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刮膩子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包括刮涂裝置、拌料裝置、送料裝置以及出料控制裝置,所述刮涂裝置通過送料裝置連接所述拌料裝置,且所述出料控制裝置分別連接所述刮涂裝置和拌料裝置,并通過刮涂裝置的儲料情況控制所述拌料裝置的出料速度。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膩子機,可以替代人工刮膩子,且只需一個人操作,可以根據工況自動控制出料,刮平墻面,而且省時省力。
【專利說明】—種自動刮膩子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修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可以自動刮膩子的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室內裝修的施工過程中,對于墻面刮膩子的工序主要由人工進行,人工將膩子粉和水按照一定比例調勻后,再均勻地涂抹在墻面上,還要不停的壓平和刮墻面,使得墻面平整,這樣施工費時費力,而且速度慢。還有一種是利用噴涂膩子的裝置進行噴涂,將膩子粉調勻后通過噴槍將膩子噴涂上墻后,還需要人工跟在后面對剛噴涂的膩子進行抹平和壓實,如果沒有及時抹平膩子則會干掉,造成墻面不平整,無法滿足刮膩子的工序要求,后續工序無法施工,這樣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還有其他的刮膩子機,都存在刮的膩子不平整,不均勻。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可以替代人工刮膩子,且只需一個人操作,可以根據工況自動控制出料,刮平墻面,而且省時省力。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包括刮涂裝置、拌料裝置、送料裝置以及出料控制裝置,所述刮涂裝置通過送料裝置連接所述拌料裝置,且所述出料控制裝置分別連接所述刮涂裝置和拌料裝置,并通過刮涂裝置的儲料情況控制所述拌料裝置的出料速度。
[0005]較佳的,本實用新型所述拌料裝置進一步包括攪拌箱、攪拌器以及配電箱,所述攪拌器設在攪拌箱內并由所述配電箱供電;所述送料裝置進一步包括送料泵和輸送管,所述送料泵分別連接攪拌箱和輸送管,并由所述配電箱供電;所述刮涂裝置進一步包括座體、操作手柄、儲料倉以及刮片,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部樞接所述座體,所述儲料倉設在座體內并連接所述輸送管,所述刮片連接在座體上并設在儲料倉的出口處或鄰近儲料倉的出口處設置;所述出料控制裝置進一步包括壓板、壓力感應器以及伸縮單元,所述壓板阻隔在儲料倉內以調節儲料倉的空間大小,所述伸縮單元一端固定連接座體,另一端連接壓板,所述壓力感應器一端連接伸縮單元,另一端通過所述配電箱連接所述送料泵。壓板在伸縮單元及送料泵的作用下會根據儲料倉的儲料量前后移動,壓力感應器即可根據伸縮單元的伸縮量將壓力信號轉為電信號傳送給配電箱,配電箱即可根據儲料倉的儲料量給送料泵供電,從而控制送料量。
[0006]較佳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料控制裝置還包括柔性片,所述柔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儲料倉的內壁上,另一端連接所述壓板的周邊,這樣壓板周邊與儲料倉的內壁上之間既不會留縫隙,又可以移動自如。所述伸縮單元包括一直線軸承和壓縮彈簧,所述直線軸承的軸承套固定在儲料倉的外壁,所述直線軸承的軸承桿套設在軸承套內一端連接所述壓板,另一端連接所述壓縮彈簧,這樣,軸承桿在壓縮彈簧的彈力帶動下移動,從而帶動壓板前后移動。所述出料控制裝置還包括一顯示燈,顯示燈設在所述座體上并連接所述壓板,顯示燈可以根據壓板的位置來指示儲料倉的儲料量。
[0007]較佳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料控制裝置還包括停機吸料電機,所述停機吸料電機通過拉線連接所述壓板。當本實用新型自動刮膩子機停機時,此時送料裝置雖然停止供料,但儲料倉內仍有一定儲料量,為防止儲料倉的膩子從出口處流出,此時可打開停機吸料電機,通過拉線將壓板往后拉,儲料倉內產生一定負壓,從而將儲料倉的膩子吸住不會流出,等下一次啟動自動刮膩子機時,可以減少供料時間,或不使用時直接洗掉防止干燥結塊。
[0008]較佳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刮片包括最內刮片和最外刮片,所述最內刮片設在儲料倉的出口處,所述最外刮片臨近儲料倉的出口處設置并與最內刮片平行布置,所述最外刮片的左右兩端還分別設有一防溢出阻片,且所述最內刮片和最外刮片之間預留有儲料空間,該儲料空間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且封閉端填充有彈性材料。所述刮片還包括至少一中間刮片,所述中間刮片設在所述最內刮片和最外刮片之間,并與最內刮片和最外刮片平行布置。所述最外刮片的左右兩端還分別設有一防溢出阻片。多個刮片的設置,使刮平的效果更佳,且儲料空間的設置,在出料較大時,多余的膩子可以經最內刮片刮抹后儲存在該儲料空間內,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當出料太小時,儲料空間內的膩子在彈性材料的作用下擠出用于刮抹。防溢出阻片的設置可以將從刮片兩端流出的膩子刮平在墻上。
