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所述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是由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與有機保溫板粘結復合而成;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包括巖棉層、分別設置在所述巖棉層上、下表面的上、下網狀結構層以及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穿透巖棉層并連接上、下網狀結構層。本發明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可以應用于對保溫、隔熱要求更高的地區;與有機保溫板相比,其可以極大提高保溫系統的抗拉強度及抗風壓強度,與傳統的巖棉保溫板相比,其能夠有效降低保溫系統的厚度,提高系統結構的安全性;同時,表面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起到防火隔離帶的作用,形成有效的防火屏障,極大的提高了有機保溫板的防火性能,采用雙復合方式可更徹底的解決防火問題。
【專利說明】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建筑施工保溫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節能、環保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需要,我國一直大力提倡和推廣建筑節能。因此,各種建筑墻體保溫技術和材料不斷涌現。
[0003]按建筑防火等級,我國把外墻外保溫材料分為四個級別,分別是A級、BI級、B2級和B3級。具體說來,A級是無燃點具有保溫效果的無機材料,稱為不燃材料。BI級是難燃保溫材料,雖然可以點著,但離開火源便可自動熄滅。B2級是可燃保溫材料,主要包括膨脹聚苯板、擠塑聚苯板及聚苯顆粒等,這種材料燃點低,并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有害氣體。B3級是易燃保溫材料,這種以聚苯泡沫為主材料的保溫材料,目前已被淘汰出外墻保溫材料市場。
[0004]目前常用的保溫材料為XPS(擠塑式聚苯乙烯)板、EPS(聚苯乙烯)板或其他的有機保溫材料板,這些保溫材料共同的缺點在于防火性能差,在發生火災時燃燒并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有些材料還能造成火災的迅速蔓延,存在嚴重的火災安全隱患。
[0005]近年來,我國南京中環國際廣場、哈爾濱經緯360度雙星大廈、北京央視新址、上海膠州教師公寓等相繼發生建筑外保溫材料火災,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建筑物易燃可燃外保溫材料已成為一類新的火災隱患,為此,住建部和公安部聯合下發《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公通字(2009)46號]文及《關于進一步明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號]文兩個文件,文件中對外墻外保溫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做了硬性要求。
[0006]巖棉作為一種無機保溫材料,其具有極好的防火性能,本身不會被火點燃,防火等級為A級,但是巖棉均為層狀疏松結構,其壓縮強度和抗拉強度較低,通常情況下其抗拉強度不到lOKPa,而在保溫裝飾板行業中,根據國際要求,保溫裝飾板的抗拉強度應不低于lOOKPa,因此,現有的巖棉保溫裝飾復合板,多由加強板和巖棉保溫芯材壓制而成,巖棉作為填充物使用只是發揮其保溫和阻燃性能,而無強度要求。然而,巖棉為無機纖維制作而成,難以與其他板材復合,從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進而加強板的使用還造成了生產工藝的復雜和成本的提高,不利于市場推廣使用。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檢索發現,申請號為201210131980.X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聚氨酯加強巖棉復合板,該復合板是由兩側鋼板和保溫芯材壓制而成,其兩端為連接端頭,所述保溫芯材由巖棉和間隔發泡在巖棉中的兩條以上的聚氨酯加強筋構成。該復合板具有高的抗剪強度、抗拉強度,然而巖棉和間隔發泡在巖棉中的兩條以上的聚氨酯加強筋構成的保溫芯材仍是作為填充物使用,而未給整個系統提供強度;同時,由于巖棉難以與鋼板復合,在復合板兩端設置了連接端頭,這樣的復合方式使得巖棉與鋼板無法緊密復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同時,該復合板的生產工藝同樣存在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不利于市場普及推廣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本發明通過在巖棉層內部形成立體網維增強結構,大幅度的提高了巖棉板的抗拉強度、尺寸穩定性和壓縮強度,使得巖棉板不再是作為填充物使用,而是可以提供強度,與有機保溫板直接復合形成復合保溫板,應用于對保溫、隔熱要求更高的地區。與有機保溫板相t匕,本發明的復合保溫板可以極大提高保溫系統的抗拉強度及抗風壓強度,與傳統的巖棉保溫板相比,其能夠有效降低保溫系統的厚度,提高系統結構的安全性;同時,表面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起到防火隔離帶的作用,形成有效的防火屏障,極大的提高了有機保溫板的防火性能,采用雙復合方式可更徹底解決防火問題。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9]本發明涉及一種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所述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是由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與有機保溫板粘結復合而成;所述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包括巖棉層、分別設置在所述巖棉層上、下表面的上、下網狀結構層以及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穿透巖棉層并連接上、下網狀結構層。
