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層內置復合保溫體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的保溫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內置保溫體系。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每年建筑用能源將耗電I. 2萬億度和標準煤4. I億噸,耗電量相當于目前北京年用電量的24倍,是歐洲國家同緯度條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 4倍,而其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圍護結構保溫不良。現有技術的雙網EPS板外墻保溫體系,由上、下兩層鋼絲網組成,上層鋼絲網和下層鋼絲網之間焊接有腹絲,腹絲的結構是兩個交叉的鋼絲,鋼絲的兩端分別焊接在上、下兩層鋼絲網上。這種結構保溫體系在建筑施工的時候效率低、且保溫效果不是很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建筑外墻保溫體系保溫性能不好、作業效率低,提供一種保溫性能好、作業效率高的雙層內置復合保溫體系。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雙層內置復合保溫體系,包括上層鋼絲網和下層鋼絲網,上層鋼絲網和下層鋼絲網之間通過腹絲連接,上層鋼絲網和下層鋼絲網之間設有保溫板,所述腹絲呈U型,其封閉端卡在上層鋼絲網上、開口端焊接在下層鋼絲網上。所述保溫板是EPS保溫板,保溫板一端呈瓦楞型。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體系可以進行單獨施工,在建筑施工的時候加上去即可,這能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縮短廣2月工期,有效的保證工程質量。且本實用新型中采用U型腹絲,與現有技術相比,腹絲與上、下層鋼絲網連接比較方便,只需要一次焊接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一種U型內置復合保溫體系,包括上層鋼絲網I和下層鋼絲網5,上層鋼絲網I和下層鋼絲網5之間通過腹絲2連接,上層鋼絲網I和下層鋼絲網5之間設有保溫板4,所述腹絲2呈U型,其封閉端卡在上層鋼絲網I上、開口端焊接在下層鋼絲網5上。本實用新型中,采用U型腹絲2,在施工的時候,U型腹絲上端卡在上層鋼絲網I上、下端焊接在下層鋼絲網5上,受外部壓力后壓力能均勻擴散,而現有技術的腹絲上下兩端都需要焊接,因此本實用新型施工更為簡便、效率較高。施工的時候,外墻采用抗裂普通砂漿粉刷2(T30mm、內墻采用100-200mm的混凝土
澆筑,而本實用新型置于混凝土和砂漿層之間。由于EPS聚苯板本身具有防水功能,再加上100-200mm的混凝土層,其防水效果好,解決了傳統式外墻保溫所產生的易裂縫、空鼓、滲漏、脫落等隱患。本裝置可以在工廠內生產完成,之后進入工地直接使用,由于本裝置與建筑墻體同步施工,采用內置單面模板即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保溫板4是EPS保溫板,保溫板4可以與現有技術相同、其端面為平面,也可以將其一端設置成瓦楞型。施工時,在EPS保溫板外設置砂漿面,如果將保溫板一端設置成瓦楞型,在與砂漿結合的時候起結合比較牢固,砂漿面的附著力比較強,這樣不會出現脫落、開裂等現象。本裝置中混凝土剪力墻厚度為100-200 mm、保溫層厚度為80mm,而現有技術墻體240mm、保溫層50mm,本實用新型減少了 50-110 mm的厚度,擴大了室內使用面積,且保溫層厚度增加了 3(T50mm,增加了保溫系數,其節能效果是外墻保溫體系的I. 5倍。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雙網內置復合混凝土輕質剪力墻保溫結構體系,被稱作雙網內 置復合保溫體系(Dual Neuwork Built-in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簡稱CTI-A),適用于小高層及以下建筑。其使用年限與建筑物設計年限相同,在設計年限內不需要進行維護,可減少大約50%的建筑垃圾。
權利要求1.一種雙層內置復合保溫體系,包括上層鋼絲網(I)和下層鋼絲網(5),上層鋼絲網(I)和下層鋼絲網(5)之間通過腹絲(2)連接,上層鋼絲網(I)和下層鋼絲網(5)之間設有保溫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腹絲(2)呈U型,其封閉端卡在上層鋼絲網(I)上、開口端焊接在下層鋼絲網(5)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內置復合保溫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板(4)是EPS保溫板,保溫板(4) 一端呈瓦楞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雙層內置復合保溫體系,包括上層鋼絲網和下層鋼絲網,上層鋼絲網和下層鋼絲網之間通過腹絲連接,上層鋼絲網和下層鋼絲網之間設有保溫板,所述腹絲呈U型,其封閉端卡在上層鋼絲網上、開口端焊接在下層鋼絲網上。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體系可以進行單獨施工,在建筑施工的時候加上去即可,這能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縮短1~2月工期,有效的保證工程質量。且本實用新型中采用U型腹絲,與現有技術相比,腹絲與上、下層鋼絲網連接比較方便,只需要一次焊接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E04B1/76GK202689206SQ20122023651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趙中遠, 趙亮, 趙攀東 申請人:許昌宏創節能建材裝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