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包括固定端傳力機構、固定端連接桿、活動端連接桿、連接桿裝配、推力梁、活動端傳力機構、油缸和活動梁,每一組軌道模具對應設置兩組張拉裝置,改變了現有技術需要窯坑的模具操作,大量節省了建設成本的投入;軌道板模具的側模與端模底部設置有滑道機構,轉化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在拆模、合模操作過程中有效地節省人力;錨穴結構的設計方便預應力筋的穿過又不會造成泄露;在側模與底模、側模與端模之間設置橡膠密封,避免漏漿現象,保證軌道板的質量。
【專利說明】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軌道交通設施,尤其涉及一種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板式軌道結構中,軌道板把來自鋼軌和扣件的輪載均勻地傳遞給水泥浙青砂漿墊層,并且把軌道縱向荷載和橫向荷載傳遞給混凝土凸形定位柱。軌道板模具主要用于軌道板的澆鑄施工,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軌道板模具在澆鑄軌道板時需要預設窯坑,將多組模具設置在窯坑內進行張拉鋼筋操作,采用此種操作方法對基礎設施要求較高,建設投入成本大,并且需要保證窯坑的側壁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硬度,在張拉鋼筋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多組模具同時設置,工人操作空間較小,導致工作效率較低,施工周期長,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力口。并且由于軌道板模具固定設置,拆模、合模操作困難,模具的重復使用率降低,成本進一步增加。
[0003]有鑒于上述現有的軌道板模具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軌道板模具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從而更加適于實用,且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包括固定端傳力機構、固定端連接桿、活動端連接桿、連接桿裝配、推力梁、活動端傳力機構、油缸、活動梁,
[0006]所述軌道板模具設置在互相平行的兩地梁上,預應力筋與地梁相平行的貫穿所述軌道板模具,所述預應力筋的一端通過固定端連接桿連接有固定端傳力機構;
[0007]所述預應力筋的另一端連接有活動端傳力機構,所述活動端傳力機構包括有穿過活動梁內部與預應力筋相連接的活動端連接桿,所述活動端連接桿穿過靠近活動梁設置的連接桿裝配與推力梁相連,油缸設置在連接桿裝配與推力梁之間。
[0008]更進一步的,前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在連接桿裝配與推力梁之間設置的活動端連接桿靠近連接桿裝配處設置有鎖緊螺母。
[0009]更進一步的,前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所述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為兩組,互相平行的設置在軌道板模具上,位置分別與兩地梁位置相對應。
[0010]更進一步的,前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所述軌道板模具由兩組側模、兩組端模分別互相垂直設置,與底模形成方形結構,所述側模與端模底部設置有滑道機構。
[0011]更進一步的,前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所述滑道機構包括有滾輪組和滑道板,所述滾輪組設置在底模的四周側面上,所述滑道板分別設置在所述側模和端模上、與底模四周側面設置的滾輪組相對應位置處。
[0012]更進一步的,前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所述端模上與預應力筋穿過位置相對應處設置有錨穴,所述錨穴內部設置缸套配合密封圈結構,所述缸套外側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端模上。
[0013]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4]I)預張拉,通過油缸將預應力筋的長度拉伸到預定值2?4t ;
[0015]2)再張拉,在預張拉基礎上將預應力筋的長度拉伸到預定值7?10t,旋緊鎖緊螺母;
[0016]3)放張,旋松鎖緊螺母,實現放張操作。所述鎖緊螺母旋松的距離,大于所述活動端連接桿的收縮量。
[0017]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0018]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在軌道板模具上設置張拉裝置,改變了現有技術需要窯坑的模具操作,大量節省了建設成本的投入;張拉裝置分為兩組設置在軌道板模具上,可以更有效的保證每根預應力筋都能張拉均勻;鎖緊螺母的設置可以實現分階段張拉;軌道板模具的側模與端模底部設置有滑道機構,轉化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在拆模、合模操作過程中有效地節省人力;錨穴結構的設計方便預應力筋的穿過又不會造成泄露;在側模與底模、側模與端模之間設置橡膠密封,避免漏漿現象,保證軌道板的質量。
