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施工用模板。
背景技術:
傳統澆灌水泥橫梁、立柱、平面所用的建筑工程模板材料通常采用木質模板、竹膠板和鋼質模板。木質模板應用最早,但由于消耗大量木材,且拆卸模板容易劈裂,二次使用必須以大改小,重復使用次數在4-6次,不僅浪費森林資源,對資源的損耗率也比較高。竹膠板使用次數在2-3次,模板加固點密集,必須在10公分左右,否則就會有突出的部位,而制作各種型號的模板也很繁瑣,不僅費時、費力,還浪費資源。市面上使用的鋼質模板,雖然節約了大量木材,并可以多次重復使用,但它也有諸多不如人意之處,它的造價高,且笨重、受重量限制,施工中吊裝很不方便,拼接塊數較多時,費時、費力;又由于鋼質模板與水泥之間有一定的親和力,拆卸比較困難,拆卸時易對水泥制品表面產生剝傷,影響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建筑施工用模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可靠,質地輕盈,模板組對拆卸方便快捷。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建筑施工用模板,包括平板部,在所述平板部兩側設置有側板,所述側板之間相互平行,所述側板之間設置有加強筋,加強筋與側板、平板部連接,在所述側板上設置有螺紋孔,通過C型夾可固定連接兩塊模板,通過螺栓連接C型夾與側板。
所述平板部的正面涂覆有耐磨層。所述耐磨層的厚度為2~4mm。所述模板材質為鋁合金。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建筑施工用模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可靠,質地輕盈,模板組對拆卸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平板部;2、側板;3、C型夾;4、螺紋孔;5、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所述一種建筑施工用模板,包括平板部1,在所述平板部1兩側設置有側板2,所述側板2之間相互平行,所述側板2之間設置有加強筋5,加強筋5與側板2、平板部1連接,在所述側板2上設置有螺紋孔4,通過C型夾3可固定連接兩塊模板,通過螺栓連接C型夾3與側板2。
所述平板部1的正面涂覆有耐磨層。所述耐磨層的厚度為2~4mm。所述模板材質為鋁合金。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建筑施工用模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可靠,質地輕盈,模板組對拆卸方便快捷。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