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60200閱讀:24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
背景技術
現有的混凝土構件模具,它包括內模、豎直布置的圓形外模筒體、水平底模座板。所述內模的結構為它包括豎直插板、豎直布置且上下兩端敞口的圓形內模筒體, 內模筒體上開有一個軸向布置且呈貫通狀的第一槽口,插板與第一槽口相適配且安置在第一槽口中,插板的內側下端設有水平承重板,承重板的長度大于第一槽口的寬度,以致承重板的長度方向兩端超出第一槽口,內模筒體的內壁上在對應于承重板的長度方向兩端處設有分別處于第一槽口寬度方向兩側的兩個托板,承重板通過其長度方向兩端擔放在兩個托板上,插板內側和內模筒體內壁之間設有針對插板的安裝組件,內模筒體的內側設有使內模筒體能夠徑向縮放的控制組件,控制組件包括固設在內模筒體內壁且對稱于第一槽口的兩組鉸座、兩端各有一個連接頭的法蘭螺絲,每組鉸座由法線與內模筒體中心線相平行的兩塊平行耳板構成,兩個連接頭分別和兩組鉸座鉸接,以致法蘭螺絲處于兩組鉸座之間。內外套接的內模筒體和外模筒體落座在水平底模座板上。預制混凝土構件前,內模的使用步驟為1、操作人員要翻進內模筒體中,借助所述安裝組件,將插板定位在第一槽口中,使第一槽口封閉;2、借助所述控制組件,讓內模筒體徑向放大,使內模筒體的截面形狀為圓形;3、操作人員從內模筒體中爬出后,再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與內模筒體的上端相接,將內模筒體落座在底模座板上(以上步驟俗稱合模)。合模后,將外模筒體套在內模筒體外,并使外模筒體落座在底模座板上,完成混凝土構件模具的裝配。這時,就可向內模筒體和外模筒體之間的環形腔室內澆灌混凝土,來預制混凝土構件。預制好混凝土構件后,內模的使用步驟為1、操作人員要翻進內模筒體中,借助所述安裝組件,將插板從第一槽口中撤出,使第一槽口開啟,并將插板遞到內模筒體外;2、借助所述控制組件,讓內模筒體徑向收縮,使內模筒體的截面積變小;3、操作人員從內模筒體中爬出后,再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與內模筒體的上端相接,使內模筒體與底模座板相脫離,并將內模筒體從混凝土構件內起吊出來(以上步驟俗稱脫模)。如上所述可知,內模的結構設計不盡合理,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過程中,操作人員要多次翻進、爬出內模筒體,操作上很是麻煩,這給生產企業的生產帶來諸多不便,以致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率較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1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本內模的結構設計較為合理,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過程中,使用本內模并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確保操作人員無需多次翻進、爬出內模筒體,合模和/或脫模易于實現,操作上很是便捷,這給生產企業的生產帶來諸多方便,以致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率較高,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 其結構為它包括豎直插板、豎直布置且上下兩端敞口的圓形內模筒體,內模筒體上開有一個軸向布置且呈貫通狀的豎直第一槽口,插板與第一槽口相適配且安置在第一槽口中,插板的內側下端設有水平承重板,承重板的長度大于第一槽口的寬度,以致承重板的長度方向兩端超出第一槽口,內模筒體的內壁上在對應于承重板的長度方向兩端處設有分別處于第一槽口寬度方向兩側的兩個托板,承重板通過其長度方向兩端擔放在兩個托板上;內模筒體的中心有一個豎直布置的空心吊架,吊架通過連接組件與內模筒體的內壁相接,吊架上至少有一個靠近插板且與插板相正對的豎直第二槽口 ;上部有水平定位板的豎直芯板插裝在吊架內且滑動配合,定位板擔放在吊架的上端,芯板的厚度與第二槽口的寬度在走向上相一致;內模筒體、插板、芯板之間設有至少一組讓插板沿內模筒體的徑向移動且使內模筒體能夠徑向縮放的控制組件,控制組件內與芯板相接的那一部件沿所述第二槽口上下移動,所述部件的移動行程的上極限位置處于吊架內。為能簡潔說明問題起見,以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均簡稱為本內模。預制混凝土構件前,內模的使用步驟為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與芯板上端相接,通過吊架、連接組件、控制組件向下落放本內模,將內模筒體落座在底模座板上;芯板因重力繼續下落,通過控制組件,讓插板沿內模筒體的徑向外移,定位在第一槽口中,使第一槽口封閉,與此同時,讓內模筒體徑向放大,使內模筒體的截面形狀為圓形;當定位板與吊架上端接觸后,即可撤去起吊裝置,完成合模。