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天面水缸及其制造與施工方法,在現有的水缸蓋板預制的基礎上,增加了水缸墻身、底板的半預制。
背景技術:
傳統天面水缸為現澆施工,要在天面搭建工作臺,釘內、外墻模,然后綁扎所有鋼筋、配件,然后澆筑混凝土,需進行大量高空作業,并且水缸內模拆除需工人進入拆除;早前的預制水缸方案,也只預制水缸蓋板,墻身、底板還是在工地現場施工;上述現澆施工方法工序復雜、質量控制困難、人工花費較大、安全隱患大、并且拖慢工地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將水缸墻身、底板半預制,減少工地支、拆外、底模工序,僅需安裝墻身內模以及扎現澆墻身單層鋼筋,水缸蓋板為全預制,減少支、拆模、扎鐵、澆筑混凝土工序,工人僅需拆除安裝用腳手架即可,安全性大大增加,預制件在工廠加工,質量有保證,大大減少了工地現場工作、縮短了工地工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天面水缸,包括:底板、墻身和蓋板,所述底板和墻身采用半預制結構,所述底板和墻身包括預制底板、預制墻身組成的殼體以及位于該預制殼體內側的現澆底板、現澆墻身,所述預制底板、預制墻身組成的殼體一體成型,所述蓋板采用全預制結構;所述預制墻身內側預留有向內延伸的用于固定墻身內模的固定裝置。
所述的天面水缸,所述預制底板上設有底板預留孔供天面支座上的支座預留鋼筋穿過從而將所述墻身、底板和天面支座連結在一起;所述蓋板與墻身相接處設有蓋板預留孔供墻身預留鋼筋穿過從而將所述蓋板與墻身連接在一起。
所述的天面水缸,所述固定裝置為板模螺絲。
所述的天面水缸,所述預制底板、預制墻身接現澆部位呈凹凸相間的形狀。
所述的天面水缸,該蓋板還預留有與周圍樓板連接的外露鋼筋。
所述的天面水缸,所述預制底板、預制墻身及蓋板由兩塊或以上的預制板拼接而成。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天面水缸的制造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天面水缸所需的底板與墻身采取半預制,依據水缸尺寸將底板與墻身靠室外的殼體一體成型在工廠進行預制,預制墻身預留有固定墻身內模的固定裝置;
S2)依據水缸尺寸在工廠預制水缸蓋板;
S3)天面施工時,將預制底板與墻身殼體吊裝在天面支座上,在支座及預制水缸墻身上安裝水缸支撐,調校好水缸位置后,扎墻身、底板現澆部分鋼筋,再裝墻身內模,然后澆注墻身、底板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齡期后拆除墻身內模;
S4)吊裝預制好的水缸蓋板,調校好位置使蓋板置于水缸墻身上并正確蓋合水缸。
所述的天面水缸的制造及施工方法,所述步驟S1中預制底板上設置有底板預留孔供支座預留鋼筋穿過;所述步驟S2中蓋板與墻身連接處設置有蓋板預留孔供墻身預留鋼筋穿過;所述步驟S3中將預制底板與預制墻身的殼體吊裝到天面支座上時,使支座預留鋼筋穿過所述底板上的底板預留孔以連接水缸墻身、底板與支座;所述步驟S4中吊裝蓋板時,使墻身預留鋼筋穿過蓋板上的蓋板預留孔以連接蓋板與墻身,完成蓋板預留孔與墻身預留鋼筋之間的澆注工作。
所述的天面水缸的制造及施工方法,所述步驟S2中蓋板上還預留用于與周圍樓板連接的外露鋼筋;所述步驟S4中還包含綁扎蓋板四周現場鋼筋,完成水缸周圍樓板之間的混凝土澆注工作。
所述的天面水缸的制造及施工方法,所述預制底板與預制墻身以及蓋板均采用鐵模進行生產,所述墻身內模為鐵模。
所述的天面水缸的制造及施工方法,步驟S1所述預制底板與預制墻身接現澆部位呈凹凸相間的形狀。
所述的天面水缸的制造及施工方法,所述預制底板、預制墻身及蓋板由兩塊或以上的預制板拼接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增加了水缸墻身、底板的半預制,省去現場墻身、底板外模工作,大大降低現場施工難度、工序,減少現場人工花費、環境污染及施工周期;內模采用鐵模,可以直接、準確定位在預制件上,內模工作簡化,采用預制加鐵模的方案亦大大提升產品精度與表面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天面水缸縱向剖面圖;
圖2是本發明天面水缸墻身及底板橫向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天面水缸墻身與墻身內模安裝示意圖;
圖4是圖2中B-B面剖視圖;
