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玻璃彎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玻璃彎曲裝置。
背景技術:
在早先的中國專利CN87106435A中公開了一種在彎曲和鋼化段中使用的輥式輸送結構,該輸送結構利用若干氣缸的頂推帶動與其連接的連接件限制彎曲弧度,使輸送輥道能夠由平直變化成繞一橫切前進方向的彎曲軸來進行彎曲。這種結構雖然可以很好得控制輸送輥道的等弧彎曲,但是任然存在著亟待改進的缺陷由于每個氣缸和與其連接的連桿之間獨立動作,不存在氣缸或連桿間的聯動,使得如果某個氣缸無法伸出活塞桿或伸出不到位,會影響對應的部分輸送輥道彎曲弧度,從而影響玻璃鋼化成型的質量、規格達不到要求;在彎制不同批次的玻璃時,由于對玻璃彎曲弧度的不同要求,輸送輥道的彎曲弧度也 會隨之調整,這就需要借助其它限制結構進行調整,而且如何保證調整后輸送輥道的每段彎曲弧度一致也是一個難題,操作起來很是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玻璃彎曲裝置,該裝置以若干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聯動的方式控制彎曲弧度,能夠在其中某個主動變弧單元或從動變弧單元的聯動,利用等長連桿機構運動原理,使彎曲弧度形狀更加準確,變形動作更加平順、可靠。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由若干輸送輥排列而成的玻璃輸送輥道,以及通過改變各輸送輥相對垂直位置而使整個輥道在空間排列成弧形的變弧機構,所述變弧機構由沿輸送輥排列方向排布的若干個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相接而成,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在輸送輥同一側交替排列并通過第一連桿聯動,主動變弧單元包括設置有安裝孔的內、外墻板,主動變弧單元通過內、外墻板上的安裝孔掛裝在兩根相鄰的輸送輥上,內、外墻板通過上、下橫梁連接,上、下橫梁之間設置有第一導桿,第一導桿上套置有能夠沿其上下滑動的主動滑動件,第一導桿上還設置有限制該主動滑動件極限位置的限位結構;從動變弧單元包括設置有安裝孔的內、外墻板,從動變弧單元通過其內、外墻板的安裝孔掛裝在兩根相鄰的輸送輥上,且每兩個相鄰的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共用同一根輸送輥,在從動變弧單元的內、外墻板之間固定有相對位置低于主動滑動件的第一銷軸;所述第一連桿連接每兩個相鄰的主動滑動件和第一銷軸;在輸送輥道彎曲變弧時,隨著相鄰變弧單元的張角逐漸加大,第一連桿將主動滑動件下拉至下極限位置,在第一連桿的帶動下進而控制相鄰變弧單元的轉動夾角,從而實現輸送輥道逐一排列形成所需的彎曲弧度。進一步,所述主動變弧單元的內、外墻板之間固定有第二銷軸,所述從動變弧單元的上、下橫梁之間固定有第二導桿,在第二導桿上套置有能夠沿其上下移動的從動滑動件,所述從動滑動件的相對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銷軸,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還通過第二連桿聯動,所述第二連桿連接每兩個相鄰的從動滑動件和第二銷軸。進一步,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長度相等。進一步,所述第一導桿為螺桿,所述主動滑動件通過螺紋套設置所述螺桿上,所述螺紋套套置在螺桿上,并且螺紋套與螺桿通過螺紋連接,主動滑動件可上下移動地套置在螺紋套外側,所述限位結構為設置在螺紋套下端的擋板。進一步,所述螺紋套與所述主動滑動件間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槽和導向鍵,所述導向槽和所述導向鍵分別設置在主動滑動件內壁和螺紋套外壁上。進一步,所述主動變弧單元還包括能夠調整所述螺紋套高度的螺紋套調節機構。進一步,所述螺紋套調節機構包括自所述第一導桿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橫梁的延伸段,該延伸段的端部設置有便于轉動的六角頭或溝槽,通過旋轉延伸段使第一導桿 與所述導向套相對轉動,從而調整擋板的高度。進一步,所述螺紋套調節機構包括錐形齒輪和錐形齒輪軸,所述錐形齒輪套置在所述主動變弧單元的第一導桿上,并與第一導桿同步轉動,錐形齒輪軸的錐形齒輪端與錐齒輪嚙合,錐形齒輪軸的軸端做為調節端伸出所述外墻板,通過旋轉錐形齒輪軸的調節端帶動第一導桿旋轉,從而螺紋套能夠上下移動。