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套編織機的橡筋線牽引裝置,屬手套編織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手套紡織領域,隨著工業科技的快速發展,目前人們普遍采用手套編制機全自動的完成手套的編制工作。傳統的手套編制機編織出來的手套手腕部位為直筒型,佩戴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變形,致使與使用者的手腕不能完全貼合,影響了使用者佩戴的舒適度。本申請人申請的申請號“2016203511111”,名稱為“一種橡筋線傳動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通過調節橡筋線輸出長短的方式,生產出了護腕為錐型的手套,有效解決了傳統的手套編制機存有的以上問題。但該種橡筋線傳動裝置,的牽引塊隨機頭一起移動過程中,會出現晃動,經常發生纏繞和斷針問題;此外現有的牽引塊必須隨機頭移動至機架的端頭后才能完成分離動作,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牽引塊不必沿機頭移動至機架的頂端;因此有必要研發一種牽引塊可與機頭提前分離的橡筋線牽引裝置,以解決現有的橡筋線傳動裝置存有的以上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以解決現有的橡筋線傳動裝置存有的牽引塊易晃動導致的易纏繞和斷針問題,且牽引塊可與機頭提前分離的橡筋線牽引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手套編織機的橡筋線牽引裝置,它由程控系統、機架、機頭、滑桿、分離器、傳動帶、調整器和牽引塊構成;機架上平行狀設置有傳動帶和滑桿;滑桿上滑動裝有牽引塊,牽引塊與傳動帶的內側固定連接;傳動帶的一端裝有調整器;牽引塊下方設置有機頭,其特征在于:機頭兩側的滑桿上分別設置有分離器,所述的分離器由分離板、連桿、電磁推送器和復位彈簧構成,滑桿的下端鉸接有分離板,分離板一側連接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一側通過電磁推送器活動連接有連桿,連桿與滑桿轉動連接,連桿的端頭與分離板抵觸連接,所述的分離板與機頭間歇抵觸連接,機頭與牽引塊間歇接觸連接。
所述的機頭上通過滑孔和彈簧對稱狀活動安裝有插銷,插銷的端頭設置有抵觸口,抵觸口與分離板間歇抵觸連接;所述的牽引塊的下端設置有插接口;插接口與插銷間歇接觸連接。
所述的牽引塊上固裝有限位板,機頭上設置有與限位板對應的限位槽。
所述的機架一端設置有水平滑輪A,機架另一端對稱狀設置有豎向滑輪,豎向滑輪上方設置有水平滑輪B, 水平滑輪A、水平滑輪B和豎向滑輪上饒接有傳動帶。
所述的調整器由驅動錐形壓輥、從動錐形壓輥、調節叉和電磁閥構成;豎向滑輪前端通過電磁閥安裝有調節叉,調節叉的叉口內上下狀安裝有從動錐形壓輥和驅動錐形壓輥,驅動錐形壓輥的一端與豎向滑輪固定連接。
所述的牽引塊的下端設置有引線板A,牽引塊的側面設置有引線板B,引線板B上方設置有引線板C。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該手套編織機的橡筋線牽引裝置,采用了在機頭兩側的滑桿上分別設置分離器的結構設計,采用該種設計后,牽引塊可與機頭提前分離,且該橡筋線牽引裝置還在牽引塊上固裝有限位板,在機頭上設置有與限位板對應的限位槽。如此設置后,機頭帶動牽引塊移動時,牽引塊上的限位板會卡接在限位槽內。從而解決了現有的橡筋線傳動裝置存有的牽引塊易晃動導致的易纏繞和斷針問題。滿足了企業生產使用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A-A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機頭,3、滑桿,4、傳動帶,5、牽引塊,6、分離板,7、連桿,8、電磁推送器,9、復位彈簧,10、彈簧,11、插銷,12、抵觸口,13、插接口,14、限位板,15、限位槽,16、水平滑輪A,17、豎向滑輪,18、水平滑輪B,19、驅動錐形壓輥,20、從動錐形壓輥,21、調節叉,22、電磁閥,23、引線板A,24、引線板B,25、引線板C,26、橡筋線。
具體實施方式
該手套編織機的橡筋線牽引裝置由程控系統、機架1、機頭2、滑桿3、分離器、傳動帶4、調整器和牽引塊5構成;機架1一端設置有水平滑輪A16,機架1另一端對稱狀設置有豎向滑輪17,豎向滑輪17上方設置有水平滑輪B18, 水平滑輪A16、水平滑輪B18和豎向滑輪17上饒接有傳動帶4。
機架1上設置有與傳動帶4平行的滑桿3;滑桿3上滑動裝有牽引塊5,牽引塊5與傳動帶4的內側固定連接;牽引塊5可帶動傳動帶4轉動。
