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裝飾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成化吊頂及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室內建筑的吊頂設置在墻頂上,對墻頂起到修飾和吊掛燈組件的作用,一般吊頂由多個頂板依次拼接而成。
現有技術中,頂板通過龍骨固定在墻頂上,龍骨和頂板之間一般通過螺相連接,上述連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龍骨與頂板之間連接和拆卸均較為困難,增加了施工的難度;第二,調整周期長,頂板與頂板之間的拼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調整的過程,此時需要將龍骨與頂板之間進行拆卸和重新連接,上述過程費力費事,延長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效率;第三,相鄰的頂板之間的間隙較大,連接處結構不穩定;第四,施工繁瑣,一根龍骨一般通過多個螺栓或者卡箍連接在頂板上,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逐個拆卸或者安裝,增加了施工現場的勞動強度,增加了人工成本。
因此,有必要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集成化吊頂及安裝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簡化龍骨與頂板之間的連接結構,縮短調整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相鄰頂板之間連接結構的穩定性,減小勞動強度,降低人工成本。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集成化吊頂,包括相拼接的第一頂板和第二頂板,所述第一頂板的一端的端面上開設有卡接槽,所述第一頂板包括第一頂面;所述第二頂板的一端的端面上設置有插接部,所述第二頂板包括第二頂面,所述第一頂面與所述第二頂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定位插件,所述定位插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插接部共同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內;龍骨,所述龍骨包括安裝面,所述安裝面沿所述龍骨的長度方向依次貼合固定在所述第一頂面和所述第二頂面上,所述第二連接板背向所述第一連接板的表面貼合固定在所述安裝面上;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頂面上,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上;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頂面上,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上。
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通過第三連接板相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位于所述第三連接板的兩側,所述第三連接板卡接在所述第一頂板與所述第二頂板之間的間隙中。
可選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底座和卡接部,所述底座包括旋轉面,所述底座上背向所述旋轉面的一側連接在所述第一頂面上,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旋轉連接在所述旋轉面上,所述卡接部與所述旋轉面之間的旋轉軸線垂直于所述旋轉面,所述卡接部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上。
可選地,所述旋轉面上連接有轉軸,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開設有旋轉孔,所述旋轉孔套設在所述轉軸上。
可選地,所述卡接部的第二端開設有兩端開口設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頂面設置,所述龍骨卡接在所述限位槽與所述第一頂面限定的空間內。
可選地,所述限位槽遠離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的外壁連接有牽引板,所述牽引板朝遠離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設置。
可選地,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一體形成的定位板和卡持部,所述定位板固定在所述的第二頂面上,所述卡持部上開設有卡持槽,所述卡持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頂面設置,所述龍骨限定在所述卡持槽與所述第二頂面限定的空間內。
可選地,所述第一頂面上設置有多個所述第一卡接件,多個所述第一卡接件沿所述龍骨的長度方向排列設置;所述第二頂面上設置有多個所述第二卡接件,多個所述第二卡接件沿所述龍骨的長度方向排列設置。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集成化吊頂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拼接第一頂板和第二頂板;其中,所述第一頂板的一端的端面上開設有卡接槽,所述第一頂板包括第一頂面;所述第二頂板的一端的端面上設置有卡接部,所述第二頂板包括第二頂面,所述第一頂面與所述第二頂面位于同一平面上;b.將定位插件、所述第二頂板和所述第一頂板插接;其中,所述定位插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卡接部共同卡接進所述卡接槽內;c.安裝龍骨,所述龍骨包括安裝面,所述安裝面沿所述龍骨的長度方向依次貼合在所述第一頂面和所述第二頂面上,第二連接板背向所述第一連接板的表面貼合固定在所述安裝面上;d.安裝第一卡接件,將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頂面上,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上;e.安裝第二卡接件,將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頂面上,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上。