合模后,將外模筒體套在內模筒體外,并使外模筒體落座在底模座板上,完成混凝土構件模具的裝配。這時,就可向內模筒體和外模筒體之間的環形腔室內澆灌混凝土,來預制混凝土構件。預制好混凝土構件后,內模的使用步驟為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與芯板上端相接, 通過吊架、連接組件、控制組件向上持續地起吊本內模,一則,讓定位板與吊架上端脫離接觸;二則,讓插板沿內模筒體的徑向內移,將插板從第一槽口中撤出并在內模筒體內定位, 使第一槽口開啟,與此同時,讓內模筒體徑向收縮,使內模筒體的截面積變?。蝗齽t,使內模筒體與底模座板相脫離,并將內模筒體從混凝土構件內起吊出來,完成脫模。綜上所述,本內模的結構設計較為合理,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過程中,使用本內模并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確保操作人員無需多次翻進、爬出內模筒體,合模和/或脫模易于實現,操作上很是便捷,這給生產企業的生產帶來諸多方便,以致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率較高,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小。所述吊架由兩個豎直槽鋼、若干用來連接兩個槽鋼且與插板相平行的豎直連接板構成,兩個槽鋼彼此間隔布置,兩個槽鋼的翼板兩兩相正對且所述翼板均與插板相平行,所述連接板與兩個槽鋼的每兩個同側翼板相固接,且靠近插板且與插板相正對的那兩個同側翼板的上部至少有一連接板,以致兩個槽鋼在靠近插板的兩個同側翼板之間、在遠離插板的兩個同側翼板之間各形成一個第二槽口,所述的兩個第二槽口相對布置且寬度相同。上述結構形式的吊架,使得其結構較為簡單、合理。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水平設置在內模筒體內壁且結構相同的四組插座、水平設置在兩個槽鋼上下部且結構相同的兩組外伸支撐件;內模筒體的內壁上在與第一槽口的寬度方向每側相遠離處各有上下布置的兩組插座,上側的兩組插座、下側的兩組插座分別相互對稱,上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下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分別交匯到內模筒體的中心線上,上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之間、下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的度數相同,所述夾角設定為A,每組插座由上下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擔置桿和限位桿構成,擔置桿和限位桿均指向內模筒體的中心,位置上相對應的擔置桿和限位桿之間形成一個水平第三槽口,以致內模筒體的內壁上有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和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每組支撐件包括沿兩個槽鋼周向依次布置的兩個水平承重桿、一個水平連接梁, 連接梁的內端與兩個槽鋼遠離插板的兩個同側翼板垂直固接,連接梁的外端與內模筒體的內壁固接,兩個承重桿的內端與兩個槽鋼固接,兩個承重桿的外端、連接梁的外端呈三角形布置,且兩個承重桿之間所形成的夾角、連接梁與兩個承重桿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均為鈍角;上側那組支撐件內的兩個承重桿之間、下側那組支撐件內的兩個承重桿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的度數相同,所述夾角設定為B,且A的度數等于B的度數;上側的兩個承重桿在位置上分別與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相對應,下側的兩個承重桿在位置上分別與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相對應,上側的兩個承重桿的外端分別對應伸進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中,下側的兩個承重桿的外端分別對應伸進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中。上述結構形式的連接組件,使得吊架與內模筒體之間易于連接,且連接牢靠。