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工程施工工藝,尤其涉及一種采用竹片作為模板的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寧波藤頭案例館是上海世博會全球唯一入選的鄉村實踐案例。案例館呈現在廣大參觀者面前的是一個屋頂種著大樹、館內可以摘草莓的充滿樂趣的現代鄉村。其主體結構采用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清水混凝土又稱裝飾混凝土,因其極具裝飾效果而得名,它屬于一次澆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裝飾,直接采用現澆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為飾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同時,清水混凝土表面保護與修補裝飾為一身,既能對混凝土表面的各種瑕疵進行修補,又能保留混凝土的本色與質地。但隨著建筑美學的發展及環保生態理念的進一步發展,人們更加注重清水混凝土表面的自然感觀以及凹凸的視覺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竹片作為模板的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藝,以滿足現有建筑美學以及環保理念發展的需求,為清水混凝土表面添加自然感觀以及凹凸的視覺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步驟一:制作一模板和若干竹片,并且將每一所述竹片切成半圓狀;步驟二:將每一所述竹片依次設置在所述模板的一端面,并且每相鄰的兩所述竹片之間相互靠近貼合;步驟三:在所述模板的相對另一端面分別設置若干豎向背楞和若干橫向背楞;步驟四:所述豎向背楞和所述橫向背楞外再安裝若干鋼管;步驟五:澆筑混凝土并拆除完成加工安裝的所述模板。上述的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所述模板采用厚度為18mm的膠合板。上述的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所述竹片采用寬度為50mm至80mm之間的青皮鮮毛竹。上述的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所述豎向背榜采用50mmX100mm的木方,并且相鄰所述豎向背楞之間的間距為225mm。上述的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所述橫向背楞采用2048mm的鋼管,并且相鄰所述橫向背楞之間的間距為450mm。上述的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所述鋼管的尺寸為2 0 48mm,并且相鄰所述鋼管之間的間距為600mm。上述的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所述鋼管上具有若干螺栓,并且相鄰所述螺栓之間的間距為450mm。
上述的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所述螺栓還連接有山型卡子和雙螺帽加以固定。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使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積極效果是:
通過采用本發明的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使其作為清水混凝土模板,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且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拆除后能夠呈現出毛竹表面凹凸的形狀,有效地為清水混凝土表面添加自然感觀。
圖1是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的流程 圖2是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布置的示意 圖3是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中竹片模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的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的流程圖,圖2為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布置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中竹片模板的示意圖,請參見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的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第一步:場地清理。對竹片模板施工的現場進行清理、清潔,同時,在施工前現場安排專門倉庫作為竹片I原材料的存放地點,且應和其他材料倉庫和堆場分開單獨設置。第二步:竹片2的篩選以及加工。竹片2可采用新鮮青皮鮮毛竹制作而成,其規格可以根據設計要求確定,若無規定竹片2的寬度一般采用50mm至80mm范圍之間。根據已選出的竹片2,將每一竹片2從中間劈開切成半圓狀。第三步:模板I的制作。模板I具體的可選用膠合板作為材料,便于竹片2與模板I背部木模之間的有效連接,同時,該模板I的厚度可選用18mm。然后,將已加工完成的竹片2依次內徑朝向拼接設置在模板I的端面上,即每一竹片2沿縱向連接在模板I的端面上,并且每相鄰的兩竹片2沿橫向相互靠近貼合。由于竹片2為天然材料,本身材料寬度不一,故在拼接時相鄰竹片2規格大小不可過大,使完成后的竹片清水混凝土墻紋理間距不會太過突兀。第四步:模板I加工。在模板I的相對另一端面分別設置若干豎向背楞和若干橫向背楞,豎向背楞可采用50mmX IOOmm的木方,并且相鄰的兩豎向背楞之間的間距可為225mm ;橫向背楞可采用2 0 48mm的鋼管,并且相鄰的兩橫向背楞之間的間距可為450mm (起步的間距為180mm,以上連續兩道間距可為450mm)。第五步:模板I安裝。模板I豎向背楞和橫向背楞外再安裝有若干鋼管3進行加強,其中,該鋼管3的尺寸可為2小48mm,并且相鄰兩鋼管3之間的間距可為600mm。同時,加固通過在鋼管3處打孔拉結穿墻螺栓4,并且兩相鄰螺栓4之間的間距為450mm。最后,采用山型卡子和雙螺帽5對螺栓4進行加固,以此完成模板I的安裝。第六步:混凝土澆筑,將混凝土澆筑于該制作完成的竹片模板中。第七步:將完成混凝土澆筑的模板進行拆除,拆除后應及時進行清理、修復,使得拆除后即可呈現毛竹表面凹凸的形狀,從遠處觀看好似墻上密布石竹般高低起伏。第八步:對混凝土進行后期的養護處理。本發明在上述基礎上還具有如下要點:
混凝土材料的選擇:原材料的選用是保證清水混凝土質量的關鍵因素,除滿足《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標準要求之外,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須同產地、同品種、同廠商、同規格、同顏色,以保證混凝土的表面色差均勻。對于混凝土澆筑后的模板拆除:除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和《建筑工程大模板技術規程》JGJ74的規定外,還需要符合:根據實際情況應適當延長拆模時間以及應制定清水混凝土墻體、柱等的保護措施。綜上所述,使用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通過采用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使其作為清水混凝土模板,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且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拆除后能夠呈現出毛竹表面凹凸的形狀,有效地為清水混凝土表面添加自然感觀。以上所述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制作一模板和若干竹片,并且將每一所述竹片切成半圓狀;步驟二:將每一所述竹片依次設置在所述模板的一端面,并且每相鄰的兩所述竹片之間相互靠近貼合;步驟三:在所述模板的相對另一端面分別設置若干豎向背楞和若干橫向背楞;步驟四:所述豎向背楞和所述橫向背楞外再安裝若干鋼管;步驟五:澆筑混凝土并拆除完成加工安裝的所述模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采用厚度為18mm的膠合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片采用寬度為50mm至80mm之間的青皮鮮毛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背楞采用50mmX 100 mm的木方,并且相鄰所述豎向背榜之間的間距為22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背楞采用2 ct 48mm的鋼管,并且相鄰所述橫向背楞之間的間距為45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的尺寸為2 48mm,并且相鄰所述鋼管之間的間距為60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上具有若干螺栓,并且相鄰所述螺栓之間的間距為450m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還連接有山型卡子和雙螺帽加以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其中,步驟一制作一模板和若干竹片,并且將每一所述竹片切成半圓狀;步驟二將每一所述竹片依次設置在所述模板的一端面,并且每相鄰的兩所述竹片之間相互靠近貼合;步驟三在所述模板的相對另一端面分別設置若干豎向背楞和若干橫向背楞;步驟四所述豎向背楞和所述橫向背楞外再安裝若干鋼管。使用本發明一種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通過采用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使其作為清水混凝土模板,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且竹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拆除后能夠呈現出毛竹表面凹凸的形狀,有效地為清水混凝土表面添加自然感觀。
文檔編號E04G21/02GK103206086SQ20121000711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毛子成, 張益明 申請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