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包括機殼、兩個并排設置在所述機殼內的同型號馬達、分別與所述兩馬達的輪軸連接的用于帶動金剛石串珠繩旋轉的雙驅動輪、套設在所述兩馬達輪軸上用于實現兩馬達同步運轉的同步帶,所述兩馬達采用并聯供油并利用所述同步帶實現驅動所述雙驅動輪的同步運轉。本實用新型的繩鋸機的驅動系統,采用全新的結構布局,相比于現有設備,采用并聯供油并通過同步帶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雙馬達同步雙軸雙驅動輪驅動,降低馬達載荷,延長了馬達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繩鋸機切割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繩鋸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有采用單馬達同軸雙輪驅動的繩鋸機,繩鋸線速度一般為40米/秒,金剛石繩線速度過高,拉力不足,導致大面積長線程切割時,金剛石串珠繩摩擦力不夠,切割效率低。
[0003]現有的采用單馬達同步雙軸雙輪驅動的繩鋸機,用油馬達驅動一個主驅動輪,通過同步帶驅動另外一個主驅動輪,此方式優勢機器成本低,只需要安裝一個油馬達采用;此方式劣勢,同步帶需要承受一半的動力輸送,對同步帶的要求極高,實際使用中同步帶既要起到同步作用又要完成動力輸送,同步帶極易損壞,同步帶損壞后造成單輪驅動摩擦力不足、驅動輪打滑、燒毀膠輪繩索等不穩定現象的發生。
[0004]現有的采用雙馬達雙軸雙輪串聯供油驅動的繩鋸機,液壓油經過第一個油馬達后,油壓動力減小(一般的進口油馬達泄油量3%左右),導致兩個油馬達驅動力不同,進而導致轉速不同步,需要在出廠的時候調整兩個油馬達的轉速,工藝極復雜并且不能保證兩個油馬達的轉速完全相同,不能做到真正同步,導致機器的主驅動功率不能完全發揮,內耗較大,進而影響繩鋸切割效率。
[0005]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旨在解決現有繩鋸機驅動系統切割效率低,作業不穩定的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用于驅動金剛石串珠繩旋轉,其中,所述驅動系統包括機殼、兩個并排設置在所述機殼內的同型號馬達、分別與所述兩馬達的輪軸連接的用于帶動金剛石串珠繩旋轉的雙驅動輪、套設在所述兩馬達輪軸上用于實現兩馬達同步運轉的同步帶,所述兩馬達采用并聯供油并利用所述同步帶實現驅動所述雙驅動輪的同步運轉。
[0009]所述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中,所述兩馬達通過泵站驅動運轉,所述兩馬達連接同一泵站或者分別連接兩相同泵站。
[0010]所述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中,所述一馬達上設置連接所述泵站的進油管路和出油管路,在所述進油管路上設置進油旁路連接至另一馬達的進油口,在所述出油管路上設置出油旁路連接到另一馬達的出油口。
[0011]所述的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中,所述馬達的輪軸前端端面設置有多個呈圓環狀對稱分布的第一螺孔,所述驅動輪上對應所述第一螺孔設置有第二螺孔,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螺紋連接實現所述驅動輪固定到所述馬達輪軸上。
[0012]所述的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中,所述馬達的輪軸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同步帶的輪齒盤,所述同步帶套設在所述兩馬達輪軸的輪齒盤上實現兩馬達的同步運轉。[0013]所述的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中,所述兩馬達驅動所述雙驅動輪帶動所述金剛石串珠繩的線速度為20米/秒。
[0014]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采用全新的結構布局,相比于現有設備,采用并聯供油并通過同步帶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雙馬達同步雙軸雙驅動輪驅動,降低馬達載荷,延長了馬達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繩鋸機切割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馬達連接雙驅動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系統后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繩鋸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9]如圖1和圖3所示的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用于驅動金剛石串珠繩旋轉,其中,所述驅動系統包括機殼100、兩個并排設置在所述機殼100內的同型號馬達210和220、分別與所述兩馬達的輪軸連接的用于帶動金剛石串珠繩800旋轉的雙驅動輪310和320、套設在所述兩馬達輪軸上用于實現兩馬達同步運轉的同步帶400,其中,所述馬達的輪軸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同步帶400的輪齒盤230,同理,另一馬達的輪軸上也設置相同的輪齒盤。所述同步帶400套設在所述兩馬達輪軸的輪齒盤上實現兩馬達的同步運轉。進一步的,所述兩馬達采用并聯供油并利用所述同步帶400實現驅動所述雙驅動輪的同步運轉。
