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吸聲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合吸聲結構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吸聲是噪聲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現(xiàn)有的建筑裝飾板一般不具有吸聲的功能,對于建筑涉及具有吸聲要求的室內裝飾場所,通常采用礦棉或者單層金屬及非金屬穿孔板制成吸音板,用于室內的裝修來達到較好的吸音效果,但是上述材料制成的吸音板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會使吸音棉或者材料從板中游離出來,污染室內環(huán)境。另外還有金屬穿孔吸聲板,如穿孔鋼板、穿孔鋁板等,成本相對比較高。
目前的蜂窩結構產品有很多,有塑料蜂窩、金屬材料蜂窩、芳綸紙蜂窩等,主要作為裝飾板、家具板或墻體板使用,解決了隔音、隔熱等問題,但是吸音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結構復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復合吸聲結構及其制作方法,不僅結構簡單,重量輕,用材安全環(huán)保,成本低廉,而且具有吸聲、隔聲等多重功能,能夠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中。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復合吸聲結構,所述復合吸聲結構包括蜂窩芯層、網襯層以及復合材料層;
所述網襯層設置在所述蜂窩芯層的外表面,所述復合材料層噴涂在所述網襯層的外表面,所述復合材料層上設置有吸音孔,所述吸音孔為在所述復合材料層上開設的通孔。
可選地,所述復合吸聲結構還包括裝飾層;
所述裝飾層設置在所述復合材料層的外表面。
可選地,所述蜂窩芯層為紙質蜂窩芯層或鋁制蜂窩芯層。
可選地,所述蜂窩芯層包括多層蜂窩芯,相鄰層的蜂窩芯之間設有間隔層。
可選地,所述間隔層為吸聲紙、吸聲布或無紡布。
可選地,所述網襯層為纖維材料網襯層、金屬材料網襯層、吸聲紙、吸聲布或無紡布。
可選地,所述蜂窩芯層中每一蜂窩孔的形狀為圓形和/或多邊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復合吸聲結構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蜂窩芯層的外表面包裹網襯層;
將復合材料熔融后通過噴射成型工藝噴涂在所述網襯層的外表面,形成復合材料層;
待所述復合材料層冷卻后,通過打孔工藝在所述復合材料層上開設通孔,形成吸音孔。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復合材料層的外表面設置裝飾層。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提供的復合吸聲結構及其制作方法,其中該復合吸聲結構包括蜂窩芯層、網襯層以及復合材料層,網襯層設置在蜂窩芯層的外表面,復合材料層噴涂在網襯層的外表面,復合材料層上設置有吸音孔,吸音孔為在所述復合材料層上開設的通孔,本發(fā)明技術方案提供的復合吸聲結構,不僅結構簡單,重量輕,用材安全環(huán)保,成本低廉,而且具有吸聲、隔聲等多重功能,可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中。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發(fā)明的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yōu)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復合吸聲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復合吸聲結構制作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特意聲明,這里使用的單數(shù)形式“一”、“一個”、“所述”和“該”也可包括復數(shù)形式。應該進一步理解的是,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使用的措辭“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數(shù)、步驟、操作、元件和/或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征、整數(shù)、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fā)明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xiàn)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被特定定義,否則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復合吸聲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復合吸聲結構包括蜂窩芯層10、 網襯層20以及復合材料層30;
所述網襯層20設置在所述蜂窩芯層10的外表面,所述復合材料層30噴涂在所述網襯層20的外表面,所述復合材料層30上設置有吸音孔301,所述吸音孔301為在所述復合材料層30上開設的通孔。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通過在蜂窩口較大的情況下,在蜂窩芯層10的外表面增加網襯層20,使得復合材料能均勻噴涂到蜂窩芯周圍,將蜂窩芯包裹在網襯結構內部,不至于掉進蜂窩芯口中,同時增加網襯層20,也能增加復合材料的強度。然后,將復合材料熔融后噴涂在網襯層20的外表面,形成復合材料層30。將網襯層20包裹在復合材料層30內部,與蜂窩芯層10和網襯層20形成了一個整體。進一步地,考慮結構的吸聲效果,待復合材料冷卻后,在其表面制作微孔即通孔301,這樣微孔就與蜂窩芯層一起組成和亥姆霍茲共振吸聲系統(tǒng),提高了結構的吸聲性能。