進一步,所述玻璃彎曲裝置還包括使若干所述螺紋套調節機構同步工作的聯動機構,該聯動機構包括為聯動機構提供動力的驅動裝置、掛置在所述輸送輥上的第一鏈輪、可拆卸地套置在所述錐形齒輪軸端上的第二鏈輪和鏈條,所述第一鏈輪和所述第二鏈輪均為雙排鏈輪結構,第二鏈輪與所述主動變弧單元上的錐形齒輪軸通過聯軸器同步轉動,掛置在同一所述從動變弧單元的兩個輸送輥上的兩個第一鏈輪為惰輪并通過鏈條連接,第一鏈輪與其相鄰的所述主動變弧單元上的第二鏈輪通過鏈條連接,所述驅動裝置通過鏈條與位于輸送輥道端部的第一鏈輪連接提供動力。本實用新型通過有別于現有技術的機械結構實現了對玻璃輸送輥道彎曲成弧的控制,通過第一連桿的設置能夠基本完成變弧弧度的控制,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入第二連桿能夠更加可靠地實現聯動控制,加入不同形式的螺紋套調節機構實現對彎曲弧度控制的精確調整,通過聯動機構實現對若干個螺紋套調節機構的同步控制,使實用新型更加實用和完善,可靠地保證了玻璃在彎曲鋼化工序中的質量,也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4為圖2的A向局部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的第三種實施方式中的輸送輥道彎曲成弧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等弧玻璃鋼化成型設備中的同步調整裝置的第一種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包括機架(圖中未示出)、輸送輥道和變弧機構。玻璃輸送輥道設置在機架上,且由若干輸送輥I排列而成。變弧機構通過改變各輸送輥I相對垂直位置而使整個輥道在空間排列成弧形,變弧機構由沿輸送輥排列方向排布的若干個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相接而成,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在輸送輥I同一側的交替排列,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通過第一連桿2聯動。更具體的說,主動變弧單元包括設置有安裝孔的內、外墻板3、4,主動變弧單元通 過內、外墻板3、4 (外墻板4圖中未示出,參見圖4)上的安裝孔掛裝在兩根相鄰的輸送輥I上,內、外墻板3、4通過上、下橫梁5、6連接,上、下橫梁5、6之間設置有第一導桿2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桿24為光桿,其上套置有能夠上下滑動的主動滑動件25,第一導桿24上還設置有限制該主動滑動件25下極限位置的限位結構,限位結構為沿第一導桿24周向延伸的凸沿10,限位結構10可以通過任一方式固定在第一導桿24上,如采用緊定螺釘緊固、或者橫穿第一導桿24的銷子等等;從動變弧單元包括設置有安裝孔的內、外墻板7、8 (外墻板4圖中未示出,參見圖4),從動變弧單元通過其內、外墻板7、8的安裝孔掛裝在兩根相鄰的輸送輥I上,且每兩個相鄰的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共用同一根輸送輥1,在從動變弧單元的內、外墻板7、8之間固定有相對位置低于主動滑動件25的第一銷軸11,以使主動滑動件25在第一連桿24的聯動下不易卡死;第一連桿24連接每兩個相鄰的主動滑動件25和第一銷軸11 ;在輸送輥道彎曲變弧時,第一連桿24將主動滑動件25下拉至下極限位置,在第一連桿24的帶動下進而控制輸送輥道彎曲弧度。實施例2如圖2和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其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導桿24設置為螺桿,第一導桿24上套置螺紋套9,螺紋套9與第一導桿24螺紋連接,螺紋套9外套置有能夠沿其上下滑動的主動滑動件25,在螺紋套9與主動滑動件25間設置有導向機構,通常采用花鍵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導向機構為相互配合的導向槽和導向鍵,導向槽和導向鍵分別設置在主動滑動件25的內壁和螺紋套9外壁上,用來為主動滑動件25的運動提供導向。當然也可以選用其它常用的導向機構。限位結構為設置在螺紋套9下端部的擋板10,通過螺紋套9和第一導桿24的相對旋轉可以調整限位結構的高度,進而使輸送輥道的彎曲弧度可調。