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屋面女兒墻泛水結構,以及這種屋面女兒墻泛水結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容易出現開裂現象,而且傳統的屋面女兒墻泛水結構的施工速度比較慢、施工過程比較繁瑣,所以現在需要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及其施工方法,要解決屋面女兒墻泛水處容易開裂的的技術問題;并解決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的施工速度慢、施工過程繁瑣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設置在女兒墻上的滴水檐的下方、女兒墻與屋面完成面的交接處,其特征在于包括設在距女兒墻200mm 300mm處的屋面完成面上的分隔縫、嵌在分隔縫中的密封膏、設置在密封膏與女兒墻之間的C20細石混凝土圓角、通過保溫釘滿掛固定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圓弧表面上的鍍鋅鋼絲網、刷在鍍鋅鋼絲網上的防水砂漿層、以及鋪貼在防水砂漿層上的一氈二油;所述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圓弧表面的圓弧角度為90。’圓弧所在圓的半徑為200mm 300mm, 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底面粘接在屋面完成面上,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側面粘接在女兒墻的側壁上;所述一氈二油的厚度在2mm以內,一氈二油的一側與滴水檐粘接、另一側蓋在分隔縫上并且與分隔縫外側的屋面完成面粘接。所述防水砂衆層的厚度為15mm 25mm。所述一氈二油中的油氈為浙青麻布油氈,一氈二油中的浙青為浙青瑪銻脂。所述一氈二油的厚度為O. 5mm 1mm。一種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步驟一、在女兒墻上的滴水檐的下方、女兒墻與屋面完成面的交接處設置C20細石混凝土圓角,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外側的屋面完成面上設置分隔縫,并在分隔縫中嵌密封膏;步驟二、先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圓弧表面滿掛鍍鋅鋼絲網,并用保溫釘固定,然后刷防水砂漿,最終形成防水砂漿層;步驟三、當防水砂漿層中的防水砂漿強度達到要求后,在防水砂漿層上鋪貼一氈二油,并且使一氈二油與滴水檐和分隔縫外側的屋面完成面粘接連接。在進行步驟一之前,應將屋面完成面的表面的浮渣、雜物清除干凈。所述步驟一中,混凝土終凝后,用稻草、麥草、鋸末或草袋覆蓋后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小時。所述步驟三中,油氈的鋪貼方法可采用實鋪法、條粘法、點粘法或空鋪法。所述步驟三中,用油漆刷蘸浙青,滿涂刷一遍,并且要采用先上后下、先高后低的順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本發明涉及屋面施工過程中女兒墻處泛水的施工措施,能夠解決屋面女兒墻泛水處容易開裂的質量通病。具體來說,就是因為傳統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沒有細石混凝土做基礎(或者雖然有細石混凝土,但非常薄,不是圓弧角度為90。、圓弧所在圓的半徑為200mm 300mm的圓角),并且不同材料之間沒有用鋼絲網,所以容易形成開裂,而本發明用細石混凝土做成了細石混凝土圓角,細石混凝土圓角的上部有防水砂漿一道,并且在細石混凝土圓角與防水砂漿相結合的地方放置了鍍鋅鋼絲網,所以具有了防止開裂的功能,不但整體立面效果好,而且質量也好。本發明不僅保證了屋面整體立面效果及泛水處質量,而且還具有施工速度快、可縮短工程總工期的特點。具體來說,就是因為傳統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的施工速度比較慢、施工過程比較繁瑣,比如有些需在女兒墻根部嵌填封膏,有些需在與滴水相接處嵌填浙青麻絲,并且屋面卷材與女兒墻處卷材需搭接,而本發明沒有這些工序,本發明的養護時間較短,工序銜接性較強且工序較少,所以施工速度較快,同時可縮短工程總工期。本發明取材方便、經濟適用性強,適用于高層住宅屋面工程。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滴水檐處的節點詳圖。圖3是保溫釘的分布示意圖。附圖標記1 一屋面完成面、2 —密封骨、3 —滴水檐、4 一女兒墻、5 — C20細石混
