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施工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適合建筑施工現場應用的干混砂漿輸送儲存系統。
背景技術:
作為粉粒狀物料混合物的干混砂漿是建筑工程重要的施工材料之一,其通過安置在建筑工地的密封移動筒倉,實現砂漿的臨時存放和自動加水攪拌應用,移動筒倉內的砂漿則由專用的運輸罐車采用壓縮空氣,通過氣吹方式送入筒倉內。在實際應用中,干混砂漿在出入筒倉過程中易產生物料離析現場,嚴重影響了產品質量;氣吹送料過程壓力高、速度快,砂漿混合物中不同粒徑的顆粒高速摩擦、撞擊輸送管道,經常發生磨穿管道的現象,對罐內物料的有序控制和粉塵廢氣的防治帶來較大影響;同時,氣吹輸送方式產生的高壓力、高濃度揚塵廢氣,污染了施工現場環境,而目前多數采用的針對移動筒倉一對一的廢氣處理方式,要么治理費用高,要么為節約成本直接采用套袋處理,治理效果差,無法滿足施工現場的環境衛生要求,且容易發生爆袋事故,造成大面積粉塵污染事故。
基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高效快捷、簡單方便、綠色環保且投資節約的干混砂漿輸送儲存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建筑施工現場應用的干混砂漿輸送儲存系統,該系統完整地解決了建筑施工現場干混砂漿送料、儲存和應用過程存在的砂漿離析、堵料及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充分考慮了系統作業的高效、簡便和節約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適合建筑施工現場應用的干混砂漿輸送儲存系統,包括運輸罐車,所述運輸罐車通過送料軟管連接有移動筒倉,所述的移動筒倉設有減壓閥,所述的減壓閥通過除塵軟管與運輸罐車連接。
所述的移動筒倉包括移動筒倉本體,所述移動筒倉本體上安裝有氣吹進料結構、卸料結構和出氣結構,所述的氣吹進料結構包括進料直管,所述進料直管的一端連接有調向管接組件,進料直管的另一端連接有進料彎管,所述進料彎管的端部連接有導料管,所述的導料管連接有籠型卸料管,所述的籠型卸料管上設有抱箍;所述的移動筒倉本體包括筒倉錐體,所述的卸料結構包括安裝在筒倉錐體內的支撐部件,所述支撐部件上安裝有錐形裝置,所述錐形裝置連接有振動裝置,所述振動裝置連接在筒倉錐體的側壁上,所述的錐形裝置與籠型卸料管連接;所述的出氣結構包括出氣管,所述的出氣管穿過移動筒倉本體內,所述的減壓閥連接在出氣管上。
所述的錐形裝置包括中心軸,所述的中心軸與籠型卸料管連接,且中心軸上安裝有底板和倒錐體,所述中心軸和倒錐體之間連接有內撐板,所述內撐板位于底板的上方且與底板連接,所述的倒錐體上安裝有導流板,所述的底板上連接有連接板;所述的振動裝置包括連接軸,所述的連接軸與連接板連接,且連接軸的端部安裝有電機座,所述電機座上安裝有吊耳一,所述吊耳一通過吊桿連接有吊耳二,所述的吊耳二連接在筒倉錐體的側壁上。
所述的筒倉錐體與連接軸之間安裝有套管二,所述套管二的端部安裝有密封法蘭,所述的連接軸與套管二之間安裝有橡膠套。
所述的支撐部件包括托板,所述的托板上安裝有支撐板一,所述的支撐板一上安裝有套管一,所述的套管一套接在中心軸的外部,所述的套管一上安裝有支撐板二,所述支撐板二的端部固定于筒倉錐體的內壁。
所述的調向管接組件包括法蘭組件一和卡式子母管接,所述的法蘭組件一和卡式子母管接之間連接有彎管,所述法蘭組件一包括通過螺栓連接的法蘭一和法蘭二,所述法蘭二與進料直管的下端連接,所述法蘭一與彎管的一端連接,所述彎管的另一端與卡式子母管接連接;所述籠型卸料管包括若干節鋼管,所述鋼管的表面安裝有若干根鋼筋,若干節鋼筋沿鋼管截面圓周等間距或非等間距分布,若干節鋼管沿鋼筋的長度方向等間距或非等間距分布,其中第一節鋼管連接有法蘭組件二。
所述法蘭一的螺栓孔一為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分布的弧形長孔,所述法蘭二的螺栓孔二為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分布的圓孔,所述法蘭一沿法蘭二圓周位置調整方向,改變調向管接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所述導料管長度大于導料管直徑的兩倍。
