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移動式紗架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主流織造過程中,經紗需要整經,紗錠從紗架上通過整經機整到盤頭,然后把盤頭掛到織帶機后紗架上;整經過程中容易造成經紗張力不一樣,影響產品品質,一個盤頭上的經紗只能使用三天左右,織造過程中,整經、換盤頭、接紗,換緯紗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織造過程中經紗容易斷紗,工人操作頻繁,一個工人只能照看5-8臺機器,且織帶機停機時間長,生產效率低。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織帶機配備大型紗架,通過張力控制系統控制經紗張力替代整經機整經,掛一次經紗可以保證織帶機連續織造3-4個月,配備雙緯紗位,緯紗循環交替,不用停機接緯紗,使用人工作量大幅減少,機器停機時間極少,一個工人可以照看15-20臺織帶機,生產效率提高40-50%。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移動式紗架結構,它能夠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織帶機需要整經、頻繁換盤頭,接紗、換緯紗,織帶機長時間停機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移動式紗架結構,包括由左右并列的前框架、中框架以及后框架構成的主框架、經紗支柱、緯紗支柱以及過紗組,所述前框架、中框架以及后框架均采用四立柱門式結構,它們均是由位于上方的框架主梁、位于該框架主梁下方的四根并排的框架立柱構成,所述框架主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左右兩側安裝有相互配合的U形導軌,且所述前框架、中框架以及后框架之間連接設置有兩根上梁和下梁,所述下梁的下表面與地面相貼合,所述過紗組由位于上方的過紗主梁、位于該過紗主梁下方的中固定桿和下固定桿構成,所述過紗主梁、中固定桿和下固定桿之間連接設置有與它們垂直并排的張力器固定桿,所述過紗主梁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一能在所述U形導軌上左右滑動的滑動組件。
作為優選,所述經紗支柱連接在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間,與所述前框架和后框架對應的經紗支柱通過由上至下的四層T字連接架構分別與所述前框架和后框架相連,與所述中框架對應的經紗支柱通過由上至下的四層十字連接架構與所述中框架相連。
作為優選,所述張力器固定桿通過兩個Z字形連接件固定在所述過紗主梁的正中間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滑動組件由軸承固定板以及設置在該軸承固定板上并左右上下均勻分布的四個滾動軸承構成,所述框架主梁上對應所述U形導軌位置設置有限位銷孔,所述滑動組件通過彈簧限位插銷固定在上述限位銷孔內。
作為優選,所述下梁通過折疊固定組件與所述過紗組相接,所述折疊固定組件包括兩塊相互鉸接配合的連接板。
作為優選,所述緯紗支柱上分布有多個多功能緯紗支架,所述多功能緯紗支架由與所述緯紗支柱定位連接的支架固定板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架固定板正面左右兩端的緯紗支撐桿構成。
作為優選,所述支架固定板呈弧形,同一支架固定板上兩緯紗支撐桿的延長線在所述支架固定板的正面一側相互交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紗架結構更為穩固、經久耐用,外觀更為美觀;框架主梁上雙向安裝U形導軌,使得框架主梁能夠承受更大的重量,且不會變形;而且過紗組通過滑動組件與框架主梁滑動配合,使得換紗時可以將過紗組移動出來,更便于換紗等操作,同時紗架在長時間使用后,由于地面沉降產生微量變形,U形導軌和滑動組件之間配合留有足夠的余量來進行自我調節,避免滑動組件被卡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框架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主框架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過紗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圖4中A處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固定組件示意圖一。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固定組件示意圖二。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緯紗支柱示意圖。
