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設計光伏建筑一體化領域,具體是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技術是將太陽能發電(光伏)產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術。用做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光伏組件,不僅需要滿足光伏組件的性能要求,同時要滿足建筑物安全性能要求,要求作為光伏屋頂的光伏組件建材有較高的力學性能且有常規建材的耐用性等特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備方法,光伏瓦片由光伏電池和基底兩部分組成,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瓦片形狀長方形;每塊瓦左邊正面臺階與另一塊瓦的右邊背面臺階部分相互嵌套,實現左右固定;每塊瓦上邊正面凸起與另一塊瓦的下邊背面凹槽相互套嵌,實現上下固定;在瓦的上表面設置I個長方形、深度與光伏組件厚度相適應的正面光伏組件凹槽以放置光伏組件,正面光伏組件凹槽中心位置開一個大小能引出光伏組件正負極導線的導線孔;并以此形狀制作模具。本發明優點在于外形美觀、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成本低、便于批量生產。本發明同時給出了瓦片基底的配方等工藝參數,給出了光伏組件和基底的整合方法。生產可以利用現有的常規的材料進行生產封裝,投入小,工藝可靠、簡單。
圖1是本發明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作方法瓦片基底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作方法瓦片基底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作方法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技術路線1、瓦片形狀為長方形。每塊瓦左邊正面臺階I與另一塊瓦的背面右邊臺階3部分相互嵌套,實現左右固定;每塊瓦上邊正面凸起2的部分與另一塊瓦的右邊背面凹槽5的部分相套嵌,實現上下固定;在瓦的上表面制作形狀為長方形,其深度與光伏組件厚度相適應的正面光伏組件凹槽6以放置光伏組件,同時正面光伏組件凹槽6中心位置開一個大小能引出光伏組件正負極導線的導線孔4。并以此形狀制作模具。2、瓦片基底配料為水泥沙子水=1 2 :0. 5。按此比例混合水泥,將其倒入模具內,使用木板等工具加壓成型。隨后每24h加水養生一次,共5-7天。
3、封裝方法為將光伏組件放入瓦片基底上表面凹槽內,光伏組件的正負極引線從基底中心圓孔穿出,凹槽四周采用封裝材料將其與基底密封在一起,常溫下風干22— 24h。
權利要求
1.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瓦片形狀長方形;每塊瓦左邊正面臺階(I)與另一塊瓦的右邊背面臺階(3)部分相互嵌套,實現左右固定;每塊瓦上邊正面凸起(2)與另一塊瓦的下邊背面凹槽(5)相互套嵌,實現上下固定;在瓦的上表面設置I 個長方形、深度與光伏組件厚度相適應的正面光伏組件凹槽(6)以放置光伏組件,正面光伏組件凹槽(6)中心位置開一個大小能引出光伏組件正負極導線的導線孔(4);并以此形狀制作模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瓦片基底配料為水泥沙子水=1 2 :0. 5 ;按此比例混合水泥,將其倒入模具內,使用木板等工具加壓成型,每24h加水養生一次,共5-7天。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封裝方法為將光伏組件放入瓦片基底上表面凹槽內,光伏組件的正負極引線從基底中心圓孔穿出, 凹槽四周采用封裝材料將其與基底密封在一起,常溫下風干22— 24h。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以水泥為基底光伏瓦片的制備方法,光伏瓦片由光伏電池和基底兩部分組成,本發明優點在于外形美觀、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成本低、便于批量生產。本發明同時給出了瓦片基底的配方等工藝參數,給出了光伏組件和基底的整合方法。
文檔編號B28B3/00GK103046702SQ201210584520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0日
發明者白恒瑋 申請人:青海天譽匯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