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臂架及泵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臂架及泵車。
背景技術:
泵車又稱混凝土泵車,是利用壓力將混凝土沿管道連續輸送的機械。臂架作為泵車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用于支撐混凝土輸送管以及進行布料操作。目前工程機械領域的泵車臂架結構均為由900高強鋼(屈服強度為900兆帕的高強度鋼)組成的箱型結構。這些組成箱型臂架的鋼板中,部分面積并未起到實際的支撐作用,該部分面積的存在不但浪費材料成本,使得臂架本身重量較重,而且也增加了泵車的能源消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臂架及泵車,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箱型臂架不但浪費材料成本,使得臂架本身重量較重,而且也增加了泵車的能源消耗的技術問題。本發明臂架,包括節臂,所述節臂具有減重孔。優選的,所述減重孔內具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位于節臂的非長度方向上。優選的,所述減重孔內每相鄰兩條邊之間為圓角過渡。所述減重孔位于節臂的腹板上。所述減重孔包括第一腹板減重孔和第二腹板減重孔,其中,所述第一腹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所述第二腹板減重孔位于節臂尾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所述減重孔位于節臂的側板上。所述節臂進一步包括液壓缸鉸支座,所述液壓缸鉸支座位于節臂側板的中部;所述減重孔包括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所述第一側板減重孔位于距節臂頭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所述第二側板減重孔位于距節臂尾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且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相對液壓缸鉸支座對稱。所述節臂進一步包括液壓缸鉸支座,所述液壓缸鉸支座不位于節臂側板的中部;所述減重孔包括側板減重孔,所述側板減重孔位于節臂的頭部和尾部兩者之中距液壓缸鉸支座較遠的一者和液壓缸鉸支座之間。所述減重孔位于節臂的蓋板上。所述減重孔包括蓋板減重孔,所述蓋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優選的,所述臂架包括第一節臂、第二節臂、第三節臂、第四節臂和第五節臂,其中,在臂架完全伸展時,第五節臂距泵車轉臺最遠,所述第一節臂、第二節臂、第三節臂和第四節臂具有減重孔。
本發明泵車,包括前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臂架。在本發明技術方案中,節臂減重孔的設計不但節約了材料成本,減輕了臂架本身的重量,而且也間接減少了泵車的能源消耗。
圖I為臂架的節臂結構示意圖2為節臂腹板上的減重孔示意圖
圖3為節臂側板上的減重孔示意圖(第一實施例);
圖4為節臂側板上的減重孔示意圖(第二實施例);
圖5為節臂蓋板上的減重孔示意圖
圖6為臂架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腹板11-側板12-蓋板13-液壓缸鉸支座
14-減重孔15-加強筋I-第一節臂2-第二節臂
3-第三節臂4-第四節臂5-第五節臂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箱型臂架不但浪費材料成本,使得臂架本身重量較重,而且也增加了泵車的能源消耗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臂架及泵車。如圖I所示,本發明臂架,包括節臂,所述節臂具有減重孔14。節臂在去除材料后形成的減重孔14的形狀可以是各種形狀,例如圓形、矩形、梯形等。優選在所述減重孔14內添加加強筋15對臂架結構進行承載力強度加強,加強筋 15的總面積占減重孔14面積的百分比不限;加強筋15可以垂直于節臂的長度方向,或者與節臂的長度方向呈一定夾角,即位于節臂的非長度方向上;減重孔14內每相鄰兩條邊之間(包括減重孔的邊與邊之間、減重孔的邊與加強筋的邊之間及加強筋的邊與邊之間)為圓角過渡,即為非尖角,這些設計都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臂架的承載強度。在本發明中,約定當臂架完全伸展時,所述節臂靠近泵車轉臺的一端為尾部,遠離泵車轉臺的一端為頭部。如圖2所示,所述減重孔14可以開設于節臂的腹板10上,包括第一腹板減重孔和第二腹板減重孔,所述第一腹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所述第二腹板減重孔位于節臂尾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所述減重孔14也可以開設于節臂的側板11上,如圖3所示,當所述節臂進一步包括液壓缸鉸支座13,所述液壓缸鉸支座13位于節臂側板11的中部時,所述減重孔14包括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所述第一側板減重孔位于距節臂頭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所述第二側板減重孔位于距節臂尾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且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相對液壓缸鉸支座13對稱;如圖4所示,而當所述液壓缸鉸支座13不位于節臂側板11的中部時,所述減重孔14包括側板減重孔,所述側板減重孔位于節臂的頭部和尾部兩者之中距液壓缸鉸支座13較遠的一者和液壓缸鉸支座13之間。
如圖5所示,所述減重孔14也可以開設于節臂的蓋板12上,即蓋板減重孔,所述蓋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在本發明中,可以是所述節臂的腹板10、側板11和蓋板12之一具有減重孔,也可以是所述節臂的腹板10、側板11和蓋板12之二均具有減重孔,或者是所述節臂的腹板10、 側板11和蓋板12三者全部具有減重孔,腹板10、側板11和蓋板12三者全部具有減重孔是本發明的最優設計方案,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臂架的重量。在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泵車中,其臂架包括多個節臂。如圖6所示,泵車的臂架包括第一節臂I、第二節臂2、第三節臂3、第四節臂4和第五節臂5,其中,第五節臂5距泵車轉臺最遠,此時,優選在第一節臂I、第二節臂2、第三節臂3和第四節臂4上均開設上述減重孔14。