跑偏,從而觸動其方向上的傳感器35,傳感器35傳輸信號控制直線驅動裝置32的反向運動,從而推動支架31擺動(如圖3中直線驅動裝置32推動支架31左右來回擺動),帶動擺桿33擺動(如圖2中擺桿33前后擺動),進而使得調整輥34偏向一端(如圖2中調整輥34前后擺動,圖3中調整輥34左右擺動),實現布料9輸送過程中的調整;并且,當布料9的寬度過大時,裁切裝置6只能裁切布料的上側邊后,通過對邊裝置3上的調整輥34的擺動,未裁切的布料向上調整運動,再次經過放料輥2輸送經過對邊裝置3進行調整實現裁切,使得切滾條機適用于待切割布料9的尺寸范圍加大;通過兩個傳感器35設置在布料9的同側邊,并且傳感器35上下間隔設置,使得布料9的上沿位于兩個傳感器的感應點之間,當布料9的上沿高于上部的傳感器35,控制調整輥34向下擺動,當布料9的上沿低于下部的傳感器35,控制調整輥34向上擺動,使得布料9的側邊始終保持在兩個傳感器35之間,從而提高裁切精度。
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發明,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發明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