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預制混凝土模板及其構成的裝配化建筑及建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用模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構造裝配化低層建筑的預制混凝土模板。
背景技術:
目前,無論是高層還是低層建筑多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現場人工綁扎鋼筋,再用鋼板或木板、竹膠板、塑料板等支設模板,與綁好的鋼筋組合形成模板體系,然后澆注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再將模板拆除。這種施工方法工序較多,建筑速度緩慢,所需人力較多,建筑成本高,且施工現場臟亂,造成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預制混凝土模板,使用其構造的低層建筑可實現裝配化施工,無需額外支設、拆除模板,速度快、成本低、現場無污染,相比于框剪結構節省鋼筋、混凝土的用量,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使用該模板構造的裝配化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成,所述模板的板體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所述模板的至少一個側邊上設有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當兩塊所述模板的帶有凹槽的兩側邊對接時,兩凹槽對接形成一個封閉孔。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其中所述模板為平面型模板,設有兩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位于平面模板兩相對的側邊上。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其中所述模板為“L”型模板,設有兩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位于“L”型模板兩相鄰的側邊上。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其中所述模板為“ T ”型模板,設有三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位于“T”型模板的三個側邊上。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其中所述模板為“十”字型模板,設有四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位于“十”字型模板的四個側邊上。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其中所述通孔的橫截面呈圓形、矩形或橢圓形。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其中所述凹槽的橫截面呈半圓形、矩形或半橢圓形。 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其中所述模板的長度為2000mnT4000mm,厚度為100mnT200mm,所述平面型模板的寬度為400mnTl000mm,所述“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的寬度小于400mm。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其中所述模板體內沿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均布置有鋼絲或鋼筋。使用上述預制混凝土模板構成的裝配化建筑,所述建筑的墻體由平面型模板、“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拼接構成,墻體轉角處設置有“L”型模板,墻體“T”型交叉處設置有“T”型模板,墻體垂直交叉處設置有“十”字型模板,多塊平面型模板的帶凹槽側邊對接形成大塊墻板,所述大塊墻板的帶凹槽側邊分別與所述“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的帶凹槽側邊對接圍合成建筑的墻體,所述相鄰模板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均設有鋼筋,模板的通孔中根據設計強度要求可選擇設置鋼筋,所述設有鋼筋的通孔及封閉孔中均澆注有混凝土。使用上述預制混凝土模板建造裝配化建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根據建筑設計圖紙建造地基基礎,在基礎內部預埋多根垂直向上伸展的鋼筋和金屬連接件,所述鋼筋根據使用模板尺寸及相鄰模板對接位置布置,確保使兩相鄰模板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有預埋鋼筋,其他位置的鋼筋根據房屋構造及強度要求布置;2)將“L”型、“T”型、“十”字型模板通過通孔分別插裝到地基基礎的拐角處、“T”型交叉處和“十”字交叉處的金屬連接件上,再將平面型模板通過通孔與金屬連接件的配合插裝到“L”型、“T”型和“十”字型模板之間對接連成封閉墻體,所述鋼筋從模板的通孔及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穿過;3)向穿有鋼筋的通孔及封閉孔中澆注混凝土 ;4)進行建筑層面或屋頂施工,形成單元層或單層建筑主體,再進行后續的外墻、層面、屋頂等的保溫、防水、裝飾等作業。本發明使用上述預制混凝土模板建造裝配化建筑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屬連接件采用圓柱形或矩形或橢圓形的卡件,其外徑與所述模板通孔內徑相配合。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設置模板的至少一個側邊上有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當兩塊模板的帶有凹槽的兩側邊對接時,兩凹槽對接形成一個封閉孔,這樣的結構可在工廠中采用機械化生產線生產,運到建筑現場進行裝配式的安裝,無需投入大量人力現場支設、拆除模板,成本低,相鄰兩分體模板通過混凝土連成一體時也無需在兩模板之間支設模板,而可將混凝土直接澆注到封閉孔中,速度快、現場無污染,對于低層建筑來說,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既擁有足夠的建筑強度,相比于框剪結構又可節省鋼筋、混凝土的用量。