[0009]較佳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刮涂裝置還包括一耐磨條,該耐磨條設在所述儲料倉的出口處,且該耐磨條與所述最內刮片分別對應于所述儲料倉的出口的前后兩側。耐磨條的設置可以防止座體直接觸碰墻壁而磨損。
[0010]較佳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儲料倉和刮片為左右方向的長條型結構,所述儲料倉的均勻分布的復數個進料口,所述輸送管進一步包括一主輸送管和復數個輸送支管,所述主輸送管的一端連接所述攪拌箱,另一端連接輸送支管,所述輸送支管的另一端分別對應連接一所述進料口。長條型結構的刮片可以增大刮抹面積,儲料倉設置為長條型結構,可以使出料更加均勻,復數個進料口和輸送支管的設置可以保證儲料倉進料均勻。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可以替代人工刮膩子,且只需一個人操作,且可以根據工況自動控制出料,刮平墻面,而且省時省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刮膩子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刮膩子機的刮涂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刮膩子機的出料控制裝置的原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膩子機,其包括刮涂裝置1、拌料裝置
2、送料裝置3以及出料控制裝置4,所述刮涂裝置I通過送料裝置3連接所述拌料裝置2,且所述出料控制裝置4分別連接所述刮涂裝置I和拌料裝置2,并通過刮涂裝置I的儲料情況控制所述拌料裝置2的出料速度。
[0017]所述拌料裝置2進一步包括攪拌箱21、攪拌器22以及配電箱23,所述攪拌器22設在攪拌箱21內并由所述配電箱23供電。[0018]所述送料裝置3進一步包括送料泵31和輸送管32,所述送料泵31分別連接攪拌箱21和輸送管32,并由所述配電箱23供電。
[0019]所述刮涂裝置I進一步包括座體11、操作手柄12、儲料倉13以及刮片14,所述操作手柄12的一端部樞接所述座體11,所述儲料倉13設在座體11內并連接所述輸送管32,所述刮片14連接在座體11上并設在儲料倉13的出口處132或鄰近儲料倉13的出口處132設置。
[0020]所述出料控制裝置4進一步包括壓板41、壓力感應器42以及伸縮單元43,所述壓板41阻隔在儲料倉13內以調節儲料倉13的空間大小,所述伸縮單元43 —端固定連接座體11,另一端連接壓板41,所述壓力感應器42 —端連接伸縮單元43,另一端通過所述配電箱23連接所述送料泵31。
[0021]壓板41在伸縮單元43及送料泵31的作用下會根據儲料倉13的儲料量前后移動,類似活塞的結構,當送料泵31的壓力較大時,壓板41向后移動,伸縮單元43被壓縮,儲料倉13的空間變大,儲料量也隨之增大,當送料泵31的壓力較小時,伸縮單元43復原,帶動壓板41向前移動,儲料倉13的空間變小,儲料量也隨之減小。而壓力感應器42即可根據伸縮單元43的伸縮量感應到壓板受到的壓力,并將壓力信號轉為電信號傳送給配電箱23,配電箱23即可根據壓力感應器42的信號來控制送料泵31的供料速度,當儲料倉13的儲料量太大時,壓力感應器控42制送料泵31放慢出料,甚至控制出料泵31停止出料,反之,當儲料倉13的儲料量太小時,壓力感應器控42制送料泵31加快出料,這樣使得儲料倉13內的壓力處于安全狀態,出膩子平穩,均勻,從而實現根據工況控制送料量。
[0022]所述出料控制裝置4還包括柔性片44,所述柔性片44 一端固定在所述儲料倉13的內壁上,另一端連接所述壓板41的周邊,這樣壓板41周邊與儲料倉13的內壁上之間既不會留縫隙,又可以移動自如。所述伸縮單元43包括一直線軸承431和壓縮彈簧432,所述直線軸承431的軸承套4311固定在儲料倉13的外壁,所述直線軸承431的軸承桿4312套設在軸承套4311內一端連接所述壓板41,另一端連接所述壓縮彈簧432,這樣,軸承桿4312在壓縮彈簧432的彈力帶動下移動,從而帶動壓板41移動。所述出料控制裝置4還包括一顯示燈45,顯示燈45設在所述座體11上并連接所述壓板41,顯示燈45可以根據壓板41的位置來指示儲料倉13的儲料量,如當顯示燈亮時說明儲料倉內膩子滿料,可以進行工作,當顯示燈滅時,說明儲料倉內膩子不滿料,不能開始工作。
[0023]所述出料控制裝置4還包括停機吸料電機46,所述停機吸料電機46通過拉線47連接所述壓板41。當本實用新型自動刮膩子機停機時,此時送料裝置3雖然停止供料,但儲料倉13內仍有一定儲料量,為防止儲料倉13的膩子從出口處132流出,此時可打開停機吸料電機46,通過拉線47將壓板41往后拉,儲料倉13內產生一定負壓,從而將儲料倉13的膩子吸住不會流出,等下一次啟動自動刮膩子機時,可以減少供料時間,或不使用時直接洗掉防止干燥結塊。
[0024]所述刮片14包括最內刮片141和最外刮片142,所述最內刮片141設在儲料倉13的出口 132處,所述最外刮片142臨近儲料倉13的出口處132設置并與最內刮片141平行布置,所述最外刮片142的左右兩端還分別設有一防溢出阻片1422,且所述最內刮片141和最外刮片142之間預留有儲料空間143,該儲料空間143 —端開口,另一端封閉,且封閉端填充有彈性材料144。所述刮片還可包括至少一中間刮片145,所述中間刮片145設在所述最內刮片141和最外刮片142之間,并與最內刮片141和最外刮片142平行布置。多個刮片的設置,使刮平的效果更佳,且儲料空間143的設置,在出料較大時,多余的膩子可以經最內刮片141刮抹后儲存在該儲料空間143內,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當出料太小時,儲料空間143內的膩子在彈性材料144的作用下擠出用于刮抹。防溢出阻片1422的設置可以將從刮片14兩端流出的膩子刮平在墻上。