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通過第三連接板相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位于所述第三連接板的兩側,所述第三連接板卡接在所述第一頂板與所述第二頂板之間的間隙中。
本發明提供的集成化吊頂及安裝方法,通過定位插件中第一連接板卡接在卡接槽內,可對第一頂板起到有效地定位作用,防止第一頂板在拼接的過程中發生松動。第一卡接件將龍骨卡接在第一頂板上,第二卡接件將龍骨卡接在第二頂板上,節省了龍骨與第一頂板、龍骨與第二頂板之間在豎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間,增加了空間的利用率,同時在工廠加工過程中,第一卡接件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一頂板上,第二卡接件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二頂板上,隨后在施工現場,將龍骨卡接進第一卡接件或者第二卡接件內即可,提高了安裝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將通過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中優選實施例,將有助于理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優點,其中:
圖1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集成化吊頂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第一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集成化吊頂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B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第二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多個第二卡接件設置在第二頂板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8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集成化吊頂的俯視圖。
圖9為圖8中C的局部放大圖。
圖10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定位插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圖1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集成化吊頂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第一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集成化吊頂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B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第二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多個第二卡接件設置在第二頂板6上的結構示意圖,圖8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集成化吊頂的俯視圖,圖9為圖8中C的局部放大圖,圖10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定位插件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至圖10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集成化吊頂,包括相拼接的第一頂板5和第二頂板6、定位插件1、龍骨4、第一卡接件3、以及第二卡接件2。
請同時參照圖1至圖10,所述第一頂板5的一端的端面上開設有卡接槽,所述第一頂板5包括第一頂面;所述第二頂板6的一端的端面上設置有插接部61,所述第二頂板6包括第二頂面,所述第一頂面與所述第二頂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有利于保證集成化吊頂的平整性。所述定位插件1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連接板12和第二連接板11,所述第一連接板12與所述插接部61共同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內。所述龍骨4包括安裝面,所述安裝面沿所述龍骨4的長度方向依次貼合固定在所述第一頂面和所述第二頂面上,第二連接板11背向所述第一連接板12的表面貼合固定在所述安裝面上,定位插件1通過第二連接板11固定在龍骨4上,通過第一連接板12插接在第一頂板5的卡接槽內。所述第一卡接件3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頂面上,所述第一卡接件3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4上,第一卡接件3將龍骨4固定在第一頂面上。所述第二卡接件2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頂面上,所述第二卡接件2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4上,所述第二卡接件2將龍骨4固定在第二頂面上。
