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屬于鋼結構建筑安裝的【技術領域】,包括由U型鋼上邊框、U型鋼左邊框、U型鋼下邊框、U型鋼右邊框依次圍合而成的方形框體,U型鋼左邊框與U型鋼右邊框的中部之間固定安裝有U型鋼橫檔,且U型鋼橫檔與U型鋼上邊框、U型鋼下邊框均平行,方形框體內并沿著對角線的方向固定安裝有斜拉鋼帶。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不僅可用于做圍護的骨架,而且具有突出的支撐作用力。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屬于鋼結構建筑安裝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內對鋼結構建筑體系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傳統的鋼結構建筑中所用到的鋼墻框,僅用于圍護作用,并沒有對整體的鋼結構起到支撐作用。 申請人:經過研究發現,如果將鋼墻框的結構進行一定的創新改進,使其具備一定的支撐力,就會對整體的鋼結構性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僅可用于做圍護的骨架,而且具有突出的支撐作用力的新型U型鋼墻框。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包括由U型鋼上邊框、U型鋼左邊框、U型鋼下邊框、U型鋼右邊框依次圍合而成的方形框體,U型鋼左邊框與U型鋼右邊框的中部之間固定安裝有U型鋼橫檔,且U型鋼橫檔與U型鋼上邊框、U型鋼下邊框均平行,方形框體內并沿著對角線的方向固定安裝有斜拉鋼帶。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斜拉鋼帶共設置有四條,包括斜拉鋼帶一、斜拉鋼帶二、斜拉鋼帶三、斜拉鋼帶四;u型鋼橫檔中部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裝有U型鋼支撐連接件;斜拉鋼帶一的上端與U型鋼左邊框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一的下端與U型鋼橫檔中部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二的上端與U型鋼右邊框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二的下端與U型鋼橫檔中部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三的上端與U型鋼支撐連接件的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三的下端與U型鋼右邊框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四的上端與U型鋼支撐連接件的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四的下端與U型鋼左邊框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
[0007]所述斜拉鋼帶共設置有兩條,包括斜拉鋼帶五、斜拉鋼帶六;U型鋼橫檔中部的一外側壁上開設有容置通槽;斜拉鋼帶五的上端與U型鋼左邊框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五的下端與U型鋼右邊框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同時斜拉鋼帶五的中部置于容置通槽內;斜拉鋼帶六的上端與U型鋼右邊框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六的下端與U型鋼左邊框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同時斜拉鋼帶六的中部置于容置通槽內。
[0008]上述斜拉鋼帶一、斜拉鋼帶二、斜拉鋼帶三、斜拉鋼帶四、斜拉鋼帶五、斜拉鋼帶六中的序號,僅用于區分各斜拉鋼帶用。
[0009]所述的U型鋼上邊框和U型鋼下邊框的槽底內均安裝有抗拔墊板,抗拔墊板與槽底之間設有供同一螺栓穿過的通孔;u型鋼左邊框和U型鋼右邊框的槽底上均開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通孔。
[0010]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將U型鋼橫檔與斜拉鋼帶結合設計到方形框體內,通過螺栓與墻皮柱連接,對墻皮柱起到突出的支撐作用,可有效減小鋼柱的計算長度,從而顯著提高鋼柱的穩定性,保證鋼柱在豎向力作用下不失穩。彌補“柱斷梁通”和鋼柱邊界條件接近鉸接的弊端,并與鋼柱組成一個平面內剛度極大的平面,即“抗剪墻”。同時,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不僅可用于做圍護的骨架,而且對整體的鋼結構具有突出的支撐作用力,所以可以很好的降低整個建筑的用鋼量。
[0011]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圖2中的A部放大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圖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6為圖5中的B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包括由U型鋼上邊框1、U型鋼左邊框2、U型鋼下邊框3、U型鋼右邊框4依次圍合而成的方形框體,U型鋼左邊框2與U型鋼右邊框4的中部之間固定安裝有U型鋼橫檔5,且U型鋼橫檔5與U型鋼上邊框
1、U型鋼下邊框3均平行,方形框體內并沿著對角線的方向固定安裝有斜拉鋼帶。