[0010]優選地,所述上、下網狀結構層均為鋼絲網;所述連接件為若干設置在上鋼絲網的網格線上并垂直于上鋼絲網的鋼絲;所述連接件豎直穿透巖棉層后彎曲搭接在下鋼絲網的網格線上。
[0011]優選地,所述連接件設置在上鋼絲網的網格線交界處,所述連接件豎直穿透巖棉層后彎曲搭接在下鋼絲網的網格線交界處。
[0012]優選地,所述上、下網狀結構層均為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連接件為抗堿縫合線,所述抗堿縫合線穿透巖棉層并縫合固定上、下玻璃纖維網格布。
[0013]優選地,所述玻璃纖維網格布為耐堿或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抗堿縫合線為抗堿玻璃纖維線或尼龍線。
[0014]優選地,所述縫合為單向縫合,所述抗堿縫合線在上、下玻璃纖維網格布表面上呈平行線。
[0015]優選地,所述縫合為交叉縫合,所述抗堿縫合線在上、下玻璃纖維網格布表面上呈網格狀。
[0016]優選地,所述交叉縫合時采用的針距與所述上、下玻璃纖維網格布的單元方格的邊長相等。
[0017]優選地,所述巖棉層為憎水巖棉層。
[0018]優選地,所述有機保溫板為擠塑板、聚苯板或聚氨酯板。
[0019]優選地,所述粘結復合為直接發泡粘結或膠結。
[0020]優選地,所述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的厚度為3?5cm ;所述有機保溫板的厚度為2 ?8cm。
[0021]優選地,所述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是由一塊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與一塊有機保溫板粘結復合而成的單復合保溫巖棉板。
[0022]優選地,所述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是由上、下兩塊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與中間的有機保溫板粘結復合而成的雙復合保溫巖棉板。[002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發明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可以應用于對保溫、隔熱要求更高的地區;與傳統的有機保溫板相比,復合了具有立體網維增強結構的巖棉保溫板使得其可以極大地提高保溫系統的抗拉強度及抗風壓強度,與傳統的巖棉保溫板相比,其能夠有效降低保溫系統的厚度,提高系統結構的安全性;同時,采用有機保溫板與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復合的方式,表面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起到防火隔離帶的作用,形成了有效的防火屏障,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內層的有機保溫板層的防火性能,當采用雙復合方式則可以更徹底的解決防火問題。
[0025]2、本發明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中的巖棉保溫板僅需在現有巖棉板生產工藝的后道工序增加兩道工藝即可制備完成,具有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的優勢;
[0026]3、本發明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分為單、雙復合保溫巖棉板,可根據實際施工環境的氣候選用,符合了實際施工的需求,具備優異的實際推廣使用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28]圖1為本發明的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為本發明的網維增強雙復合保溫巖棉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3為實施例1中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的鋼絲在上網狀結構層的排布示意圖;
[0031]圖4為實施例2中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的縫合線分布示意圖;
[0032]圖5為實施例3中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的縫合線分布示意圖;
[0033]其中,I為巖棉層,2為上網狀結構層,3為下網狀結構層,4為連接件,5為有機保溫板,6為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35]實施例1
[0036]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包括3cm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與有機保溫板5,該有機保溫板為5cm的聚酯板,其與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是通過直接發泡粘結的;也可采用膠結。當用于對保溫要求更高的寒冷地區的建筑,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可采用如圖2所示的網維增強雙復合保溫巖棉板。