所述芯板的厚度小于第二槽口的寬度;內模筒體、插板、芯板之間設有上下布置且結構相同的兩組控制組件;每組控制組件包括調節絲桿、固設在插板內側的第一鉸座、與第一鉸座等高的兩個第二鉸座、布置在第一鉸座兩側的至少兩個連桿,內模筒體的內壁上在與第一槽口的寬度方向兩側相靠近處各固設一個第二鉸座,所述的兩個第二鉸座相互對稱;上側那組控制組件內的兩個第二鉸座在高度上與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相對應,下側那組控制組件內的兩個第二鉸座在高度上與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相對應;每組控制組件內的調節絲桿的內外兩端分別與芯板和第一鉸座鉸接,每一連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鉸座和同側的第二鉸座鉸接;上側那組控制組件內與芯板鉸接的調節絲桿沿靠近插板的那一第二槽口上下移動,所述調節絲桿的移動行程的上極限位置在靠近插板的那兩個同側翼板上部的那一連接板的下側邊處。上述結構形式的控制組件,其結構簡單合理,通過控制組件,可讓插板沿內模筒體的徑向移動且使內模筒體能夠徑向縮放。所述兩個槽鋼之間的腔室內設有用于防止芯板偏離移動方向且上下布置的兩組穩定件,每組穩定件包括四個滾輪、兩個支撐軸,芯板的寬度方向每側均垂直固設一個支撐軸,每個支撐軸的端頭均超出芯板且與同側槽鋼的中段板之間留有間隙,每個支撐軸的端頭各裝有一個滾輪,每個滾輪與同側槽鋼的相應翼板接觸。設置穩定件后,可確保芯板能夠實現豎直移動,有效防止芯板偏離移動方向。所述內模筒體的上端水平擔放一個起遮蓋作用的圓形上蓋板,上蓋板的中心開有供芯板穿出的穿孔,芯板的上端從穿孔中穿出。設置上蓋板后,可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過程中,有效防止混凝土進入內模筒體中, 避免混凝土對內模筒體中的相關部件(如定位板、芯板、吊架、連接組件、控制組件)造成腐蝕和損傷。

圖1是本內模配裝在混凝土構件模具中的結構及自上而下看的一種使用狀態參考圖;圖2是基于圖1的自上而下看的另一立體圖;圖3是基于圖1的自下而上看的又一立體圖;圖4是本內模配裝在混凝土構件模具中的俯視圖;圖5是圖2的M部局部放大圖;圖6是圖4的N部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具體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圖1中的本內模處于合模狀態。圖4中的本內模處于脫模狀態。圖2中將上蓋板7、內模筒體B、外模筒體A、水平底模座板C的前側部分撕去,這樣,設置在內模筒體B內壁前側的上下兩組插座、設置在內模筒體B內壁前側的那個托板13
一并被拿掉。圖3中將上蓋板7、外模筒體A、水平底模座板C拆去,將內模筒體B的前側部分撕去,這樣,設置在內模筒體B內壁前側的上下兩組插座、與所述兩組插座相配合的兩個水平承重桿41、固設在內模筒體B內壁前側的上下兩個第二鉸座53、布置在上下兩個第一鉸座 52前側且與所述上下兩個第二鉸座53鉸接的相應連桿M、設置在內模筒體B內壁前側的那個托板13 —并被拿掉,另外,將下側的那一連接梁42、下側的用來連接兩個槽鋼的連接板沈拆去。參見圖1 一圖6 本內模包括豎直插板1、豎直布置且上下兩端敞口的圓形內模筒體B,內模筒體B 的左側開有一個軸向布置且呈貫通狀的豎直第一槽口 11,插板1與第一槽口 11相適配且安置在第一槽口 11中,插板1的內側下端設有水平承重板12,承重板12的長度大于第一槽口 11的寬度,以致承重板12的長度方向兩端超出第一槽口 11,內模筒體B的內壁上在對應于承重板12的長度方向兩端處設有分別處于第一槽口 11寬度方向兩側且相互對稱的兩個托板13,承重板12通過其長度方向兩端擔放在兩個托板13上。內模筒體B的中心有一個豎直布置的空心吊架,吊架通過連接組件與內模筒體B 的內壁相接。[0053]吊架由兩個豎直槽鋼、若干用來連接兩個槽鋼且與插板1相平行的豎直連接板沈構成,兩個槽鋼彼此前后間隔布置,兩個槽鋼的翼板21兩兩相正對且所述翼板21均與插板 1相平行,所述連接板26與兩個槽鋼的每兩個同側翼板21相固接,靠近插板1且與插板1 相正對的兩個左側翼板21的上部有一連接板沈,以致兩個槽鋼在靠近插板1的兩個左側翼板21之間、在遠離插板1的兩個右側翼板21之間各形成一個豎直第二槽口 23,所述的兩個第二槽口 23相對布置且寬度相同,其中左側第二槽口 23靠近插板1且與插板1相正對。連接組件包括水平設置在內模筒體B內壁且結構相同的四組插座、水平設置在兩個槽鋼上下部且結構相同的兩組外伸支撐件;內模筒體B的內壁上在與第一槽口 11的寬度方向每側相遠離處各有上下布置的兩組插座,上側的兩組插座、下側的兩組插座分別相互對稱,上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 下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分別交匯到內模筒體B的中心線上,上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之間、下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的度數相同,所述夾角設定為 A,每組插座由上下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擔置桿31和限位桿32構成,擔置桿31和限位桿 