牽引塊5的下端設置有引線板A23,牽引塊5的側面設置有引線板B24,引線板B24上方設置有引線板C25。
傳動帶4的一端裝有調整器;調整器由驅動錐形壓輥19、從動錐形壓輥20、調節叉21和電磁閥22構成;豎向滑輪17前端通過電磁閥22安裝有調節叉21,調節叉21的叉口內上下狀安裝有從動錐形壓輥20和驅動錐形壓輥19,驅動錐形壓輥19的一端與豎向滑輪17固定連接。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橡筋線26依次穿過調節叉21、從動錐形壓輥20和驅動錐形壓輥19的接觸面,引線板C25、引線板B24和引線板A23后接入機架1中,如此設置的目的在于:以防止橡筋線26 與其他紡線發生纏繞。
調節叉21在電磁閥22的作用下,可帶動橡筋線26沿從動錐形壓輥20和驅動錐形壓輥19的接觸錐面移動。
牽引塊5下方設置有機頭2,機頭2內設置有防反轉裝置,當橡筋線26受到回轉的拉力時,防反轉裝置會將橡筋線26卡死,從而起到了防止橡筋線26反轉回縮的作用。
機頭2可在機架1上左右移動。機頭2兩側的滑桿3上分別設置有分離器,分離器由分離板6、連桿7、電磁推送器8和復位彈簧9構成,滑桿3的下端鉸接有分離板6,分離板6一側連接有復位彈簧9。
復位彈簧9一側通過電磁推送器8活動連接有連桿7,連桿7與滑桿3轉動連接,連桿7的端頭與分離板6抵觸連接。
所述的機頭2上通過滑孔和彈簧10對稱狀活動安裝有插銷11,插銷11的端頭設置有抵觸口12,抵觸口12與分離板6間歇抵觸連接。牽引塊5的下端設置有插接口13;插接口13與插銷11間歇接觸連接。如此設置的目的在于:以使分離板6通過抵觸口12從下端將插銷11壓入到滑孔內部。
牽引塊5上固裝有限位板14,機頭2上設置有與限位板14對應的限位槽15。限位板14可在限位槽15內滑動移動;當機頭2帶動牽引塊5移動時,限位板14剛好插入到限位槽15中,如此在限位槽15的作用下,牽引塊5能夠與機頭2保持相對固定,從而解決了現有的橡筋線傳動裝置存有的牽引塊易晃動導致的易纏繞和斷針問題。
該手套編織機的橡筋線牽引裝置工作時,在程控系統的控制下,首先機頭2沿機架1左右移動,加工手套的手指部分,此時牽引塊5處于機架1的左端。在這一過程中分離器的電磁推送器8處于推開狀態,此時連桿7會將分離板6推開;使分離板6能夠與插銷11的抵觸口12抵觸連接。
當機頭2移動至機架1的兩端時,分離板6會先通過抵觸口12將插銷11壓入滑孔內,使插銷11與牽引塊5不能產生接觸。當機頭2將手套的手指部分加工完畢后,需加工手套手腕部位時,機頭2移動至左端端頭向右端移動過程中;機頭2會通過限位槽15和限位板14將牽引塊5限位,使牽引塊5與機頭2保持相對固定。
當機頭2的右端插銷11移動至與牽引塊5的插接口13對應時,左端分離器的電磁推送器8會收回,在復位彈簧9的作用下分離板6會收回,此時插銷11在彈簧10的作用下會插入到插接口13中,此時機頭2會帶動牽引塊5一起向右移。隨后左端分離器的分離板6會重新撐開。
在牽引塊5移動過程中,牽引塊5會帶動傳動帶4一起轉動;傳動帶4會通過豎向滑輪17帶動驅動錐形壓輥19轉動,驅動錐形壓輥19轉動過程中會在從動錐形壓輥20的配合下擠壓推送橡筋線26,以便于機頭2完成手套手腕部分橡筋線26的編制工作。
當機頭2帶動牽引塊5移動至右端分離器時,右端分離器的分離板6會先將機頭2的兩個插銷11均壓縮至滑孔內,使插銷11與牽引塊5分離,此時牽引塊5會停止移動,機頭2會繼續移動至機架1的右端端頭;隨后機頭2返回向左移動,當機架1左端的插銷11與牽引塊5的插接口13對應時,右端分離器的分離板6會收回,此時插銷11會插入到插接口13中,從而使機頭2帶動牽引塊5向左移動。隨后右端分離器的分離板6會重新撐開。
當牽引塊5向左移動過程中牽引塊5會通過傳動帶4、豎向滑輪17、驅動錐形壓輥19和從動錐形壓輥20給與橡筋線26反向拉力,此時機頭2上的防反轉裝置會阻止橡筋線26后移。
當機頭2帶動牽引塊5重新回到左端時,左端分離器的分離板6會使機頭2與牽引塊5分離,使機頭2單獨移動至機架1的左端端頭,當機頭2繼續向右移動時,機頭2會單獨移動若干圈(機頭2單獨移動的圈數可人工進行設定)后,重復以上動作;從而使手套手腕部位相鄰的橡筋線26間隔一定的距離。
在以上過程中,調節叉21會逐步帶動橡筋線26向從動錐形壓輥20和驅動錐形壓輥19粗截面端移動,從而使從動錐形壓輥20和驅動錐形壓輥19擠壓推送的橡筋線26的長度越來越長,進而使手套手腕部位產生錐度。
該手套編織機的橡筋線牽引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牽引塊可與機頭提前分離,適合手套編織機的使用需求。同時該橡筋線牽引裝置解決了現有的橡筋線傳動裝置存有的牽引塊易晃動導致的易纏繞和斷針問題,降低了維護成本,滿足了企業生產使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