所述的減壓閥包括閥體、閥芯組件和彈簧組件,所述的閥體設有進氣端和出氣端,且閥體上設有擋圈;所述的閥芯組件包括相互連接的導向套、閥板和閥套,所述的閥板位于擋圈的上方,所述的彈簧組件包括彈簧座、閥桿和彈簧,所述的彈簧座固定在出氣端,所述的閥桿貫穿于導向套和閥套,且閥桿的端部固定在出氣端,所述的彈簧套裝在閥桿上,且彈簧的一端與彈簧座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閥板連接;所述的閥板上設有若干個通氣孔,不動作時,閥板與擋圈之間留有間隙,動作時,閥板在閥體內滑動至與擋圈接觸。
所述的進氣端安裝有管牙接頭,所述的出氣端呈束接管狀。
所述的運輸罐車安裝有儲料罐、空壓機一、空壓機二、氣處理元件和除塵器,所述的空壓機一與儲料罐連接,所述的空壓機二與氣處理元件連接,所述的氣處理元件與除塵器連接。
本發明適合建筑施工現場應用的干混砂漿輸送儲存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完整系統地解決了建筑施工現場干混砂漿送料、儲存和應用過程存在的砂漿離析、堵料及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充分考慮系統作業的高效、簡便和節約性,為一種綠色環保且投資節約的干混砂漿輸送儲存系統。
2、本發明中的卸料結構改變了干混砂漿移動筒倉傳統的倉壁振動助流方式,直接振動移動筒倉內易產生拱料、堵塞的物料,避免振動整個倉體,繼而引起全部物料的密實性增強,造成拱料、堵塞-振動助流-拱料、堵塞加劇的惡性循環。在移動筒倉錐體內增設錐形裝置,極大減輕了卸料區域物料的擠壓力和摩擦力,使卸料過程更為流暢,有效防止堵料現象的發生。將傳統抽芯卸料方式改進為沿錐形裝置與筒倉錐體之間環形區卸料,移動筒倉內物料卸料自然夾角減小,物料沿斜面滾動下流的現象減輕,有效降低干混砂漿出倉時的離析。
3、本發明中的氣吹進料結構通過對進料彎管的防磨結構設計和處理,以及對進入移動筒倉內砂漿物料的有序控制,極大提高了進料結構的耐磨性能,改善了砂漿物料氣吹進料時容易產生的離析現象,減輕了砂漿輸送過程對產品質量的不良影響。同時,也保障了氣吹進料過程中含塵廢氣治理的有效實施。
4、本發明中的減壓閥適用于散裝罐車吹料時含塵廢氣處理,其不動作時,氣流從通氣孔和閥板/擋圈的間隙中進氣,當散裝罐車內物料凈空前后,廢氣量大、氣壓高、氣流速度快時,閥板在氣壓的后推力下在閥桿中滑動,當閥板與擋圈接觸時,氣流只能從通氣孔進氣,大大減輕了除塵裝置和連接軟管的壓力,有效保障了除塵裝置的應用安全;當廢氣壓力降低,閥板在彈簧的作用下復位。
5、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無易損件、經久耐用、操作方便,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的運輸罐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的移動筒倉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的卸料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的錐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中的支撐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9和10為本發明中的振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中的氣吹進料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中的調向管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中的法蘭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中的法蘭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中的籠型卸料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圖15的A-A方向剖視圖;
圖17和18為本發明中的密封空間的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中的減壓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20為圖19的A-A方向剖視圖;
