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風隔溫房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建筑物有關,具體是指通風隔溫房頂。
背景技術:
房頂是每幢建筑物都少不了的一種建筑部件,或傾斜或水平或呈弧面,式樣多種多樣,比較廣見的一種是呈水平狀或略帶弧面,通過預制構件或混凝土現澆的方式直接搭接到四周的墻壁或柱梁的上面,它建筑結構簡單施工工藝簡便成本較低也節省時間,但其較不好的方面是房頂下空間較小及單層的結構隔溫效果較差,在嚴寒季節特別是酷暑季節陽光大角度照射時期常令房頂下的人們直接感受到室外低溫或高溫帶來的侵擾和不適,為了減輕這種影響,人們有的在這樣的房頂上面附加一層較薄的遮蔽物,俗稱隔溫層,但它的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也遠不美觀,還妨礙人們對房頂面的多種利用,所以這種建筑結構形式值得改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種房頂的新的技術方案,它可以解決前述的問題。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如下它包含房頂層,所述房頂層內設置有平行分布、均勻間隔的遍布整個房頂區域的多道圓管形敞口風道;在風道口附近的房頂層端面上固接有多個同軸心、相間隔的圓管形桿套,桿套內貫穿一細桿狀長桿;在長桿上垂直的連接有多根等間隔、相平行的壓桿,壓桿的外端頭連接一塞子;在長桿的端頭還垂直的連接有一手柄,一拉簧的兩端分別掛在設置于手柄及房頂層側面上的手柄掛桿及房頂層掛桿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較理想的隔溫調溫。
圖I為本設計房頂的正視圖(塞子處在未落下未封口的狀態)。圖2為本設計房頂的左側視圖(塞子封口及未封口狀態)。各圖中,I為手柄,2為桿套,3為壓桿,4為長桿,5為塞子,6為風道口,7為房頂層, 8為風道,9為手柄掛桿,10為拉簧,11為房頂層掛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圖2所示,在房頂層7內設置有平行并列分布、均勻間隔的遍布整個房頂區域的多道圓管形敞口風道8,其兩端為風道口 6,最好加工為撇口狀,風道的方向宜接近平行于當地夏季的常刮風方向,比如在廣大的中國大陸上宜選擇南北方向;在風道口 6附近的房頂層端面上固接有多個同軸心、相間隔的圓管形桿套2,比如可通過與桿套連接的預埋件連接于房頂層端面上部的棱線處,如圖I、圖2所示;在桿套內貫穿一細桿狀長桿4,長桿上處于每個風道口正上方的部位都垂直的連接有一根壓桿3,壓桿長度等于長桿到風道口中心的距離,其外端頭各連接一端頭粗細不等的圓形塞子5,塞子的腰部直徑等于風道口口徑,細端面朝下;在長桿的端頭還垂直的連接有一桿狀手柄1,一拉簧10的兩端分別掛在設置于手柄及房頂層側面上的手柄掛桿9及房頂層掛桿11上,拉簧可保證手柄在抬起及落下的兩個部位的位置的穩定性,即保證在打開風道口后不會輕易再封堵住,同樣在封堵住風道口后不會再輕易打開;在風道兩端的房頂層端面上各設置一套上述的手柄長桿系統, 如此則可通過手柄移動90°的區域連動壓桿帶動各個塞子起落打開或封住每個風道的每個風道口,在酷暑季節太陽大角度照射時操作手柄上抬打開塞子,讓風道暢快的通風吸收帶走房頂層頂面接收的陽光熱量,而在較冷的季節則可逆向操作落下手柄封堵住風道口, 房頂層內中空且密封的風道空腔層會很好的隔溫保熱,防止或減少室內熱量的散失,保持室內溫度,健康環保節能。房頂層的加工工藝可選擇現澆混凝土的方式,鋪設好底及四周邊的模板后,在底筋的上方將成形管狀風道用的模管平行、并列、等間距的架起然后澆筑房頂層,稍微凝固后抽出模管即可;對于不方便在房頂操作控制手柄的建筑則可選擇在比較方便操作的區域操作,只需附加上一段垂直方向的連桿即可,同樣的可方便隨意隨時操作開關風道。
權利要求
1.一種通風隔溫房頂,它包含房頂層,其特征是所述房頂層內設置有平行分布、均勻間隔的遍布整個房頂區域的多道圓管形敞口風道;在風道口附近的房頂層端面上固接有多個同軸心、相間隔的圓管形桿套,桿套內貫穿一細桿狀長桿;在長桿上垂直的連接有多根等間隔、相平行的壓桿,壓桿的外端頭連接一塞子;在長桿的端頭還垂直的連接有一手柄,一拉簧的兩端分別掛在設置于手柄及房頂層側面上的手柄掛桿及房頂層掛桿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通風隔溫房頂,它與建筑物有關,它可以較理想的隔溫調溫,其技術方案的內容如下它包含房頂層,所述房頂層內設置有平行分布、均勻間隔的遍布整個房頂區域的多道圓管形敞口風道;在風道口附近的房頂層端面上固接有多個同軸心、相間隔的圓管形桿套,桿套內貫穿一細桿狀長桿;在長桿上垂直的連接有多根等間隔、相平行的壓桿,壓桿的外端頭連接一塞子;在長桿的端頭還垂直的連接有一手柄,一拉簧的兩端分別掛在設置于手柄及房頂層側面上的手柄掛桿及房頂層掛桿上。本設計適合各種水平狀房頂。
文檔編號E04D13/17GK102605905SQ201210074499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9日
發明者陳爍 申請人:陳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