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及混凝土泵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輸送設備,具體地,涉及一種混凝土泵車的臂架以及包括該臂架的混凝土泵車。
背景技術:
混凝土輸送泵車(亦可簡稱為“混凝土泵車”或者“泵車”)是將混凝土泵和折疊式臂架安裝在汽車底盤上,并沿臂架鋪設混凝土輸送管道,最終通過末端軟管輸出混凝土的輸送機械。折疊式臂架具有折疊狀態和展開狀態。在折疊狀態時,臂架折疊收放到底盤上,以便泵車在道路上行駛。在展開狀態,臂架展開,以遠距離澆注混凝土。公知地,臂架的折疊形式主要有R形、Z形和RZ形。R形折疊方式是指多節臂節以卷繞或卷合的方式朝向一個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折疊,朝相反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展開。Z 形折疊方式是指多節臂節以依次相反的方向折疊或者展開。RZ形是R形和Z形的組合。為了獲得更遠的輸送距離,需要使用更多節臂節。然而,在折疊狀態,泵車在道路上行駛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道路行駛條件的限制,例如在折疊狀態下泵車的長寬高都要受到道路行駛規范的限制,因此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臂節的節數。目前,混凝土泵車的臂架的臂節節數一般不會超過六節。如何在保證折疊狀態下泵車能夠滿足道路行駛條件的要求,又能在臂架展開時盡可能地增加混凝土的輸送距離,一直是本領域長期存在的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在基本不增加折疊狀態下泵車整體尺寸的情況下,能夠在臂架展開時盡可能地提高混凝土的輸送距離。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混凝土泵車的臂架,該臂架具有折疊狀態和展開狀態,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包括依次鉸接的至少六節臂節,在所述折疊狀態,第一節和第二節臂節位于第一縱向面上,第四節至最末節臂節位于第二縱向面上,第一縱向面和第二縱向面相互平行且間隔開,第三節臂節在第一縱向面和第二縱向面之間延伸,第一節至第五節臂節朝第一方向折疊,第六節臂節朝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折疊到第五節臂節上。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混凝土泵車,包括汽車底盤、轉臺和臂架,該臂架通過轉臺安裝在底盤上,其中該臂架是本發明所提供的臂節。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將臂架的多節臂節分為兩個縱向面布置,同時采用獨特的折疊方式,即第一節至第五節臂節朝第一方向折疊,第六節臂節朝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折疊到第五節臂節上,在基本不增加折疊狀態下泵車整體尺寸的情況下,能夠在臂架展開時盡可能地提高混凝土的輸送距離。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泵車的側面示意圖。圖2是圖1中臂架部分的立體示意圖。圖3主要顯示了轉臺16、第一節臂節21和第二節臂節22之間的結構。圖4是圖3的側視圖。圖5主要顯示了第二節臂節22和第三節臂節23之間的結構。圖6是圖5的側視圖。圖7主要顯示了第三節臂節23和第四節臂節M之間的結構。圖8是圖7的側視圖。圖9主要顯示了第四節臂節M和第五節臂節25之間的結構。圖10是圖9的側視圖。圖11主要顯示了第五節臂節25、第六節臂節沈和第七節臂節27之間的結構。圖12是圖11的側視圖。圖13顯示了處于展開狀態的臂架的一部分。圖14顯示了處于展開狀態的臂架的另一部分。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如圖1所示,混凝土泵車由附圖標記10表示,主要包括汽車底盤11,該汽車底盤 11帶有駕駛室12和車架13,臂架15通過轉臺16安裝在車架13上。圖1中所示的臂架15 共具有七節臂節21-27,從轉臺16開始,依次是第一節臂節21、第二節臂節22、第三節臂節 23、第四節臂節M、第五節臂節25、第六節臂節沈和第七節臂節27,相鄰臂節之間相互鉸接。臂架15以軸線X繞轉臺16旋轉,優選情況下可以旋轉0-360度。在展開狀態時,臂架 15能夠達到的最大程度大約為80m或者更長。另外,為了描述方便,在臂架展開時(參照圖 13和圖14),每節臂節朝向地面的一側稱之為“內表面”,用附圖標記19表示,背離地面的一側稱之為“外表面”,用附圖標記20表示。在本發明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中,可以將臂節分為兩組,S卩,如圖2所示,在臂架 15處于折疊狀態時,第一節和第二節臂節21和22位于第一縱向面P上,構成第一組臂節 17,第四節至第七節臂節M至27位于第二縱向面T上,構成第二組臂節18,第一縱向面P 和第二縱向面T相互平行且間隔開預定的距離D,第三節臂節23在第一縱向面P和第二縱向面T之間延伸。同時,第一節至第五節臂節21至25朝第一方向Vl折疊(R形折疊),第六節臂節沈以相反的第二方向V2折疊到第五節臂節25上(即第四節至第六節臂節M至 26以Z形折疊)。