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溫板及保溫板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保溫板及保溫板組件。本申請的保溫板包括板體,板體具有相對設置的基本呈長方形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還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板面的邊部或第二板面的邊部,且處于上下同一位置的第一板面的邊部和第二板面的邊部擇一設置卡接部之一。本申請的保溫板,在保溫板上設計四個卡接部,實現不同保溫板之間的卡接,使得保溫板的保溫效果能夠很好的達到預期設計,提高了保溫板的保溫效果和能力;并且,由于采用卡接結構,即便兩塊保溫板之間存在細微的安裝裂縫也不會產生滲水進入墻體的現象,從而避免了因此而產生的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一種保溫板及保溫板組件
【技術領域】
[0001] 本申請涉及保溫材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保溫板及保溫板組件。
【背景技術】
[0002] 建筑外墻外保溫的解決方法有很多種,使用保溫板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但 是,無論何種材質制成的保溫板,由于結構設計不盡合理,其保溫效果往往低于預期。并且, 各保溫板之間的縫隙處容易開裂,裂縫不僅影響外觀,而且雨水還會沿縫隙滲入建筑墻體, 對墻體的結構造成破壞,造成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3] 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保溫板以及保溫板組件。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 本申請一方面公開了一種保溫板,包括板體,板體具有相對設置的基本呈長方形 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還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第一 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分別設置在第一板面的邊部或第二板面的 邊部,且處于上下同一位置的第一板面的邊部和第二板面的邊部擇一設置所述卡接部之 〇
[0006]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保溫板其關鍵就是通過四個卡接部實現不同保溫板之間 的卡接,從而避免保溫板之間的縫隙漏水對建筑墻體造成破壞;可以理解,卡接部的具體結 構或者具體設置方式可以根據生產條件或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設計,在本申請中不做具體限 定。
[0007] 優選的,第 ^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 在結構上互為卡接;并且,卡接后卡接部位與板體的高度一致。
[0008] 需要說明的是,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的意思是,一塊保溫板的第一卡接部和另一塊 保溫板的第三卡接部可以卡接,從而實現不同保溫板相互卡接,以延續鋪設。
[0009] 優選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分別設置在第一板面的任一相鄰的兩個邊部, 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設置在與第一板面的另外兩個相鄰的邊部處于上下同一位置的 第二板面的相鄰的邊部。
[0010] 需要說明的是,考慮到生產時保溫板的兩個板面是有正反區分的,因此,分別將四 個卡接部設計在兩個板面上,鋪設保溫板時,直接以相同的板面將保溫板卡接在另一塊保 溫板上即可,形成統一由第一板面或第二板面鋪成的保溫板墻面。
[0011] 優選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為凸條,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為凹槽。可以 理解,本申請中的凸條和凹槽在結構上是互為卡接的,也就是說,一塊保溫板的第一卡接部 的凸條可以插入到另一塊保溫板的第三卡接部的凹槽中實現卡接,同樣的,一塊保溫板的 第二卡接部的凸條可以插入另一塊保溫板的第四卡接部的凹槽中實現卡接。
[0012] 本申請的另一面公開了一種保溫板組件,包括本申請的保溫板以及填充塊,填充 塊呈長條狀,且沿著其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填充卡接部,填充卡接部與第一卡接部、第 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的至少一個在結構上互為卡接,以將第一卡接部、第二 卡接部、第三卡接部或第四卡接部填充,使之與板體齊平。
[0013] 需要說明的是,在保溫板拼接的墻面的邊緣地方,由于不需要再繼續拼接保溫板, 使得位于邊緣的保溫板的卡接部空閑出來,因此需要采用填充塊將這些不用的卡接部填充 起來;可以理解,也可以針對墻面的邊緣地方特別設計保溫板的結構,即對于邊緣的保溫板 只設計兩個或三個卡接部,而墻面邊緣則不設計卡接部,這樣就可以不用填充塊,但是,這 需要根據具體的鋪設墻面的大小和保溫板的大小計算墻面邊緣所需要的保溫板數量。