[0019]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俯視圖;
[0021]圖2所示為圖1中選定位置的放大示意圖;
[0022]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主視圖;
[0023]圖中標記含義:1.地梁,2.固定端傳力機構,3.固定端連接桿,4.預應力筋,5.軌道板模具,6.活動端連接桿,7.連接桿裝配,8.推力梁,9.活動端傳力機構,10.油缸,11.活動梁,12.第一端凸臺,13.中心凹坑,14.第二端凸臺,15.側模,16.端模,17.底模,18.鎖緊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其【具體實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0025]實施例1
[0026]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示意圖,包括地梁1、固定端傳力機構2、固定端連接桿3、預應力筋4、軌道板模具5、活動端連接桿6、連接桿裝配7、推力梁8、活動端傳力機構9、油缸10、活動梁11、第一端凸臺12、中心凹坑13、第二端凸臺14、側模15、端模16、底模17、鎖緊螺母18。
[0027]軌道板模具5設置在互相平行設置的兩根地梁I上部,預應力筋4為多根,與地梁I相平行的貫穿軌道板模具5,其中預應力筋4的一端通過固定端連接桿3連接有固定端傳力機構2 ;預應力筋4的另一端連接有活動端傳力機構9,活動端傳力機構9包括有穿過活動梁11內部與預應力筋4相連接的活動端連接桿6,活動端連接桿6穿過靠近活動梁11設置的連接桿裝配7與推力梁8相連,油缸10設置在連接桿裝配7與推力梁8之間。在連接桿裝配7與推力梁8之間設置的活動端連接桿6靠近連接桿裝配7處設置有鎖緊螺母18。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為兩組,互相平行的設置在軌道板模具5上,位置分別與兩地梁I位置相對應。其中軌道板模具5由兩組側模15、兩組端模16分別互相垂直設置,與底模17形成方形結構,在側模15與端模16的底部設置有滑道機構。滑道機構包括有滾輪組和滑道板,滾輪組設置在底模17的四周側面上,滑道板分別設置在側模15和端模16上、與底模17四周側面設置的滾輪組相對應位置處。端模16上與預應力筋4穿過位置相對應處設置有錨穴,錨穴內部設置缸套配合密封圈結構,缸套外側通過螺栓固定在端模16上。在側模15與底模17、側模15與端模16之間設置橡膠密封,避免漏漿現象。
[0028]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的使用方法:
[0029]I)預張拉操作,通過油缸10將預應力筋4的長度拉伸到預定值2.4t ;
[0030]2)再張拉操作,在預張拉基礎上將預應力筋4的長度拉伸到預定值8t,旋緊鎖緊螺母18 ;
[0031]3)放張操作,先給油缸10持續增壓,使其達到終張拉的設定值,此時旋松鎖緊螺母18向前旋轉一定距離,其中旋轉距離大于活動端連接桿6的收縮量,油缸10放張操作。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傳力機構(2)、固定端連接桿(3)、活動端連接桿(6)、連接桿裝配(7)、推力梁(8)、活動端傳力機構(9)、油缸(10)、活動梁(11), 所述軌道板模具(5)設置在互相平行的兩地梁(I)上,預應力筋(4)與地梁(I)相平行的貫穿所述軌道板模具(5),所述預應力筋(4)的一端通過固定端連接桿(3)連接有固定端傳力機構⑵; 所述預應力筋(4)的另一端連接有活動端傳力機構(9),所述活動端傳力機構(9)包括有穿過活動梁(11)內部與預應力筋(4)相連接的活動端連接桿¢),所述活動端連接桿(6)穿過靠近活動梁(11)設置的連接桿裝配(7)與推力梁⑶相連,油缸(10)設置在連接桿裝配(7)與推力梁⑶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連接桿裝配(7)與推力梁(8)之間設置的活動端連接桿(6)靠近連接桿裝配(7)處設置有鎖緊螺母(1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為兩組,互相平行的設置在軌道板模具(5)上,位置分別與兩地梁(I)位置相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板模具(5)由兩組側模(15)、兩組端模(16)分別互相垂直設置,與底模(17)形成方形結構,所述側模(15)與端模(16)底部設置有滑道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機構包括有滾輪組和滑道板,所述滾輪組設置在底模(17)的四周側面上,所述滑道板分別設置在所述側模(15)和端模(16)上、與底模(17)四周側面設置的滾輪組相對應位置處。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軌道板模具張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模(16)上與預應力筋(4)穿過位置相對應處設置有錨穴,所述錨穴內部設置缸套配合密封圈結構,所述缸套外側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端模(16)上。
【文檔編號】B28B23/04GK204149319SQ20142058873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湯德良 申請人:江蘇圣樂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