圖21為本發明中的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中的閥芯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移動筒倉本體、2為頂部、3為中部、4為筒倉錐體、5為調向管接組件、6為法蘭組件一、7法蘭一、8為螺栓孔一、9法蘭二、10為螺栓孔二、11為卡式子母管接、12為彎管、13為進料彎管、14為導料管、15為籠型卸料管、16為鋼管、17為鋼筋、18為法蘭組件二、19為進料直管、20為鋼板、21為耐磨漿料、22為支撐部件、23為托板、24為套管一、25為支撐板一、26為支撐板二、27為錐形裝置、28為中心軸、29為內撐板、30為底板、31為倒錐體、32為導流板、33為連接板、34為振動裝置、35為連接軸、36為電機座、37為吊耳一、38為吊桿、39為吊耳二、40為加強板、41為套管二、42為密封法蘭、43為橡膠套、44為閥體、45為進氣端、46為出氣端、47為擋圈、48為導向套、49為閥板、50為閥套、51為彈簧座、52為閥桿、53為彈簧、54為管牙接頭、55為通氣孔、56為抱箍、57為出氣管、58為減壓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如圖1-22所示,本發明適合建筑施工現場應用的干混砂漿輸送儲存系統,包括運輸罐車,運輸罐車通過送料軟管連接有移動筒倉,移動筒倉設有減壓閥,減壓閥通過除塵軟管與運輸罐車連接。
本發明中的運輸罐車安裝有儲料罐、空壓機一、空壓機二、氣處理元件和除塵器,空壓機一與儲料罐連接,空壓機二與氣處理元件連接,氣處理元件與除塵器連接。與運輸罐車連接的送料軟管具體連接在儲料罐上,與運輸罐車連接的除塵軟管具體連接在除塵器上。
儲料罐用于儲存干混砂漿物料,空壓機一生產的壓縮空氣一部分用于將儲料罐內物料吹送至送料軟管,另一部分氣直接作用于送料軟管用于將物料吹送至移動筒倉,空壓機二生產的壓縮空氣一部分用于運輸罐車的氣控單元,另一部分經過氣處理元件處理后用于除塵器的控制,氣處理元件包括調壓閥、油水過濾器,所述除塵器用于處理從移動筒倉排出的粉塵廢氣。
本發明中的移動筒倉包括移動筒倉本體1,移動筒倉本體1上安裝有氣吹進料結構、卸料結構和出氣結構,氣吹進料結構包括進料直管19,進料直管19的一端連接有調向管接組件5,進料直管19的另一端連接有進料彎管13,進料彎管13的端部連接有導料管14,導料管14連接有籠型卸料管15,籠型卸料管15上設有抱箍56,用于限制籠型卸料管15的振動幅度,同時在移動筒倉本體1搬運過程中防止籠型卸料管15產生大幅擺動。移動筒倉本體1包括相互連接的頂部2、中部3和筒倉錐體4,卸料結構包括安裝在筒倉錐體4內的支撐部件22,支撐部件22固定于筒倉錐體4的內壁上,且與筒倉錐體4在同一軸心線上,支撐部件22上安裝有錐形裝置27,錐形裝置27或支撐部件22在筒倉錐體4內的相對位置,如, 錐形裝置27或支撐部件22在卸料口的上方,且與卸料口之間應保證一定的卸料空間。錐形裝置27呈“傘”型狀,且活動套裝在支撐部件22上,錐形裝置27連接有振動裝置34,振動裝置34連接在筒倉錐體4的外側壁上,錐形裝置27與籠型卸料管15連接;出氣結構包括出氣管57,出氣管57穿過移動筒倉本體1內,且出氣管57上連接有減壓閥58。
本發明中的錐形裝置27包括中心軸28,中心軸28與籠型卸料管15連接,且中心軸28上安裝有底板30和倒錐體31,中心軸28和倒錐體31之間連接有內撐板29,內撐板29位于底板30的上方且與底板30連接,內撐板29用于固定倒錐體31,從而加強倒錐體31的承壓能力;倒錐體31上安裝有導流板32,其既可擴大振動助流物料的范圍,又可引導物料向錐形裝置27與筒倉錐體4之間環形區運動卸料;底板30上連接有連接板33;振動裝置34包括連接軸35,錐形裝置27通過穿過筒倉錐體4的連接軸35與振動裝置34連接,且連接軸35的端部安裝有電機座36,電機座36上安裝有吊耳一37,吊耳一37通過吊桿38連接有吊耳二39,吊耳二39連接有加強板40,加強板40連接在筒倉錐體4的側壁上。
本發明中的筒倉錐體4與連接軸35之間安裝有套管二41,套管二41的端部安裝有密封法蘭42,連接軸35與套管二41之間安裝有橡膠套43,用于防止連接軸35與套管二41之間的剛性碰撞,起緩沖作用。
本發明中的支撐部件22包括托板23,托板23上安裝有支撐板一25,支撐板一25上安裝有套管一24,套管一24套接在中心軸28的外部,套管一24上安裝有支撐板二26,支撐板二26的端部固定于筒倉錐體4的內壁。