32均指向內模筒體B的中心,位置上相對應的擔置桿31和限位桿32之間形成一個水平第三槽口 33,以致內模筒體B的內壁上有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 33和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 33 ;每組支撐件包括沿兩個槽鋼周向依次布置的兩個水平承重桿41、一個水平連接梁 42,連接梁42的內端與兩個槽鋼遠離插板1的兩個右側翼板21垂直固接,連接梁42的外端與內模筒體B的內壁固接,兩個承重桿41的內端與兩個槽鋼固接,兩個承重桿41的外端、 連接梁42的外端呈三角形布置,且兩個承重桿41之間所形成的夾角、連接梁42與兩個承重桿41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均為鈍角;上側那組支撐件內的兩個承重桿41之間、下側那組支撐件內的兩個承重桿41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的度數相同,所述夾角設定為B,且A的度數等于B的度數;上側的兩個承重桿41在位置上分別與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 33相對應,下側的兩個承重桿41在位置上分別與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 33相對應,上側的兩個承重桿41的外端分別對應伸進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 33中,下側的兩個承重桿41的外端分別對應伸進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 33中。上部有水平定位板25的豎直芯板M插裝在吊架內且滑動配合,定位板25擔放在吊架的上端,芯板M的厚度與第二槽口 23的寬度在走向上相一致,芯板M的厚度小于第二槽口 23的寬度,芯板M的上端開有一個高于定位板25的圓形掛鉤孔Ml。內模筒體B 的上端水平擔放一個起遮蓋作用的圓形上蓋板7,上蓋板7的中心開有供芯板M穿出的穿孔71,芯板M的上端從穿孔71中穿出。兩個槽鋼之間的腔室內設有用于防止芯板M偏離移動方向且上下布置的兩組穩定件,每組穩定件包括四個滾輪62、兩個支撐軸61,芯板M 的寬度方向每側均垂直固設一個支撐軸61,每個支撐軸61的端頭均超出芯板M且與同側槽鋼的中段板22之間留有間隙,每個支撐軸61的端頭各裝有一個滾輪62,每個滾輪62與同側槽鋼的相應翼板21接觸。內模筒體B、插板1、芯板M之間設有兩組讓插板1沿內模筒體B的徑向移動且使內模筒體B能夠徑向縮放的控制組件,兩組控制組件上下布置且結構相同。每組控制組件包括調節絲桿51、固設在插板1內側的第一鉸座52、與第一鉸座52 等高的兩個第二鉸座53、布置在第一鉸座52兩側的至少兩個連桿M (其中前側為兩個連
8桿討,后側為四個連桿討),內模筒體B的內壁上在與第一槽口 11的寬度方向兩側相靠近處各固設一個第二鉸座53,所述的兩個第二鉸座53相互對稱;上側那組控制組件內的兩個第二鉸座53在高度上與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 33相對應,下側那組控制組件內的兩個第二鉸座53在高度上與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 33相對應,使得第一槽口 11寬度方向每側的上下兩個第二鉸座53分別位于第一槽口 11和同側的上下兩個第三槽口 33之間;每組控制組件內的調節絲桿51的內外兩端分別與芯板M和第一鉸座52鉸接,每一連桿M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鉸座52和同側的第二鉸座53鉸接;上側那組控制組件內與芯板24鉸接的調節絲桿51沿左側第二槽口幻上下移動,所述調節絲桿51的移動行程的上極限位置在兩個左側翼板21上部的那一連接板26的下側邊處(該連接板26除對兩個槽鋼起到連接的作用外,還對所述調節絲桿51起到限位的作用)。預制混凝土構件前,內模的使用步驟為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如行車或起重機) 與芯板M的掛鉤孔241掛接(通過行車或起重機內的掛鉤),通過吊架、連接組件、控制組件向下落放本內模,將內模筒體B落座在底模座板C上;芯板M因重力繼續下落,通過兩個調節絲桿51和相應的兩個第一鉸座52,向外推動插板1,讓插板1沿內模筒體B的徑向外移, 定位在第一槽口 11中,使第一槽口 11封閉,與此同時,通過布置在兩個第一鉸座52每側的連桿M和相應第二鉸座53,向外推動內模筒體B位于第一槽口 11處的兩側部,讓內模筒體 B徑向放大,使內模筒體B的截面形狀為圓形;當定位板25與吊架上端接觸后,即可撤去起吊裝置,完成合模。合模后,將外模筒體A套在內模筒體B外,并使外模筒體A落座在底模座板C上, 完成混凝土構件模具的裝配。這時,就可向內模筒體B和外模筒體A之間的環形腔室內澆灌混凝土,來預制混凝土構件。