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構件,具體涉及一種樓屋面混凝土梁的加固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受建筑功能改變、抗震要求提高以及施工質量缺陷等因素的影響,已建成的混凝土結構可能會出現承載力不足、混凝土表面裂縫等問題,影響結構的正常使用。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進行結構加固施工,以增強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然而,在大多數結構加固工程施工時,樓屋面的裝飾層往往已經完成,現有的加固結構,一般采用在樓屋面上鋪設鋼板實現,這會破壞裝飾層和屋面防水層的整體性,并且,鋼板結構會導致整體承重增加。而如果考慮在下底面設置加固結構,則對梁柱節點處的處理施工難度較大,質量難以保證。因此,需要尋求新的屋面混凝土梁加固結構,以克服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的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以增強樓屋面的承載能力,并不破壞樓面裝飾層和防水層。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包括混凝土板、位于混凝土板下方的混凝土梁、和位于混凝土梁端部的梁柱,在所述混凝土梁的側面和混凝土板之間固定安裝有角鋼,在所述混凝土梁和梁柱之間安裝有鋼牛腿。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角鋼與混凝土梁及混凝土板之間通過粘膠層固定,沿角鋼長度方向分布有錨固螺栓,所述錨固螺栓一端位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內。所述角鋼與混凝土梁及混凝土板之間分布有墊片,墊片厚度為2毫米 3毫米。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鋼牛腿與混凝土梁之間、鋼牛腿與梁柱之間通過化學錨栓固定,以鋼牛腿為骨架,在混凝土梁和梁柱間構成混凝土加腋。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由于采用板底粘貼角鋼的方法對梁頂缺失鋼筋進行補強,不破壞屋面防水層的整體性,并可降低造價、節約材料、縮短工期。2.對于梁柱節點處采用了鋼牛腿加腋,便于施工,保證了施工質量。
圖1是實施例一中梁加固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一中鋼牛腿部分的示意圖。其中1、混凝土梁;2、混凝土板;3、角鋼;4、錨固螺栓;5、鋼牛腿;6、梁柱;7、化學錨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一種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包括混凝土板2、位于混凝土板2 下方的混凝土梁1、和位于混凝土梁1端部的梁柱6,在所述混凝土梁1的側面和混凝土板 2之間固定安裝有角鋼3,在所述混凝土梁1和梁柱6之間安裝有鋼牛腿5。參見圖1所示,所述角鋼3與混凝土梁1及混凝土板2之間通過粘膠層固定,沿角鋼3長度方向分布有錨固螺栓4,所述錨固螺栓4 一端位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內。為注入膠液及便于找平,在所述角鋼與混凝土梁及混凝土板之間分布有墊片,墊片厚度為2毫米 3毫米。參見圖2所示,所述鋼牛腿5與混凝土梁1之間、鋼牛腿5與梁柱6之間通過化學錨栓7固定,以鋼牛腿為骨架,在混凝土梁和梁柱間構成混凝土加腋。本實施例的具體加固過程為(1)修整原結構、定位放線混凝土表面應打磨掉浮層,直至完全露出堅實結構面;混凝土表層出現剝落、空鼓、蜂窩、腐蝕等劣化現象的部位應予以剔除,并用相應材料修補,裂縫部位應首先進行封閉處理。(2)制作型鋼骨架型鋼骨架宜在現場按被加固構件的修整后外圍尺寸進行制作。當在角鋼上進行切口或預鉆孔洞時,其位置、尺寸和數量應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加工時預先在鋼板上打好錨固螺栓孔,并設置好注膠口,一般注膠口間距 600-1000mm。(3)界面處理1.混凝土截面的棱角應進行圓化打磨,圓化半徑應不下于20mm,磨圓的混凝土表面應無松動的骨料和粉塵。2.混凝土表面處理經驗收合格后,在混凝土上按設計要求用沖擊鉆打出孔洞,混凝土上成孔應準確,以避免不能和型鋼孔相對應。