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領域,尤指一種建筑用高分子蜂窩半球體復合塑料模板。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建筑用塑料模板,有以下幾種:纖維增強再生塑料模板,竹材增強木塑模板,這二種模板均采用層壓機熱壓成型,其特點是材料的強度和鋼度好,能達到有關標準要求;樹脂內添加木屑,減少了樹脂的用量,但這二種模板的重量較重,現場施工不易釘釘子,板材厚度不易控制。
木塑復合模板,木塑復合建筑模板是以塑料和木質材料為原料,經熱壓復合、熔融擠出等不同加工方式制成的木塑復合模板。該木塑復合建筑模板,強度低,熱系數大,接縫需用不干膠帶封,周轉次數低。
鋼框塑料模板,鋼框塑料模板是由鋼邊框、鋼背楞及塑料模板組合而成。該鋼框塑料模板,現場不能隨意切割,使用范圍受到很大限制。
低發泡多層結構塑料模板,它采取低發泡多層結構工藝,該模板的重量較重,容易變形。
FRTP塑料模板,FRTP塑料模板是一種丙烯脂類和植物纖維及各種添加助劑共熔增強的塑料模板。它的材料特性達到建筑模板的要求。該模板熱系數大,需專用板縫連接膠,模板的周轉次數只有30次。
工程塑料大模板,由擠出機加工成板材、異型材、管材等部件, 經組裝焊接可以加工成各種規格、形狀的模板。該模板的重量較重,現場施工不易釘釘子,這種模板的使用方式與鋁合金模板相似,成本過高,周轉次數遠不及鋁合金。
GMT建筑模板,GMT建筑模板,即玻璃纖維熱塑性建筑模板,GMT建筑模板的周轉次數只有25-50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旨在克服現有塑料模板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蜂窩半球體復合塑料模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蜂窩半球體復合塑料模板,包括依次覆蓋的底板、加強層和面板,所述的加強層包括若干個均布且布滿底板的加強單元格和設于加強單元格下方的空心半球體組成,所述的加強單元格包括加強筋和由加強筋圍合的蜂巢狀空腔,所述的蜂巢狀空腔與空心半球體組成截面為杯狀空腔,所述的加強筋包括加強筋上段和加強筋下段,所述的加強筋上段頂端與面板連接,所述的加強筋上段底端與加強筋下段頂端同軸對接,所述的加強筋下段底端與底板連接,所述的加強筋上段和加強筋下段的截面積均由底面向頂面逐漸減少,所述的加強筋下段底端截面積大于加強筋上段底端截面積,所述的加強筋下段與空心半球體相切連接。該蜂窩半球體復合塑料模板,首尾相連的加強筋組成的加強單元格、空心半球體的拱形結構形成的加強層,增加了模板的強度;通過加強筋上端細下端粗的結構加強板材底部承重力,其次與加強筋下段相切的空心半球體的拱形結構使板材尺寸穩定性,降低收縮率,減少翹曲變形,減小在生產錐形蜂窩中空板時的材料蠕變,蜂巢狀空腔、減輕了模板重量;復合結構、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ABS熱系數小,強度高、耐沖擊、耐磨損、耐腐蝕、耐候性好、耐久性強,可釘、鋸、刨以及鉆孔。該模板施工簡便易操作,加工便捷,可適應結構尺寸多變 的要求,現場拼接方便;周轉次數100次以上,產品可以重復回收利用,節能環保,以塑代木,廣泛用于建筑模板。
優選地,所述的底板厚度大于面板厚度。厚度較厚的底板與混凝土接觸、增加了模板的使用壽命。
優選地,所述的底板、加強筋與面板采用同一性能的塑料材料或者不同性能的塑料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制造方法如下:將成型滾筒上的齒釘,做成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結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的大端面與滾筒連接一體,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的小端面半球體朝外,每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與相鄰的六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留有間距且間距等距。調整配套滾筒與成型滾筒上齒釘、小端面半球體間距,調整其它滾筒與面板成型滾筒的間距。啟動設備,加熱ABS塑料,將熔融塑料壓入成型滾筒及面板成型滾筒,配套滾筒與成型滾筒上齒釘、小端面半球體間距形成底板,每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與相鄰的六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之間的等距間距形成加強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形成蜂巢狀空腔4,小端面半球體形成半球體,產品向前行走與面板復合,經過定型、冷卻、切割形成本發明底板,加強筋,面板,蜂巢狀空腔,半球體組成的蜂窩半球體復合塑料模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2是圖1的A-A剖開圖。
圖3是圖1的B-B剖開圖。
標注說明:1.底板;2.加強筋;3.面板;4.蜂巢狀空腔;5.空心 半球體。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蜂窩半球體復合塑料模板,包括依次覆蓋的底板1、加強層和面板3,所述的加強層包括若干個均布且布滿底板1的加強單元格和設于加強單元格下方的空心半球體5組成,所述的加強單元格包括加強筋2和由加強筋2圍合的蜂巢狀空腔,所述的蜂巢狀空腔4與空心半球體5組成截面為杯狀空腔,所述的加強筋2包括加強筋2上段和加強筋2下段,所述的加強筋2上段頂端與面板3連接,所述的加強筋2上段底端與加強筋2下段頂端同軸對接,所述的加強筋2下段底端與底板1連接,所述的加強筋2上段和加強筋2下段的截面積均由底面向頂面逐漸減少,所述的加強筋2下段底端截面積大于加強筋2上段底端截面積,所述的加強筋2下段與空心半球體5相切連接。該蜂窩半球體復合塑料模板,首尾相連的加強筋2組成的加強單元格、空心半球體5的拱形結構形成的加強層,增加了模板的強度;通過加強筋2上端細下端粗的結構加強板材底部承重力,其次與加強筋2下段相切的空心半球體5的拱形結構使板材尺寸穩定性,降低收縮率,減少翹曲變形,減小在生產錐形蜂窩中空板時的材料蠕變,蜂巢狀空腔4、減輕了模板重量;復合結構、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ABS熱系數小,強度高、耐沖擊、耐磨損、耐腐蝕、耐候性好、耐久性強,可釘、鋸、刨以及鉆孔。該模板施工簡便易操作,加工便捷,可適應結構尺寸多變的要求,現場拼接方便;周轉次數100次以上,產品可以重復回收利用,節能環保,以塑代木,廣泛用于建筑模板。
優選地,所述的底板1厚度大于面板3厚度。厚度較厚的底板1與混凝土接觸、增加了模板的使用壽命。
優選地,所述的底板1、加強筋2與面板3采用同一性能的塑料 材料或者不同性能的塑料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制造方法如下:將成型滾筒上的齒釘,做成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結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的大端面與滾筒連接一體,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的小端面半球體朝外,每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與相鄰的六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留有間距且間距等距。調整配套滾筒與成型滾筒上齒釘、小端面半球體間距,調整其它滾筒與面板3成型滾筒的間距。啟動設備,加熱ABS塑料,將熔融塑料壓入成型滾筒及面板3成型滾筒,配套滾筒與成型滾筒上齒釘、小端面半球體間距形成底板1,每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與相鄰的六個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之間的等距間距形成加強筋2,等邊六角錐體與半球體組合體形成蜂巢狀空腔4,小端面半球體形成半球體,產品向前行走與面板3復合,經過定型、冷卻、切割形成本發明底板1,加強筋2,面板3,蜂巢狀空腔4,半球體組成的蜂窩半球體復合塑料模板。
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