開設方案為在第一節臂的腹板的頭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開設第一腹板減重孔, 在第一節臂的腹板的尾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開設第二腹板減重孔;在第一腹板減重孔和第二腹板減重孔內添加橫向加強筋(垂直于節臂的長度方向);在第一節臂的側板(液壓缸鉸支座位于節臂側板的中部)開設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第一側板減重孔位于距該節臂頭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第二側板減重孔位于距該節臂尾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且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相對液壓缸鉸支座對稱;在第二節臂的側板(液壓缸鉸支座位于節臂側板的非中部位置)開設側板減重孔,該側板減重孔位于該節臂的尾部和液壓缸鉸支座之間;在第一節臂和第二節臂的蓋板開設蓋板減重孔,蓋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該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在第三節臂的蓋板開設蓋板減重孔,蓋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該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在該蓋板減重孔內添加橫向加強筋或斜向加強筋;在第三節臂和第四節臂的側板(液壓缸鉸支座位于節臂側板的非中部位置)開設側板減重孔,該側板減重孔位于節臂的尾部和液壓缸鉸支座之間;在側板減重孔內添加斜向加強筋;其中,第一節臂、第二節臂、第三節臂和第四節臂上所有減重孔內每相鄰兩條邊之間均為圓角過渡。圖6所示的泵車臂架對比未開設減重的泵車臂架可減重達15%,其中,各節臂在各危險工況下的極限承載系數(極限承載系數=極限承載力/實際工作承載力)如表I所示,各節臂關鍵部位在各危險工況下的最大應力值(MPa)如表2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節臂,所述節臂具有減重孔(14)。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14)內具有加強筋(15)。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15)位于節臂的非長度方向上。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14)內每相鄰兩條邊之間為圓角過渡。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14)位于節臂的腹板(10)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14)包括第一腹板減重孔和第二腹板減重孔,其中,所述第一腹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 所述第二腹板減重孔位于節臂尾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14)位于節臂的側板(11)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節臂進一步包括液壓缸鉸支座(13),所述液壓缸鉸支座(13)位于節臂側板(11) 的中部;所述減重孔(14)包括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所述第一側板減重孔位于距節臂頭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所述第二側板減重孔位于距節臂尾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且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相對液壓缸鉸支座對稱。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節臂進一步包括液壓缸鉸支座(13),所述液壓缸鉸支座(13)不位于節臂側板(11)的中部;所述減重孔(14)包括側板減重孔,所述側板減重孔位于節臂的頭部和尾部兩者之中距液壓缸鉸支座(13)較遠的一者和液壓缸鉸支座(13)之間。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14)位于節臂的蓋板(12)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14)包括蓋板減重孔,所述蓋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
12.如權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包括第一節臂(I)、第二節臂(2)、第三節臂(3)、第四節臂⑷和第五節臂(5),其中,在臂架完全伸展時, 第五節臂(5)距泵車轉臺最遠,所述第一節臂(I)、第二節臂(2)、第三節臂(3)和第四節臂 ⑷具有減重孔(14)。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在第一節臂的腹板的頭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開設第一腹板減重孔,在第一節臂的腹板的尾部至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開設第二腹板減重孔;在第一腹板減重孔和第二腹板減重孔內添加橫向加強筋;在第一節臂的側板開設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第一側板減重孔位于距該節臂頭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第二側板減重孔位于距該節臂尾部約為節臂總長的三分之一處,且第一側板減重孔和第二側板減重孔相對液壓缸鉸支座對稱;在第二節臂的側板開設側板減重孔,該側板減重孔位于該節臂的尾部和液壓缸鉸支座之間;在第一節臂和第二節臂的蓋板開設蓋板減重孔,蓋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該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在第三節臂的蓋板開設蓋板減重孔,蓋板減重孔位于節臂頭部至該節臂總長的四分之一的范圍內;在該蓋板減重孔內添加橫向加強筋或斜向加強筋;在第三節臂和第四節臂的側板開設側板減重孔,該側板減重孔位于節臂的尾部和液壓缸鉸支座之間;在側板減重孔內添加斜向加強筋。
14.一種泵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I 11中任一項所述的臂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臂架及泵車,所述臂架包括節臂,所述節臂具有減重孔。在本發明技術方案中,節臂減重孔的設計,不但節約了材料成本,減輕了臂架本身的重量,而且也間接減少了泵車的能源消耗。
文檔編號E04G21/04GK102587669SQ2012100762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1日
發明者吳德志, 曾光, 朱俊輝, 王惠科, 陽鵬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