可理解的,當蜂窩芯層中的蜂窩孔較小時,網襯層可以省略。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吸聲結構,具體包括蜂窩芯層、網襯層以及復合材料層,網襯層設置在蜂窩芯層的外表面,復合材料層噴涂在網襯層的外表面,復合材料層上設置有吸音孔,吸音孔為在所述復合材料層上開設的通孔,本發(fā)明技術方案提供的復合吸聲結構,不僅結構簡單,重量輕,用材安全環(huán)保,成本低廉,而且具有吸聲、隔聲等多重功能,可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中。
進一步地,所述復合吸聲結構還包括裝飾層,所述裝飾層設置在所述復合材料層30的外表面。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吸聲結構,通過在所述復合材料層的外表面設置裝飾層使整體結構美觀。本發(fā)明專利結構簡單,重量輕,用材安全環(huán)保,成本低廉,具有吸聲、隔聲、裝飾多重功能。可以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具有吸聲及裝飾的場所,如影劇院、音樂廳、禮堂、會議廳、侯機(車)廳、體育館、賓館、飯店、ktv等墻面及吊頂裝飾 及車船內飾。
進一步地,所述蜂窩芯層10為紙質蜂窩芯層或鋁制蜂窩芯層。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蜂窩芯的材質可以是紙質的也可以是鋁制的,本發(fā)明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進一步地,所述蜂窩芯層10包括多層蜂窩芯,相鄰層的蜂窩芯之間設有間隔層。其中,所述間隔層為吸聲紙、吸聲布或無紡布。
可理解的是,蜂窩芯層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多層。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蜂窩芯層包括多層蜂窩芯,每層之間可以通過吸聲紙、吸聲布或者無紡布等材料隔開,本發(fā)明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進一步地,所述蜂窩芯層10中每一蜂窩孔的形狀為圓形和/或多邊形。
可理解的,所述蜂窩孔的截面可以是六邊形、圓形、方形或者其他多邊形狀,本發(fā)明對此不作具體限定。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蜂窩孔的截面為六邊形。可理解的是,蜂窩孔的截面的形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更進一步地,所述蜂窩芯層中每一蜂窩孔的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進一步地,所述網襯層為纖維材料網襯層、金屬材料網襯層、吸聲紙、吸聲布或無紡布。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網襯層的材料可以是纖維類材料,也可以是金屬材料,或者是無紡布、吸聲布、吸聲紙等。其中,在蜂窩孔較小時,網襯層可以省略。
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復合吸聲結構制作方法的流程圖。
參照圖2,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復合吸聲結構制作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21、在蜂窩芯層的外表面包裹網襯層。
在具體制作過程中,通過將網襯材料包裹在蜂窩芯周圍,形成網 襯層,網襯層主要起到加強復合材料的吸附作用和增加結構的強度作用。
s22、將復合材料熔融后通過噴射成型工藝噴涂在所述網襯層的外表面,形成復合材料層。
具體的,所述的復合材料是通過噴射成型工藝敷在蜂窩芯材料的網襯層外表面的。
s23、待所述復合材料層冷卻后,通過打孔工藝在所述復合材料層上開設通孔,形成吸音孔。
具體的,所述的通孔是待復合材料冷卻后,再通過鉆孔或者其他加工工藝制作的微孔。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附圖中未示出的步驟s24:
步驟s24、在所述復合材料層的外表面設置裝飾層。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外部的裝飾層通過粘貼或者其他方式包裹在復合材料層周圍,以實現(xiàn)裝飾功能。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復合吸聲結構由蜂窩芯層、網襯層、微孔復合材料層和外部裝飾層組成。蜂窩芯的材質可以是紙質的也可以是鋁制的,蜂窩口截面可以是六邊形、圓形、方形或者其他多邊形形狀,蜂窩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蜂窩芯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多層,每層之間可以通過吸聲紙或者無紡布等材料隔開。網襯層的材料可以是纖維類材料,也可以是金屬材料,或者是無紡布、吸聲布、吸聲紙等。在蜂窩孔較小時,網襯層可以省略,網襯材料包裹在蜂窩芯周圍,主要加強復合材料的吸附作用和增加結構的強度作用。在所述復合吸聲結構的制作流程中,復合材料層是通過噴射成型工藝敷在蜂窩芯材料表面的。微孔是待復合材料冷卻后,再通過鉆孔或者其他加工工藝制作的。外部裝飾層是一種通過粘貼或者其他方式包裹在微孔復合材料周圍。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吸聲結構及其制作方法,利用蜂窩結構 質量輕的特點,將復合材料包裹在其周圍,使其具有一定的隔聲效果,再在復合材料表面制作微孔,使微孔與蜂窩單元組成一個亥姆霍茲共振系統(tǒng),增加結構的吸聲效果。外加裝飾層使整體結構美觀。本發(fā)明專利結構簡單,重量輕,用材安全環(huán)保,成本低廉,具有吸聲、隔聲、裝飾多重功能。可以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具有吸聲及裝飾的場所,如影劇院、音樂廳、禮堂、會議廳、侯機(車)廳、體育館、賓館、飯店、ktv等墻面及吊頂裝飾及車船內飾。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