為了便于調整螺紋套9的高度,在本實施例中的主動變弧單元上設置有螺紋套調節機構,這里例舉出本實施例中同時存在的螺紋套調節機構的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自第一導桿24下端延伸出下橫梁6有延伸段12,延伸段12的端部設置有便于借助外部工具施力扭轉的六角頭或溝槽,通過旋轉延伸段12使第一導桿24與導向套9相對轉動,從而調整擋板10的初始高度或進行誤差修正。螺紋套調節機構還可以是第二種形式,包括錐形齒輪13和錐形齒輪軸14,錐形齒輪13套置在主動變弧單元的第一導桿24上,并通過鍵15與第一導桿24同步轉動,錐形齒輪軸14的錐形齒輪端與錐齒輪13嚙合,錐形齒輪軸14的軸端做為調節端伸出外墻板4,通過旋轉錐形齒輪軸14的調節端帶動第一導桿24旋轉,從而使螺紋套9能夠上下移動。當然,其他形式的螺紋套調節機構同樣適用,只要能夠使螺紋套9與第一連桿24產生相對旋轉即可。基于上述的螺紋套調節機構的第二種形式,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上還設置了用來使若干螺紋套調節機構能夠同步工作聯動機構,聯動機構包括為聯動機構提供動力的驅動裝置15、掛置在輸送輥I上的第一鏈輪16、可拆卸地套置在錐形齒輪軸14調節端上的第二鏈輪17和鏈條18,見圖5。第一鏈輪16和第二鏈輪17均為雙排鏈輪結構(參考圖4),第二鏈輪17與主動變弧單元上的錐形齒輪軸14通過聯軸器19a和鍵19的傳遞動力產生同步轉動,掛置在同一從動變弧單元的兩個輸送輥I上的兩個第一鏈輪16均為惰輪并通過鏈條18連接,第一鏈輪16與其相鄰的主動變弧單元上的第二鏈輪17通過鏈條18連接,驅動裝置15通過鏈條與位于輸送輥道端部的第一鏈輪16連接提供動力,見圖6。這種設置方式可以在輸送輥道彎曲變弧的同時可靠地保證各個鏈輪之間的連接,確保變弧調整的同步性。在進行變弧初始位置或誤差調整時,在不拆除傳動鏈條的情況下,只需要把需要調整的主動變弧單元上的第二鏈輪17與錐形齒輪軸14之間的聯軸器19a上的銷軸移除即可實現。實施例3如圖3-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其結構與實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在主動變弧單元的內、外墻板3、4之間固定有第二銷軸20,從動變弧單元的上、下橫梁7、8之間固定有第二導桿21,在第二導桿21上套置有能夠沿其上下移動的從動滑動件22,從動滑動件22的相對位置高于第二銷軸20,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還通過若干第二連桿23聯動,每兩個相鄰的從動滑動件22和第二銷軸20分別連接在第二連桿23兩端。第二連桿23與第一連桿24的長度相等,組成平面連桿機構。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限于這些示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做出的符合本實用新型思想的各種具體實施方式
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玻璃彎曲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由若干輸送輥排列而成的玻璃輸送輥道,以及通過改變各輸送輥相對垂直位置而使整個輥道在空間排列成弧形的變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弧機構由沿輸送輥排列方向排布的若干個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相接而成,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在輸送輥同一側交替排列并通過第一連桿聯動,主動變弧單元包括設置有安裝孔的內、外墻板,主動變弧單元通過內、外墻板上的安裝孔掛裝在兩根相鄰的輸送輥上,內、外墻板通過上、下橫梁連接,上、下橫梁之間設置有第一導桿,第一導桿上套置有能夠沿其上下滑動的主動滑動件,第一導桿上還設置有限制該主動滑動件極限位置的限位結構;從動變弧單元包括設置有安裝孔的內、外墻板,從動變弧單元通過其內、外墻板的安裝孔掛裝在兩根相鄰的輸送輥上,且每兩個相鄰的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共用同一根輸送輥,在從動變弧單元的內、外墻板之間固定有相對位置低于主動滑動件的第一銷軸;所述第一連桿連接每兩個相鄰的主動滑動件和第一銷軸;在輸送輥道彎曲變弧時,隨著相鄰變弧單元的張角逐漸加大,第一連桿將主動滑動件下拉至下極限位置, 