[0014] 優選的,填充塊包括第一填充塊、第二填充塊、第三填充塊和第四填充塊,第一填 充塊與第一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第二填充塊與第二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第三 填充塊與第三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第四填充塊與第四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
[0015] 可以理解,通常情況下,鋪設墻面呈四邊形,也就是說,保溫板鋪成的墻面有四個 邊緣需要填充塊填充,而這四個邊緣對應的就是保溫板的四個卡接部,即第一卡接部、第二 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因此,需要四種填充塊分別與四個卡接部結構上互為卡 接,以分別將四個邊填充起來。
[0016] 本申請的保溫板組件中還包括角板,角板的主體由兩塊基本呈長方形的平板沿著 其長度邊相互垂直拼接而成;垂直拼接的兩塊平板相互對著的表面為角板主體的內表面, 另外一面為角板主體的外表面;兩塊平板相鄰的兩條寬度邊拼成直角,形成角板主體的第 一直角邊和第二直角邊,垂直拼接的主體的兩頭分別為第三邊和第四邊;形成第一直角邊 的兩塊平板相鄰的兩條寬度邊的內表面上分別設置卡接部,形成第一彎折卡接部;形成第 二直角邊的兩塊平板相鄰的兩條寬度邊的外表面上分別設置卡接部,形成第二彎折卡接 部;第一彎折卡接部和第二彎折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第三邊和第四邊的外表面分別 設置第三角板卡接部和第四角板卡接部,第三角板卡接部和第四角板卡接部在結構上與所 述保溫板的第二卡接部分別互為卡接。
[0017] 可以理解,角板實際上就是鋪設在墻面角落的保溫板,特別是鋪設在兩面墻交匯 處的保溫板,角板的主體呈直角彎折,就是為了適應鋪設在兩面墻上,而其中第一彎折卡接 部和第二彎折卡接部是為了便于不同的角板之間相互卡接,以便于一字鋪設在兩面墻的交 線上,而角板兩頭的卡接部即第三角板卡接部和第四角板卡接部則是用于卡接保溫板的。 需要說明的是,角板的使用是為了使得兩面墻交匯處能更好的保溫,避免存在縫隙;可以理 解,如果不使用角板,兩面墻都鋪好保溫板后,雖然可以采用填充塊填充,但是在兩面墻的 交匯處必然會存在縫隙,較為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采用膠水或美縫劑之類的物質將縫隙封 閉起來,雖然能夠起到一定成效,但是長期以來也必然會發生局部開裂,因此,設計角板則 完全解決了該問題。
[0018] 本申請中保溫板組件還包括角板填充塊,角板填充塊呈長條狀,在其長度邊上設 置有角板填充塊卡接部,角板填充塊卡接部與第一彎折卡接部中兩條直角邊中的至少一個 邊上的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或者與第二彎折卡接部中兩條直角邊中的至少一個邊上 的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
[0019] 可以理解,在鋪設角板后,在兩面墻交匯線的兩端即角板邊緣,同樣會存在空閑的 卡接部,而角板填充塊就是將角板鋪設線邊緣的角板的彎折卡接部填充起來的填充塊。需 要說明的是,角板的兩端頭是與保溫板卡接的,因此通常不需要填充,只有彎折卡接部需要 填充塊。
[0020] 優選的,角板填充塊包括第一角板填充塊、第二角板填充塊、第三角板填充塊和第 四角板填充塊;第一角板填充塊的長度邊和長度邊的一個相鄰寬度邊上都設置有卡接部, 其卡接部在結構上與所述第一彎折卡接部的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卡接;第二角板填充 塊的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其卡接部在結構上與第一彎折卡接部的另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 互為卡接;第三角板填充塊的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并且其卡接部結構上與第二彎折卡接 部的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卡接;第四角板填充塊的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其卡接部在 結構上與第二彎折卡接部的另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卡接。
[0021] 需要說明的是,彎折卡接部實際上是由垂直拼接的兩個平板的卡接部組成的,也 就是說,填充塊是分別針對兩個地方進行填充的;因此,第一彎折卡接部對應兩種填充塊, 第二彎折卡接部又對應兩種填充塊。
[0022] 優選的,第一彎折卡接部為凸條,所述第二彎折卡接部、第三角板卡接部和第四角 板卡接部均為凹槽。
[0023] 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申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 本申請的保溫板,在保溫板上設計四個卡接部,實現不同保溫板之間的卡接,使得 保溫板的保溫效果能夠很好的達到預期設計,提高了保溫板的保溫效果和能力;并且,由 于采用卡接結構,即便兩塊保溫板之間存在細微的安裝裂縫也不會產生滲水進入墻體的現 象,從而避免了因此而產生的安全隱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 圖1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保溫板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6] 圖2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保溫板的立體結構圖;
