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紗線織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織造紗線并軸機軸架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化纖紡絲、織造產業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化纖服裝面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手感滑膩、透氣防水,已成為高檔服裝的一個基本要求。因對織造紗線的旦尼數要求愈來愈細,已由100D、70D逐漸發展到40D、20D甚至15D、10D;坯布的經緯密也愈做愈高,由原來的210條/sq.in.、270條/sq.in.至380條/ sq.in.,甚至高達420條/sq.in.。
若生產高密產品,織軸經紗總條數最高要達到22000條,由于現有技術的并軸機通常最大只能并10個經軸,而且前經軸也最多只能卷繞1620條紗線,所以1620X10=16200條,無法滿足生產高密產品的要求,最少必須有14軸。
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揭示的并軸機軸架結構示意圖,其軸架10設置為單層且一排設置,通常一排設置為10個軸架10,每一軸架10上設置一經軸20,每一經軸20牽引一根紗線30進行紗線并軸。所述單層軸架需要延長至更多軸時,如延長至16軸時,紗線較長,前后軸的距離大,易造成張力不勻,且受到場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織造紗線并軸機軸架結構,以設置更多經軸,且紗線的張力均勻,不受場地限制。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為:
一種織造紗線并軸機軸架結構,包括上層機架和下層機架,上層機架位于下層機架上方;上層機架并排設置多個軸架,每一軸架上設置一經軸,在每一經軸的斜下方設置一第一導輥;下層機架并排設置多個軸架,每一軸架上設置一經軸,在每一經軸的斜上方設置一第二導輥。
進一步,在上層機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操作平臺。
進一步,在兩操作平臺之間設置可移動踏板。
進一步,所述第一導輥和第二導輥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設置上層機架和下層機架兩層,且兩層機架的高度錯開,上層機架和下層機架轉向相反問題由第一導輥和第二導輥的導向解決,每一經軸與其對應的導輥配合牽引紗線,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設置更多經軸,且紗線的張力均勻,不受場地限制。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軸架10 經軸20
紗線30
上層機架1 軸架11
經軸12 第一導輥13
下層機架2 軸架21
經軸22 第二導輥2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2所述,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織造紗線并軸機軸架結構,包括上層機架1和下層機架2。
上層機架1位于下層機架2上方,上層機架1并排設置多個軸架11,每一軸架11上設置一經軸12,在每一經軸12的斜下方設置一第一導輥13。
下層機架2并排設置多個軸架21,每一軸架21上設置一經軸22,在每一經軸22的斜上方設置一第二導輥23。
本實施例中,在上層機架1的兩側分別設置操作平臺3。在兩操作平臺3之間設置可移動踏板31。所述第一導輥13和第二導輥2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
本實用新型設置上層機架1和下層機架2兩層,且兩層機架的高度錯開,上層機架1和下層機架2轉向相反問題由第一導輥13和第二導輥23的導向解決,每一經軸與其對應的導輥配合牽引紗線4,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設置更多經軸,且紗線的張力均勻,不受場地限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對本案設計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設計關鍵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