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包若干鋼筋、若干填充物及澆灌在鋼筋與填充物上的混凝土,若干鋼筋均包括U形部與倒U形部,每根鋼筋的U形部與倒U形部均依次交替設置,相鄰兩根鋼筋在投影面上呈對稱結構設置,每兩根鋼筋上的U形部與相鄰鋼筋的倒U形部相對應分布,并形成夾持部,填充物位于夾持部內,本實用新型可以快速將填充物固定牢固,更加高效,節省人力及材料,避免因工人誤操作導致填充物固定不牢固的現象。
【專利說明】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混凝土建筑結構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涌現出了許多高層公共建筑、大型超市和大型停車庫。而傳統結構形式(梁板式、實心平板式結構)已無法更好的滿足業主大開間、大進深、大空間和功能靈活多變的要求。現澆鋼筋棍凝土空心樓蓋應用技術的出現彌補了傳統結構的不足,且其綜合造價要比傳統結構形式有所降低,其抗震性要優越于傳統結構形式。
[0003]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樓蓋可以認為是傳統的結構形式中將帶有預留孔洞的薄壁箱體或帶弧形面小箱體填充物埋入現澆鋼筋混凝土密肋樓蓋中,從而達到大量抽空樓蓋混凝土,使鋼筋混凝土樓蓋自重降低、減少地震力作用,已達到減少梁、柱及基礎所承受荷載,減少混凝土和鋼筋的用量的目的。現澆鋼筋滾凝土空心樓蓋認為是雙向傳力的密肋空腔樓蓋,是傳統密肋樓蓋的發展。
[0004]目前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是:最下層為一層鋼筋柵格,在鋼筋柵格上依次鋪設若干輕質填充物,而后在若干填充物上層在鋪設一層鋼筋柵格,而后在向其中澆灌混凝土。
[0005]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向其中澆灌混凝土時,由于填充物較輕,澆灌時填充物容易上浮或發生偏位移動,導致填充物分布不均勻,整個混凝土的澆灌則不均勻,會影響樓蓋的強度及安全性。目前人們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是,在將填充物放置在鋼筋柵格上后,用鋼絲將填充物和下層的鋼筋捆綁在一起,以放置填充物上浮,而后在相鄰的兩個填充物之間使用U形鋼筋將兩填充物分離,以防止偏移,同時在填充物與鋼筋之間需放置限位墊塊將鋼筋與填充物之間間隔出一小段距離,但此種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個填充物均需多根鋼絲進行固定,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及鋼絲,而且可能因工人同一個動作導致疲憊,進而鋼絲未擰緊導致填充物固定不牢固,同時耗時較長,使整個工期速度較慢。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快速將填充物固定牢固,更加高效,節省人力及材料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包若干鋼筋、若干填充物及澆灌在鋼筋與填充物上的混凝土,若干鋼筋均包括U形部與倒U形部,每根鋼筋的U形部與倒U形部均依次交替設置,相鄰兩根鋼筋在投影面上呈對稱結構設置,每兩根鋼筋上的U形部與相鄰鋼筋上相對應的倒U形部對應分布,并形成夾持部,填充物位于夾持部內。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澆筑本樓蓋時,將鋼筋依次擺放好,而后將填充物插入若干鋼筋形成的夾持部內,夾持部自然限定了填充物的位置,在澆灌混凝土時,填充物雖然質量較輕但是被夾持部固定而不會上浮或移動,安裝過程簡便,固定牢固,同時不會因工人的操作不當導致填充物固定不牢固,極大地加速了工程的進展。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每個填充物上至少設置有3根鋼筋。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三根或三根以上的鋼筋便可形成一個穩定的夾持部,使填充物放入后,不會發生扭曲式上浮或移動。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u形部開口處大小大于U形部底部大小,填充物寬度大小大于U形部底部大小,填充物厚度大小小于U形部的深度大小。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夾持部的彎折處可將填充物壓緊,同時使若干填充物之間留有空隙澆灌混凝土,同時填充物放在夾持部后,填充物的上下表面均與鋼筋之間留有空間,混凝土可澆灌至此空間內,將鋼筋完整包裹,使得整個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更加牢固。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填充物上開設有管道孔。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將管道穿過管道孔,無需再單獨費力耗時打孔。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可以快速將填充物固定牢固,更加高效,節省人力及材料,避免因工人誤操作導致填充物固定不牢固的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9]附圖標記:1、鋼筋;11、倒U形部;12、U形部;13、夾持部;2、填充物;21、管道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21]一種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包若干鋼筋1、若干填充物2及澆灌在鋼筋I與填充物2上的混凝土,若干鋼筋I均包括U形部12與倒U形部11,每根鋼筋I的U形部12與倒U形部11均依次交替設置,相鄰兩根鋼筋I在投影面上呈對稱結構設置,每兩根鋼筋I上的U形部12與相鄰鋼筋I上相對應的倒U形部11對應分布,并形成夾持部13,填充物2通過夾持部13夾持固定,本實施例優選的每個填充物2上設置有4根鋼筋1,填充物2呈長方體狀,鋼筋I的U形部12開口處大小大于U形部12底部大小,填充物2寬度大小大于U形部12底部大小,填充物2厚度大小小于U形部12的深度大小。
[0022]澆筑樓蓋時,將鋼筋I依次擺放好,同時使相鄰兩根鋼筋I之間均形成一接近矩形的夾持部13,而后將填充物2從夾持部13的側面插入,鋼筋I的U形部12開口處大小大于U形部12底部大小,即夾持部13的U形部12與倒U形部11連接處與水平面傾斜,以致填充物2放入之后填充物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未接觸鋼筋I而被U形部12與倒U形部11的傾斜連接處所擠壓卡住,使得填充物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與鋼筋I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至此向內澆灌混凝土并使用震動攪拌器將混凝土攤均勻,優選的填充物上下表面設置有與鋼筋I垂直擺放的固定筋,鋼筋I與固定筋形成柵格狀,以固定鋼筋I及使得整個樓蓋更加牢固。
[0023]安裝過程無需使用多根鋼絲進行繁瑣的擰緊固定,更不會因未擰緊為導致填充物2固定部牢固,避免填充物2上浮移動導致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同時各個填充物2之間均有空隙,填充物2與鋼筋I之間也留有空隙,使得混凝土在澆灌時可深入每個空隙,將鋼筋I包裹住,同時可將填充物2上下表面對應的鋼筋I澆灌連接在一起,使真個樓蓋一體成型,非常牢固,避免了操作過程中不必要的麻煩,填充物2優選為泡沫材質,泡沫材質的填充物2質輕,省去大量的混凝土,減少樓蓋自身的重量,即可承載更多的重量,同時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
[0024]進一步的填充物2上開設有管道孔21,便于將管道穿過管道孔21,無需再單獨費力耗時打孔。
[002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包若干鋼筋、若干填充物及澆灌在鋼筋與填充物上的混凝土,其特征是:所述若干鋼筋均包括U形部與倒U形部,所述每根鋼筋的U形部與倒U形部均依次交替設置,所述相鄰兩根鋼筋在投影面上呈對稱結構設置,所述每兩根鋼筋的U形部與相鄰鋼筋的倒U形部相對應分布,并形成夾持部,所述填充物位于夾持部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每個填充物上至少設置有3根鋼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U形部開口處大小大于U形部底部大小,所述填充物寬度大小大于U形部底部大小,填充物厚度大小小于U形部的深度大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填充物上開設有管道孔。
【文檔編號】E04B5/36GK204152046SQ201420587260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閆相明, 陳衛華 申請人:中廈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