第七節臂節27與第六節臂節沈呈直線布置并折疊在第五節臂節25上。 通過這種方式,在臂架折疊時,可以盡量地減小泵車的尺寸如長、寬和高。在臂架展開時,則能夠最大程度地增大臂架的最大長度。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七節臂節27與第六節臂節沈呈直線布置并折疊在第五節臂節25上,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換言之,第七節臂節27和第六節臂節26也可以看成是一節臂節的兩段。其他臂節,例如在第一節至第五節臂節中, 任意的臂節也可以采用這種結構,即分成兩段甚至更多段,這同樣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進行更具體的說明。圖3主要顯示了轉臺16、第一節臂節21和第二節臂節22之間的結構。圖4是圖 3的側視圖。如圖3和圖4所示,第一節臂節21的一端以已知的方式鉸接在轉臺16上,另一端與第二節臂節22鉸接。標記四表示第一驅動機構如液壓缸,用于驅動第一節臂節21相對于轉臺16在垂直方向上轉動,轉動角度優選為0-90度。標記31表示第二驅動機構如液壓缸,其通過第一連桿機構30驅動第一節臂節21和第二節臂節22之間相互折疊和展開,轉動角度優選為0-180度。標記32表示支座,第二驅動機構31通過該支座32鉸接在第一節臂節21上。另外,在各節臂節上具有連接座67,混凝土輸送管道63 (見圖1)通過這些連接座67連接到臂架15上,共同構成混凝土泵車的布料桿。另外,從圖3和圖4中可以看出,為了便于第一節臂節21和第二節臂節22之間的鉸接和轉動,該兩節臂節相互鉸接的端部朝向彼此彎曲,從而第二驅動機構31和連桿機構 30均可方便地布置在該兩節臂節之間。圖5主要顯示了第二節臂節22和第三節臂節23之間的結構。圖6是圖5的側視圖。第一節臂節21和第二節臂節22基本上都是處在同一個縱向面P上,但第三節臂節23則不同。從圖5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三節臂節23在第一縱向面P和第二縱向面T 之間延伸,即第三節臂節23整體上形成為一種“彎曲”的形狀,延其長度方向,主要可分為第一部分40、中間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其中第一部分40處于第一縱向面P上,第二部分 42處于第二縱向面T上,中間部分41則位于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間,起到過渡作用。第一縱向面P和第二縱向面T彼此平行且間隔開預定的距離D,該距離D可以根據泵車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設計,例如泵車的最大寬度、臂節本身的寬度等,這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容易理解和實現的,本發明對此不再贅述。從圖3和圖5中可以看出,在第二節臂節22的內表面19上形成有凹槽35,該凹槽適于至少部分地容納第三驅動機構36,該第三驅動機構36的一端鉸接在第二節臂節22 上,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桿機構39驅動第三節臂節23,使之相對于第二節臂節22折疊或者展開。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地減小該兩節臂節之間的距離,使結構更加緊湊。另外,與第一節臂節21和第二節臂節22類似,第二節臂節22和第三節臂節23相互鉸接的末端同樣優選朝向彼此彎曲,以便第三驅動機構36和第二連桿機構39能夠方便地布置在二者之間。圖7主要顯示了第三節臂節23和第四節臂節M之間的結構。圖8是圖7的側視圖。與第二節臂節22類似,第三節臂節23的第二部分42的內表面上同樣形成有凹槽 (未圖示),以至少部分地容納第四驅動機構43,該第四驅動機構43的一端鉸接在第三節臂節23的第二部分42上,另一端通過第三連桿機構47驅動該兩節臂節相互折疊或展開。該兩節臂節23和M的其他結構與上述的基本相同,不再贅述。
圖9主要顯示了第四節臂節M和第五節臂節25之間的結構。圖10是圖9的側視圖。與上述結構類似,第五驅動機構53的一端鉸接在第四節臂節M上,另一端通過第四連桿機構M驅動第四節臂節M和第五節臂節25相互折疊或展開。另外,該兩節臂節相互鉸接的末端朝向彼此彎曲,以便形成有空間來容納第五驅動機構53和第四連桿機構54。 其他結構與上述的類似,不再贅述。圖11主要顯示了第五節臂節25、第六節臂節沈和第七節臂節27之間的結構。圖 12是圖11的側視圖。如圖11和圖12所示,與前面的五節臂節不同,第六節臂節沈相對于第五節臂節 25優選朝第二方向V2折疊,使得其外表面20與第五節臂節25的外表面20彼此面對。同時,第七節臂節27與第六節臂節沈呈直線布置。這種布置方式可以提高混凝土輸送的靈活性。另外,從圖11中可以看出,在第六節臂節沈的內表面19上形成有凹槽60,用于驅動第六節臂節26和第七節臂節27相互折疊和展開的第七驅動機構(未圖示)可以容納在該凹槽60內。第六節臂節沈能夠以所述第一方向Vl相對于所述第七節臂節27折疊,并且第六節臂節26和第七節臂節27之間的旋轉角度可以為0-90度。第五節臂節25和第六節臂節沈之間的旋轉角度可以為0-210度。每節臂節21-27由金屬材料制造,例如鋼、鋁合金等。優選地,至少有一些臂節或者臂節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碳纖維材料制造,由此可以顯著降低臂架的整體重量。作為例子,每節臂節的長度可以在13米至15米之間,但第六節和第七節臂節沈和27各自的長度可以在6米至7米之間。