[0037]本實施例的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中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如圖3所示,包括巖棉層1,分別設置在所述巖棉層I上、下表面的上、下網狀結構層2、3以及連接件4,所述連接件4穿透巖棉層I并連接上、下網狀結構層2、3。[0038]本實施例的巖棉層I為憎水巖棉層,該憎水巖棉層是在成型過程中經過整體增水處理的,而非僅僅表面憎水。如果是僅僅表面憎水的巖棉層,巖棉層實際將形成兩個表層的憎水層和里層的未處理層,層與層之間的連接處容易形成薄弱點,從而對巖棉層I的抗風性、抗拉強度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本實施例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的安全性能。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該巖棉層I可選用高強、憎水巖棉層;高強、憎水具體的參數指標依據GB/T11835-2007 和 GB/T25975-2010。
[0039]本實施例中采用若干鋼絲作為連接件4,鋼絲網作為上、下網狀結構層2、3 ;所述若干鋼絲垂直于上鋼絲網設置在上鋼絲網的網格線上,組裝時鋼絲豎直穿透巖棉層后彎曲搭接在下鋼絲網的網格線上。為了更好的增強網維增強保溫巖棉板的強度,本實施例的優選技術方案為鋼絲設置在上鋼絲網的網格線交界處,豎直穿透巖棉層后彎曲搭接在下鋼絲網的網格線交界處;此時,鋼絲在上鋼絲網的排布如圖3所示,鋼絲在巖棉層內呈網維立體分布,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本實施例中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的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鋼絲可以是焊接在上鋼絲網的網格線交界處,更優選鋼絲與上鋼絲網是一體化生產的,在增強網維增強保溫巖棉板的強度的同時還能簡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鋼絲與上鋼絲網一體化生產時優選鋼絲為類似U形的結構,將該類似U形的鋼絲的封閉段搭接在上鋼絲網的兩個網格線交界處,將兩個網格線交界處與對應的封閉段上的接點焊接固定即可;采用這樣的工藝,即使焊接不牢,鋼絲仍能起到固定連接鋼絲網與巖棉層的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整個體系的安全性能。
[0040]實施例2
[0041]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包括3cm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與有機保溫板5,該有機保溫板為5cm的聚酯板,其與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是通過直接發泡粘結的;也可采用膠結。當用于對保溫要求更高的寒冷地區的建筑,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可采用如圖2所示的網維增強雙復合保溫巖棉板。
[0042]本實施例的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中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如圖4所示,包括巖棉層1,分別設置在所述巖棉層I上、下表面的上、下網狀結構層2、3以及連接件4,所述連接件4穿透巖棉層I并連接上、下網狀結構層2、3。
[0043]本實施例的巖棉層I為整體憎水的憎水巖棉層,同實施例1中的巖棉層。
[0044]本實施例中采用抗堿玻璃纖維縫合線作為連接件4,耐堿涂覆的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作為上、下網狀結構層2、3。實際生產過程中,在現有傳統的巖棉板生產的工藝的后道工序增加兩道工序:在巖棉層上、下表面放置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采用特種工業縫合機用抗堿玻璃纖維縫合線將上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巖棉層、下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縫合連接,縫合線分布示意圖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采用了單向縫合工藝,上、下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表面上的抗堿縫合線是平行分布的。本實施例的縫合線不限于抗堿玻璃纖維縫合線,也可以采用尼龍線;具體縫合時,采用的針距與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的單元方格的邊長相等;即當采用的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的尺寸為5X5cm時,針距選用5cm;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的尺寸為6X6cm時,針距選用6cm ;本實施例中選用的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的尺寸為4 X 4cm,采用的針距為4cm。
[0045]實施例3[0046]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包括3cm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與有機保溫板5,該有機保溫板為5cm的聚酯板,其與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是通過直接發泡粘結的;也可采用膠結。當用于對保溫要求更高的寒冷地區的建筑,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可采用如圖2所示的網維增強雙復合保溫巖棉板。
[0047]本實施例的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中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6如圖5所示,包括巖棉層1,分別設置在所述巖棉層I上、下表面的上、下網狀結構層2、3以及連接件4,所述連接件4穿透巖棉層I并連接上、下網狀結構層2、3。
[0048]本實施例的巖棉層I為整體憎水的憎水巖棉層,同實施例1中的巖棉層。
