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結構,尤其是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
背景技術: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指出:結構體系布置,宜設多道抗震防線。要求一個抗震體系應由若干延性較好的分體系組成,并由延性較好的結構構件連接起來協同工作,而應避免由于某一關鍵構件破壞后弓I起結構連續破壞和倒塌。規范規定就是引入了多道抗震防線的思想,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單一結構體系,僅有一道抗震防線,該防線一旦破壞就會導致建造物的倒塌。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多重抗側力體系,第一道防線的抗側力構件在強烈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壞后,后備的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防線的抗側力構件立即接替,抵擋住后續的地震作用的沖擊,可保證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使結構免于倒塌。并且當建筑物的基本周期與場地卓越周期相同或接近時,在第一道結構防線因較大 慣性力而破壞后,建筑物的周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避開場地卓越周期,地震作用較大幅度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承載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包括由框架梁和框架柱構成的鋼框架,所述鋼框架內設有混凝土核心筒,所述鋼框架的兩側分別設有鋼板剪力墻,所述混凝土核心筒從底層到頂層貫通布置連成一體;所述鋼板剪力墻和混凝土核心筒固定在框架梁上。所述鋼板剪力墻按層數分隔若干段,每段的安裝位置不同。所述混凝土核心筒與框架梁均為鉸接連接。所述鋼板剪力墻與框架梁均為剛性連接。所述鋼板剪力墻與框架梁連接采用高強摩擦螺栓連接或焊接。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以混凝土核心筒為第一道防線,由鋼板剪力墻來協同核心筒承擔地震作用形成第二道防線,將框架部分從抵抗水平作用的使命中解放出來,讓框架以承擔豎向荷載為主,實現梁柱構件的標準化。同時可有效解決核心筒與協同抗側力構件的剛度差問題,形成有效地雙重抗側力體系。同時鋼板剪力墻在豎向荷載不易發生平面外失穩,因此主要承擔水平作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適用于地震區的高層結構體系,它具有地震作用下破壞模式明確、承載能力高、抗側剛度大、損傷集中、便于修復等一系列優越的特性,擁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延性和滯回耗能能力,是一種優越的抗震耗能構件。本實用新型的鋼板剪力墻采用兩邊連接寬度較小,不影響開窗開門,還可隔層跳裝,增加了戶型設計靈活性,可使結構在滿足抗側力剛度要求的提前下,解放建筑專業,更好地推進高層鋼結構住宅的發展。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包括由框架梁3和框架柱4構成的鋼框架,所述鋼框架內設有混凝土核心筒1,所述鋼框架的兩側分別設有鋼板剪力墻2,所述混凝土核心筒I和鋼板剪力墻2從底層到頂層貫通布置連成一體;所述鋼板剪力墻2和混凝土核心筒I固定在框架梁3上。
所述混凝土核心筒I與框架梁3均為鉸接連接。所述鋼板剪力墻2與框架梁3均為剛性連接。所述鋼板剪力墻2與框架梁3連接采用高強摩擦螺栓連接或焊接。實施例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與實施例1的基本原理和結構相同,不同的是:所述鋼板剪力墻2按層數分隔若干段,每段的安裝位置不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以混凝土核心筒為第一道防線,由鋼板剪力墻來協同核心筒承擔地震作用形成第二道防線,將框架部分從抵抗水平作用的使命中解放出來,讓框架以承擔豎向荷載為主,實現梁柱構件的標準化。同時可有效解決核心筒與協同抗側力構件的剛度差問題,形成有效地雙重抗側力體系。同時鋼板剪力墻在豎向荷載不易發生平面外失穩,因此主要承擔水平作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適用于地震區的高層結構體系,它具有地震作用下破壞模式明確、承載能力高、抗側剛度大、損傷集中、便于修復等一系列優越的特性,擁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延性和滯回耗能能力,是一種優越的抗震耗能構件。本實用新型的鋼板剪力墻采用兩邊連接寬度較小,不影響開窗開門,還可隔層跳裝,增加了戶型設計靈活性,可使結構在滿足抗側力剛度要求的提前下,解放建筑專業,更好地推進高層鋼結構住宅的發展。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
權利要求1.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框架梁和框架柱構成的鋼框架,所述鋼框架內設有混凝土核心筒,所述鋼框架的兩側分別設有鋼板剪力墻,所述混凝土核心筒從底層到頂層貫通布置連成一體;所述鋼板剪力墻和混凝土核心筒固定在框架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剪力墻按層數分隔若干段,每段的安裝位置不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核心筒與框架梁均為鉸接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剪力墻與框架梁均為剛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剪力墻與框 架梁連接采用高強摩擦螺栓連接或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尤其是一種承載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板剪力墻結構,包括由框架梁和框架柱構成的鋼框架,所述鋼框架內設有混凝土核心筒,所述鋼框架的兩側分別設有鋼板剪力墻,所述混凝土核心筒從底層到頂層貫通布置連成一體;所述鋼板剪力墻和混凝土核心筒固定在框架梁上。本實用新型以混凝土核心筒為第一道防線,由鋼板剪力墻來協同核心筒承擔地震作用形成第二道防線,將框架部分從抵抗水平作用的使命中解放出來,讓框架以承擔豎向荷載為主,實現梁柱構件的標準化。同時可有效解決核心筒與協同抗側力構件的剛度差問題,形成有效地雙重抗側力體系。同時鋼板剪力墻在豎向荷載不易發生平面外失穩,因此主要承擔水平作用。
文檔編號E04B2/58GK203129363SQ20132010111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6日
發明者李黎明, 蔡玉春, 霍文霖, 陳偉 申請人:北京賽博思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武漢長豐賽博思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