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中,設置平面型模板、“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適應建筑房屋中的墻體、拐角、“T”型及“十”字型交叉處的裝配;設置模板的長度在200(T4000mm,厚度在100 200臟,平面型模板的寬度在40(Tl000mm,“L”型、“T”型和“十”字型模板寬度小于400_,既能滿足結構強度,又便于裝配化安裝;模板體內沿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均布置有鋼絲或鋼筋,可增強模板的強度。本發明使用上述預制混凝土模板構成的裝配化建筑,由平面型、“L”型、“T”型和“十”字型模板拼接構成,在各相鄰模板側邊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均設置鋼筋,各模板的通孔中也可根據強度需要設置鋼筋,并對鋼筋所在的通孔及封閉孔均澆筑混凝土,使建筑結構整體性強,穩定性好,具有較高的抗震性能。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及其構成的裝配化建筑及建造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1的使用狀態圖;圖3為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實施例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4為實施例2的使用狀態圖;圖5為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實施例3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實施例3的使用狀態圖;圖7為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實施例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實施例4的使用狀態圖;圖9為本發明使用預制混凝土模板構成的裝配化單層建筑的墻體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黑色填充部分表示填有混凝土 ;圖10為本發明使用預制混凝土模板構成的裝配化建筑單元層的墻體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黑色填充部分表示填有混凝土 ;圖11為圖9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12為本發明使用預制混凝土模板建造裝配化建筑的方法中的地基基礎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預制混凝土模板為平面型模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成,模板的板體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11,平面型模板兩相對的側邊上設有兩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12,通孔11的橫截面呈圓形,凹槽12的橫截面呈半橢圓形,如圖2所示,當兩塊平面型模板的帶有凹槽12的兩側邊對接時,兩凹槽12對接形成一個封閉孔。平面型模板的長度為2000mnT4000mm,厚度為100mnT200mm,寬度為400mnTl000mmo實施例2 如圖3、4所示,本實施例預制混凝土模板為“L”型模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成,模板的板體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21,“L”型模板的兩相鄰側邊上設有兩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22,通孔21的橫截面呈圓形,凹槽22的橫截面呈半橢圓形。“L”型模板的長度為2000mm 4000mm,厚度為100mm 200mm,寬度小于400mm。實施例3 如圖5、6所示,本實施例預制混凝土模板為“T”型模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成,模板的板體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31,“T”型模板的三個側邊上各設有一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32,通孔31的橫截面呈圓形,凹槽32的橫截面呈半橢圓形。“T”型模板的長度為2000mm 4000mm,厚度為100mm 200mm,寬度小于400mm。實施例4 如圖7、8所示,本實施例預制混凝土模板為“十”字型模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成,模板的板體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41,“十”字型模板的四個側邊上各設有一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42,通孔41的橫截面呈圓形,凹槽42的橫截面呈半橢圓形。“十”字型模板的長度為2000mm 4000mm,厚度為100mm 200mm,寬度小于400mm。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中,可進一步的在模板實體部分內沿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布置鋼絲或鋼筋增加模板的強度;通孔的橫截面形狀并不局限于圓形,矩形、橢圓形等形狀均可;凹槽的橫截面形狀也不僅限于半橢圓形,矩形、半圓形等均可。
如圖9、10、11所示,本發明采用上述預制混凝土模板構成的裝配化建筑,其中建筑的墻體由平面型模板、“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拼接構成,墻體轉角處設置“L”型模板,墻體“T”型交叉處設置“T”型模板,墻體垂直交叉處設置“十”字型模板,多塊平面型模板的帶凹槽側邊對接形成大塊墻板,大塊墻板的帶凹槽側邊分別與“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的帶凹槽側邊對接圍合成建筑的墻體,并在各相鄰模板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均設置鋼筋3,各模板的通孔中也根據設計強度要求選擇設置鋼筋,設有鋼筋3的通孔及封閉孔中均澆注有混凝土。