凝土圓角、6 —防水砂漿層、7 —一氈二油、8 —鍍鋅鋼絲網、9 一保溫釘。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參見圖I所示,這種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設置在女兒墻4上的滴水檐3的下方、女兒墻與屋面完成面的交接處。所述滴水檐3的配筋可參見圖2。這種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包括設在距女兒墻200mm 300mm處的屋面完成面I上的分隔縫(沿女兒墻周邊設置)、嵌在分隔縫中的密封膏2、設置在密封膏與女兒墻之間的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通過保溫釘9滿掛固定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圓弧表面上的鍍鋅鋼絲網8、刷在鍍鋅鋼絲網8上的防水砂漿層6、以及鋪貼在防水砂漿層上的一氈二油7。本實施例中,分隔縫距女兒墻250mm左右。本實施例中,防水砂漿層6的厚度一般為15mm 25mm,參見圖3,保溫釘9均勻設置。所述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圓弧表面的圓弧角度為90。,圓弧所在圓的半徑為200mm 300mm,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底面粘接在屋面完成面I上,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側面粘接在女兒墻4的側壁上。本實施例中,圓弧所在圓的半徑為250mm。所述一氈二油7的厚度在2mm以內,一氈二油7的一側與滴水檐3粘接、另一側蓋在分隔縫上并且與分隔縫外側的屋面完成面I粘接。本實施例中,一氈二油7中的油氈為浙青麻布油租,一租二油7中的浙青為浙青瑪梯脂,一租二油7的厚度為O. 5mm 1_。上述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的施工方法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在女兒墻4上的滴水檐3的下方、女兒墻與屋面完成面的交接處設置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外側的屋面完成面I上設置分隔縫,并在分隔縫中嵌密封膏2。所述步驟一中,混凝土終凝后,必須立即進行養護,用稻草、麥草、鋸末、草袋等覆蓋后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小時,養護期間需保證覆蓋材料的濕潤,并禁止閑人上屋面踩踏或在上繼續施工。在進行步驟一之前,還應將屋面完成面I的表面的浮渣、雜物清除干凈。設置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時,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原材料質量要嚴格保證,要經常檢查是否按配合比準確計量,每工作班進行不少于兩次的坍落度檢查,并按規定制作檢驗的試塊。C20細石混凝土攪拌時應采用機械攪拌(比如振搗器),攪拌時間不少于2分鐘,尤其宜采用小型機械振搗。如果無振搗器,可先用木棍等插搗,再用小滾(30 40kg,長600mm左右)來回滾壓,邊插搗邊滾壓,直至混凝土密實和表面泛漿,泛漿后用鐵抹子壓實抹平。 步驟二、先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圓弧表面滿掛鍍鋅鋼絲網,并用保溫釘固定,然后刷防水砂漿,最終形成防水砂漿層6。鍍鋅鋼絲網的配置應按設計要求,設置Φ0. 7§10鍍鋅鋼絲網。參見圖3,本實施例中,保溫釘9均勻設置,保溫釘與保溫釘之間的間距大概為500mm左右。步驟三、當防水砂漿層中的防水砂漿強度達到要求后,在防水砂漿層6上鋪貼一氈二油7 (具體來說,就是待水泥砂漿強度達到要求后,涂刷一遍浙青,再鋪設油氈,表面的散布物應預先清除干凈并要避免損傷油氈,鋪設后,再刷第二遍浙青),并且使一氈二油7與滴水檐3和分隔縫外側的屋面完成面I粘接連接。所述步驟三中,油氈的鋪貼方法可采用實鋪法、條粘法、點粘法或空鋪法。本實施例中,油氈的鋪貼方法采用實鋪法,底層油氈面不留空白地,應滿涂浙青瑪銻脂(浙青瑪銻脂一般采用兩種或三種牌號的浙青按一定配合比熔合,經熬制脫水后,摻入適當品種和數量的填充料,是一種配制而成的浙青膠結材料),鋪設的油氈要求粘結牢固。所述步驟三中,用油漆刷蘸浙青,滿涂刷一遍,并且要采用先上后下、先高后低的順序,涂刷要均勻,不得有漏刷之處。所述防水砂漿包括一份參合劑(比如水泥)、二份中砂和適量水。所述一氈二油的施工必須在屋面其它工程全部完工后進行,施工按標高由低到高的順序進行。本發明的施工重點和難點在于施工過程中每道工序要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施工。