[0019]斜拉鋼帶共設置有四條,包括斜拉鋼帶一 6、斜拉鋼帶二 7、斜拉鋼帶三8、斜拉鋼帶四9。U型鋼橫檔5中部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裝有U型鋼支撐連接件10。斜拉鋼帶一 6的上端與U型鋼左邊框2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一 6的下端與U型鋼橫檔5中部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二 7的上端與U型鋼右邊框4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二 7的下端與U型鋼橫檔5中部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三8的上端與U型鋼支撐連接件10的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三8的下端與U型鋼右邊框4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四9的上端與U型鋼支撐連接件10的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四9的下端與U型鋼左邊框2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一 6、斜拉鋼帶二 7、斜拉鋼帶三8、斜拉鋼帶四9共同位于同一平面上。
[0020]為了便于本實用新型與墻皮柱、樓面梁以及基礎或地下室墻板之間的連接,在U型鋼上邊框I和U型鋼下邊框3的槽底內均安裝有抗拔墊板11,抗拔墊板11與槽底之間設有可供同一螺栓12穿過的通孔(圖中未標示出),螺栓12依次穿過抗拔墊板11上的通孔以及槽底的通孔后,與要相連的部件固定連接。U型鋼左邊框2和U型鋼右邊框4的槽底上均開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通孔16,該通孔16用于通過螺栓與墻皮柱連接。
[0021]如圖4、圖5、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該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斜拉鋼帶和U型鋼橫檔5的結構設計不同,其余相同。不同點具體如下:斜拉鋼帶共設置有兩條,包括斜拉鋼帶五13、斜拉鋼帶六14 #型鋼橫檔5中部的一外側壁上開設有容置通槽15 ;斜拉鋼帶五13的上端與U型鋼左邊框2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五13的下端與U型鋼右邊框4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同時斜拉鋼帶五13的中部置于容置通槽15內;斜拉鋼帶六14的上端與U型鋼右邊框4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六14的下端與U型鋼左邊框2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同時斜拉鋼帶六14的中部置于容置通槽15內。
[0022]上述實施例中,U型鋼上邊框1、U型鋼左邊框2、U型鋼下邊框3、U型鋼右邊框4、U型鋼橫檔5、斜拉鋼帶一 6、斜拉鋼帶二 7、斜拉鋼帶三8、斜拉鋼帶四9、斜拉鋼帶五13、斜拉鋼帶六14之間有連接關系的,均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0023]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而非對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U型鋼上邊框、U型鋼左邊框、U型鋼下邊框、U型鋼右邊框依次圍合而成的方形框體,U型鋼左邊框與U型鋼右邊框的中部之間固定安裝有U型鋼橫檔,且U型鋼橫檔與U型鋼上邊框、U型鋼下邊框均平行,方形框體內并沿著對角線的方向固定安裝有斜拉鋼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鋼帶共設置有四條,包括斜拉鋼帶一、斜拉鋼帶二、斜拉鋼帶三、斜拉鋼帶四;u型鋼橫檔中部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裝有U型鋼支撐連接件;斜拉鋼帶一的上端與U型鋼左邊框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一的下端與U型鋼橫檔中部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二的上端與U型鋼右邊框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二的下端與U型鋼橫檔中部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三的上端與U型鋼支撐連接件的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三的下端與U型鋼右邊框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四的上端與U型鋼支撐連接件的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四的下端與U型鋼左邊框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鋼帶共設置有兩條,包括斜拉鋼帶五、斜拉鋼帶六#型鋼橫檔中部的一外側壁上開設有容置通槽;斜拉鋼帶五的上端與U型鋼左邊框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五的下端與U型鋼右邊框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同時斜拉鋼帶五的中部置于容置通槽內;斜拉鋼帶六的上端與U型鋼右邊框的上端內槽壁固定連接,斜拉鋼帶六的下端與U型鋼左邊框的下端內槽壁固定連接,同時斜拉鋼帶六的中部置于容置通槽內。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新型U型鋼墻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鋼上邊框和U型鋼下邊框的槽底內均安裝有抗拔墊板,抗拔墊板與槽底之間設有供同一螺栓穿過的通孔;u型鋼左邊框和U型鋼右邊框的槽底上均開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通孔。
【文檔編號】E04B2/60GK203412138SQ201320463917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陳力, 王榮標, 龐寶根, 陳秋林, 韓亮, 李林, 王強 申請人:浙江寶業住宅產業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