混凝土輸送管道63通過已知的方式連接到臂架15上,例如通過多個連接支架67 連接到臂架15上,以便輸送混凝土。作為例子,混凝土泵車的長度L大約為18米,高度H大約為4米,寬度大約為2. 5米。參照圖13和圖14,其中臂架15展開為最長長度,即每節臂節均大致處于同一直線上。從展開狀態到折疊狀態時,第七節臂節27和第六節臂節沈上以逆時針方向V2折疊到第五節臂節25上,第五節臂節25以順時針方向Vl折疊到第四節臂節M上,因此,第四節、第五節和第六節臂節對-26以Z形的方式折疊。接下來,第四節臂節M以順時針方向 Vl折疊到第三節臂節23上,第三節臂節23以順時針方向折疊到第二節臂節22上,第二節臂節22以順時針方向折疊到第一節臂節21上,因此,第一節至第五節臂節21-25以R形的方式折疊。通過這種獨特的折疊方式,并結合第三節臂節23的彎曲結構,在不增加折疊狀態下泵車整體尺寸的情況下,能夠在臂架展開時盡可能地提高混凝土的輸送距離。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凝土泵車的臂架,該臂架具有折疊狀態和展開狀態,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包括依次鉸接的至少六節臂節,在所述折疊狀態,第一節和第二節臂節位于第一縱向面上,第四節至最末節臂節位于第二縱向面上,第一縱向面和第二縱向面相互平行且間隔開,第三節臂節在第一縱向面和第二縱向面之間延伸,第一節至第五節臂節朝第一方向折疊,第六節臂節朝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折疊到第五節臂節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包括七節臂節,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第六節和第七節臂節呈直線布置且均折疊到第五節臂節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節臂節包括第一部分、中間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縱向面上,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縱向面上,所述中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節至第五節臂節中, 相鄰兩節臂節之間所成的角度范圍為0-180度。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第五節和第六節臂節之間所成的角度范圍為0-210度。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第六節臂節能夠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對于所述第七節臂節折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第六節和第七節臂節之間所成的角度范圍為90-180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相鄰兩節臂節之間通過液壓驅動機構和連桿機構驅動折疊和展開,該相鄰兩節臂節中至少有一節臂節上具有凹槽, 該凹槽適于至少部分地容納該液壓驅動機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該相鄰兩節臂節的相互鉸接的末端朝向彼此彎曲以形成適于布置所述連桿機構的空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中至少有一節臂節包括至少第一段和第二段,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至少第一段和第二段呈直線布置。
11.一種混凝土泵車,包括汽車底盤、轉臺和臂架,該臂架通過轉臺安裝在底盤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是根據權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臂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混凝土泵車的臂架,該臂架具有折疊狀態和展開狀態,所述臂架包括依次鉸接的至少六節臂節,在所述折疊狀態,第一節和第二節臂節位于第一縱向面上,第四節至最末節臂節位于第二縱向面上,第一縱向面和第二縱向面相互平行且間隔開,第三節臂節在第一縱向面和第二縱向面之間延伸,第一節至第五節臂節朝第一方向折疊,第六節臂節朝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折疊到第五節臂節上。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臂架的混凝土泵車。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基本不增加折疊狀態下泵車整體尺寸的情況下,能夠在臂架展開時盡可能地提高混凝土的輸送距離。
文檔編號E04G21/04GK102359278SQ20111030709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A·馬賽拉, D·奇波拉, N·皮爾里, 吳斌興, 鄺昊, 黃柯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