權利要求
1.一種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設置在女兒墻(4)上的滴水檐(3)的下方、女兒墻與屋面完成面的父接處,其特征在于包括設在距女兒墻(4) 200mm 300mm處的屋面完成面(I)上的分隔縫、嵌在分隔縫中的密封膏(2)、設置在密封膏與女兒墻之間的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通過保溫釘(9)滿掛固定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圓弧表面上的鍍鋅鋼絲網(8)、刷在鍍鋅鋼絲網(8)上的防水砂漿層(6)、以及鋪貼在防水砂漿層上的一氈二油(7);所述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圓弧表面的圓弧角度為90。,圓弧所在圓的半徑為200mm 300mm,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底面粘接在屋面完成面(I)上,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側面粘接在女兒墻(4)的側壁上;所述一氈二油(7)的厚度在2mm以內,一氈二油(7)的一側與滴水檐(3)粘接、另一側蓋在分隔縫上并且與分隔縫外側的屋面完成面(I)粘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砂漿層(6)的厚度為15_ 25mm。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氈二油(7)中的 油氈為浙青麻布油氈,一氈二油(7)中的浙青為浙青瑪銻脂。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氈二油(7)的厚度為 O. 5mm Imnin
5.一種上述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一、在女兒墻(4)上的滴水檐(3)的下方、女兒墻與屋面完成面的交接處設置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外側的屋面完成面(I)上設置分隔縫,并在分隔縫中嵌密封膏(2); 步驟二、先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5)的圓弧表面滿掛鍍鋅鋼絲網,并用保溫釘固定,然后刷防水砂漿,最終形成防水砂漿層(6); 步驟三、當防水砂漿層中的防水砂漿強度達到要求后,在防水砂漿層(6)上鋪貼一氈二油(7 ),并且使一氈二油(7 )與滴水檐(3 )和分隔縫外側的屋面完成面(I)粘接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步驟一之前,應將屋面完成面(I)的表面的浮渣、雜物清除干凈。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混凝土終凝后,用稻草、麥草、鋸末或草袋覆蓋后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小時。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油氈的鋪貼方法采用實鋪法、條粘法、點粘法或空鋪法。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用油漆刷蘸浙青,滿涂刷一遍,并且要采用先上后下、先高后低的順序。
全文摘要
一種屋面女兒墻泛水處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結構設置在女兒墻上的滴水檐的下方、女兒墻與屋面完成面的交接處,包括設在距女兒墻200mm~300mm處的屋面完成面上的分隔縫、嵌在分隔縫中的密封膏、設置在密封膏與女兒墻之間的C20細石混凝土圓角、通過保溫釘滿掛固定在C20細石混凝土圓角的圓弧表面上的鍍鋅鋼絲網、刷在鍍鋅鋼絲網上的防水砂漿層、以及鋪貼在防水砂漿層上的一氈二油。本發明能夠解決屋面女兒墻泛水處容易開裂的質量通病,具有防止開裂的功能,不但整體立面效果好,而且質量也好,還具有施工速度快、可縮短工程總工期的特點。
文檔編號E04D3/38GK102852290SQ20121039454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7日
發明者吳殿昌, 石立國, 張茅, 徐平, 鄭琳琳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