本發明采用上述預制混凝土模板建造裝配化建筑的方法是這樣的,包括以下步驟I)如圖12所示,根據建筑設計圖紙建造地基基礎,在基礎內部預埋多根垂直向上伸展的鋼筋3和金屬連接件4,鋼筋根據所用模板尺寸及相鄰模板對接位置布置,確保使兩相鄰模板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有預埋鋼筋,其他位置的鋼筋根據房屋構造及強度要求布置,金屬連接件4采用圓柱形或矩形或橢圓形的卡件,其外徑與模板通孔內徑相配合;2)將“L”型、“T”型、“十”字型模板通過通孔分別插裝到地基基礎的拐角處、“T”型交叉處和“十”字交叉處的金屬連接件4上,再將平面型模板通過通孔與金屬連接件的配合插裝到“L”型、“T”型和“十”字型模板之間對接連成封閉墻體,所述鋼筋從模板的通孔及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穿過;3)向穿有鋼筋的通孔及封閉孔中澆注混凝土 ;4)進行建筑層面或屋頂施工,形成單元層或單層建筑主體,再進行后續的外墻、層面、屋頂等的保溫、防水、裝飾等作業。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預制混凝土模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成,所述模板的板體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11、21、31、4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的至少一個側邊上設有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12、22、32、42),當兩塊所述模板的帶有凹槽的兩側邊對接時,兩凹槽對接形成一個封閉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為平面型模板,設有兩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12),位于平面模板兩相對的側邊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為“L”型模板,設有兩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22),位于“L”型模板兩相鄰的側邊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為“T”型模板,設有三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32),位于“T”型模板的三個側邊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為“十”字型模板,設有四個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42),位于“十”字型模板的四個側邊上。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21、31、41)的橫截面呈圓形、矩形或橢圓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22、32、42)的橫截面呈半圓形、矩形或半橢圓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的長度為2000mm 4000mm,厚度為100mm 200mm,所述平面型模板的寬度為400mnTl000mm,所述“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的寬度小于400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體內沿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均布置有鋼絲或鋼筋。
10.一種使用權利要求8所述預制混凝土模板構成的裝配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的墻體由平面型模板、“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拼接構成,墻體轉角處設置有“L”型模板,墻體“T”型交叉處設置有“T”型模板,墻體垂直交叉處設置有“十”字型模板,多塊平面型模板的帶凹槽側邊對接形成大塊墻板,所述大塊墻板的帶凹槽側邊分別與所述“L”型模板、“T”型模板和“十”字型模板的帶凹槽側邊對接圍合成建筑的墻體,所述相鄰模板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均設有鋼筋(3),模板的通孔中根據設計強度要求可選擇設置鋼筋,所述設有鋼筋(3)的通孔及封閉孔中均澆注有混凝土。
11.一種使用權利要求8所述預制混凝土模板建造裝配化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建筑設計圖紙建造地基基礎,在基礎內部預埋多根垂直向上伸展的鋼筋(3)和金屬連接件(4),所述鋼筋根據使用模板尺寸及相鄰模板對接位置布置,確保使兩相鄰模板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有預埋鋼筋,其他位置的鋼筋根據房屋構造及強度要求布置; 2)將“L”型、“T”型、“十”字型模板通過通孔分別插裝到地基基礎的拐角處、“T”型交叉處和“十”字交叉處的金屬連接件(4)上,再將平面型模板通過通孔與金屬連接件的配合插裝到“L”型、“T”型和“十”字型模板之間對接連成封閉墻體,所述鋼筋從模板的通孔及對接形成的封閉孔中穿過; 3)向穿有鋼筋的封閉孔、通孔中澆注混凝土; 4)進行建筑層面或屋頂施工,形成單元層或單層建筑主體,再進行后續的外墻、層面、屋頂等的保溫、防水、裝飾等作業。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構造裝配化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連接件(4)采用圓柱形或矩形或橢圓形 的卡件,其外徑與所述模板通孔內徑相配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低層建筑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及其構成的裝配化建筑及其建造方法,目的是為了使用其構造的低層建筑可實現裝配化施工,無需額外支設、拆除模板,提高施工速度,降低建筑成本,改善現場污染問題,相比于框剪結構節省鋼筋、混凝土的用量。本發明預制混凝土模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成,所述模板的板體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所述模板的至少一個側邊上設有沿模板長度方向貫通的凹槽,當兩塊所述模板的帶有凹槽的兩側邊對接時,兩凹槽對接形成一個封閉孔。
文檔編號E04C2/38GK103074955SQ20131001491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張英保, 廖麗英 申請人:北京珠穆朗瑪新型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