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筋混凝土電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桿,特別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電桿。
背景技術:
隨著輸配電線路電壓等級的提高,同桿架設回路數增加,輸電導線線徑加大,水平、垂直檔距加大,對電桿的長度和強度等級要求愈來愈高,配筋量愈來愈大,采用普通螺紋鋼設計高強度等級鋼筋混凝土電桿已經受限(按照GB/T4623-2006,鋼筋直徑不能超過電桿壁厚的2/5,縱向受力鋼筋凈距不宜小于30mm,錐形桿小頭不宜小于25mm。)目前電網兩網升級改造用電桿多為稍徑190mm、230mm,長12m、15m的環形鋼筋混凝土電桿,電桿荷載等級提高,所用鋼筋直徑和配筋增大,016螺紋鋼配筋14 16根,采用C5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3 5cm,鋼筋布筋過密,混凝土布料困難;同直徑同壁厚的電桿在鋼筋直徑增大后易產生保護層偏薄、露筋等缺陷;同時鋼材用量大,生產成本高。生產電桿用螺紋鋼經對焊接長冷拉后下料,對焊工序產生大量煙塵,污染環境。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種承載能力強、有好的韌性和抗裂性,且成本低的鋼筋混凝土電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種鋼筋混凝土電桿,包括鋼筋骨架,鋼筋骨架包括螺旋筋和縱向受力筋,縱向受力筋內側設有架立圈,縱向受力鋼筋外纏繞有螺旋筋,縱向受力筋包括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第一受力筋為PC鋼棒,第二受力筋為螺紋鋼。上述鋼筋混凝土電桿,第一受力筋直徑為10.7mm。上述鋼筋混凝土電桿,第二受力筋直徑為16mm。上述鋼筋混凝土電桿,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沿電桿環形間隔布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強度高于普通螺紋鋼的PC鋼棒替代部分普通螺紋鋼,減少配筋數量或減小鋼筋直徑,解決配筋密、混凝土布料難、使用較粗鋼筋易產生保護層偏薄、露筋的缺陷問題,同時節省材料、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利用了兩種鋼材的特性,將他們合并應用到鋼筋混凝土電桿生產中,實現優勢互補,改善鋼筋混凝土電桿的抗裂性;并為進一步提高電桿承載能力,滿足更高強度等級鋼筋混凝土電桿桿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公司生產電桿規格范圍,做好技術儲備。
圖1本實用新型選定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圖中1、第一受力筋,2、第二受力筋,3、架立圈,4、螺旋筋,5、電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下述說明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參考附圖1,一種鋼筋混凝土電桿,包括鋼筋骨架,鋼筋骨架包括螺旋筋4和縱向受力筋,縱向受力筋內側設有架立圈3,縱向受力鋼筋外纏繞有螺旋筋4,縱向受力筋包括第一受力筋I和第二受力筋2,第一受力筋I為PC鋼棒,第二受力筋2為螺紋鋼。本實施例中,第一受力筋I直徑為10.7mm ;第二受力筋2直徑為16mm。第一受力筋I和第二受力筋2沿電桿5環形間隔布置。本實用新型生產的鋼筋混凝土電桿經濟技術效益明顯。實際生產中PC鋼棒可以采用圓盤條,采用鋼筋定長切斷機自動精確下料,既保證了下料精度,又避免了余料的產生,節約了鋼材;且代替了鋼筋對焊冷拉下料,提高了勞動效率,減少了用工,改善了作業環境,減少了場地占用。I)以0l9O*12m/L電桿為例,表I為本實用新型與現技術原料成本對比:
權利要求1.一種鋼筋混凝土電桿,包括鋼筋骨架,鋼筋骨架包括螺旋筋(4)和縱向受力筋,其特征在于:縱向受力筋內側設有架立圈(3),縱向受力鋼筋外纏繞有螺旋筋(4),縱向受力筋包括第一受力筋(I)和第二受力筋(2),第一受力筋(I)為PC鋼棒,第二受力筋(2)為螺紋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鋼筋混凝土電桿,其特征在于:第一受力筋(I)直徑為10.7mm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鋼筋混凝土電桿,其特征在于:第二受力筋(2)直徑為16_。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鋼筋混凝土電桿,其特征在于:第一受力筋(I)和第二受力筋(2)沿電桿(5)環形間隔`布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承載能力強、有好的韌性和抗裂性,且成本低的鋼筋混凝土電桿。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鋼筋混凝土電桿,包括鋼筋骨架,鋼筋骨架包括螺旋筋和縱向受力筋,縱向受力筋內側設有架立圈,縱向受力鋼筋外纏繞有螺旋筋,縱向受力筋包括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第一受力筋為PC鋼棒,第二受力筋為螺紋鋼。
文檔編號E04H12/12GK203129682SQ201320126748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陳明軍, 王娜, 徐篤軍 申請人:山東電力管道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