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干砌多能磚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不用粘合劑的干砌多能磚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我國城鄉基建工程迅猛發展,需要大量的建筑墻體材料,目前使用普遍的實心粘土磚墻體材料由于對土地資源破壞嚴重,不利于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實心粘土磚墻體材料國家已經禁止生產。同時,我國現已研制出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爐渣、尾礦石、陶粒和工業廢渣等生產免燒磚、空心砌磚等新型建材技術,雖然它具有節能、節地、保溫、隔熱、抗震、環保等優勢,但是這些磚塊還存在一些不足,不僅費時費料而且施工技術性強,在砌筑時均需要在上面涂抹一層粘合劑,還得待一定的時日才能完全凝結形成結構力,以保證墻體的牢固,磚塊之間的粘合劑多少,質量的好壞,磚塊擺放的平整度,都將影響墻體的質量和美觀,并且防盜性不是很好,只要扣掉磚縫間的水泥沙灰,即可抽出磚塊。而且,循環利用率較低,在建筑物需要拆卸的時候,無法快捷完整地從墻體上將單塊磚分離出來,也就無法很好的實現資源再次利用,最快的辦法就是將墻體整體推毀,由此,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清除這些垃圾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另一方面建設又需要大量的磚體材料,制造一推毀一清除一制造,無止境的惡性循環,造成大量的資源白白浪費掉,而且,現有普通磚(包括空心磚)均不能滿足在砌筑完畢后在墻體內形成豎直或水平方向的通道,不能滿足任意安裝水管、電線等的要求,實用性受到極大的限制。針對上述不足,需要研發一種墻體建筑用磚,能夠進行快速的砌筑和拆卸,不用任何粘合劑即可達到較好的穩定性,不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而且還可以隔音隔熱,節能環保,循環利用,節約資源,而且可以供水平和豎直方向的水管或電線的安裝需求,實用性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干砌多能磚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磚塊能夠進行快速的砌筑和拆卸,不用任何粘合劑即可達到較好的穩定性,不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而且還可以隔音隔熱,節能環保,循環利用,節約資源,而且可以供水平和豎直方向的水管或電線的安裝需求,實用性強。本發明的目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干砌多能磚,包括磚體,所述磚體上表面設置有凸起,其下表面相對位置設置與凸起相配合的凹腔;所述凸起和凹腔均為兩個分別對稱分布在磚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滿足條件 A=B=C=D=1/4L ;所述磚體上位于凸起的中心沿豎直方向設置貫通磚體上下表面的通孔I ; 所述磚體的上表面沿磚體長度方向設置貫穿凸起的凹槽II,下表面沿磚體長度方向設置與凹槽II相配合的凹槽III。進一步,所述磚體上位于兩凸起之間沿豎直方向設置貫通磚體上下表面的通孔 II ;進一步,所述磚體兩端面上均沿豎直方向對稱設置有凹槽I ; 進一步,所述磚體的下表面邊緣沿磚體長邊棱線設置凹槽IV ; 進一步,所述凸起和凹腔為錐形。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干砌多能磚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粒徑為5 — IOmm的建筑垃圾粒料60— 65份,河沙10 —15 份,粘合劑10 —15份,平均長度為3cm的植物纖維5 —10份,納米碳酸鈣5 —10份,巖砂精 1—2份,早強劑1-2份;
b,將步驟a中所取原材料用攪拌機充分攪拌10分鐘后,加入重量份15—20份水,繼續攪拌10-20分鐘;
c,將步驟b中所得攪拌料導入模具,通過模壓成型二4小時候脫模,自然風干5—8天即可。進一步,步驟a中,所述原材料包括粒徑為5—IOmm的建筑垃圾粒料63份,河沙12 份,粘合劑13份,平均長度為3cm的植物纖維8份,納米碳酸鈣9份,巖砂精1. 5份,早強劑 1. 5 份;
進一步,所述粘合劑為525水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在磚體上表面設置有凸起,其下表面相對位置設置與凸起相咬合的凹腔,砌墻時,將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疊配合,或者呈“品”字形堆放,即可避免上下磚塊之間在水平方向發生相互移動,也可連接下面相鄰磚塊,形成一個整體,起到固定效果,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劑即可將其砌成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墻體,而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同時還可以隔音隔熱、節能環保、循環利用,節約資源;同時,采用本制備方法制備的磚體,在預留大量空心結構的情況下,能夠具備較高的強度,完全滿足建筑領域隔墻或擋墻等的需求,實用性強。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2為本發明的左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仰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的左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俯視圖;圖4為本發明的仰視圖;圖5為本發明的立體圖;圖6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圖。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干砌多能磚,包括磚體1,所述磚體上表面設置有凸起2,其下表面相對位置設置與凸起2相配合的凹腔3 ;所述凸起2和凹腔3均為兩個分別對稱分布在磚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滿足條件A=B=C=D=1/4L ;所述磚體1上位于凸起的中心沿豎直方向設置貫通磚體上下表面的通孔I 5 ;所述磚體的上表面沿磚體長度方向設置貫穿凸起的凹槽II 7,下表面沿磚體長度方向設置與凹槽II 7相配合的凹槽 1118。施工時,將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疊配合,即可避免上下兩塊磚之間在水平方向的發生相互移動,起到固定效果,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劑即可將其砌成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墻體,而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還可以循環利用,節約資源,或者,如圖6所示,三塊磚呈 “品”字形排列,依次排列組成整面墻體,由于上下相鄰的兩塊磚體之間錯位擺放,因此所有磚體之間相互扣連,整面墻形成一個整體,穩定性更強。