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包括用于包覆軟包門芯的側緣的包邊條和用于通過包邊條夾持軟包門芯的側緣的型材邊框連接件;所述包邊條包括上板、連接板和下板,上板的一側緣與連接板的一側緣軟性連接,連接板的另一側緣與下板的一側緣軟性連接,上板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上表面貼合,下板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底面貼合;所述框材邊框連接件包括一型材條,所述型材條的相對的兩側面分別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夾持已包覆有包邊條的軟包門芯的側緣。本實用新型可使拼裝工藝變得簡單,生產備料工序少,可流水性作業。
【專利說明】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趟門和掩門的拼裝工具,具體涉及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軟包拼框門的制作工藝有以下三種:
[0003]一、在軟包門芯的四周進行打釘包邊,以使軟包門芯的四周的厚度變薄,從而可以使軟包門芯的四周與邊框拼裝。使用此方法存在的現象有:(I)下表層基材(中密度纖維板)比上表層面材(海綿軟包、皮革)的尺寸需要小,才能實現側邊打釘包邊;(2)由于基材與面材的尺寸不一致,導致成品軟包門芯不能一次開料成型,所以不便于半成品備料,導致影響“定制”家具的效率;(3)由于需要在軟包門芯的四周側邊打釘,導致成芯備料效率低,同時人工費時多。總而言之,使用此方法生產制作,生產效率低、且不便于半成品的備貨。
[0004]二、在軟包門芯板的四周,不填充軟包填充物,將皮革與基材使用合適的膠水粘結,使門芯四周變薄,從而可以使軟包門芯與四周的邊框拼裝。使用此方法存在的現象有:
(I)下表層基材(中密度纖維板)比中層(海綿)的尺寸要大,才能實現表層的皮革與基材使用膠水粘接;(2)由于各層材料(基材、中層、表層)的尺寸不一,導致成品規格的軟包門芯不能一次開料成型,影響“定制”家具生產效率;(3)由于四周均使用膠水粘結,難以控制粘接效果,同時制作工序多,影響效率??偠灾褂么朔椒ㄉa制作,生產效率低、且不便于半成品的備貨。
[0005]三、在軟包門芯的四周使用包邊卡條,將軟包門芯的表層皮革捫到卡條內,然后進行四周拼裝。使用此方法存在的現象有:(1)將軟包門芯的表層皮革捫到卡條槽內,然后進行軟包門的拼裝,使用此方法拼裝麻煩、不簡易;(2)成品門的門芯四周與框材的邊緣將會有較硬的卡條材料,導致觸摸手感不好,同時不便于批量生產;總而言之,使用此方法拼裝,導致成品門的軟包門芯的四周與邊框過渡不圓潤,同時不便于定制批量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能解決制作工序多、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包括用于包覆軟包門芯的側緣的包邊條和用于通過包邊條夾持軟包門芯的側緣的型材邊框連接件;所述包邊條包括上板、連接板和下板,上板的一側緣與連接板的一側緣軟性連接,連接板的另一側緣與下板的一側緣軟性連接,上板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上表面貼合,下板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底面貼合;所述框材邊框連接件包括一型材條,所述型材條的相對的兩側面分別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夾持已包覆有包邊條的軟包門芯的側緣。
[0009]優選的,上板、連接板和下板一體成型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包邊條為塑料包邊條。[0011]優選的,軟包門芯的厚度大于連接板的寬度。
[0012]優選的,所述凹槽的上內壁的中部和下內壁的中部分別延伸出一凸臺,上內壁的凸臺與下內壁的凸臺相對設置,上內壁的凸臺與下內壁的凸臺之間的距離小于軟包門芯的厚度。進一步優選的,上內壁的凸臺的外側緣與上內壁平滑過渡連接,下內壁的凸臺的外側緣與下內壁平滑過渡連接。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可以實現快速拼裝,同時可以將軟包門芯做成備貨的半成品,根據需要的尺寸可自由裁切軟包門芯,達到能定制且高效率的生產。
[0015]2.軟包門拼裝為成品門后,軟包門芯的四周與邊框過渡需圓潤、美觀。
[0016]總的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使拼裝工藝變得簡單,生產備料工序少,可流水性作業;拼裝后,門芯四周的軟包有較好的弧邊;軟包門芯的收邊處理快,且收邊使用輔材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的包邊條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的型材邊框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圖;