[0027] 圖3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保溫板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8] 圖4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卡接的保溫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9] 圖5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卡接的保溫板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30] 圖6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角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7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角板的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0032] 圖8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角板的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0033] 圖9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角板之間卡接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4] 圖10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角板之間卡接后并安裝角板填充塊的結構示意圖;
[0035] 圖11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角板與保溫板卡接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6] 圖12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角板與保溫板卡接后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37] 圖13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角板與保溫板卡接后并安裝填充塊的結構示意圖;
[0038] 圖14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其中一種角板填充塊的結構示意圖;
[0039] 圖15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另一種角板填充塊的結構示意圖;
[0040] 圖16 :是本申請實施例中其中一種填充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 保溫板是建筑外墻保溫比較常用的方法,在安裝保溫板后也確實能夠起到很大的 保溫效果,但是,本申請的發明人經過大量的實踐和研究發現,現有的保溫板目前所能夠達 到的保溫效果遠不及其理論上應該能夠達到的效果;也就是說,雖然現有的保溫板已經能 夠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溫效果,但是,其真正的保溫作用還沒有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正是基 于這一創造性的發現,本申請的發明人創造性的在保溫板上設計卡接部,實現不同保溫板 之間的卡接連接,將保溫板的保溫效果有效的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0042] 在本申請的保溫板的基礎上,本申請還提供了一套保溫板組件。實際上,本申請的 保溫板組件是針對比較常見的鋪設情況下,對某些特殊部位,如角落或邊緣等提出的配套 件;包括保溫板和填充塊;更進一步的方案中還包括角板和角板填充塊。可以理解,填充塊 的作用就是將邊緣或者不需要延續鋪設的保溫板的卡接部填充起來,使之與保溫板的板體 齊平;因此,填充塊的卡接部在結構上與保溫板的卡接部是互為卡接的;同樣的,角板填充 塊的卡接部在結構上也是與角板的兩個彎折卡接部互為卡接的。而角板是特別用于安裝在 兩面墻的交匯線處的,使得兩面墻的保溫板能夠連接為一體,從而避免出現安裝縫隙。
[0043]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僅對本申請 進行進一步說明,不應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
[0044] 實施例
[0045] 本例的保溫板,如圖1-圖3所示,包括板體5,板體5具有相對設置的基本呈長方 形的第一板面51和第二板面52,保溫板包括第一卡接部1、第二卡接部2、第三卡接部3和 第四卡接部4,第一卡接部1和第三卡接部3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第二卡接部2和第四卡接 部4在結構上互為卡接;并且,卡接后卡接部位與板體的高度一致;第一卡接部1和第二卡 接部2分別設置在第一板面51的相鄰的兩個邊部,第三卡接部3和第四卡接部4設置在與 第一板面的另外兩個相鄰的邊部處于上下同一位置的第二板面52的相鄰的邊部;且第一 卡接部1與第三卡接部3在相對的位置。也就是說,第三卡接部3設計在第一卡接部1對 邊上,且位于第二板面52上,第四卡接部4設計在第二卡接部2的對邊上,且也位于第二板 面52上。比例中,第一卡接部1和第二卡接部2為凸條,第三卡接部3和第四卡接部4為 凹槽。