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板12和所述第二連接板11通過第三連接板13相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12和所述第二連接板11分別位于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兩側,所述第三連接板13卡接在所述第一頂板5與所述第二頂板6之間的間隙中。
具體地,所述第二連接板11上可以設置有連接孔14,連接孔14的形狀可以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等,界定出所述連接孔14的其中一條邊為連接邊15。如圖10所示,連接孔14開設在第二連接板11的右側,連接邊15可以是連接孔14中位于最左側的一條邊。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第一端連接在所述連接邊15上,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第二端沿遠離所述第二連接板11的方向延伸設置。所述第一連接板12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第二端,第二連接板11與第一連接板12之間的距離大于零,且所述第以連接板12正對所述連接孔14。第三連接板13對第一頂板5起到良好的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頂板5在拼接的過程中發生松動。
可選地,第二連接板11上開設有定位孔16,第二連接板11可以通過定位孔16螺栓或者螺釘連接在龍骨4上,連接方便,便于拆卸。
較佳地,所述第一連接板12、所述第二連接板11、以及所述第三連接板13可以一體成型。可以設置第一連接板12、第二連接板11和第三連接板13一體沖壓成型,使第一連接板12從連接孔14的位置處與第二連接板11脫離并通過第三連接板13連接在第二連接板11上。沖壓后在所述連接邊15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連接孔14的寬度、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寬度、以及所述第一連接板12的寬度均相同;所述連接孔14的長度等于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長度與所述第一連接板12的長度之和,上述設置方式節約了生產材料,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
較佳地,所述第一卡接件3包括底座31和卡接部32,所述底座31包括旋轉面,所述底座31上背向所述旋轉面的一側連接在所述第一頂面上,可以是螺栓連接或者粘接,所述卡接部32的第一端旋轉連接在所述旋轉面上,所述卡接部32與所述旋轉面之間的旋轉軸線垂直于所述旋轉面,所述卡接部32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4上。
可選地,所述卡接部32包括依次連接的旋轉板33、過渡板34、以及限位板35,所述旋轉板33與所述限位板35相對設置且分別位于所述過渡板34的兩側;所述旋轉板33可旋轉地貼合連接在所述旋轉面上,所述旋轉板33與所述旋轉面之間的旋轉軸37線垂直于所述旋轉面。旋轉板33旋轉可以帶動限位板35轉向設置有龍骨4的一側,便于下一步固定龍骨4。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面上連接有轉軸37,所述卡接部32的第一端開設有旋轉孔,所述旋轉孔套設在所述轉軸37上,采用軸孔配合的方式保證限位板35可繞著轉軸37進行旋轉。
可選地,所述卡接部32的第二端開設有兩端開口設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頂面設置,所述龍骨4卡接在所述限位槽與所述第一頂面限定的空間內。所述限位板35上朝向所述過渡板34的表面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凸起36,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6、所述限位板35和所述過渡板34共同界定形成限位槽,龍骨4穿設在限位槽內即可實現龍骨4固定在第一頂板5上的技術效果。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6的形狀為條狀,條狀的第一限位凸起36沿著平行與于過渡板34和限位板35的交接線的方向設置,可使第一限位凸起36的內側表與龍骨4的抵接面積增加,有利于增加抵接的穩定性。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31上朝向旋轉板33的表面上沿所述底座31的長度方向上開設有兩端開口設置的連接槽38,所述旋轉面上靠近所述過渡板34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限位凸起39,所述第二限位凸起39與所述轉軸37的距離等于所述轉軸37與所述連接槽38之間的距離。當限位槽卡接在龍骨上時,第二限位凸起39旋轉至連接槽38上,第二限位凸起39被固定在連接槽38內,通過第二限位凸起39和連接槽38的限定作用,保證限位槽穩固地卡接在龍骨上。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槽38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連接槽38平行設置且分別位于所述轉軸37的兩側,保證限位槽可以被限定在兩個方向和位置處,增加了限位槽被固定的位置的多樣性。
作為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限位槽遠離所述卡接部32的第一端的外壁連接有牽引板321,所述牽引板321朝遠離所述卡接部32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設置,通過牽引板321的牽引作用,可以帶動卡接部32繞著轉軸37進行旋轉。進一步地,所述牽引板321上開設貫通所述牽引板321的牽引孔322,在施工過程中,存在人工無法觸及牽引板321或者即使觸及到牽引板321,也因為空間限制無法帶動牽引板321隨之旋轉,此時可以通過牽引線穿設在牽引孔322內,通過牽引線的旋轉帶動牽引板321隨之進行旋轉。
較佳地,所述第二卡接件2包括一體形成的定位板22和卡持部21,所述定位板22固定在所述的第二頂面上,所述卡持部21上開設有卡持槽24,所述卡持槽24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頂面設置,所述龍骨4限定在所述卡持槽24與所述第二頂面限定的空間內。
