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玻璃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
背景技術:
上面提及的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如啤酒杯、冷飲杯(例如盛裝刨冰)等等。在已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雖然可以見諸用于成型玻璃杯的模具,如授權公告號CN2741981Y推薦的“玻璃杯的成型模具裝置”,但是未見諸有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通常認為,將把手即杯把與杯體一體成型存在難以解決的技術障礙。即由于把手部位的厚度相對于杯體部位的厚度而言要顯著厚得多,因而當玻璃熔體進入該把手部位往往會出現(xiàn)快速冷卻而致把手產(chǎn)生裂紋乃至斷裂。鑒此,通常先將杯體與把手分別成型,然后借助于后續(xù)工序將把手結合到杯體上。如此方式制造帶有把手的玻璃杯存在以下欠缺,其一,制造周期冗長;其二,浪費能源;其三,把手與杯體相結合的部位易出現(xiàn)結痂現(xiàn)象,輕則影響觀瞻,嚴重時造成報廢;其四,投入設備多。毫無疑問,并不限于上面例舉的欠缺是業(yè)界無耐選擇的結果,更具體地講,如果玻璃器皿模具的結構能夠解決把手部位的保溫問題,那么前述欠缺即可消除。本申請人作為玻璃模具的專業(yè)生產(chǎn)廠商,為了排除上述技術障礙而作了長期且有益的嘗試,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且在嚴格的保密措施下經(jīng)試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下面即將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使把手部位獲得理想的保溫效果而藉以保障把手與杯體一體成型的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包括一對形狀相同的彼此面對面配合的杯體半模,各杯體半模包括有一杯體半模腔,特點是所述的杯體半模還包括有一杯把模,該杯把模位于杯體半模腔的一側,并且該杯把模由杯把上顎模、杯把模芯和杯把下顎模構成,在杯把上顎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保溫棒孔,在第一保溫棒孔內置入有第一保溫棒,在所述的杯把模芯的高度方向間隔開設有一組杯把模芯保溫孔,并且在各杯把模芯保溫孔內置入有第二保溫棒,在所述的杯把下顎模的高度方向間隔開設有一組第二保溫孔,各第二保溫孔內置入有一第三保溫棒。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保溫棒和第三保溫棒為銅棒。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杯把模芯的邊緣部位構成有一凹道。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杯把上、下顎模和杯把模芯的表面是平齊的。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杯把模芯位于杯把上、下顎模之間。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杯體半模上構成有杯把模,從而能將杯把與杯體一體成型,有效地縮短制造周期、節(jié)約能源、減少設備投入并且避免兩次加工出現(xiàn)的結痂現(xiàn)象;由于在構成杯把模的杯把上顎模、杯把模芯和杯把下顎模上分別開設在第一保溫孔、杯把模芯保溫孔和第二保溫孔,并且在第一、第二保溫孔內分別設置了第一、第三保溫棒以及在杯把模芯保溫孔內設置了第二保溫棒,因而能夠起到理想的保溫作用,防止玻璃熔體因快速冷卻而損及柄把。
圖I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見圖1,給出了一對彼此的形狀相同的并且各具有一杯體半模腔11的杯體半模 1,作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要點在一對杯體半模I上并且位于杯體半模腔11的高度方向的一側各構成有一杯把模12,該杯把模12由杯把上顎模121、杯把模芯122和杯把下顎模123構成,其中,杯把模芯122位于杯把上、下顎模121、123之間。由圖所示,杯把上、 下顎模121、123和杯把模芯122的表面是平齊的,即三者處于同一平面上。在杯把上顎模 121上開設有第一保溫孔1211,該第一保溫孔1211的數(shù)量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個,但并不受到該數(shù)量的制約,在第一保溫孔1211內以緊密狀態(tài)置入有一第一保溫棒1212。在杯把模芯122的高度方向開設有一組(本實施例為五個)杯把模芯保溫孔1221,各杯把模芯保溫孔 1221內同樣以緊密狀態(tài)置入有一第二保溫棒1222,并且在杯把模芯122的邊緣部位構成有一凹道1223,藉由該凹道1223用于成型出杯把。在杯把下顎模123的高度方向間隔開設有一組(本實施例為三個)第二保溫孔1231,各第二保溫孔1231內依然以緊密狀態(tài)置入有一第三保溫棒1232。在本發(fā)明方案中,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保溫棒1212、1222、1232均為銅棒。優(yōu)選地將第一、第二保溫孔1211、1231以及杯把模芯保溫孔1221的深度設計為自杯體半模I的
一側貫穿至另一側,保溫棒的長度與保溫孔的深度一致。由上述結構的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經(jīng)本申請人在玻璃容器加工設備上試驗,結果表現(xiàn)出了得以全面彌補背景技術欄中所述的欠缺并且客觀印證了技術效果欄中所述的技術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包括一對形狀相同的彼此面對面配合的杯體半模(I),各杯體半模(I)包括有一杯體半模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體半模(I)還包括有一杯把模(12),該杯把模(12)位于杯體半模腔(11)的一側,并且該杯把模(12)由杯把上顎模(121)、杯把模芯(122)和杯把下顎模(123)構成,在杯把上顎模(121) 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保溫棒孔(1211),在第一保溫棒孔(1211)內置入有第一保溫棒 (1212),在所述的杯把模芯(122)的高度方向間隔開設有一組杯把模芯保溫孔(1221),并且在各杯把模芯保溫孔(1221)內置入有第二保溫棒(1222),在所述的杯把下顎模(123)的高度方向間隔開設有一組第二保溫孔(1231),各第二保溫孔(1231)內置入有一第三保溫棒(1232)。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保溫棒(1212、1222)和第三保溫棒(1232)為銅棒。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把模芯(122)的邊緣部位構成有一凹道(1223)。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把上、下顎模(121、123)和杯把模芯(122)的表面是平齊的。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把模芯(122)位于杯把上、下顎模(121、123)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成型帶有把手的玻璃器皿的模具,屬于玻璃模具技術領域。包括一對杯體半模,各杯體半模包括有一杯體半模腔,特點是杯體半模還包括有一杯把模,杯把模位于杯體半模腔的一側,并且杯把模由杯把上顎模、杯把模芯和杯把下顎模構成,在杯把上顎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保溫棒孔,在第一保溫棒孔內置入有第一保溫棒,在杯把模芯的高度方向間隔開設有一組杯把模芯保溫孔,并且在各杯把模芯保溫孔內置入有第二保溫棒,在杯把下顎模的高度方向開設有一組第二保溫孔,各第二保溫孔內置入有一第三保溫棒。優(yōu)點縮短制造周期、節(jié)約能源、減少設備投入并且避免兩次加工出現(xiàn)的結痂現(xiàn)象;能夠起到理想的保溫作用,防止玻璃熔體因快速冷卻而損及柄把。
文檔編號C03B19/02GK102603163SQ20121006950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6日
發(fā)明者徐冬林, 朱冬良, 浦志剛, 馬雪元 申請人:常熟市偉恒模具鑄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