[0020]所述馬達的輪軸前端端面設置有多個呈圓環狀對稱分布的第一螺孔213,所述驅動輪上對應所述第一螺孔設置有第二螺孔311,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螺紋連接實現所述驅動輪固定到所述馬達輪軸上。
[0021]所述驅動系統設置到繩鋸機的升降座600中,使得驅動系統可隨著驅動馬達710驅動的升降座600沿垂直滑軌700上下移動,所述升降座位于兩驅動輪中下部設置從動輪610或者在所述繩鋸機底座位置設置從動輪620,將金剛石串珠繩800纏繞至兩驅動輪及從動輪的繩槽中,驅動系統的兩馬達帶動驅動輪旋轉進而帶動金剛石串珠繩繞切割物體的旋轉,實現切割作業。
[0022]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驅動系統還設置有水冷系統,該水冷系統包括進水管500,通過進水管將冷卻水引入到所述馬達軸承外設置的水道,對馬達軸承進行冷卻,進而還會進入通過輪軸上設置的通孔進入到驅動輪中并從驅動輪繩槽位置設置的通孔流出,實現對驅動輪的繩槽和金剛石串珠繩的冷卻。
[0023]如圖2所示,所述兩馬達通過泵站驅動運轉,所述兩馬達連接同一泵站,采用并聯方式使得兩馬達具有大致相同的液壓動力,實現同步運轉。或者,所述兩馬達分別連接兩相同泵站。由于兩相同泵站提供相同的液壓動力,因此同樣可使兩馬達獲得大致相同的動力,而且這種連接方式滿足了某些只擁有較小動力泵站的用戶,使得這部分用戶通過兩臺較小動力泵站即可實現繩鋸機的運轉。[0024]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一馬達上設置連接所述泵站的進油管路211和出油管路212,在所述進油管路211上設置進油旁路221連接至另一馬達的進油口,在所述出油管路212上設置出油旁路222連接到另一馬達的出油口。通過設置進油旁路和出油旁路使得驅動系統通過一進油總管和出油總管連通泵站即可,并聯供油使得兩馬達獲得相同液壓動力,兩個馬達理論上受到的壓力相同,兩個油馬達分別驅動兩個驅動輪,使得兩驅動輪轉速相同;實際使用過程中,兩驅動輪轉速有細微差別,而使用同步帶消除兩驅動輪的細微差別,且同步帶只承受輕微的同步力,而不需要進行動力傳輸,同步帶使用壽命及穩定性極大的增加。雙馬達并聯同步驅動金剛石串珠繩的線速度為20米/秒,比老款繩鋸線速度降低一半,馬達載荷降低一半,而同步帶輕載,拉力提高一倍,大面積長線程切割作業時,切割效率比老款繩鋸提高2.5-3倍。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采用全新的結構布局,相比于現有設備,采用并聯供油并通過同步帶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雙馬達同步雙軸雙驅動輪驅動,降低馬達載荷,延長了馬達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繩鋸機切割效率。
[0026]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繩鋸機的驅動系統,用于驅動金剛石串珠繩旋轉,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系統包括機殼、兩個并排設置在所述機殼內的同型號馬達、分別與所述兩馬達的輪軸連接的用于帶動金剛石串珠繩旋轉的雙驅動輪、套設在所述兩馬達輪軸上用于實現兩馬達同步運轉的同步帶,所述兩馬達采用并聯供油并利用所述同步帶實現驅動所述雙驅動輪的同步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馬達通過泵站驅動運轉,所述兩馬達連接同一泵站或者分別連接兩相同泵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馬達上設置連接所述泵站的進油管路和出油管路,在所述進油管路上設置進油旁路連接至另一馬達的進油口,在所述出油管路上設置出油旁路連接到另一馬達的出油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的輪軸前端端面設置有多個呈圓環狀對稱分布的第一螺孔,所述驅動輪上對應所述第一螺孔設置有第二螺孔,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螺紋連接實現所述驅動輪固定到所述馬達輪軸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鋸機的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的輪軸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同步帶的輪齒盤,所述同步帶套設在所述兩馬達輪軸的輪齒盤上實現兩馬達的同步運轉。
【文檔編號】B28D1/06GK203712883SQ201320805539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陳立軍 申請人:陳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