可選地,界定出所述卡持槽24的槽口的兩條邊分別為第一槽邊25和第二槽邊26,第一槽邊25和第二槽邊26分別位于卡持槽24槽口的兩側,且第二槽邊26與槽底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槽邊25與槽底之間的距離,卡持槽24的槽口朝向第二頂板6,龍骨4穿設在卡持槽24的內部。所述定位板22的第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槽邊25,所述定位板22的第二端沿遠離所述第二槽邊26的方向延伸設置,所述定位板22上背向所述卡持槽24的槽底的表面貼合固定在第二頂板6上設置有龍骨4的表面上。所述第二槽邊26連接有緊固板23,緊固板23的一端連接在第二槽邊26上,所述緊固板23的第二端沿遠離所述第一槽邊25的方向延伸設置,所述緊固板23上背向所述槽底的表面所述槽底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定位板22背向槽底的表面與所述槽底之間的距離,緊固板23對設置在卡持槽24內部的龍骨4具有扣壓和緊固的作用,防止龍骨4松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頂面上設置有多個所述第一卡接件3,多個所述第一卡接件3沿所述龍骨4的長度方向排列設置;所述第二頂面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卡接件2,多個所述第二卡接件2沿所述龍骨4的長度方向排列設置。在工廠加工過程中,可以在第一頂板5上設置多個第一卡接件3,在第二頂板6上設置多個第二卡接件2。在施工現場中,龍骨4直接卡接在第一卡接件3或者第二卡接件2上即可,方便簡潔,便于實施。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集成化吊頂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拼接第一頂板5和第二頂板6;其中,所述第一頂板5的一端的端面上開設有卡接槽,所述第一頂板5包括第一頂面;所述第二頂板6的一端的端面上設置有插接部,所述第二頂板6包括第二頂面,所述第一頂面與所述第二頂面位于同一平面上;b.將定位插件1、所述第二頂板6和所述第一頂板5插接;其中,所述定位插件1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連接板12和第二連接板11,所述第一連接板12與所述插接部共同卡接進所述卡接槽內;c.安裝龍骨4,所述龍骨4包括安裝面,所述安裝面沿所述龍骨4的長度方向依次貼合在所述第一頂面和所述第二頂面上,第二連接板11背向所述第一連接板12的表面貼合固定在所述安裝面上;d.安裝第一卡接件3,將所述第一卡接件3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頂面上,所述第一卡接件3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4上。e.安裝第二卡接件2,將所述第二卡接件2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頂面上,所述第二卡接件2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龍骨4上。
所述第一連接板12和所述第二連接板11通過第三連接板13相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12和所述第二連接板11分別位于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兩側,所述第三連接板13卡接在所述第一頂板5與所述第二頂板6之間的間隙中。
具體地,所述第二連接板11上可以設置有連接孔14,連接孔14的形狀可以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等,界定出所述連接孔14的其中一條邊為連接邊15。如圖10所示,連接孔14開設在第二連接板11的右側,連接邊15可以是連接孔14中位于最左側的一條邊。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第一端連接在所述連接邊15上,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第二端沿遠離所述第二連接板11的方向延伸設置。所述第一連接板12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三連接板13的第二端,第二連接板11與第一連接板12之間的距離大于零,且所述第以連接板12正對所述連接孔14。第三連接板13對第一頂板5起到良好的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頂板5在拼接的過程中發生松動。
當然,集成化吊頂也可以安裝以下方法進行安裝:龍骨4按設計要求用吊桿及膨脹螺栓固定在建筑頂板,依據龍骨4間距預先將第一卡接件3在第一頂面上設置一排,將第二卡接件2在第二頂面上設置一片,再將第一頂板5。完成第一頂板5的安裝后,用定位插件1插接到在第一頂板5的卡接槽內,隨后將定位插件1固定在龍骨4上,保證定位插件1抵接在卡接槽的槽口對第一頂板5施加水平方向的推緊力,從而保證第一頂板5的安裝質量。以此類推,完成第二吊頂6的安裝。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集成化吊頂及安裝方法,通過定位插件1中第一連接板12卡接在卡接槽內,可對第一頂板5起到有效地定位作用,防止第一頂板5在拼接的過程中發生松動。第一卡接件3將龍骨4卡接在第一頂板5上,第二卡接件2將龍骨4卡接在第二頂板6上,節省了龍骨4與第一頂板5、龍骨4與第二頂板6之間在豎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間,增加了空間的利用率,同時在工廠加工過程中,第一卡接件3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一頂板5上,第二卡接件2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二頂板6上,隨后在施工現場,將龍骨4卡接進第一卡接件3或者第二卡接件2內即可,提高了安裝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生產成本。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