[0020]圖4為軟包門芯的截面示意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的應用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1、底層PVC膜;2、中密度纖維板;3、高密度發泡棉層;4、表層皮革;5、雙面膠;6、包邊條;61、上板;62、連接板;63、下板;7、型材條;71、凹槽;711、上內壁的凸臺;712、下內壁的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24]結合圖1、圖2和圖5所示,一種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包括用于包覆軟包門芯的側緣的包邊條6和用于通過包邊條6夾持軟包門芯的側緣的型材邊框連接件;所述包邊條6包括上板61、連接板62和下板63,上板61的一側緣與連接板62的一側緣軟性連接,連接板62的另一側緣與下板63的一側緣軟性連接,上板61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上表面貼合,下板63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底面貼合;所述框材邊框連接件包括一型材條7,所述型材條7的相對的兩側面分別形成有一凹槽71,所述凹槽71用于夾持已包覆有包邊條6的軟包門芯的側緣。
[0025]本實施例的包邊條6為塑料包邊條,其上板61、連接板62和下板63 —體成型連接。
[0026]軟包門芯的厚度大于連接板62的寬度。
[0027]所述凹槽71的上內壁的中部和下內壁的中部分別延伸出一凸臺711、712,上內壁的凸臺711與下內壁的凸臺712相對設置,上內壁的凸臺711與下內壁的凸臺712之間的距離小于軟包門芯的厚度。上內壁的凸臺711的外側緣與上內壁平滑過渡連接,下內壁的凸臺712的外側緣與下內壁平滑過渡連接。[0028]如圖4所示,所述軟包門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疊置的底層PVC膜1、中密度纖維板
2、高密度發泡棉層3和表層皮革4連接構成。
[0029]結合圖3和圖5,本實施例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30]步驟S01、為了保護軟包門芯的表層皮革,最好采用雙面膠5對軟包門芯的表層皮革4的表面邊緣進行粘貼。雙面膠5的寬度應選取6.5mm為宜,以便步驟S02中的上板61
將其覆蓋。
[0031]步驟S02、采用包邊條6對軟包門芯的側緣作包邊處理。上板61的內側面與雙面膠5貼合,下板63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底層PVC膜I貼合。為了使雙面膠5不外露,以免粘接灰塵,應使上板61的內側面完全覆蓋雙面膠5,即雙面膠5在上板61的投影位于上板61的內側面內。
[0032]步驟S03、將已作包邊處理的軟包門芯的側緣插裝固定在一框材邊框連接件上。已作包邊處理的軟包門芯的側緣插裝在其中一凹槽71內。由于上內壁的外側相對于上內壁的中部來說,是凹一下去的,形成凹部,同樣的,下內壁也同樣用凹部,凸臺與凹部之間是平滑過渡的,而凸臺與凹槽的底壁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使軟包門芯的側緣有繼續插入的空間,這樣能更好的固定軟包門芯的側緣。也就是說,在插裝時,軟包門芯的側緣先進入凹槽的兩凹部,兩凹部具有導向作用,使軟包門芯的側緣平滑進入到兩凸臺相對的空間內并由于自身的材料回彈作用被兩凸臺夾持住,軟包門芯的側緣部分進入凸臺與底壁之間的空間內,能更好的增大軟包門芯與凸臺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使裝配更牢固。
[0033]對于同一個軟包門芯,可對其他側緣進行步驟SOl-步驟S02處理,以使軟包門芯與其他軟包門芯通過型材邊框連接件拼裝起來。
[0034]采用本實施例的拼裝裝置,可使產品制作流程簡單,操作方便,且可以將軟包門芯生產半成品,生產效率高,同時拼裝后,軟包門芯的四周與型材邊框連接件過渡非常圓潤且美觀。
[0035]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覆軟包門芯的側緣的包邊條和用于通過包邊條夾持軟包門芯的側緣的型材邊框連接件;所述包邊條包括上板、連接板和下板,上板的一側緣與連接板的一側緣軟性連接,連接板的另一側緣與下板的一側緣軟性連接,上板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上表面貼合,下板的內側面與軟包門芯的底面貼合;所述框材邊框連接件包括一型材條,所述型材條的相對的兩側面分別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夾持已包覆有包邊條的軟包門芯的側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特征在于,上板、連接板和下板一體成型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邊條為塑料包邊條。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特征在于,軟包門芯的厚度大于連接板的寬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上內壁的中部和下內壁的中部分別延伸出一凸臺,上內壁的凸臺與下內壁的凸臺相對設置,上內壁的凸臺與下內壁的凸臺之間的距離小于軟包門芯的厚度。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軟包拼框門拼裝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內壁的凸臺的外側緣與上內壁平滑過渡連接,下內壁的凸臺的外側緣與下內壁平滑過渡連接。
【文檔編號】E04F13/073GK203412236SQ201320442078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3日
【發明者】柯建生, 王海東, 楊浩春 申請人:索菲亞家居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