預制好混凝土構件后,內模的使用步驟為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如行車或起重機)與芯板M的掛鉤孔241掛接(通過行車或起重機內的掛鉤),通過吊架、連接組件、控制組件向上持續地起吊本內模,一則,讓定位板25與吊架上端脫離接觸;二則,通過兩個調節絲桿51和相應的兩個第一鉸座52,向內拉動插板1,讓插板1沿內模筒體B的徑向內移,將插板1從第一槽口 11中撤出并在內模筒體B內定位,使第一槽口 11開啟,與此同時,通過布置在兩個第一鉸座52每側的連桿M和相應第二鉸座53,向內拉動內模筒體B位于第一槽口 11處的兩側部,讓內模筒體B徑向收縮,使內模筒體B的截面積變??;三則,使內模筒體B與底模座板C相脫離,并將內模筒體B從混凝土構件內起吊出來,完成脫模。綜上所述,本內模的結構設計較為合理,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過程中,使用本內模并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確保操作人員無需多次翻進、爬出內模筒體,合模和/或脫模易于實現,操作上很是便捷,這給生產企業的生產帶來諸多方便,以致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率較高,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小。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顯而易見的若干變換或替代以及改型,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比如在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易于實現合模和/或脫模的前提條件下,本內模中的吊架、連接組件、控制組件、穩定件還可采用其它適用的結構形式。
權利要求1.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它包括豎直插板、豎直布置且上下兩端敞口的圓形內模筒體,內模筒體上開有一個軸向布置且呈貫通狀的豎直第一槽口,插板與第一槽口相適配且安置在第一槽口中,插板的內側下端設有水平承重板,承重板的長度大于第一槽口的寬度,以致承重板的長度方向兩端超出第一槽口,內模筒體的內壁上在對應于承重板的長度方向兩端處設有分別處于第一槽口寬度方向兩側的兩個托板,承重板通過其長度方向兩端擔放在兩個托板上;其特征在于內模筒體的中心有一個豎直布置的空心吊架,吊架通過連接組件與內模筒體的內壁相接,吊架上至少有一個靠近插板且與插板相正對的豎直第二槽口 ;上部有水平定位板的豎直芯板插裝在吊架內且滑動配合,定位板擔放在吊架的上端, 芯板的厚度與第二槽口的寬度在走向上相一致;內模筒體、插板、芯板之間設有至少一組讓插板沿內模筒體的徑向移動且使內模筒體能夠徑向縮放的控制組件,控制組件內與芯板相接的那一部件沿所述第二槽口上下移動, 所述部件的移動行程的上極限位置處于吊架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其特征在于吊架由兩個豎直槽鋼、若干用來連接兩個槽鋼且與插板相平行的豎直連接板構成,兩個槽鋼彼此間隔布置,兩個槽鋼的翼板兩兩相正對且所述翼板均與插板相平行,所述連接板與兩個槽鋼的每兩個同側翼板相固接,且靠近插板且與插板相正對的那兩個同側翼板的上部至少有一連接板,以致兩個槽鋼在靠近插板的兩個同側翼板之間、在遠離插板的兩個同側翼板之間各形成一個第二槽口,所述的兩個第二槽口相對布置且寬度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其特征在于連接組件包括水平設置在內模筒體內壁且結構相同的四組插座、水平設置在兩個槽鋼上下部且結構相同的兩組外伸支撐件;內模筒體的內壁上在與第一槽口的寬度方向每側相遠離處各有上下布置的兩組插座, 上側的兩組插座、下側的兩組插座分別相互對稱,上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下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分別交匯到內模筒體的中心線上,上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之間、下側兩組插座的中心延長線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的度數相同,所述夾角設定為A,每組插座由上下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擔置桿和限位桿構成,擔置桿和限位桿均指向內模筒體的中心,位置上相對應的擔置桿和限位桿之間形成一個水平第三槽口,以致內模筒體的內壁上有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和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