[0025]所述刮涂裝置I還包括一耐磨條15,該耐磨條15設在所述儲料倉13的出口處132,且該耐磨條132與所述最內刮片141分別對應于所述儲料倉13的出口的前后兩側。耐磨條15的設置可以防止座體11直接觸碰墻壁而磨損。
[0026]所述儲料倉13和刮片14為左右方向的長條型結構,所述儲料倉13的均勻分布的復數個進料口 134,所述輸送管32進一步包括一主輸送管321和復數個輸送支管322,所述主輸送管321的一端連接所述攪拌箱21,另一端連接輸送支管322,所述輸送支管322的另一端分別對應連接一所述進料口 134。長條型結構的刮片14可以增大刮抹面積,儲料倉13設置為長條型結構,可以使出料更加均勻,復數個進料口 134和輸送支管322的設置可以保證儲料倉13進料均勻。
[002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可以替代人工刮膩子,且只需一個人操作,且可以根據工況自動控制出料,刮平墻面,而且省時省力。
[0028]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刮涂裝置、拌料裝置、送料裝置以及出料控制裝置,所述刮涂裝置通過送料裝置連接所述拌料裝置,且所述出料控制裝置分別連接所述刮涂裝置和拌料裝置,并通過刮涂裝置的儲料情況控制所述拌料裝置的出料速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拌料裝置進一步包括攪拌箱、攪拌器以及配電箱,所述攪拌器設在攪拌箱內并由所述配電箱供電; 所述送料裝置進一步包括送料泵和輸送管,所述送料泵分別連接攪拌箱和輸送管,并由所述配電箱供電; 所述刮涂裝置進一步包括座體、操作手柄、儲料倉以及刮片,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部樞接所述座體,所述儲料倉設在座體內并連接所述輸送管,所述刮片連接在座體上并設在儲料倉的出口處或鄰近儲料倉的出口處設置; 所述出料控制裝置進一步包括壓板、壓力感應器以及伸縮單元,所述壓板阻隔在儲料倉內以調節儲料倉的空間大小,所述伸縮單元一端固定連接座體,另一端連接壓板,所述壓力感應器一端連接伸縮單元,另一端通過所述配電箱連接所述送料泵。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控制裝置還包括柔性片,所述柔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儲料倉的內壁上,另一端連接所述壓板的周邊。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單元包括一直線軸承和壓縮彈簧,所述直線軸承的軸承套固定在儲料倉的外壁,所述直線軸承的軸承桿套設在軸承套內一端連接所述壓板,另一端連接所述壓縮彈簧。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控制裝置還包括停機吸料電機,所述停機吸料電機通過拉線連接所述壓板。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控制裝置還包括一顯示燈,顯示燈設在所述座體上并連接所述壓板。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包括最內刮片和最夕卜刮片,所述最內刮片設在儲料倉的出口處,所述最外刮片臨近儲料倉的出口處設置并與最內刮片平行布置,所述最外刮片的左右兩端還分別設有一防溢出阻片,且所述最內刮片和最外刮片之間預留有儲料空間,該儲料空間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且封閉端填充有彈性材料。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還包括至少一中間刮片,所述中間刮片設在所述最內刮片和最外刮片之間,并與最內刮片和最外刮片平行布置。
9.如權利要求7至8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涂裝置還包括一耐磨條,該耐磨條設在所述儲料倉的出口處,且該耐磨條與所述最內刮片分別對應于所述儲料倉的出口的前后兩側。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刮膩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倉和刮片為左右方向的長條型結構,所述儲料倉的均勻分布的復數個進料口,所述輸送管進一步包括一主輸送管和復數個輸送支管,所述主輸送管的一端連接所述攪拌箱,另一端連接輸送支管,所述輸送支管的另一端分別對應連接一所述進料口。
【文檔編號】E04F21/16GK203499222SQ20132058682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3日
【發明者】林時開 申請人:林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