[0046] 鋪設時,如圖4和圖5所示,相鄰兩塊保溫板中,一塊保溫板的第一卡接部與另一 塊保溫板的第三卡接部卡接,一塊保溫板的第二卡接部與另一保溫板的第四卡接部卡接; 直至鋪滿整個墻面。圖4和圖5所示為縱向錯位安裝的保溫板,其卡接原理是相同的,為了 不同的視覺效果也可以橫向錯誤安裝或者橫堅都整齊對準安裝。
[0047] 需要說明的是,四個卡接部的作用是方便不同的保溫板之間卡接,可以理解,通常 來說,只要四個卡接部分別設計在四條邊上,通過相互配合的卡接結構,即可實現保溫板的 卡接,延續鋪設,至于各個卡接部如何分布在兩個板面上,各卡接部具體結構如何,可以根 據具體生產和使用情況進行調整,本例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設置在第一板面,第三 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設計在第二板面的具體設置,包括凸條和凹槽的卡接結構,只是眾多 卡接結構和卡接部分布中的一種方式。此外,卡接后卡接部與板體的高度一致是為了保持 整個保溫板墻面整潔美觀,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也可以設計使得卡接后卡接部與板體的高 度不一致,因此,卡接后卡接部與板體的高度是否一致不構成本申請的限定。
[0048] 本例的優選方案中,考慮到鋪設墻面的邊緣以及角落的問題,提供了一套保溫板 組件,該保溫板組件中包括本例的保溫板以及填充塊6、角板7和角板填充塊8。
[0049] 其中,填充塊呈長條狀,沿著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填充卡接部,填充塊是用于將保溫 板的四個卡接部填充起來,使之與保溫板的板體齊平;因此,包括四種填充塊,即第一填充 塊、第二填充塊、第三填充塊和第四填充塊,第一填充塊與第一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 第二填充塊與第二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第三填充塊與第三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 接,第四填充塊與第四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需要說明的是,一般情況下,鋪設的保溫 板墻面有四個邊緣,即第一卡接部連接而成的邊緣、第二卡接部連接而成的邊緣、第三卡接 部連接而成的邊緣和第四卡接部連接而成的邊緣,因此需要四種填充塊將這些邊緣的卡接 部填充起來;但是,在采用角板的時候,則其中兩個邊緣則不需要填充塊了,例如一個普通 的四面墻的建筑,在對四面墻進行保溫板鋪設時,在四個邊角線處采用了角板時,則只需要 對四面墻頂端和底端的保溫板進行填充,即只需要其中兩種填充塊即可。
[0050] 其中,角板7,如圖6-圖8所示,其主體由兩塊基本呈長方形的平板沿著其長度 邊相互垂直拼接而成;垂直拼接的兩塊平板相互對著的表面為角板主體的內表面71,另外 一面為角板主體的外表面72 ;兩塊平板相鄰的兩條寬度邊拼成直角,形成角板主體的第一 直角邊和第二直角邊,垂直拼接的主體的兩頭分別為第三邊和第四邊;形成第一直角邊的 兩塊平板相鄰的兩條寬度邊的內表面上分別設置卡接部,形成第一彎折卡接部73 ;形成第 二直角邊的兩塊平板相鄰的兩條寬度邊的外表面上分別設置卡接部,形成第二彎折卡接部 74 ;第一彎折卡接部73和第二彎折卡接部74在結構上互為卡接,且第一彎折卡接部為凸 條,第二彎折卡接部為凹槽;第三邊和第四邊的外表面分別設置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 角板卡接部76,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板卡接部76在結構上均與保溫板的第二卡接 部2互為卡接,即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板卡接部76在結構上相同且均為凹槽。
[0051] 角板7是專門用于鋪設在兩面墻的交匯線處的,角板之間通過兩個彎折卡接部實 現卡接,而角板與保溫板之間則通過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板卡接部76與保溫板的 第二卡接部2實現卡接,如圖9-圖13所示。需要說明的是,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 板卡接部76的目的是實現與保溫板的卡接,所以,只要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板卡接 部76與第一卡接部1、第二卡接部2、第三卡接部3和第四卡接部4中的至少一個互為卡接 即可實現該功能,并且,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板卡接部76在結構上可以是相同的 或互為卡接,這可以根據具體生產條件和使用條件而定;如果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 板卡接部76在結構上不相同也不互為卡接,例如第三角板卡接部75與第--^接部1結構 相同,第四角板卡接部76與第二卡接部2結構相同,同樣可以實現與保溫板的卡接,但是, 在鋪設過程中,特別是四面墻都需要鋪設保溫板的時候,容易造成鋪設混亂,給鋪設帶來不 便;因此,最好是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板卡接部76在結構上相同或互為卡接。