每組支撐件包括沿兩個槽鋼周向依次布置的兩個水平承重桿、一個水平連接梁,連接梁的內端與兩個槽鋼遠離插板的兩個同側翼板垂直固接,連接梁的外端與內模筒體的內壁固接,兩個承重桿的內端與兩個槽鋼固接,兩個承重桿的外端、連接梁的外端呈三角形布置,且兩個承重桿之間所形成的夾角、連接梁與兩個承重桿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均為鈍角;上側那組支撐件內的兩個承重桿之間、下側那組支撐件內的兩個承重桿之間所分別形成的夾角的度數相同,所述夾角設定為B,且A的度數等于B的度數;上側的兩個承重桿在位置上分別與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相對應,下側的兩個承重桿在位置上分別與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相對應,上側的兩個承重桿的外端分別對應伸進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中,下側的兩個承重桿的外端分別對應伸進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其特征在于 芯板的厚度小于第二槽口的寬度;內模筒體、插板、芯板之間設有上下布置且結構相同的兩組控制組件; 每組控制組件包括調節絲桿、固設在插板內側的第一鉸座、與第一鉸座等高的兩個第二鉸座、布置在第一鉸座兩側的至少兩個連桿,內模筒體的內壁上在與第一槽口的寬度方向兩側相靠近處各固設一個第二鉸座,所述的兩個第二鉸座相互對稱;上側那組控制組件內的兩個第二鉸座在高度上與上側的兩個第三槽口相對應,下側那組控制組件內的兩個第二鉸座在高度上與下側的兩個第三槽口相對應;每組控制組件內的調節絲桿的內外兩端分別與芯板和第一鉸座鉸接,每一連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鉸座和同側的第二鉸座鉸接;上側那組控制組件內與芯板鉸接的調節絲桿沿靠近插板的那一第二槽口上下移動,所述調節絲桿的移動行程的上極限位置在靠近插板的那兩個同側翼板上部的那一連接板的下側邊處。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其特征在于兩個槽鋼之間的腔室內設有用于防止芯板偏離移動方向且上下布置的兩組穩定件,每組穩定件包括四個滾輪、兩個支撐軸,芯板的寬度方向每側均垂直固設一個支撐軸,每個支撐軸的端頭均超出芯板且與同側槽鋼的中段板之間留有間隙,每個支撐軸的端頭各裝有一個滾輪,每個滾輪與同側槽鋼的相應翼板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其特征在于內模筒體的上端水平擔放一個起遮蓋作用的圓形上蓋板,上蓋板的中心開有供芯板穿出的穿孔,芯板的上端從穿孔中穿出。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其特征在于內模筒體的上端水平擔放一個起遮蓋作用的圓形上蓋板,上蓋板的中心開有供芯板穿出的穿孔,芯板的上端從穿孔中穿出。
專利摘要徑向自動縮放的混凝土構件內模,其特點為內模筒體的中心有一個豎直布置的空心吊架,吊架通過連接組件與內模筒體的內壁相接,吊架上至少有一個靠近插板且與插板相正對的豎直第二槽口;上部有水平定位板的豎直芯板插裝在吊架內且滑動配合,定位板擔放在吊架的上端,芯板的厚度與第二槽口的寬度在走向上相一致;內模筒體、插板、芯板之間設有至少一組讓插板沿內模筒體的徑向移動且使內模筒體能夠徑向縮放的控制組件,控制組件內與芯板相接的那一部件沿所述第二槽口上下移動,所述部件的移動行程的上極限位置處于吊架內。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過程中,使用本內模并借助常規的起吊裝置,確保操作人員無需多次翻進、爬出內模筒體,合模和/或脫模易于實現,操作上很是便捷,這給生產企業的生產帶來諸多方便,以致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率較高,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小。
文檔編號B28B7/10GK202029219SQ20112013530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日
發明者夏學志 申請人:安徽省方大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鸡市| 黄冈市| 璧山县| 广宁县| 鄂托克前旗| 沐川县| 中方县| 南汇区| 太原市| 成武县| 永靖县| 老河口市| 康保县| 宁化县| 远安县| 德格县| 定边县| 雷州市| 广宗县| 高安市| 炎陵县| 徐闻县| 华亭县| 金塔县| 常熟市| 祁连县| 金华市| 夏河县| 连南| 宜丰县| 社旗县| 弥勒县| 襄垣县| 太湖县| 苍溪县| 如东县| 靖西县| 弥勒县| 永平县| 措勤县| 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