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屬于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建筑模板使用鉚釘固定,長期使用后鉚釘孔變形,導致不能緊配出現松動,容易使模塊發生左右位移的問題。塑料建筑模板包括若干個呈板狀的模塊,本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在模塊的兩側面上延伸出呈臺階狀的搭接部,兩側所述的搭接部呈中心對稱,模塊的外模面還抵靠有連接條,連接條與模塊通過螺釘固定。模塊通過搭臺部相卡嵌,不容易發生高低層現象,澆筑出來的水泥比較平整。
【專利說明】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背景技術】
[0002]在澆筑墻面或樓板時,通常需要很多塊建筑模板互相拼接在一起,才能與墻面或樓板的表面積大小相符合。平板狀的建筑模板兩側面互相抵靠時,木材的建筑模板一般米用釘子把相鄰的兩模板固定在下面的木材龍骨上。但是這樣的結構很容易出現偏移,導致高低層現象,而且在拼接處的接縫較大,水泥會從縫隙中滲出,形成凸出的皺巴,需要建筑工人手動敲掉。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人們發明很多無接縫塑料建筑模板,如中國專利公布的一種無接縫塑料建筑模板【專利號201120153983】,包括模板模塊,在所述模板模塊兩對邊分別設有搭臺,所述的搭臺一個以模板模塊正面邊緣延伸,另一個以模板模塊底面邊緣延伸,所述的兩個搭臺長度及寬度相同,相互配合。這種建筑模板具有防水性、耐腐蝕性,且強度高、韌性強、不易產生變形,將搭臺相互搭合,用鐵釘連接即可,安裝使用方便,沒有接縫出現,且可大幅度提高模板周轉使用次數,無污染,可回收。從附圖I中可以看出,這種搭臺的接觸面互相垂直,導致泥漿容易積存在直角處,造成清理模板困難。而且在說明書中還提到用鉚釘固定,但是鉚釘與塑料模板模塊長期配合后,模塊上的鉚釘孔變形而增大,導致不能緊配出現松動,容易使模塊發生左右位移。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連接穩定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塑料建筑模板包括若干個呈板狀的模塊,其特征在于,本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在模塊的兩側面上延伸出呈臺階狀的搭接部,兩側所述的搭接部呈中心對稱,所述模塊的外模面還抵靠有連接條,所述的連接條與模塊通過螺釘固定。
[0006]臺階狀的搭接部可以限制兩個塑料建筑模板的模塊相對墻面發生前后位移,用連接條和螺釘連接固定兩個相鄰的塑料建筑模板,防止它們發生左右位移。螺釘連接使得連接更加牢固,螺紋孔始終與螺釘緊密連接,穩定可靠持久。
[0007]在上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搭接部包括斜面、平面一和平面二,所述的斜面分別與平面一和平面二相交。平面一與另一模塊搭接部上的平面二緊貼,平面二與另一模塊的搭接部上的平面一緊貼,使得墻面的水泥不容易滲出來,外界的雜物不容易進到墻面內,密封性較好。
[0008]在上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中,所述斜面與平面一的夾角為100°~130°。斜面與平面一的夾角角度為100°~130°之間,那么水泥泥漿流入搭接部后不會在彎角處積存,清理起來也相比直角方便很多。[0009]作為優選方案,在上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中,所述斜面與平面一的夾角為116°。135°的坡度即能保證兩個模塊不容易相對墻面前后移動,發生偏移而導致高低層。
[0010]在上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平面一與平面二互相平行。塑料建筑模板呈中心對稱,轉動180°后形狀還是一樣,可以換另一端連接。
[0011]在上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中,所述平面一與斜面圓弧過渡,所述平面二與斜面圓弧過渡。
[0012]在上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平面一與外端面相垂直。平面一為垂直面,也可以與現有側面為垂直面的模板配合,提高適用性。
[0013]在上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連接條的兩端分別具有貫通的螺紋孔,所述的模塊的兩端上也具有螺紋孔,且當兩個模塊端面相抵靠后連接條上的螺紋孔與模塊上的螺紋孔位置及數量一一相對應。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0015]1.模塊通過搭臺部相卡嵌,不容易發生高低層現象,澆筑出來的水泥比較平整。