[0052] 其中,角板填充塊,角板填充塊呈長條狀,在其長度邊上設置有角板填充塊卡接 部,角板填充塊卡接部與第一彎折卡接部中兩條直角邊中的一個邊上的卡接部在結構上互 為卡接;或者與第二彎折卡接部中兩條直角邊中的一個邊上的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 需要說明的是,角板填充塊的作用與前面的填充塊的作用是相同的,即用于將角板的卡接 部填充起來使之與主體齊平,因此,角板填充塊也具有四種結構,即包括第一角板填充塊、 第二角板填充塊、第三角板填充塊和第四角板填充塊;第一角板填充塊的長度邊和長度邊 的一個相鄰寬度邊上都設置有卡接部,其卡接部在結構上與第一彎折卡接部的一條直角邊 的卡接部互為卡接;第二角板填充塊的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其卡接部在結構上與第一彎 折卡接部的另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卡接;第三角板填充塊的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并 且其卡接部結構上與第二彎折卡接部的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卡接;第四角板填充塊的 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其卡接部在結構上與第二彎折卡接部的另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 卡接。角板填充塊的安裝結構圖如圖9-圖13所示。圖9所示包括對角板不同地方進行填 充的角板填充塊81和82,以及延伸出來的對保溫板進行填充的填充塊6 ;如圖9所示,角 板填充塊81和保溫板的填充塊6可以是一體結構,以保障彼此固定連接,當然也可以是分 開的,如果是分開的,則需要先安裝保溫板然后再安裝該填充塊。角板填充塊81如圖14所 示,具有兩個卡接部,以將第一彎折卡接部填充起來,角板填充塊82如圖15所示。圖13所 述包括對保溫板的不同地方進行填充的填充塊61和62 ;填充塊62如圖16所示,具有兩卡 接部,以便將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的交匯處填充起來,同樣的,如圖13所示,也可以將 一塊保溫板的第四卡接部和另一塊保溫板的第三卡接部的部分凹槽同時填充起來,順便將 兩塊保溫板固定在一起;實際上就算沒有填充塊62的固定,兩塊保溫板也是通過一塊保溫 板的第三卡接部和另一塊保溫板的第一卡接部卡接固定的;至于填充塊61,其結構上與角 板填充塊82類似,在此不累述。
[0053] 本例的保溫板通過分別設計在四個邊上的四個卡接部實現不同保溫板之間的卡 接,提高了保溫板的保溫效果,使其實際保溫能力能夠達到預期值;同時,也避免了安裝縫 隙或者保溫板鋪設墻面開裂造成滲水進入墻體。本例的保溫板組件根據實踐安裝需求,提 供了保溫板、角板和不同結構的填充塊和角板填充塊;使得保溫板鋪設墻面的邊緣,特別 是兩面墻的交匯線處沒有安裝縫隙,避免了在這些特殊的比較容易漏水的地方出現泄露現 象。
[0054]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角板、填充塊還是角板填充塊,其目的都是通過卡接使得保 溫板墻面能夠有效的連成一體,盡量減少安裝縫隙;特別是填充塊和角板填充塊,可以根據 實際安裝情況設計其尺寸和卡接部,只要其不脫離本申請的通過卡接結構將保溫板或角板 的卡接部填充起來的基本構思,都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
[0055]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申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申 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 離本申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申請的保護 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保溫板,包括板體(5),所述板體具有相對設置的基本呈長方形的第一板面 (51)和第二板面(5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接部(1)、第二卡接部(2)、第三卡接部(3) 和第四卡接部(4),所述第一卡接部(1)、第二卡接部(2)、第三卡接部(3)和第四卡接部 (4)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板面(51)的邊部或第二板面(52)的邊部,且處于上下同一位置的 所述第一板面(51)的邊部和第二板面(52)的邊部擇一設置所述卡接部之一。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1)和所述第三卡接 部(3)在結構上互為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2)和所述第四卡接部(4)在結構上互為卡接; 并且,卡接后卡接部位與所述板體的高度一致。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1)和第二卡接部(2) 分別設置在第一板面(51)的任一相鄰的兩個邊部,所述第三卡接部(3)和第四卡接部(4) 設置在與第一板面的另外兩個相鄰的邊部處于上下同一位置的所述第二板面(52)的相鄰 的邊部。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1)和第二卡接部(2) 為凸條,所述第三卡接部(3)和第四卡接部(4)為凹槽。
