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扒料裝置及曲面玻璃成型機。
背景技術:
曲面玻璃成型機進行成型工作完成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將成型冷卻好的玻璃脫離模具,放入料倉中,才算完成整一套的工序。
現有的曲面玻璃成型機在最后的脫模入倉階段大多數還是采用人工來進行,人工進行脫模入倉的效率不高,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扒料裝置及曲面玻璃成型機,旨在低成本實現自動扒料,進而提升扒料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扒料裝置,包括料倉、推拉裝置及升降裝置;其中,
所述料倉用于存儲模具;
所述推拉裝置可伸出所述料倉外,或收縮至所述料倉內;
所述升降裝置用于在所述推拉裝置伸出所述料倉外時,驅動所述推拉裝置下降,以套取模具;所述升降裝置還用于在所述推拉裝置收縮至所述料倉內時,驅動所述推拉裝置上升,以與所述模具分離,進而將所述模具滯留在所述料倉內。
可選的,所述料倉包括底板、與所述底板相對設置的頂板、設于所述頂板與所述底板之間,且依次連接的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與第四側板。
可選的,所述推拉裝置包括活動安裝于所述第一側板上的安裝板、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的第一驅動裝置、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的兩伸縮桿,以及連接于兩所述伸縮桿遠離所述安裝板一端的推拉桿;所述推拉桿與兩所述伸縮桿圍成用于套取所述模具的框體;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所述伸縮桿伸縮運動,以將所述框體伸出所述料倉外、或收縮至所述料倉內。
可選的,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為氣缸或電機。
可選的,所述伸縮桿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的導向桿,以及套設于所述導向桿外的套筒。
可選的,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側板上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與所述安裝板傳動連接。
可選的,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為氣缸或電機。
可選的,所述第一側板的頂端設有第一凸耳、底端設有與所述第一凸耳相對的第二凸耳;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凸耳上;所述安裝板位于所述第一凸耳與所述第二凸耳之間。
可選的,所述第一凸耳與所述第二凸耳之間還設有導向軸;所述安裝板上設有與所述導向軸相適配的軸承座。
此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曲面玻璃成型機,包括扒料裝置;所述扒料裝置包括料倉、推拉裝置及升降裝置;其中,所述料倉用于存儲模具;所述推拉裝置可伸出所述料倉外,或收縮至所述料倉內;所述升降裝置用于在所述推拉裝置伸出所述料倉外時,驅動所述推拉裝置下降,以套取模具;所述升降裝置還用于在所述推拉裝置收縮至所述料倉內時,驅動所述推拉裝置上升,以與所述模具分離,進而將所述模具滯留在所述料倉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推拉裝置與升降裝置的配合,可以將模具拉入料倉內進行存儲,實現了扒料的自動化操作,極大地提升了扒料效率;且本實用新型的扒料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也相對較低。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扒料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扒料裝置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扒料裝置另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扒料裝置又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扒料裝置再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扒料裝置。
參照圖1至圖5,圖1為本實用新型扒料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扒料裝置一使用狀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扒料裝置另一使用狀態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扒料裝置又一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為圖1所示扒料裝置再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扒料裝置包括料倉100、推拉裝置200及升降裝置300;其中,所述料倉100用于存儲模具400;所述推拉裝置200可伸出所述料倉100外,或收縮至所述料倉100內;所述升降裝置300用于在所述推拉裝置200伸出所述料倉100外時,驅動所述推拉裝置200下降,以套取模具400;所述升降裝置300還用于在所述推拉裝置200收縮至所述料倉100內時,驅動所述推拉裝置200上升,以與所述模具400分離,進而將所述模具400滯留在所述料倉100內。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當需要進行扒料操作時,首先,所述升降裝置300驅動所述推拉裝置200上升。然后,所述推拉裝置200伸出所述料倉100外,并置于模具400正上方(如圖2所示)。接著,所述升降裝置300驅動所述推拉裝置200下降,以套取所述模具400(如圖3所示)。然后,所述推拉裝置200收縮,將所述模具400拉至所述料倉100內(如圖4所示)。最后,所述升降裝置300驅動所述推拉裝置200上升,使得所述推拉裝置200與所述模具400分離,進而將所述模具400滯留在所述料倉100內(如圖5所示)。
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通過推拉裝置200與升降裝置300的配合,可以將模具400拉入料倉100內進行存儲,實現了扒料的自動化操作,極大地提升了扒料效率;且本實用新型的扒料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也相對較低。
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料倉100包括底板101、與所述底板101相對設置的頂板102、設于所述頂板102與所述底板101之間,且依次連接的第一側板103、第二側板104、第三側板105與第四側板(未圖示)。其中,所述推拉裝置200與所述升降裝置300安裝于所述第一側板103上。所述第一側板103的頂端設有第一凸耳132、底端設有與所述第一凸耳132相對的第二凸耳134。所述第一凸耳132與所述第二凸耳134之間還設有導向軸136。所述第三側板105設有用于供所述推拉裝置200伸出的開口152。
所述推拉裝置200包括活動安裝于所述第一側板103上的安裝板220、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板220上的第一驅動裝置240、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板220上的兩伸縮桿260,以及連接于兩所述伸縮桿260遠離所述安裝板220一端的推拉桿280。其中,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40為氣缸或電機。所述安裝板220位于所述第一凸耳132與所述第二凸耳134之間。所述安裝板220上設有與所述導向軸136相適配的軸承座222。所述推拉桿280與兩所述伸縮桿260圍成用于套取所述模具400的框體;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40驅動所述伸縮桿260伸縮運動,以將所述框體伸出所述料倉100外、或收縮至所述料倉100內。所述伸縮桿260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板220上的導向桿262,以及套設于所述導向桿262外的套筒264。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40通過連接桿290推動所述套筒264沿所述導向桿262的軸向方向移動,以實現所述伸縮桿260的伸縮功能,進而使得所述推拉裝置200能伸出所述料倉100外,或收縮至所述料倉100內。
所述升降裝置300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凸耳132上的第二驅動裝置320,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20與所述安裝板220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20為氣缸或電機。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20驅動所述安裝板220在豎直方向移動,進而實現對所述推拉裝置200的驅動,以使得所述推拉裝置200能做上升或下降運動。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曲面玻璃成型機,該曲面玻璃成型機包括扒料裝置,該扒料裝置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于本曲面玻璃成型機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