[0049]本實施例中采用抗堿玻璃纖維縫合線作為連接件4,尺寸為4X 4cm的耐堿涂覆的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作為上、下網狀結構層2、3。生產過程中,在現有傳統的巖棉板生產的工藝的后道工序增加兩道工序:在巖棉層上、下表面放置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采用特種工業縫合機用抗堿玻璃纖維縫合線將上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巖棉層、下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縫合連接,縫合時針距為4cm ;縫合線分布示意圖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采用了交叉縫合工藝,上、下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表面上的抗堿縫合線呈網格分布;此時,巖棉層內部形成細密的網維增強結構,能夠大幅度地提高了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的抗拉強度、抗壓強度和形變穩定性。
[0050]以上實施例1、2、3給出了三種不同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與有機保溫板粘結復合而成的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并指出了當用于對保溫要求更高的寒冷地區的建筑,作為以上實施例的優選方案,可采用網維增強雙復合保溫巖棉板。還需要指出的是,本發明的有機保溫板不限于上述列舉的聚酯板板,還可以是聚苯板或擠塑板;本發明的復合保溫巖棉板中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不限于上述的3cm,可根據實際施工要求在3?5cm中選擇;有機保溫板的厚度也不限于上述的5cm,同樣可根據實際施工要求在2?8cm中進行選擇。
[0051]實施例4
[0052]本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比較實施例1、2、3的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與現有傳統的巖棉板的施工難度以及性能。
[0053]分別按照國家標準GB/T25975,GB/T8811, GB/T10299等的試驗方法,分別測試實施例1、2、3的測試網維增強單復合保溫巖棉板的抗拉強度、憎水率、尺寸穩定性和抗壓強度等,試驗結果如表I所示:
[0054]表I
[0055]
【權利要求】
1.一種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是由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與有機保溫板粘結復合而成;所述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包括巖棉層、分別設置在所述巖棉層上、下表面的上、下網狀結構層以及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穿透巖棉層并連接上、下網狀結構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網狀結構層均為鋼絲網;所述連接件為若干設置在上鋼絲網的網格線上并垂直于上鋼絲網的鋼絲;所述連接件豎直穿透巖棉層后彎曲搭接在下鋼絲網的網格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設置在上鋼絲網的網格線交界處,所述連接件豎直穿透巖棉層后彎曲搭接在下鋼絲網的網格線交界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網狀結構層均為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連接件為抗堿縫合線,所述抗堿縫合線穿透巖棉層并縫合固定上、下玻璃纖維網格布。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纖維網格布為耐堿或中堿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抗堿縫合線為抗堿玻璃纖維線或尼龍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合為單向縫合,所述抗堿縫合線在上、下玻璃纖維網格布表面上呈平行線。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合為交叉縫合,所述抗堿縫合線在上、下玻璃纖維網格布表面上呈網格狀。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縫合時采用的針距與所述上、下玻璃纖維網格布的單元方格的邊長相等。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巖棉層為憎水巖棉層。
10.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保溫板為擠塑板、聚苯板或聚氨酯板。
11.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復合為直接發泡粘結或膠結。
12.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的厚度為3?5cm ;所述有機保溫板的厚度為2?8cm。
13.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是由一塊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與一塊有機保溫板粘結復合而成的單復合保溫巖棉板。
14.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維增強復合保溫巖棉板是由上、下兩塊的網維增強巖棉保溫板與中間的有機保溫板粘結復合而成的雙復合保溫巖棉板。
【文檔編號】E04B1/80GK103469907SQ201310347822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9日
【發明者】秦悠 申請人:湯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