另外,貫通磚體上下表面的通孔I 5 和貫穿水平方向的通道(凹槽II 7和凹槽III 8配合形成),不僅可以節約材料和減輕磚體的重量,還可以在墻體內的豎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形成通道,可以用于安裝水管、電纜線等,以及隔音隔熱,節能環保,使用方便。作為對上述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磚體1上位于兩凸起之間沿豎直方向設置貫通磚體上下表面的通孔II 4。設置通孔可以節約材料,減輕磚體的重量,以及隔音隔熱,節能環保。作為對上述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磚體兩端面上均沿豎直方向對稱設置有凹槽I 6。施工時,凹槽I 6與通孔II 4可以形成豎直方向的通道,可以用于安裝水管、電纜線等,使用方便。作為對上述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磚體1的下表面邊緣沿磚體長邊棱線設置凹槽IV 9。施工完成后,便于墻體表面抹灰時滲透灰漿,增加穩定性。作為對上述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起和凹腔為錐形。施工容易,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本發明所述的干砌多能磚的制備方法為 實施例1,包括以下步驟
a、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粒徑為5—IOmm的建筑垃圾粒料60份,河沙15份,粘合劑 10份,平均長度為3cm的植物纖維10份,納米碳酸鈣5份,巖砂精2份,早強劑1份;
b,將步驟a中所取原材料用攪拌機充分攪拌10分鐘后,加入重量份15—20份水,繼續攪拌10-20分鐘;
c,將步驟b中所得攪拌料導入模具,通過模壓成型,24小時候脫模,自然風干5天即可。實施例2,包括以下步驟
a,所述原材料包括粒徑為5 — IOmm的建筑垃圾粒料63份,河沙12份,粘合劑13份,平均長度為3cm的植物纖維8份,納米碳酸鈣9份,巖砂精1. 5份,早強劑1. 5份;
b,將步驟a中所取原材料用攪拌機充分攪拌10分鐘后,加入重量份18份水,繼續攪拌 15分鐘;
c,將步驟b中所得攪拌料導入模具,通過模壓成型二4小時候脫模,自然風干5天即可。實施例3,包括以下步驟
a、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粒徑為5—IOmm的建筑垃圾粒料65份,河沙10份,粘合劑 15份,平均長度為3cm的植物纖維5份,納米碳酸鈣10份,巖砂精1份,早強劑2份;
b,將步驟a中所取原材料用攪拌機充分攪拌10分鐘后,加入重量份20份水,繼續攪拌 10分鐘;
c,將步驟b中所得攪拌料導入模具,通過模壓成型二4小時候脫模,自然風干5—8天即可。
5
上述3實施例中,所述粘合劑均為525水泥。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干砌多能磚,包括磚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上表面設置有凸起(2),其下表面相對位置設置與凸起(2)相配合的凹腔(3);所述凸起( 和凹腔C3)均為兩個分別對稱分布在磚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滿足條件A=B=C=D=1/4L ;所述磚體(1)上位于凸起的中心沿豎直方向設置貫通磚體上下表面的通孔I (5);所述磚體的上表面沿磚體長度方向設置貫穿凸起的凹槽II (7),下表面沿磚體長度方向設置與凹槽II (7)相配合的凹槽III(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多能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1)上位于兩凸起之間沿豎直方向設置貫通磚體上下表面的通孔II (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砌多能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兩端面上均沿豎直方向對稱設置有凹槽1(6)。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砌多能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1)的下表面邊緣沿磚體長邊棱線設置凹槽IV (9)。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干砌多能磚,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凹腔為錐形。
6.一種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干砌多能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粒徑為5 — IOmm的建筑垃圾粒料60— 65份,河沙10 —15 份,粘合劑10 —15份,平均長度為3cm的植物纖維5 —10份,納米碳酸鈣5 —10份,巖砂精 1—2份,早強劑1-2份;b,將步驟a中所取原材料用攪拌機充分攪拌10分鐘后,加入重量份15—20份水,繼續攪拌10-20分鐘;c,將步驟b中所得攪拌料導入模具,通過模壓成型二4小時候脫模,自然風干5—8天即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干砌多能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原材料包括粒徑為5 — IOmm的建筑垃圾粒料63份,河沙12份,粘合劑13份,平均長度為3cm的植物纖維8份,納米碳酸鈣9份,巖砂精1. 5份,早強劑1. 5份。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干砌多能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劑為525水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干砌多能磚,包括磚體,所述磚體上表面設置有凸起,其下表面相對位置設置與凸起相配合的凹腔;砌墻時,將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疊配合,既可避免上下磚體之間在水平方向發生相互移動,也可連接下面相鄰磚塊,形成一個整體,起到固定效果,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劑即可將其砌成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墻體,而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同時還可以隔音隔熱、節能環保、循環利用,節約資源。
文檔編號B28B3/00GK102363987SQ20111036334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周遠飛 申請人:周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