圖5是圖2中C-C面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天面水缸俯視圖;
圖7是圖6中A-A面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天面水缸支撐裝置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天面水缸蓋板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天面水缸包含底板、墻身以及蓋板30,底板、墻身包括預制底板10、預制墻身20以及現澆底板11、現澆墻身21;為使墻身、底板的預制部分與現澆部分結合的更好,預制底板10、預制墻身20的接現澆部分可設置成凹凸相間的鋸齒狀;預制墻身內側預留有板模螺絲等固定裝置用以固定現澆時需要用到的墻身內模;如圖2所示,預制底板10上設置有底板預留孔101,供天面支座上的支座預留鋼筋穿過以連接墻身、底板與支座;如圖7所示,蓋板30上設有蓋板預留孔301,供墻身預留鋼筋202穿過以連接墻身與蓋板30,蓋板30上還可以設置通道缺口,墻身相應位置設置通道梯子方便人員出入水缸內部;蓋板30上還可以設有跟周圍樓板連接的外露鋼筋(未圖示),此外,考慮到水缸尺寸及運輸超高、超寬要求,所述預制底板10、預制墻身20及蓋板30可以由兩塊或以上的預制板拼接而成。
上述天面水缸的制造及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首先,在工廠進行水缸墻身及底板的半預制,如圖1所示,將水缸墻身及底板靠室外的殼體一體成型在工廠預制好;為了與現澆部分更好的結合,如圖2所示,所述預制墻身20及預制底板10的接現澆部分優選設置為凹凸相間的鋸齒狀,預制底板10設置有底板預留孔101,如圖4、圖5所示,當將預制底板10吊裝在天面支座50上時,支座預留鋼筋501穿過底板預留孔101以連接水缸墻身、底板與支座50,水缸現澆墻身21、現澆底板11與預制墻身20、預制底板10以及支座50通過支座預留鋼筋501完全結合在一起。
如圖3所示,在預制墻身20上預留固定裝置如板模螺絲201以固定墻身內模40,墻身內模40優選為鐵模,不但可以直接、準確定位在預制件上,還可以大大提升產品精度與表面質量。
采取預制水缸墻身20及預制底板10可以省去外板模、底模施工,提供施工效率;依水缸尺寸及運輸超高、超寬要求,預制墻身20、預制底板10可沿橫向或縱向靈活分成兩塊或以上進行拼裝,實施例中因超寬沿中線橫向分成兩塊,縱向因超高,墻身頂部一段現澆,此段現澆也可改為預制。
接下來進行水缸蓋板30的全預制,如圖1所示,在工廠依水缸尺寸預制好水缸蓋板30,如圖6、圖7所示,蓋板與墻身連接處可設置蓋板預留孔301,供墻身預留鋼筋202穿過以連接蓋板30與墻身,蓋板30本身還可預留有與周圍樓板連接的鋼筋(未圖示)。
蓋板30預制有利于內模拆除,可在墻身內模40拆除后迅速安裝,依水缸尺寸及運輸超寬要求,蓋板30也可靈活分成兩塊或以上進行拼裝;如圖6所示,為維護清洗水缸內部,水缸蓋板30上可設置通道缺口,相應地墻身現澆部位可設置通道梯子以方便人員出入水缸內部。
為保證預制件的精度與混凝土質量優良,上述預制水缸墻身20及預制底板10與蓋板30優先采用鐵模生產。
最后,完成天面水缸墻身、底板的現澆以及水缸蓋板30的安裝,如圖1所示,將預制墻身20及預制底板10殼體運往工地,吊裝在天面支座50上,如圖4、圖5所示,使支座50上的支座預留鋼筋501穿過預制水缸底板10上的底板預留孔101以連接水缸墻身、底板與支座50,為使預制底板10平穩地放置在支座50上,預制底板10與支座50之間可設置帶孔的橡膠墊51,現澆墻身21、現澆底板11通過預留鋼筋501與預制墻身20及預制底板10牢固地結合在一起。
在開始現澆前,需要將預制墻身20及預制底板10固定在支座50上,如圖8所示,在預制水缸墻身20外側與支座50之間安裝水缸支撐60以固定預制墻身20及預制底板10,調校好水缸位置后,扎墻身、底板現澆部分鋼筋。
如圖3所示,安裝墻身內模40,定位好墻身內模40位置后用板模螺絲201或其他固定裝置將墻身內模40固定在預制墻身20上,再澆筑墻身、底板混凝土。
如圖9所示,待混凝土達到齡期后拆除墻身內模40,吊裝水缸蓋板30,調校好位置使蓋板(30)置于水缸墻身上并正確蓋合水缸,還可在水缸內搭建蓋板支撐裝置如門型腳手架70以支撐固定水缸蓋板30;如圖7所示,將墻身預留鋼筋202穿過蓋板30上的蓋板預留孔301以連接蓋板30與墻身,用符合要求的填縫料填滿蓋板30與墻身之間的縫隙,綁扎蓋板四周現場鋼筋,完成水缸周圍樓板混凝土澆筑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