在第一連桿的帶動下進而控制相鄰變弧單元的轉動夾角,從而實現輸送輥道逐一排列形成所需的彎曲弧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變弧單元的內、外墻板之間固定有第二銷軸,所述從動變弧單元的上、下橫梁之間固定有第二導桿,在第二導桿上套置有能夠沿其上下移動的從動滑動件,所述從動滑動件的相對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銷軸,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還通過第二連桿聯動,所述第二連桿連接每兩個相鄰的從動滑動件和第二銷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長度相等。
4.如權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玻璃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桿為螺桿,所述主動滑動件通過螺紋套設置所述螺桿上,所述螺紋套套置在螺桿上,并且螺紋套與螺桿通過螺紋連接,主動滑動件可上下移動地套置在螺紋套外側,所述限位結構為設置在螺紋套下端的擋板。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套與所述主動滑動件間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槽和導向鍵,所述導向槽和所述導向鍵分別設置在主動滑動件內壁和螺紋套外壁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變弧單元還包括能夠調整所述螺紋套高度的螺紋套調節機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套調節機構包括自所述第一導桿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橫梁的延伸段,該延伸段的端部設置有便于轉動的六角頭或溝槽,通過旋轉延伸段使第一導桿與所述導向套相對轉動,從而調整擋板的高度。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套調節機構包括錐形齒輪和錐形齒輪軸,所述錐形齒輪套置在所述主動變弧單元的第一導桿上,并與第一導桿同步轉動,錐形齒輪軸的錐形齒輪端與錐齒輪嚙合,錐形齒輪軸的軸端做為調節端伸出所述外墻板,通過旋轉錐形齒輪軸的調節端帶動第一導桿旋轉,從而螺紋套能夠上下移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彎曲裝置還包括使若干所述螺紋套調節機構同步工作的聯動機構,該聯動機構包括為聯動機構提供動力的驅動裝 置、掛置在所述輸送輥上的第一鏈輪、可拆卸地套置在所述錐形齒輪軸端上的第二鏈輪和鏈條,所述第一鏈輪和所述第二鏈輪均為雙排鏈輪結構,第二鏈輪與所述主動變弧單元上的錐形齒輪軸通過聯軸器同步轉動,掛置在同一所述從動變弧單元的兩個輸送輥上的兩個第一鏈輪為惰輪并通過鏈條連接,第一鏈輪與其相鄰的所述主動變弧單元上的第二鏈輪通過鏈條連接,所述驅動裝置通過鏈條與位于輸送輥道端部的第一鏈輪連接提供動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玻璃輸送輥道,以及通過改變各輸送輥相對垂直位置而使整個輥道在空間排列成弧形的變弧機構,所述變弧機構由沿輸送輥排列方向排布的若干個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相接而成,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在輸送輥同一側交替排列并通過第一連桿聯動;在輸送輥道彎曲變弧時,第一連桿將主動滑動件下拉至下極限位置,在第一連桿的帶動下進而控制輸送輥道彎曲弧度。本實用新型玻璃彎曲裝置以若干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聯動的方式限制彎曲弧度,能夠在某個主動變弧單元或從動變弧單元有卡住的情況下,通過其相鄰的主動變弧單元和從動變弧單元的帶動,克服卡死阻力彎曲成弧,使彎曲動作可靠、順利的完成。
文檔編號C03B23/023GK202849242SQ20122046190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趙雁, 李彥兵, 龐世濤 申請人:洛陽蘭迪玻璃機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