本發明中的調向管接組件5包括法蘭組件一6和卡式子母管接11,法蘭組件一6和卡式子母管接11之間連接有彎管12,彎管12為45°管,通過45°彎的作用,使調向管接組件5在垂直方向上揚45°,方便操作人員與運輸罐車輸送管的對接。法蘭組件一6包括通過螺栓連接的法蘭一7和法蘭二9,法蘭二9與進料直管19的下端連接,法蘭一7與彎管12的一端連接,彎管12的另一端與卡式子母管接11連接;法蘭一7的螺栓孔一8為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分布的弧形長孔,法蘭二9的螺栓孔二10為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分布的圓孔,法蘭一7沿法蘭二9圓周位置調整方向,改變調向管接組件5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從而增加了調向管接組件5與運輸罐車輸送管連接的靈活性。
本發明中的導料管14長度大于導料管14直徑的兩倍,引導經進料彎管13改向的砂漿物料垂直向下噴吹,避免砂漿在移動筒倉本體1頂部隨意噴濺而可能進入到排氣管內,影響含塵廢氣的有效治理。
本發明中的籠型卸料管15包括若干節鋼管16,鋼管16的表面安裝有若干根鋼筋17,鋼筋17為圓鋼、螺紋鋼或角鋼等鋼材,若干節鋼筋17沿鋼管16截面圓周等間距或非等間距分布,若干節鋼管16沿鋼筋17的長度方向等間距或非等間距分布,其中第一節鋼管17連接有法蘭組件二18。
作為優選的,本發明中的進料直管19從筒倉錐體4進入中部3,且進料直管19穿過頂部2與進料彎管13連接,因此,進料直管19大部分處于移動筒倉本體1內,有效降低冬季結露引起的進料管內壁結皮現象,保障進料直管19段的暢通。進料彎管13水平安裝于頂部2上,導料管14和籠型卸料管15垂直安裝于移動筒倉本體1內,且導料管14和籠型卸料管15均位于頂部2的中心位置。進料彎管13的所在區域設有鋼板20,鋼板20形成一定規格的密閉空間,密閉空間通過耐磨漿料21灌注密實,進料彎管13包裹于耐磨漿料21內,即使管壁被砂漿物料磨穿情況下,仍能保證進料彎管13的正常應用,提高進料彎管13的使用壽命。
使用時,砂漿物料經進料彎管13的改向后,通過導料管14的整流導向,垂直向下噴向籠型卸料管15,大部分物料從籠型卸料管15的最下端出料。待移動筒倉本體1內物料滿至籠型卸料管15的下端時,砂漿從兩節鋼管16的環形間隔處向移動筒倉本體1內溢料,直至移動筒倉本體1內物料滿至最上端鋼管16的環形間隔處,并將該環形間隔完全封閉,無法再進料,表示該移動筒倉本體1已滿料。該籠型卸料管15的卸料方式,減少了傳統高位卸料時,不同顆粒粒徑的物料在移動筒倉本體1內飛濺、撞擊、碰撞而容易產生的離析現象。同時,由下而上、依次分層布料的卸料方式,也減輕了移動筒倉本體1內物料之間的密實性,減少了物料存放可能產生的拱料堵塞現象。
本發明移動筒倉應用出料時,物料經過導流板32的松動助流,向錐形裝置27與筒倉錐體4之間環形區運動至倒錐體31下的卸料區,由于筒倉內物料壓力主要作用于倒錐體31,從而減輕了卸料區域物料的擠壓力和摩擦力,使卸料區域的物料在最終出料的過程更為流暢,有效防止堵料現象的發生。將傳統抽芯卸料方式改進為環形區卸料,移動筒倉內物料卸料自然夾角減小,物料沿斜面滾動下流的現象減輕,有效降低干混砂漿出倉時的離析。
本發明中的減壓閥58包括閥體44、閥芯組件和彈簧組件,閥體44設有進氣端45和出氣端46,進氣端45安裝有管牙接頭54,方便與移動筒倉本體1的快速連接,出氣端46呈束接管狀,方便除塵軟管密封連接。閥體44上設有擋圈47;閥芯組件包括相互連接的導向套48、閥板49和閥套50,導向套48使閥芯組件沿閥桿52做徑向運動,閥套50保護彈簧53免受含塵廢氣的沖刷,延長使用壽命。閥板49位于擋圈47的上方,彈簧組件包括彈簧座51、閥桿52和彈簧53,彈簧座51固定在出氣端46,閥桿52貫穿于導向套48和閥套50,且閥桿52的端部固定在出氣端46,彈簧53套裝在閥桿52上,且彈簧53的一端與彈簧座51連接,彈簧53的另一端與閥板49連接;閥板49上設有若干個通氣孔55,不動作時,閥板49與擋圈47之間留有間隙,動作時,閥板49在閥體44內滑動至與擋圈47接觸。
應用時,進氣端45與水泥、砂漿移動筒倉的排氣管連接,出氣端46與除塵裝置的進氣軟管連接,不動作時,閥板49與擋圈47之間留有間隙,氣流從通氣孔55和閥板49/擋圈47的間隙中進氣,當散裝罐車內物料凈空前后,廢氣量大、氣壓高、氣流速度快時,閥板49在氣壓的后推力下在閥桿52中滑動,當閥板49與擋圈47接觸時,氣流只能從通氣孔55進氣,大大減輕了除塵裝置和軟管的壓力,當廢氣壓力降低,閥板49在彈簧53的作用下復位。
本發明完整地解決了建筑施工現場干混砂漿送料、儲存和應用過程存在的砂漿離析、堵料及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充分考慮了系統作業的高效、簡便和節約性。
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解釋說明本發明的發明構思,而非對本發明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