5. -種保溫板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保溫板和填充塊 (6),所述填充塊(6)呈長條狀,且沿著其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填充卡接部,所述填充 卡接部與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的至少一個在結構上互 為卡接,以將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或第四卡接部填充,使之與所述板 體齊平。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保溫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塊(6)包括第一填充塊、 第二填充塊、第三填充塊和第四填充塊,所述第一填充塊與所述第一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 卡接,所述第二填充塊與所述第二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所述第三填充塊與所述第三 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所述第四填充塊與所述第四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
7. 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保溫板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角板(7),所述角板的 主體由兩塊基本呈長方形的平板沿著其長度邊相互垂直拼接而成;垂直拼接的兩塊平板相 互對著的表面為角板主體的內表面(71),另外一面為角板主體的外表面(72);兩塊平板相 鄰的兩條寬度邊拼成直角,形成角板主體的第一直角邊和第二直角邊,垂直拼接的主體的 兩頭分別為第三邊和第四邊;形成第一直角邊的兩塊平板相鄰的兩條寬度邊的內表面上分 別設置卡接部,形成第一彎折卡接部(73);形成第二直角邊的兩塊平板相鄰的兩條寬度邊 的外表面上分別設置卡接部,形成第二彎折卡接部(74);第一彎折卡接部(73)和第二彎折 卡接部(74)在結構上互為卡接;第三邊和第四邊的外表面分別設置第三角板卡接部(75) 和第四角板卡接部(76),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板卡接部(76)在結構上與所述保 溫板的第一卡接部(1)、第二卡接部(2)、第三卡接部(3)和第四卡接部(4)中的至少一個 互為卡接;第三角板卡接部和第四角板卡接部在結構上相同或互為卡接。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保溫板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角板填充塊(8),所述角板 填充塊(8)呈長條狀,在其長度邊上設置有角板填充塊卡接部,角板填充塊卡接部與所述 第一彎折卡接部中兩條直角邊中的至少一個邊上的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或者與第二 彎折卡接部中兩條直角邊中的至少一個邊上的卡接部在結構上互為卡接。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保溫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板填充塊(8)包括第一角 板填充塊、第二角板填充塊、第三角板填充塊和第四角板填充塊;所述第一角板填充塊的長 度邊和長度邊的一個相鄰寬度邊上都設置有卡接部,其卡接部在結構上與所述第一彎折卡 接部的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卡接;所述第二角板填充塊的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其卡 接部在結構上與所述第一彎折卡接部的另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卡接;所述第三角板填 充塊的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并且其卡接部結構上與所述第二彎折卡接部的一條直角邊的 卡接部互為卡接;所述第四角板填充塊的長度邊上設置卡接部,其卡接部在結構上與所述 第二彎折卡接部的另一條直角邊的卡接部互為卡接。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保溫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折卡接部(73)為 凸條,所述第二彎折卡接部(74)、第三角板卡接部(75)和第四角板卡接部(76)均為凹槽。
【文檔編號】E04B1/80GK104110074SQ201410333835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4日
【發明者】張立 申請人:北京綠烽盛燁節能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