3.型鋼骨架與混凝土的粘合面經修整除去銹皮及氧化膜后,尚應進行糙化處理。 糙化可采用砂輪打磨,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紋路應與鋼材受力方向垂直,其后用棉絲沾丙酮擦拭干凈。(4)型鋼骨架安裝和焊接1.型鋼骨架的安裝應在原構件找平的表面上,每隔一定距離粘貼小墊片,使鋼骨架與原構件之間留有2mnT3mm的縫隙,以備壓注膠液。2.安裝型鋼骨架時,連接處鋼板應平直,板邊、孔邊無毛刺,以保證摩擦面緊貼。接頭處有翹曲或變形時必須進行校正。3.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明確螺栓錨固位置、成孔直徑及錨固深度,鉆孔時盡量避開受力主筋,如遇主筋,應重新鉆孔,并將原孔用高強度等級的樹脂水泥砂漿填實。4.清孔時應先用空壓機或手動氣筒徹底吹凈孔內碎渣和粉塵,再用丙酮擦拭孔道,并保持孔道干燥。注膠時嚴格按廠家說明注膠,注膠完成后,按規定進行固化養護,固化期間禁止擾動。[0035]5.包鋼上部角鋼通長遇次梁時,應采用Φ 25鋼筋穿過次梁與兩側角鋼相連,搭接長度為10d。6.型鋼骨架全部桿件的縫隙邊緣,應在注膠前用密封膠封縫。封縫時,應保證桿件與原構件混凝土之間注膠通道的暢通。同時,尚應在設計規定的注膠位置鉆孔,粘貼注膠嘴底座,并在適當部位布置排氣孔。待封縫膠固化后,進行通氣試壓。若發現有漏氣處,應重新封堵。(5)注膠施工及養護1.注膠設備及其配套裝置在注膠施工前應按該產品標準規定的技術指標進行適用性檢查和運作安全檢查,其檢驗結果應合格。2.焊縫檢驗合格后,用環氧砂漿沿鋼材邊緣封嚴,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埋管位置及間距。如不埋管,可在角鋼和綴板上鉆Φ 6注膠孔,孔間距不大于500mm。3.灌注用結構膠粘劑應經試配,并測定其初黏度;對結構構造復雜工程和夏季施工工程還應測定其適用期。嚴格按結構膠說明書提供的配比配制,攪拌均勻后方可使用。一次配膠量不宜過多,以40 50分鐘用完為宜。4.用氣泵和注膠罐進行注膠,注膠時豎向按從下向上的順序,水平方向按同一方向的順序。5.對加壓注膠全過程應進行實時控制。壓力應保持穩定,且應始終處于設計規定的區間內。當排氣孔冒出漿液時,應停止加壓,并以環氧膠泥堵孔。然后再以較低壓力維持 lOmin,方可停止注膠。6.注膠施工結束后,應靜置7 進行固化過程的養護。養護期間,被加固部位不得受到任何撞擊和振動的影響。7.注膠養護結束后,嚴禁在型鋼面焊接構件,防止膠被高溫燒毀。由此可以獲得本實施例的組合加固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包括混凝土板、位于混凝土板下方的混凝土梁、和位于混凝土梁端部的梁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梁的側面和混凝土板之間固定安裝有角鋼,在所述混凝土梁和梁柱之間安裝有鋼牛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鋼與混凝土梁及混凝土板之間通過粘膠層固定,沿角鋼長度方向分布有錨固螺栓,所述錨固螺栓一端位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鋼與混凝土梁及混凝土板之間分布有墊片,墊片厚度為2毫米 3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牛腿與混凝土梁之間、鋼牛腿與梁柱之間通過化學錨栓固定,以鋼牛腿為骨架,在混凝土梁和梁柱間構成混凝土加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樓屋面混凝土梁組合加固結構,包括混凝土板、位于混凝土板下方的混凝土梁、和位于混凝土梁端部的梁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梁的側面和混凝土板之間固定安裝有角鋼,在所述混凝土梁和梁柱之間安裝有鋼牛腿。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板底粘貼角鋼的方法對梁頂缺失鋼筋進行補強,不破壞屋面防水層的整體性,并可降低造價、節約材料、縮短工期。對于梁柱節點處采用了鋼牛腿加腋,便于施工,保證了施工質量。
文檔編號E04G23/02GK202090619SQ20112017625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0日
發明者王國佐, 陳冬泉, 陳赟 申請人:蘇州二建建筑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