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主動防滲地下室剪力墻及其施工工藝,特別是剪力墻迎水面的外剪力墻防滲排水系統及其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地下室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其四周靠迎水面的剪力墻均需要做防水處理,完畢后做好相關防水層的保護處理,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地下室土方回填工序。這種做法均為通常情況,一般防水卷材的使用功能的壽命約為5-20年左右,一般建筑地下室主體結構設計壽命約為40-70年,重要建筑地下室主體結構設計壽命甚至達到100年。一旦防水層使用功能失效,全靠混凝土結構自身來防水。施工過程中留設的施工縫部位、后澆帶部位、以及滿足施工要求所設置的施工冷縫部位等等,如果防水層失去使用功能,以上部位均易導致滲水。如果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在失去防水層保護的地下室,很有可能變成一個大水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難以估計的,甚至影響到業主們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目前,在地下室防水層設計中,其防水層一般為兩道防水卷材,甚至重要建筑為三至四遍防水卷材,這就會造成大量的CO2排放,不符合我國節能減排的戰略目標。要是遇南方春季梅雨季節、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仍會出現局部滲漏、墻面及地面潮濕現象。
從上述現狀可以看出,地下室剪力墻防滲問題迫在眉睫。通過增加剪力墻防水層的數量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還有可能因防水層的壽命到期而不滿足要求。所以,發展一種既簡單又經濟的地下室剪力墻防滲水施工工藝顯得尤為迫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從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主動防滲地下室剪力墻及其施工工藝。
本發明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主動防滲地下室剪力墻,地下室位于基坑中,在地下室四周設置多個集水井,排水管兩端放置于集水井中,排水管連成一整體;
所述地下室它包括地下室頂板、地下室剪力墻、地下室底板;
在基坑內并且在地下室外側的區域中填充有回填土與中粗砂;回填土與中粗砂的層數為多層,并且每層回填土與中粗砂為相互交錯的排列結構,排水管位于中粗砂中,濾膜包裹排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上開有孔洞。
一種主動防滲地下室剪力墻的施工工藝:
(1)、在地下室四周土方回填前,先回填第一道素土至地下室基坑底部的位置并壓實,必須中間起拱兩側有自流輸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從基底中心沿向兩邊鋪設坡度不小于0.6%;并在地下室四周設置集水井,并在集水井附近布置水泵,以便將積水從集水井中抽出;
(2)、填碎石墊層,鋪濾膜;在回填完畢的素土底面填一層碎石墊層,壓實使其平整,在其上鋪設無紡土工布作為濾膜,無紡土工布要斷開,并留有搭接的長度;
(3)、在濾膜上擺放排水管;在濾膜上擺設周壁開孔的排水管,排水管兩端放置于集水井中,排水管連成一整體,并保證接口處的密封性;
(4)、濾膜包裹排水管;把鋪設在排水溝底面上的濾膜從兩邊將排水管包裹住;
(5)、基坑回填;排水管鋪設完畢后,回填含泥量較小的中粗砂,將基底回填至地下室底板高度處;
(6)、回填第二道素土至地下室基坑中間的位置并壓實,中間起拱兩側有自流輸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從基底中心沿向兩邊鋪設坡度不小于0.6%;并導入四周設置集水井;
(7)、第二次填碎石墊層,鋪濾膜,做法同步驟(2);
(8)、在濾膜上擺放排水管,做法同步驟(3);
(9)、濾膜包裹排水管,做法同步驟(4);
(10)、基坑回填,做法同步驟(5);
(11)、回填第三道素土并壓實,必須中間起拱兩側有自流輸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從基底中心沿向兩邊鋪設坡度不小于0.6%;并導入四周設置集水井;
(12)、第三次填碎石墊層,鋪濾膜,做法同步驟(2);
(13)、在濾膜上擺放排水管,做法同步驟(3);
(14)、濾膜包裹排水管,做法同步驟(4);
(15)、基坑回填,做法同步驟(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在其地下室剪力墻四周設有排水系統,讓地下水和地表水主動地排出,從而有效防住了大量地下水和地表水對地下室剪力墻的影響,保證了地下室剪力不滲漏,而且減少的防水層的厚度和遍數,即使在防水層達到壽命或受破壞的情況下也能起到主動防滲防漏,達到了雙重保證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排水系統平面布置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排水系統斷面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排水系統立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法對本工藝進一步說明。
一種主動防滲地下室剪力墻,地下室3位于基坑4中,在地下室3四周設置多個集水井1,排水管2兩端放置于集水井1中,排水管2連成一整體;
所述地下室3它包括地下室頂板5、地下室剪力墻6、地下室底板7;
在基坑4內并且在地下室3外側的區域中填充有回填土8與中粗砂10;回填土8與中粗砂10的層數為多層,并且每層回填土8與中粗砂10為相互交錯的排列結構,排水管2位于中粗砂10中,濾膜(9)包裹排水管2。
所述排水管2上開有孔洞11。
1)、在地下室四周土方回填前,先回填第一道素土至地下室基坑底部的位置并壓實,必須中間起拱兩側有自流輸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從基底中心沿向兩邊鋪設坡度不小于0.6%;并在地下室四周設置集水井,并在集水井附近布置水泵,以便將積水從集水井中抽出;
(2)、填碎石墊層,鋪濾膜;在回填完畢的素土底面填一層碎石墊層,壓實使其平整,在其上鋪設無紡土工布作為濾膜,無紡土工布要斷開,并留有搭接的長度;
(3)、在濾膜上擺放排水管;在濾膜上擺設周壁開孔的排水管,排水管兩端放置于集水井中,排水管連成一整體,并保證接口處的密封性;
(4)、濾膜包裹排水管;把鋪設在排水溝底面上的濾膜從兩邊將排水管包裹住;
(5)、基坑回填;排水管鋪設完畢后,回填含泥量較小的中粗砂,將基底回填至地下室底板高度處;
(6)、回填第二道素土至地下室基坑中間的位置并壓實,中間起拱兩側有自流輸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從基底中心沿向兩邊鋪設坡度不小于0.6%;并導入四周設置集水井;
(7)、第二次填碎石墊層,鋪濾膜,做法同步驟(2);
(8)、在濾膜上擺放排水管,做法同步驟(3);
(9)、濾膜包裹排水管,做法同步驟(4);
(10)、基坑回填,做法同步驟(5);
(11)、回填第三道素土并壓實,必須中間起拱兩側有自流輸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從基底中心沿向兩邊鋪設坡度不小于0.6%;并導入四周設置集水井;
(12)、第三次填碎石墊層,鋪濾膜,做法同步驟(2);
(13)、在濾膜上擺放排水管,做法同步驟(3);
(14)、濾膜包裹排水管,做法同步驟(4);
(15)、基坑回填,做法同步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