[0016]2.斜面與斜面相抵靠,拼接處的接縫小,不容易側漏水泥漿,而且斜面角度在100°?150°,平面一、平面二與斜面圓弧過渡,清理黏在搭接部上的干燥的水泥漿更加容易。
[0017]3.拆卸方便,擰出螺釘,螺釘還可以重復使用多次,避免一次性使用鐵釘,能夠節約鋼材資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塑料建筑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塑料模板平鋪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塑料模板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本塑料模板的直角型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1、模塊;2、搭接部;3、連接條;4、螺釘;5、螺紋孔;6、斜面;7、平面一 ;8、平面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5]如圖1、圖2所示,本塑料建筑模板包括呈板狀的模塊1,模塊I的兩端互相抵靠而拼接在一起。本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在模塊I兩側面延伸的搭接部2,搭接部2呈臺階狀,搭接部2相對模塊I的中心點呈中心對稱。模塊I的外端面還抵靠有連接條3,連接條3與模塊I通過自攻自鉆螺釘4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配合充電式電動螺絲刀,分別把兩塊模板I與同一連接條3相連接。
[0026]具體來說,搭接部2包括斜面6、平面一 7和平面二 8,斜面6分別與平面一 7和平面二 8相交接。斜面6與平面一 7的夾角為100°?150°,本實施例中斜面6與平面一 7的夾角為135°。
[0027]平面一 7與平面二 8互相平行,平面一 7與外端面相垂直。平面一 7與斜面6圓弧過渡,平面二 8與斜面6圓弧過渡。
[0028]連接條3的兩端分別具有貫通的螺紋孔5,模塊I的兩端上也具有螺紋孔5,且當兩個模塊I端面相抵靠后連接條3上的螺紋孔5與模塊I上的螺紋孔5位置及數量一一相對應。
[0029]本塑料建筑模板的搭接部2容易成型,制造簡單,拼接方便牢固。推動模塊I使搭接部2互相抵靠,將連接條3緊壓在拼接處,對準各自的螺紋孔5,旋入螺釘4即可。
[0030]如圖3所示,當本塑料建筑模板用于平鋪時,可以不需要連接條4和螺釘3。如圖4所示,可以將模塊I做成直角板,4個模塊I首尾相接可以圍成方形框柱。如圖5所示的模塊I具有兩個朝外的搭接部2,可以與現有模板拼接,用于澆注直角的墻面混凝土。此外,模塊I可以采用空心結構,節省材料的同時還可以減輕自身的重量,方便建筑工人搬運。
[003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塑料建筑模板包括若干個呈板狀的模塊(1),其特征在于,本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在模塊(I)的兩側面上延伸出呈臺階狀的搭接部(2),兩側所述的搭接部(2)呈中心對稱,所述模塊(I)的外端面還抵靠有連接條(3),所述的連接條(3)與模塊(I)通過螺釘(4)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部(2)包括斜面(6 )、平面一(7 )和平面二( 8 ),所述的斜面(6 )分別與平面一(7 )和平面二( 8 )相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6)與平面一(7)的夾角為100°?13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6)與平面一(7)的夾角為116°。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面一(7)與平面二(8)互相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一(7)與斜面(6)圓弧過渡,所述平面二(8)與斜面(6)圓弧過渡。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面一(7)與外端面相垂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條(3)的兩端分別具有貫通的螺紋孔(5),所述的模塊(I)的兩端上也具有螺紋孔(5),且當兩個模塊(I)端面相抵靠后連接條(3)上的螺紋孔(5)與模塊(I)上的螺紋孔(5)位置及數量一一相對應。
【文檔編號】E04G9/08GK203394025SQ201320442256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2日
【發明者】石楊法 申請人:石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