圖中:11、前框架;12、中框架;13、后框架;14、框架主梁;15、框架立柱;16、U形導軌;17、上梁;18、下梁;2、過紗組;21、過紗主梁;22、中固定桿;23、下固定桿;24、張力器固定桿;25、滑動組件;26、Z字形連接件;251、軸承固定板;252、滾動軸承;3、經紗支柱;4、折疊固定組件;5、緯紗支柱;51、支架固定板;52、緯紗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新型移動式紗架結構,包括由左右并列的前框架11、中框架12以及后框架13構成的主框架、經紗支柱3、緯紗支柱5以及過紗組2,所述前框架11、中框架12以及后框架13均采用四立柱門式結構,它們均是由位于上方的框架主梁14、位于該框架主梁14下方的四根并排的框架立柱15構成,所述框架主梁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左右兩側安裝有相互配合的U形導軌16,且所述前框架11、中框架12以及后框架13之間連接設置有兩根上梁17和下梁18,所述下梁18的下表面與地面相貼合,下梁18落地安裝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更穩。前、中、后三組框架采用四立柱門式結構,用8組精加工鋼板鉚接而成,中間安裝兩支橫向固定桿,呈雙目式結構,此結構穩定,不變形。主梁采用100X50國標方管,雙向安裝U型導軌,使主梁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且不會變形。所述經紗支柱3連接在所述上梁17和下梁18之間,與所述前框架11和后框架13對應的經紗支柱3通過由上至下的四層T字連接架構分別與所述前框架11和后框架13相連,與所述中框架12對應的經紗支柱3通過由上至下的四層十字連接架構與所述中框架12相連。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下梁18通過折疊固定組件4與所述過紗組2相接,所述折疊固定組件4包括兩塊相互鉸接配合的連接板,一組紗架安裝有8組折疊固定組件4,在正常工作時折疊固定組件4打開,與移動門式過紗組2相連,起固定作用。換紗時折疊固定組件4折疊,不會占用過道空間。
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過紗組2由位于上方的過紗主梁21、位于該過紗主梁21下方的中固定桿22和下固定桿23構成,所述過紗主梁21、中固定桿22和下固定桿23之間連接設置有與它們垂直并排的張力器固定桿24,所述過紗主梁2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一能在所述U形導軌16上左右滑動的滑動組件25,所述滑動組件25由軸承固定板251以及設置在該軸承固定板251上并左右上下均勻分布的四個滾動軸承252構成,所述框架主梁14上對應所述U形導軌16位置設置有限位銷孔,所述滑動組件25通過彈簧限位插銷固定在上述限位銷孔內,所述張力器固定桿24通過兩個Z字形連接件26固定在所述過紗主梁21的正中間位置。過紗主梁21采用50X50方管,張力器固定桿24采用20X20方管,通過兩個Z字形卡扣連接。下固定桿23和中固定桿22采用40X20方管。兩個Z字形連接件26使張力器固定桿24安裝在過紗主梁21的正中間,受力均衡,門式過紗組2不會發生側傾,安裝到紗架上之后與地面垂直。滑動組件25固定板由16mm鋼板加工,上下四個軸承(6304),結構牢固,載重大。滑動組件25在U形導軌16上左右滑動,通過彈簧限位插銷固定在紗架主梁的限位銷孔里。紗架長時間使用后,由于地面沉降,紗架會產生微量變形,U型導軌與滑動組件25的配合留有足夠的余量來自我調節,滑動組件25不會卡死。
如圖8所示,所述緯紗支柱5上分布有多個多功能緯紗支架,所述多功能緯紗支架由與所述緯紗支柱5定位連接的支架固定板51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架固定板51正面左右兩端的緯紗支撐桿52構成。所述支架固定板51呈弧形,同一支架固定板51上兩緯紗支撐桿52的延長線在所述支架固定板51的正面一側相互交叉。因此可以在緯紗支撐桿52上設置兩組緯紗,與現有技術相比,多一組備用緯紗,在用緯紗與備用緯紗頭尾相接,在用緯紗使用完畢后可以立即使用備用緯紗,無需停機換紗,大大提高了生產加工效率。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紗架結構更為穩固、經久耐用,外觀更為美觀;框架主梁14上雙向安裝U形導軌16,使得框架主梁14能夠承受更大的重量,且不會變形;而且過紗組2通過滑動組件25與框架主梁14滑動配合,使得換紗時可以將過紗組2移動出來,更便于換紗等操作,同時紗架在長時間使用后,由于地面沉降產生微量變形,U形導軌16和滑動組件25之間配合留有足夠的余量來進行自我調節,避免滑動組件25被卡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